福建连城培田吴氏:兴养立教 善行可风
-
原创2022年07月09日
今天我们选取了吴姓的家范代表,福建连城培田吴氏的家规家训。
培田古村坐落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境内,全村皆为吴姓,建村已有800多年历史,至今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全村共有30余栋大宅,21座宗祠,6处书院,4座庙观,2座跨街牌坊,1条千米古街,规模宏大、连片成群,布局讲究、设计精美。培田古村以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蜚声海内外,其民居是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有“中国南方庄园”“福建民居第一村”等美誉。2005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末后培田成为吴氏单一姓氏居住的村落,从开基祖吴八四郎起,繁衍至今已历三十世,时近七百年,在闽西山区发展为颇引人注目的客家望族。吴氏家族之所以能声名远扬,历久不衰,除了特定因素外,与其先祖制定的家训族规息息相关。
培田吴氏历代崇文重教,文风朴茂,名列汀州前茅。明代兵部尚书裴应章曾题联“距汀城廓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清代翰林院大学士纪晓岚参观培田书院群落后,大为惊叹,挥毫题下“渤水蜚英”传世名匾。培田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贤士,如赈灾救饥、怜贫抚孤的吴琳敏,乐善好施、智勇平盗的吴郭隆,首开河源十三坊书香、励志办学的吴祖宽,慷慨捐资、清白传家的吴昌同,御前侍卫、恩准建石碑坊的武将军吴拔祯,励志勤学、追随革命的吴乃青等。
培田吴氏于乾隆四年(1739年)始立家训,后渐设家法、族规、公益社章程等。
敬畏之心不可无,吴氏家训第一则即为“敬祖宗”。家中悬挂祖先画像,重要节日举行一整套祭祖仪式。年复一年的祭祖仪式,使吴氏族人从小浸染于“尊祖敬宗”的氛围中,并以此为内驱力,奋发图强,立业报本。
培田历史上有过十八个书院、私塾和学堂,最为著名的是南山书院。明清以来,举人吴茂林、福州才子邱振芳、翰林曾瑞春等一批名士执教于此,有“距汀城廓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之美誉。南山书院创建500 多年来,明清科举时代先后培养出191位秀才,其中19人入仕,官至五品有5人,最高者达三品,且大都为官清廉,深得民心,佼佼者有明朝的吴石泉、清代的吴茂林。
培田的院落,栽有花草,以兰为主。“至德居”联文“庭中兰蕙秀,户外市尘嚣”,清雅脱俗,既应景又入心。“继述堂”的“培兰植桂”,教导后人要培养如“兰”“桂”般具有高雅品性的人才。
在这里给大家列举几条《吴氏家训》:
1.敬祖宗
【原文】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矧乃祖宗,人所托始。沂流穷源,虽远尤迩。春露秋霜,庶其毖祀。
【译文】
看到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对它们恭恭敬敬(意思是对待家乡要有一种敬畏心理)。更何况列祖列宗,是我们的起源。追溯源头,历史虽久远但却亲近。每年要做好春秋两季的祭祖活动,让子孙后代缅怀祖德宗功。
2.勉读书
【原文】
士为民首,读书最高。希贤希圣,作国俊髦。扬名显亲,恩宠恩褒。各宜努力,毋惮勤劳。
【译文】
读书之人为民众之首要,读书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作用。要努力读书,争取成为圣贤之人,成为国家的才智杰出之士。从而名扬天下,为家族争光,得到恩宠与褒奖。各位应该努力读书,不要害怕辛勤与苦劳。
3.勤生业
【原文】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农工商贾,勉励乃事。酒食游戏,终亦自累。
【译文】
民生之本在于勤,勤则富有不贫穷……无论是务农、务工还是从商,只要自己勤奋就一定能成就事业。如果每天沉溺于吃喝玩乐,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千百年来,作为培田人文核心与精髓的“兴养立教”积淀在培田历史文化的沃土里。培田客家人视修身养德为立村、睦族之根本,耕读传家、崇文重教。为了给前往省城参加乡试的学子提供较好的食宿条件,培田吴氏族人还举一村之力,在省城兴建起了一座“宣和试馆”,凡是培田籍的学子到福州考功名,入住宣和试馆,食宿一律免费。此外,培田还以一村之力,建立和完善了人才培养的保障和激励机制。科举制废除后,培田吴姓贤达应时而变,迅即举一村之力,兴办新学,在村里举办高等小学堂,还开列了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留学的各项奖学金。
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文化的命脉延续在历史的长河里,应该继续弘扬这种“兴养立教”的精神,从培田的家训族规、村规民约中汲取智慧与启迪。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