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5位报告团成员结合自己与鲍卫忠相处的经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了鲍卫忠一生为民、守护边疆法治建设的先进事迹。现场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云南省干部职工代表,政法系统各单位干警代表,首都大中小学生代表,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共计800余人倾听了报告。
“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学习强国”记者 张健瑜 摄
“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解开心里的疙瘩”
“下乡办案的话,往返路程是比较远的,但这些都不能够算是困难。最困难的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作为一个法官,怎么走进老百姓的心里,解开心里的疙瘩,这个是最难的。”现任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报告团成员吕丹,向记者描述了作为一线边境法官的办案常态和执法困难。24年,鲍卫忠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从没叫过苦叫过累。
鲍卫忠生前工作日常。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供图
“走着、听着、看着、写着”是鲍卫忠作为“师傅”,教给沧源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报告团成员陈美红的八字工作办法。而鲍卫忠就像自己说的一样,日复一日地践行着这八个字。他怕给案件被执行人造成心理压力,入户调查如果距离不远就不开警车,距离远了也不把警车停在显眼位置;他面对生活有困难的被执行人,化身“销售员”,在自己的朋友圈帮忙“刷屏”“推销”农产品;他在自己办公室的文件柜上贴满密密麻麻的便签纸,记录案件当事人的大事小情。“他的八字工作方法,我们一直延续到现在。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处理,倾听老百姓的心声。”陈美红说,凡事多问一句,多走一步,多做一点,这样的工作方法,让她有底气面对执法办案中的任何困难。
报告团成员陈龙是沧源当地的组工干部,他说:“每个人手上都捏着一杆秤,鲍大哥手上的那杆秤,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是最准的。”伴随工作接触越来越多,他的这种感觉越发强烈,言语之间满满都是对鲍卫忠的崇敬和钦佩,他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成为鲍卫忠那样的好干部。
24年司法生涯铸就了鲍卫忠无悔的法治信仰,上万公里执法之路见证了他不变的为民初心。毕昱是鲍卫忠家乡的媒体记者,一路采访和宣传鲍卫忠先进事迹,作为报告团成员,她一次次从鲍卫忠的事迹中收获感动与成长。“从县城通往乡镇的道路有多少个弯、从乡镇下到村寨要蹚过多少条河,村里谁家小孩留守、寨子里有几户老人,他心里都清清楚楚。”
“你是我一生的骄傲”
鲍卫忠的爱人周红身着佤族特色服饰来到报告会现场,她让大家看到了鲍卫忠在生活中更加柔情的一面。周红告诉记者,丈夫在家里很少和她聊工作的事情,但是会倾听自己的烦恼和吐槽。丈夫工作的忙碌和琐碎,周红都是从那些不知疲倦、反复接起的电话中感受到的。“如果在家,两三分钟电话就会响一次,一天平均下来应该会有90多个电话,最少的一次应该是50个吧。”
鲍卫忠的妻子周红。“学习强国”记者 张健瑜 摄
在周红的世界里,鲍卫忠是19岁跳着滑稽舞蹈、冲心动的姑娘眨眼睛的佤族小伙尼茸(鲍卫忠的佤族名字);是面对父亲瘫痪在床10年,仍关怀备至细心照料的好儿子;是愿意花心思陪伴儿子的好父亲。
“把孩子教育好,把他的精神传承好,让孩子们以他为榜样,把他没走完的佤山路走下去,建设好我们佤山。”周红说,她会把鲍卫忠相关的报道和照片收集成册,把良好的家风继承。她坚毅而深情地说:“尼茸,我们以你为荣,你是我和孩子们一生的骄傲!永远的骄傲!”
“从时代楷模的身上汲取砥砺青春的力量源泉”
报告会结束了,感动与震撼在会场里久久回荡。鲍卫忠的故事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给予大家守望初心、奋进向前的力量和勇气。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高一年级学生吴梓馨说:“我要学习鲍卫忠的严谨态度,对待每一份工作都要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个人都要公正无私。”
中国传媒大学2022级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许晓梦作为学生代表为报告团成员献花。她说:“今天的报告会是一堂生动鲜活的‘大思政课’,我几度热泪盈眶,备受鼓舞。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从时代楷模的身上汲取砥砺青春的力量源泉,勇于担当奉献,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鲍卫忠同志生前工作的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供图
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人心,指引方向。榜样是一种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现在,我们的执行团队新加入了年轻力量,我们的执行质效每年都取得良好的成绩。”陈美红带着笑意告诉记者执行局里的好消息,信心满满,希望无限。(“学习强国”记者张爱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