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助增收
-
2022年08月09日
“从未想过我们的苗族刺绣能得到这么多人围观和喜欢,更没想到有朝一日它还能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近日,在贵州省仁怀市后山苗族布依族乡举办的盛典活动上,陇岗村村民李朝芬指着非遗文化展示板上的刺绣激动地说道,我们能有今天的好生活,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
后山苗族布依族乡是仁怀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人口1万余人,这里居住着苗族、布依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因地域边远高寒,交通不便,又无产业支撑,曾是仁怀市最贫困的乡镇之一,贫困发生率高达33%。
随着近年来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民族文化产业有序推进以及文旅资源的开发利用,后山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该乡依托民族资源优势,围绕文化振兴目标任务,推动实施“锦绣计划”,大力发展苗族刺绣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以实施‘锦绣计划’为抓手,整合多部门培训项目和资金,组织绣娘到省外刺绣龙头企业研学,邀请知名刺绣专家现场指导教学,累计开展刺绣、蜡染以及其他手工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建立乡村本土人才资源库,打造‘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作用,通过言传、手帮、身教等形式,为苗绣传承和发展储备人才。”后山乡党委书记邓德鹏介绍。
只有绣娘,没有市场,再好的刺绣也走不出大山。“游客对其喜爱大多停留在观赏层面,实用性阻碍了苗绣走向更广阔的商业市场,‘有价无市’的困境依然存在。”邓德鹏说。
为此,后山乡结合当前的市场形势,对苗绣产品架构进行了革新。除了传统服饰外,引导绣娘们制作绣片、手工包、茶席、万花筒、枕头等旅游纪念品。各村党支部纷纷成立合作社,联合市有关部门组建“苗绣协会”专班对接小组,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专班人员跑市场、找订单,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我们积极对接企业品牌设计师,采取‘合作社+设计师+绣娘’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让设计师与绣娘们进行一对一合作,在传承精髓的前提下,融入时尚元素创意设计,不仅展示民族文化之美,更为苗族文化走向时尚、绽放世界注入新活力。”陇岗村党支部书记杨明举说。
如今,经过改良后的苗绣,逐渐走出“小众”“只能欣赏”的刻板印象,精美的刺绣工艺也得到了国内外企业源源不断的订单,越来越多群众加入合作社,成为签约绣娘,不仅让村民有稳定的收入,村集体经济也实现创收。
同时,该乡将民族特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相结合,以“西苗故里”景区建设为契机,打造民族民间陈列馆、斗牛场、特色民居民宿等综合体,通过举办苗族踩山节、“三月三”苗族相亲节和“六月六”民族风情节等大型活动,打出鲜亮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也带动刺绣产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刺绣经济的影响,后山乡正在探索新型农村电商运作模式,打造“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体系,引领更多农村妇女居家创业就业,真正变“指尖技艺”为“指尖经济”。2021年,后山乡地区生产总值17340万元,通过民族文化产业项目,累计实现综合收入达1000万元,带动全乡3000余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815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拉动后山乡经济增长和群众致富的“新引擎”。刘久锋
来源:农民日报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