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有德:十年“再就业”,只为荒滩覆新绿

2024年11月27日
Summer
关注

进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鞍山管理站辖区的井沟,距离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东南方向不到10公里,是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马鞍山基地所在地。初秋时节在此眺目远望,曾经的万余亩荒滩,绝大部分已覆满葱茏绿意。

这是王有德退休后的“再就业”,也是他“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理想信念的再度延续。

提到“宁夏治沙”,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人民楷模”王有德,以及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那道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的绿色屏障。过去40多年,王有德带领白芨滩林场职工种下68万亩防风固沙林,将沙漠从黄河岸边推后30多公里,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效遏制沙地南移西扩,实现了人进沙退的伟大壮举。黄河、银川河东地区的生态安全不仅得以保护,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以此成为“三北”工程精准治沙、科学治沙的样板区。

2014年,白芨滩成功地走出一条“以林为主,林副并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兴场之路,王有德也正式从治沙一线退休。当时很多人劝他,林场活了,职工收入多了,名誉和成绩也有了,该回家好好歇歇了。但王有德却将目光投向了马鞍山管理站那片靠近银川河东国际机场的荒滩。“干了40多年治沙工作,我总觉得还有点事没做完。”王有德说自己“闲不下来”,还有余力可以用经验和知识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白芨滩保护区马鞍山管理站的万余亩荒滩成为王有德十年“再就业”的起点。说干就干,王有德联系几位老伙伴发起并成立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又联系协调白芨滩防沙林场,将马鞍山井沟附近方圆1万余亩荒滩无偿提供给基金会,开展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公益事业。

“当时我就扛着一把锹上了山,老婆舍不得我辛苦也跟着一起来了。”王有德说,起初他每天扛着铁锹早出晚归,在荒滩上一点点地平整土地、打田埂。但和防沙治沙不同的是,当时井沟周边的荒滩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遍布坑穴,修复起来难度更大,这让他意识到,仅靠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

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开始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采取社会公益募捐和争取政府购买项目的方式,在十年里募集资金6000多万元,开始了荒滩的大规模“重生”改造。在认真推广白芨滩“六位一体”治沙模式基础上,基金会针对当地实际,采取推沙造田、开渠引水,削高填低,清石换土等一系列工程措施,以高于通常治沙造林成本几倍的代价,完成了万余亩荒滩的“蜕变”。

十年光阴流转,“重生”后的马鞍山基地,再不复伤痕累累的模样。王有德带着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在这里完成了1万亩生态修复面积,先后营造起6000多亩防风固沙林和2500亩经果林,并培育苗木1000多亩,植树150多万株。因为当地缺水少雨,基金会又修筑拦洪坝、建蓄水池,采取修鱼鳞坑、管道滴水等节水灌溉措施,每年可以节约50多万立方米黄河用水量。

恢复生态的同时,马鞍山基地还先后建成了劳模主题展馆、多样性植物科普展示馆、科学治沙精神宣讲室和治沙公益林、综合培训中心等,每年吸引许多区内外青少年来此参观体验学习,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在这里实地了解到白芨滩的治沙经验,从而理解了绿水青山的来之不易。

临近国庆,进入秋季的马鞍山基地迎来了经果林的收获季,王有德依然不肯闲下来。除了要维护防洪坝和护理经果林外,他还得不时去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石嘴山平罗县,分别对当地的国土绿化进行技术指导。“宁可掉下一身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精神和拼劲,依旧在年逾古稀的王有德身上存在着。他说:“对我来说,生命不息,治沙不止。我会继续在治沙播绿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来源:宁夏日报
责任编辑:刘思远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

    0/500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未上传收款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举报此人

举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