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妈妈,都有孩子不理解的苦
-
2020年05月26日
1
我上初二的一天,妈妈和我在家聊天,聊着聊着,她突然恳求我拿一些针给她。
我问她干什么,她说她要自尽。在她看来,把针吞进肚子里后,会扎破内脏,人就会死亡。
我一听,吓了一跳。
她患关节炎多年,腿脚肿痛,病情不断加重,逐渐失去了自理能力,很痛苦。好几次欲上吊自尽,都被家人发现制止。
这次,她又提出这种要求,我果断决绝,大声说:“如果你真的自杀了,我会看不起你的!”
但她一直哀求我,说自己生不如死,自己死了,大家都解脱了。
我的心在摇摆中滴血:为什么她要让我做这样的抉择?
在妈妈的苦苦哀求声中,最终,我颤抖着拿出针,准备交给她。这时,邻居小伙伴找我玩,我赶紧把针收拾起来,放到她够不着的地方,出门时,叮嘱她不要乱想,不要胡来。
在忐忑不安中玩了一会,我怕她找到针,便急忙赶回家,看到她躺在床上睡得正香,我的心安稳了许多。
晚上,我噩梦连连,梦见她口吐鲜血,痛苦抽搐着,最后死掉了,我被警察抓了起来……
这件事,在我心里成了我的人生污点。
我从未向人提起过。但自那时起,我便掉进痛苦的深渊——惊恐、后悔、不安、负罪感……压得我几欲崩溃。
我无暇再顾及妈妈,只是心里隐隐地责怪她不够坚强。
多年后,我才反思自己:我凭什么责怪她?
对她来说,生不如死,死亦很难,不论怎么选择,都痛苦不堪。我有什么资格说她不坚强呢?
她只是个普通人,而我却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她,不仅要承担属于她自己的痛苦,还要承担我们的期待。
人到中年,才发现每个成年人的生活都那么不容易,每个人都有别人不理解的苦。
尤其是妈妈,当她被称为“妈妈”的那一刻,就被所有人推上了神坛,必须奉献,必须坚强,必须光芒万丈。
2
有位从事心理咨询的朋友跟也跟我讲过一件不理解妈妈的事。
她妈妈今年80岁了,平日里对人宽宏大量,唯独对奶奶充满敌意,即使奶奶过世了,也没有停止抱怨。
原来,妈妈生了6个女儿,在重男轻女的奶奶眼里,是地位低下的。
奶奶平日里对妈妈很不友好,经常故意挑起事端和妈妈吵架;而对待另一个儿媳,总是和颜悦色,甚至有点巴结逢迎,只因为人家生了儿子。
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妈妈尝尽被人歧视的苦,她异常愤恨,这种愤恨成为心结,多年来不能释怀。
朋友无法理解:奶奶已经过世多年了,妈妈年龄也这么大了,为什么至今都不能原谅奶奶呢?妈妈是不是太小气了?
她专门请教老师,学习家庭系统排列技术,想帮妈妈走出这种困扰。她试着给妈妈做心理类的分析,之后,妈妈释怀了一些。
可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又开始旧事重提,还是不能原谅奶奶。
她的内心极其震动:自己费心费力做了这么多,妈妈为什么还是不肯原谅?到底是妈妈需要原谅,还是我需要维持妈妈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奶奶的歧视,对她来说,是一生受过的最大的苦。
而自己对妈妈的不理解,源自不能接纳她的真实。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可以选择原谅。只要不影响生活,无损于他人,不原谅又有何妨?
有了这些理解,朋友忽然明白了,不理解他人的苦,不要轻易劝他人大度。
爱是接纳,是理解,是允许妈妈有自己的爱恨情仇,而不是把她绑上道德的高地,让她活成圣贤。
3
人人都在说妈妈的强大,没人愿意看到妈妈的弱小。
我妹妹早年辍学,在家照顾妈妈长达10余年,她是最理解妈妈的人,可妈妈去世后,我们在一起聊,提起妈妈,她总是掉泪:“当年,咱妈太苦了,可惜有时候,我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为此,还和她生闷气,惹她生气……”
当年,妹妹陪妈妈到外地看病,认识了一个小伙子,两人一见钟情,恋爱了,结果,妈妈知道后,棒打鸳鸯,为此,妹妹一个月都没理过她。
其实,妈妈是怕她嫁得太远,受了委屈回家不方便。妹妹当了妈妈后,才彻底理解了这份良苦用心。
每个妈妈,都有儿女不理解的苦。
妈妈的苦,其实并不是无迹可寻,可能是日常中的琐碎家务,可能是子女上学时的高昂学费,可能是工作中的心力交瘁。
只因为她是“妈妈”,我们便觉得她无所不能,不能有缺点,不能有脆弱,更不能无意中对我们造成伤害。
换位思考,我们自己可以做到一直强大一直完美无缺吗?
妈妈也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啊!她也会有弱小的一面,甚至有时候还会有些自私狭隘,有时候还会脾气暴躁,可这就是一个人最真实的样子啊!
爱,不是因为一个人有多完美多正确,而是因为她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
爱,不是去夸大一个人身上最闪亮的地方,而是拥抱她的全部,包括她的脆弱与痛苦。
妈妈不是超人,她会哭,她会累,她也会做错事,也会不坚强。当你对妈妈有了这份接纳,便会多一些理解和体谅,少一些任性与苛求。
把妈妈当个凡人,才是爱妈妈的最好方式。
作者简介:
心平气和,皓然成长签约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聚焦认知正能量,与你共同成长。微信公众号:皓然成长(growing-power)。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