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清漂队队员在丹江口水库一个小岛上清理垃圾。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丹江口库区的“守井人”
-
01月15日
新华社
202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满10周年,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当地人们常说:“人人都是‘守井人’”。杨力便是这群“守井人”中的一员。
今年58岁的杨力是土生土长的丹江口人,在库区清漂已有7年多,现在是清漂队队长。天色微明之时,他就来到丹江口大坝上游的清漂船停泊码头,仔细检查船上的各项设备后,与三名队员分别驾驶两艘小船,驶入库区,开始清漂作业。
从码头到他们负责的最远水域,开船单程需要4个小时。杨力说,汛期是清漂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到偏远水域作业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常常一连几天都吃住在船上。
如今,丹江口市清漂队已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9个人,最年轻的队员是“90后”。没有特定的清漂任务时,他们会在坝前核心水源区进行巡线工作,清除枯枝败叶和其他零星漂浮物。队里年龄最大的杨力,还会向年轻队员传授如何判断库区水流、风向等清漂技巧。
“不光是我们,库区沿线很多村民也都会主动清除各种垃圾。”杨力说。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守水护水的志愿者队伍中来。2023年,丹江口市成立“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队,目前,注册志愿者已有20余万人。
在南水北调中线起点,无数个像杨力一样的“守井人”投身于库区守水护水工作中。一泓清水从这里开始,翻山越岭,一路向北,润泽亿万民众。
10月25日,杨力在丹江口水库进行清漂作业。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12月9日在丹江口水库拍摄的杨力。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10月28日,杨力(左)和清漂队队员在丹江口水库进行清漂作业。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10月28日,杨力在丹江口水库进行清漂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10月28日,杨力在丹江口水库进行清漂作业。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10月28日,在丹江口水库,杨力(左)和清漂队队员将清漂船停靠在码头。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11月30日,杨力在丹江口水库岸边远眺。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