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
-
02月25日
●康金胜

在《周易·蒙卦》里说到:“蒙以养正,圣功也”。蒙童时候要养孩子的正,养什么正?养浩然正气,就是让他心念端正,养他的孝悌之心。蒙以养正是造就圣人的必经之路,所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养他的正气太重要了。在蒙童时候养他的端正,让他孝悌之心升起来,保护他的孝悌之心,这是神圣伟大的事情,功德非常大,所以《易经》里说:“蒙以养正,圣功也”。所以说我们从事教育,尤其是从事幼教,责任非常重大。如果做好了,那么我们知道我们功德无量, 你要把一个孩子教育好了,那么你要知道你对社会的贡献就很大,不要说培养出来一个圣人,就是培养出来一个君子,他对社会的帮助都是非常之大的,因为培养出来一个君子,他以后会教育出很多好学生,那么将来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蒙以养正,圣功也”,养其正,这个正太重要了。
怎么养正?要让孩子从小学习《弟子规》,做到《弟子规》里面的内容,第一篇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里孝顺父母,善事父母。善事父母,一个是心,就是我们的心常在父母的身上。另一层意思是照顾父母,就是常常想着照顾父母的生活,全部的精力、注意力都放在父母的身上,这就是孝顺。
《弟子规》这本书非常重要,是一个人成圣成贤的基础,就算我们不成圣成贤,我们想改变命运,想做个好人都要从这里开始。第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尤为重要。我读了这句,让我深有感触,这是“入则孝”全篇的第一句话。重要到什么程度呢?这句话是全篇的的总纲领,如果这句话做不到,《弟子规》里其他的内容也做不到,因为这是基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那么不能迟缓,怎么能做到不迟缓呢?一定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父母身上。我们知道“不迟缓”,这就是对父母的恭敬,如果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恭敬之心,连父母的话都不听,都不能照着去做,那又能听谁的话呢?《孝经》里告诉我们:“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所以孩子对父母的恭敬之心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里讲到:“如保赤子”。保护人民,就像保护自己孩子一样。孩子想要做什么父母都知道,是相通的呀!我观察过两三岁的小孩,父母到哪他都瞅着,心全在妈妈身上,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这种亲爱一直保护住,孩子自然就能做到父母呼应勿缓。
我们要知道,只要一缓,孩子就不敬了。在外表对于妈妈是敬,在心里是对妈妈的爱,这种爱是天然的,不是后天学的做的,所以从小教孩子最容易。从小教孩子孝敬,就是全部注意力放在妈妈身上,孩子小时候在家里,要培养他观察妈妈的需要,观察爸爸的需要。
要想让孩子的孝敬之心保持住,父母一定要互相配合,妈妈告诉孩子,爸爸叫你,你要赶紧答应;爸爸告诉孩子,妈妈叫你,你要赶紧答应。如果没有父母之间的配合,教育是完成不了的, 没办法养孩子的端正之心。父母之间有矛盾,常常争吵,那就完了,孩子的善良之心就被破坏了。 孩子一定会变得不听话,让他做什么事情特别的缓慢,这不仅仅是动作缓慢,是对父母的不敬, 不敬就不孝了,渐渐长大,就养成了忤逆的心理,就不是叫他不答应了,这就麻烦了。
如果父母和睦,好好教育孩子,共同配合养孩子的孝敬之心,从小孩子常常观察父母的需要,将来他长大了,观察能力会非常强,爱心会非常足,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会非常好啊!所以“蒙以养正”太重要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一定要从小开始啊!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