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1年、吃素3年、吃素5年的人分别是什么样?
-
2020年06月16日
吃素1年、吃素3年、吃素5年的人分别是什么样?
这些神总结素友们都中枪了吗?
请对号入座。
那些没来得及或没能坚持吃素的,
更加要来看看,
你可能错过了人世间最美妙的事情。
喜好
吃素1年
只要是素食都能接受,但是对素食材料的认知还不够。常常对吃什么感到困惑,有的初素者喜欢尝试日常超市难买到的素食食材。
吃素3年
能清楚知道每天身体内需要补充的能量,喜欢尝试新鲜的食材搭配做法,很多长期食素者,也会厨艺大增。
吃素5年
对自身对于营养的需求了如指掌,橱柜里各类食材都有,很会搭配。更倾向于日常生活中常吃到的食材。
爱心气质
吃素1年
不能接受别人吃小动物或杀害生命,但比较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会轻易动怒。
吃素3年
有爱心是素食者特有的精神气质。一般吃素3年以后,身型、皮肤、心态都会发生变化,朝越来越健康方向发展。整个人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会不一样,连脚步都要矫健、轻盈。
吃素5年
保护小动物、环保、节能......只要是与公益有关的活动都会积极参与。长期
生活习惯
吃素1年
早睡早起,饮食规律,但偶尔还是会任性的熬夜,挑食,时常会对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感到迷茫。
吃素3年
早睡早起,坚持运动,每天的吃住行都会提前计划并安排稳妥,对每天应该吃素的选材,该补充何种营养都有自己的打算。
吃素5年
不仅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还能为亲人及朋友制定好的作息、饮食计划,熟知素食食材中各含有的营养物质,熟知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每天需摄入的营养元素。
朋友圈
吃素1年
跟朋友一起出去吃饭,当朋友听说你吃素的时候,各种八卦,各种好奇,甚至有些会反驳不赞同。偶尔遇到肉食主义者,还会引来质疑和嘲讽。
吃素3年
身边的朋友基本已经认同你吃素这件事了,不会晚上叫你去街边撸串,去大排档海鲜肥肉,甚至有一部分朋友赞同并配合你的生活品味,聚餐时会选择素食餐厅。
吃素5年
身边的朋友大部分是素食者,有些是受你影响发现吃素的好处后也加入食素,有些是因为素食而结交成为好朋友。你们经常会一起讨论哪家素食餐厅的味道比较好,素食怎样搭配最营养美味,在哪些购物平台可以买到最货真价实的素食材料......
心理活动
吃素1年
虽然深知素食远比肉食健康,但有时候会被饭店或邻居家的菜香味动摇。从肉食者到素食者的第一年,是最难坚持的一年,尤其是成为全素食者,很容易被诱惑。
吃素3年
即使有一大群肉食者在你面前大快朵颐,三年的吃素经验早已练就了你面对肉食面不改色的本领,很清楚自己的生活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不会轻易被改变。
吃素5年
一大群肉食者在你面前大快朵颐,可能会因为你而丢掉手中的肉食选择食素,这也是长期素食者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场,让别人看到你长期吃素后的自信和健康,会不由自主跟着你一起来改变。
长期吃素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吃素可抗癌
美国国家癌症中心指出:食用大量新鲜蔬菜水果,可以大幅降低患肝癌、结肠癌、胰脏癌、胃癌、膀胱癌、子宫颈癌、卵巢癌等癌症的危险,大量食用蔬果的人比不常食用的人,患癌几率减少一半!国内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从1984年起,有关专家调查中国人生活习惯与癌症产生的关系发现,每周吃蔬菜14次以上者,比起每周吃2次以下的人,肺癌发生率减少75%、肝癌减少60%、结肠、直肠癌减少40%。
吃素对心脏有益
吃大量蔬菜、水果可以降低心脏病发和中风的几率。哈佛大学科学家研究指出,每天多吃一根胡萝卜或半粒蕃茄的妇女,可以减少22%心脏病和70%中风的病发机会。在心脏病发作之后,蔬菜水果也是一剂良药,专家曾长期做过一项心脏病病理研究,发现心脏病人要成功恢复健康,就必须全面改变饮食,即停止吃肉,改吃素食!
吃素能增强免疫力
英国畅销书《健康百分百》指出,要增强免疫力,专家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每天至少吃5种蔬菜水果。素食更有免疫优势,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发现,男性素食者的白血球对抗肿瘤细胞的力量,比男性肉食者强两倍!也就是说,素食者只要肉食者一半的白血球,就有相同的免疫功能。
吃素更长寿
许多研究都显示,素食者更长寿。这不单纯是饮食的原因,素食还有利于形成更健康的生活形态。调查素食者与非素食者的生活形态后发现,素食者比荤食者不容易生病住院,而且吃素者较少抽烟、喝酒并能经常保持愉悦心情等等。除此之外,高纤维低脂肪的饮食对高血压、糖尿病都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不过,长期吃素的人要注意
避免饮食单一,进食多种类食物以达到蛋白质互补作用;
选择全谷类,如糙米、全麦面包;
搭配选择豆类、核果类及种子类于饮食中;
多选择深绿色蔬菜;
避免进食过量甜食和高油食物;
多摄食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如柑橘类、芭乐等),有益于铁质的吸收;
摄取足够的热量并维持理想体重;
儿童及青少年注意补充钙质、铁质、维生素B2、B12和维生素D;
孕妇注意补充铁剂,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多晒阳光以制造维生素D,以及补充维生素B12。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