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传统文化营养,重塑当代教育灵魂
-
2022年12月01日
卷首语:古人云:“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汇拢各方精华,汲取古今营养,如春风化雨,哺育着华夏儿女。沉醉于传统文化吧!晨曦初照,独倚栏杆,一杯清茶洗濯古今事;渔舟唱晚,眠卧轩窗,双目清明笑谈日月情。沉醉于传统文化吧,听香读画,吃墨看茶,重塑灵魂,安宁身心。
汲取传统文化营养,重塑当代教育灵魂
犹记得,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时至今日,除了中国,整个世界依然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雾霾之下。我们国家何以能快速控制住疫情?除了优越的国家制度、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全体医护人员的忘我牺牲、举国人民的积极响应配合外,我们还有一个秘密武器——传承几千年的中医药技术。中医、中草药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谓中国的国粹之一。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在文学、绘画、书法、建筑、瓷器、戏曲、教育、中医药、农学、史学等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精华,寻找教育的真谛,重塑当代教育的灵魂,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
当代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现在的中国,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友好团结,百姓日益富足,国家日趋强盛,教育事业更是蒸蒸日上,名师辈出,名校频现,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技法更是层出不穷,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当下的教育真是轰轰烈、欣欣向荣。几千年来的中国,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放眼世界,这样的惠民待遇也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实现。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辛勤奋斗的结果,值得肯定。
然而,我们的教育也面临不少问题,从而也给社会各界带来不少困惑。学生们追求功利化、盛行享乐风、缺乏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集体观念淡薄、团队意识不强、没有吃苦精神。普遍的现象是:从小娇生惯养,害怕吃苦,从不吃亏;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心灵敏感,情感脆弱;爱攀比,好面子。当然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些问题,生活中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学生们一系列普遍的问题,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诸多困惑:学生们不懂规矩,不守纪律,不爱学习,却又不敢批评,更不敢惩戒。一句话,现在的学生说不得,也教不得。到底怎么了?
是时候该认真反思反思了。
我想,归根结底我们还是没有弄明白这三个问题:教育是什么?教育教什么?教育怎么教?所以我们也变的世俗,也不再坚持原则,迷失了自我,丢掉了灵魂。如此,教育怎能搞好?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持久的。对象是每一个生命个体。转变的轨迹是淡化人的自然属性,强化人的社会属性,使每一个生命个体习得社会生存之道和发展之本。教育教什么?教育应该围绕人的社会属性开展两方面的工作:解决生存之道应注重知识教育,强化发展之本应重视道德教育。教育怎么教?我们常讲: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没有错,但关键是顺序弄错了。最科学的应该是“育人和教书”。先育人,再教书。这样来搞教育,学生会很懂事,有礼貌,守纪律,爱学习,爱劳动,关爱同学,关心集体。育人在先,事半功倍。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智慧
教书育人,具体该怎么做?说起来容易做着难。我们可以去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浩翰如烟的文化典籍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高超的教育智慧。我们作为当下的教育者,工作困乏时不妨读读古籍,和古人对话,从中寻找教育的突破。
暑假期间,学习了几位优秀教师的做法,他们正是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以文化人,而且卓有成效,他们的成功经验,也必将点燃弘扬传统文化的火焰,引领新时代的教育。我们从《论语》中寻得修身的智慧和家国的情怀,从《弟子规》中习得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为人处世的生存哲学,从《唐诗》《宋词》中学得中华文化的血脉和中华民族的气质。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太多的教育智慧,闲暇时不妨读一读与教育有关的文化典籍:《论语》《大学》《中庸》《学记》《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等,这里面有太多有关教育的精彩论述,这些教育智慧都告诉我们,应该注重习惯养成,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个人品味,增强生存技能。
如果我们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所有,这是教育的失败。因为这样做舍本逐末,远离了教育的本质。这样的教育缺乏温情,这样的教育缺乏人性,这样的教育违背规律,这样的教育不可持续。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在盲目的竞争中迷失了方向,在恐慌紧张教育氛围下,只能被动的跟随,不情愿的接受,在黑暗中煎熬。那么有一天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他不再听话,不再盲从,不再迷茫的时候,我们会忽然发现他叛逆,不懂事,自私,无情。叩问心灵,我们到底对孩子做了什么?我们都是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犯了盲目攀比的毛病、犯了不自信不信任的毛病。
教育的未来在哪里?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寻医问药当代教育路在何方
这个问题太大,回答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问题在路上,答案也该在路上寻找。也许应该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核心点,注重孩子的道德修养教育和文化知识的教育,搞好德育的同时搞好学习,对孩子的成功评价应多角度全方位而不拘泥于教学成绩。
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不同滋味的体验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调整的纠错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信任充满温情的丰富情感的过程,更是一个富有挑战成就感十足的过程。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急功近利,不要盲目攀比,不要不切实际,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压力。
请相信我们的孩子,因为良好的教育从信任开始。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让我们从中汲取营养,重塑教育的灵魂,带孩子走出教育的误区,从孝道入手,从点滴开始,培养良好习惯,注重个人修为,让读书学习成为常态,让书香弥漫家庭和校园,让知识像空气一样滋养孩子的成长,让智慧像宝藏一样充满魔力吸引孩子努力寻找。
教育是人生的起点,教育应该为孩子的美好未来奠基。教育不是成长的终点,教育不应该成为孩子走向成功的绊脚石。多学学传统文化吧,相信有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教育智慧的保驾护航,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扬帆起航奔向精彩的远方。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