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故事1 狼与狗的区别在河边,一只狼要带好几只小狼过河,以我们粗浅的经验,它一定会一只一只地叨过去。但事实并非如此。老狼为了怕子女受伤害,它会咬死一只动物,把动物的胃吹足气,然后再用牙咬住蒂处,做成一只鼓鼓囊囊的皮筏。借着这生命的皮筏,全家渡河。在动物界,狼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如果让单个狗与单个的狼搏斗,败北的肯定是狗。虽然狗与狼是近亲,它们的体型也难分伯仲,但为什么败北的总是狗呢?有人曾就这个问题仔细地对狗与狼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经人类长期豢养的狗,因为不面临生存的危机,狗的脑容量大大小于狼,而生长在野外的狼,为了生存,它们的大脑被很好地开发,不但非常有创造性,而且有着异乎寻常的生存智慧。【大道理】事物的法则,永远是用进废退。这是颠扑不变的真理。一个人,要想在异常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还是有一点生存危机的好。因为万物皆有惰性,一旦条件优越,就难免不思进取。故事2 逆风而上大学毕业时老教授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当狂风暴雨来临,泥石流滚滚而下的时候,你正好站在一座大山脚下,这时你是向风雨猛烈的山顶跑呢,还是迅速向平坦的洼地撤退?”“当然是向平坦的洼地撤退了。”学生们不假思索地回答。“错。”老教授平静地说。接下来,老教授讲的话让同学们恍然大悟。如果向平坦的地方跑,你跑得再快也不可能快过山洪暴发引起的那一泻千里的泥沙石块,这些泥沙石块随时都有可能将你悄无声息地埋没。如果你继续向山顶攀登,向上跋涉,虽然这样很缓慢,但至少山顶是没有泥石流的,这样你就少了一分危险,你等于是在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是在一步步地向生的希望迈进!【大道理】直面险境,迎难而上,比逃避更有效、更安全。有时看起来比较困难的方法往往是成功的捷径。故事3 放下这杯水讲师在课堂上拿起一杯水,然后问学生:“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学员们有的说二十克,有的说五百克。讲师则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那一分钟,你觉得没问题;那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那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大道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是一样的,但是你若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就像我们承担的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时间长短,到最后,我们就会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有压力不一定是坏事,但总是背负压力绝对不是好事,人生路上,加压与解压,都要有一个“度”。图文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0年05月21日
心存善念不错,与人为善也对,善心与善行当然值得肯定,然而,善良若是失去了尺度,往往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反倒偏离了行善的本意。我们须得记住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以善相待;不是所有事,都值得你一再退让。善良若无尺,会伤到自己看到过一则故事。有个善人,每天都会给自家门外的乞丐十块钱。虽然没听到过对方的一句谢谢,还是默默地坚持了整整两年,后来,善人结了婚,开销变大了,就开始只给乞丐五块钱。这一次,乞丐说话了:“以前给十块,怎么现在给五块?”善人回答说:“我结婚了。”乞丐闻言,一巴掌打在了善人的脸上,怒骂道:“你竟拿我的钱去养女人?”这其实是个笑话,却又不仅仅是个笑话。现实生活中,辜负他人的善良,甚至将别人的伸手帮忙看作理所应当,不但不思感激,反而不断索取的例子,比比皆是。正如孟非所言:有人请你帮忙,原指望你帮十分,结果你只帮了七分,对方便觉得你不仗义,非但不感谢你,反而觉得你欠他三分。很多人间恩怨,皆出于此。有些时候,你给出去的善良若无尺度,只知一味满足被帮助者的要求,不但落不到好,反倒会招致祸患。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在成名之后,被一大堆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缠上,个个都问他借钱,九年间,他借出去了一百多万,家里有满满一抽屉的借条。可这一百多万中,收回来的只有两万。他上门去要账,别人非但不肯还钱,还对他恶语相向。明明朱之文借给了村民们很多钱,还在默默地在为村里修路,做了不少的好事,口碑却越来越差,成了村里人口中的“白眼狼”。王小波曾说过:“善良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错误的善良,不会给他人带来天堂,只会拖累你掉进地狱。”老话说的好,升米恩,斗米仇。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别人就敢坏到肆无忌惮。善良若是失了尺度,被伤到的其实是你自己。忍让若无度,会惯坏他人有句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从小到大,我们似乎都在被教导:要懂得妥协。然而,电影《教父》中有句台词说得好:“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适时的妥协,是一种进退有度、能屈能伸的表现。可面对有些人,你的一再忍让,只会滋长对方的肆无忌惮,三毛在出国游学前,曾被父母再三叮嘱:出门在外,凡事要懂得忍让。一开始,三毛的确是这么做的。住进学校宿舍后,她不光把自己的内务整理得井井有条,还经常主动帮室友们把活儿也干了。久而久之,室友们开始觉得她理应如此,把铺床、打扫卫生、打水等事,都推给了她一个人干。甚至于三毛的衣柜,都被室友们侵占,成了她们的“免费衣柜”。三毛在《稻草人手记》中写到:“他们说吃亏就是便宜,如今我真是货真价实成了一个便宜的人了。”忍一时,不是风平浪静,而是变本加厉;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而是深渊在侧。忍无可忍的她,决定奋起反抗,不再做任人随意拿捏的“好人”,亮出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她的硬气,换来的不是继续针对,而是室友们的偃旗息鼓。她们对待三毛的态度,奇异地发生了转变。开始及时归还用了她的东西,甚至还会帮她打水、买饭。正如余华所言:“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弗洛伊德也说:“任何关系,我们都要敢于用愤怒守住自己的边界,人没有愤怒,就像一个国家没有武装。”忍让若是没有尺度,只会让别人得寸进尺。反倒是你亮出了愤怒,才会叫别人有所顾忌。善良应有尺,忍让须有度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做人为什么要拒绝?”有个高赞回答颇得我心:“很多时候,‘翻脸’代表着你的底线,保护着你的自尊,代表了在人际交往之中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被尊重。”正如毕淑敏所言:“拒绝就是一种权利,你那么好说话,又有谁能体谅你?生活本就不容易,很多时候,你舍弃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却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们压榨。”与人为善,本是好事,但若是被别人“绑架”了你的善良,就该懂得及时拒绝;懂得退让,本是智慧,但若是被一再逼迫,就该知道及时说不,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言:“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投我以桃,便报之以李;待我以怨,便报之以直。看到过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小伙子,路见不平做好事,扶了一位老人,反而被讹诈。在警察调取监控还他清白后,小伙子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选择起诉这位讹人的老人,要求他登报道歉,并索赔一元。他在乎的当然不是那一元钱,而是很多跟他有着类似遭遇的人都选择了不起诉,结果就是坏人越来越猖獗,不懂得收敛。如果一直没有人站出来发声,此类事件只会越来越多,还会有更多无辜的受害者。后来,双方达成了和解,小伙子把老人原本准备登报的钱,以自己的名义捐献给了红十字会。爱默生说过:“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否则就等于零。”一颗良善之心,能够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光明。但在此之外,也要懂得给这颗心武装上“铠甲”,免受无妄的伤害。往后余生,仍愿你善良,但记得把握好尺度,掌控好分寸,温暖他人,也保护自己。图文来源于网络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0年05月20日
              大家经常问这样的问题:美国教育真的好吗?与中国教育的区别是什么?如何改革中国教育?中美教育区别可能很多,但大家都忽视了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家庭教育缺失。                                  大家对教育不满,主要体现在哪里?无非是孩子们出了问题,即现在的学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动辄离家出走,或者轻生;只知道做题,创造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太自私,团结协作能力不足,等等。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做人的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但目前中国家长在这方面是严重缺失的。      家教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       但遗憾的是,家长们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一谈到家教,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不惜砸锅卖铁,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付出。更有甚者,一些权贵和富有人群,用金钱换责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巨资让孩子一个人出国留学,表面上为孩子做出贡献,实则是不负责任。       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我们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而不是反思自己。当我们控诉应试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自己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是否逼迫孩子报了很多的辅导班?当我们指责社会无序时,我们是否给孩子做出了表率?      如果不是从事专门研究工作,那么,在学校学的知识大部分都会遗忘,但是,协作、感恩、创造力、想象力、忍耐力、反省能力等等,最终会沉淀下来,而在这些教育方面,家长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的教育制度与理念并不完美,在美国,因为教育理念原因,家长不满意,有大约260万学生是在家上学的。在美国前10名大学中,有7%来自此类学生。家长们在以自己的力量去做调整,修正对美国教育的不满。      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制度与理念是完美的,美国也同样。大家觉得,中国教育目前问题很多,政府、社会舆论都在反省、检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中国专家动辄讲美国教育如何如何好。的确,美国的教育在理念上、方法上,都有其先进的东西,有值得汲取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同时,中国家长应当首先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      从世界角度来说,对于培养一个优秀的人,理念、做法其实没有本质的差别,比如付出,比如严格的规范与要求,待人友善、懂得感恩等等。因此,我们不需要动辄讲美国,而是应当先把本民族优秀的教育观念继承下来,把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发扬光大。家长到位,正确的理念到位,中国的教育问题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来源:《人民日报》)七种情况,造成家长对家庭教育不上心1、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教育不教育关系不大。2、认为自己忙,身心憔悴,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心力不足。3、认为家庭教育是空洞理论,是听起来好听,用起来不管用。4、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之流,顺其自然,过问不多。5、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习的教育,学习的教育就是做作业,上补习班。6、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上各种辅导班,音乐、美术、弹钢琴等。7、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提要求,至于怎么学习,不知道,也不愿意探究。      其实,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萌生会学习,善于学习,会生活,善于学习,会相处,善于相处的意识,并乐于去实践和探究。家庭教育,就是对“根”的教育,“心灵”的教育,只有“根壮”“心灵好”,状态好,才能“枝粗叶肥”,这恰是“庄稼养根,育人养心”啊!      处于今天的信息时代,我们的家长不学习,很难教育好孩子。因为身处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人心浮气躁,跟着社会思潮走,被大众化思潮裹挟,缺乏理性思考,和长远点眼光。那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家长呢?请你针对以下,看看自己是什么样的家长?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看到这些,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该学习了,该提高自己了?                                  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朋友和心理医生      面对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心理需要和困惑,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呢?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既做孩子的朋友,又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拨开心灵的迷雾。1.家长首先必须了解孩子,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帮助他们      了解,就必须善于聆听他们的心声,善于和他们沟通。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讲出内心的喜怒哀乐,耐心地听取他们对周围事物或发生的事件的评判。在他们讲述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去打断,不要急于批评或评价。      当他们讲完后,你再用十分简练的语言对他的话做一个概述,帮他理清思路。这是他不但获得了尊重,也有利于他们搞清自己的思路,在互相理解与交流中增强地家长的尊重与信任。在人际沟通基础上,家长还应培养孩子学会自己与自己沟通,心理学上称为内在性的沟通,即鼓励孩子时常和自己对话(脑海中的对话),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角色,以另一种角度来看自己,激励自己。      从目前的家庭情况看,不少家长还不善于亲子间的沟通,现在孩子不喜欢家长唠叨,已成为普遍现象。家长出于好意,不断重复简单的语言,老一套的问话,比如作业做了没有,考试成绩怎样等等,从小学到高中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以为这样才算尽到家长的责任,其实往往事与愿违,这种单调的刺激、说教的方法,使孩子易于造成厌烦和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在表现形式上往往可能呈现对抗性质。      家长要了解孩子,指导帮助孩子,首先要认真学习家教知识提高家教艺术;对孩子说话,要理智思考不要责怪埋怨;叮嘱虽然重要,但要讲到点子上;要放心孩子,放心让孩子去做,做错了,吸取教训,无非花点“学费”;该管的要提出具体思路和要求,做后检查,肯定成绩,纠正不足。2.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这也是帮助孩子消除困惑的方法之一。现代的孩子过多的享用和获取,他们只能接受爱,对父母的一句稍重的言辞,就感到受不了,就生闷气,就发脾气,于是家长就不敢再流露自己的不满情绪。其实这样并不能培养出成功的人才。      成功人才的心理基础可以用公式表述如下:成功人才=认知能力×情绪能力×行为能力。这其中情绪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孩子只能听赞扬的话,只能捧着、抱着,那是很难成功的。      在表达情感时,要对孩子多鼓励,而不要替代。常常听到家长痛苦地说:孩子现在已经读高中了,过去他不会的功课,我还能教教他,现在这么多课,我再行也不能全包了它。请家教也请不起那么多呀!      于是,家长在学习这方面不能帮忙了,就在其他方面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去、去、去、去做你的功课,这些事不要你做。”这是高中生家长常说的一句话,似乎这就是“爱”。      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压抑孩子的发展,只会使孩子感到人生的枯燥、乏味,使他们失去行为的动力,成天处于一种消沉、烦闷之中。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应该也是个会生活的人,如果他只能读书,不会生活,他又如何立足于社会呢?3.在做孩子朋友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你还是孩子的父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榜样      这个界限千万不可模糊!美国一个青年期研究会的会长约翰.柯尔曼博士认为,孩子有很多行为都是与成人的行为变化有关。他说,成人对自己的习惯、情感和忧虑表现的日益开放,孩子常常效仿大人,大人与孩子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孩子为什么产生不良行为。      要做孩子的老师和心理医生,家长要重视自身榜样的作用,要自律。我们常常看到有的父母要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从不学习,甚至到要晋升考试时,还作弊;父母要孩子诚实,自己却经常撒谎;父母要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不讲卫生。      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经常发现孩子的困惑很多来自家长的行为,他们会十分困惑地问:为什么大人那么“假”?为了减少孩子的这类困惑,家长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4.要帮助孩子学会交往      心理学对交往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相互作用分析的理论,称作PAC分析理论。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以训斥人的、权威的口气和行为与人交往。他们说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了客观的理智,这种人的行为表现是待人接物冷静,深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说起话来只是:“我个人想法是……”    “儿童”状态像孩子似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这种人说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      而和孩子交往的理想状态是“成人刺激”和“成人反应”。这就是说我们与孩子对话时应该冷静点,都应该尽可能理智些,应该相互尊重,这样对话才能进行下去。5.要教会孩子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无是处的。我们常常发现,同一群人欣赏一副画,有的人赞不绝口,有的人却认为一钱不值。其原因只是人的看法、想法不同而已,这副画并没改变。我们人更是如此,同一个人,有的人会说你好,有人也会说你不好,如因别人一句褒贬之词,就把自己搞的情绪振荡不已,那么,你就会被情绪所驱使,就会陷入“情感的旋涡”。      我们要做情感的主人。要以我们的榜样和对孩子的真切鼓舞,帮助他们在情绪上逐渐学会独立,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悠悠自得品味人生,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于不足有信心赶上,对自己的优势要敢于展现。要相信自己一定是个有价值的人,是个成功的人。6.要帮助孩子学会宣泄      当孩子有了不良情绪时,应该帮助他学会宣泄,或是让他到操场去跑一跑,或是放声唱一唱,或者与他信任的人谈一谈,这一切都必须让孩子明确宣泄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合适的人选。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这个时代比他们的先辈生活的时代有更多的机遇,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安定富足的生活。可是,这个时代又对他们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他们不仅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挑战,而且面临着自我心理能力的挑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要经得起竞争和挫折的考验。      然而,许多孩子却常常为一点小事而情绪低落,他们可以为自己的长相、为自己的成绩、为自己的失败、为自己……而苦恼,以至不能接受自己。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心中有一块迷雾,因为他们还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版权声明:本篇推送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0年05月20日
  中华民族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都是善于思索、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当年,明朝大儒王阳明龙场悟道,就是由于环境恶劣,跌落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仿佛掉进地狱,于是陷入沉思、发出追问:如果圣人处此,会如何应对?我们今天也应当效法先贤进行思考,在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坚定必胜信念,毫不放松地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面对疾疫,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在古代中国,疾疫被视为“国之大事”。孔子就是如此,在他心目中,疾疫与祭祀、战争一样乃“国之大事”。《论语》曰:“子之所慎:齐、战、疾。”这一章在《论语》中比较简洁,似乎没有引起太多注意。此一章体现了孔子对于疾疫重视的态度。齐,通斋,指斋戒,也就是祭祀前整洁身心的活动。战,指战备、战争。疾,指疾病,这里更多可能指疾疫。孔子所慎三事:斋戒、战事、疾疫。  祭祀和战争是典型的国家大事。《孙子兵法》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可见兵战之重要。而《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祭祀放在战事之前。为什么?《周礼·大司徒》说“以祀礼教敬”,原来祭祀事关神明,事关民众信仰。疾疫之所以值得特别重视,其实不难理解。即使一般疾病,也事关生死。至于疫病肆虐,则事态更加严重,它的产生与流行必有自然的、人为的特定原因。它关乎我们14亿人口大国的国运兴衰,也关乎人类命运之安危。孔子之所慎,怎能不启发我们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启迪我们有见叶知秋的敏锐,以更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孔子说得好:灾妖不胜善政。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无论天灾地妖,还是诡异反常,都要看成对世人的儆戒警醒。这次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冲击,越是这样,越需要全面、辩证、长远看待我国的发展,增强信心、坚定信心。所谓慎重,更要体现在积极的行动之中。越是慎重,越要积极主动。疫情当前,会容易暴露一些问题,这尤其呼唤检视与应对能力。灾难纷至沓来,容易击垮理性,在这样的时候,更需要让光照进黑暗,更需要从容机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一定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以万众一心的行动力,形成无比强大的凝聚力、抗灾力。  在国家的存亡祸福中,“人”的因素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孔子说过:“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最为重要,反时反常的灾殃并不能改变国运。历史上,同样有人“以己逆天时”,有的诡福反为祸,有的遇祸却成福,关键是人如何应对,绝不是坐待“天命”。此次疫情中,许多人义无反顾,冒险奔赴疫区,被尊称为“逆行者”,我们要继续大力弘扬和光大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增强必胜心、责任心、仁爱心、谨慎心,做为国家祸中求福的人!  疫情让人们唤醒良知,心存敬畏。当大家真正审视自己,当全民族真正进入深度思考之时,扭转大局的契机就到来了。王阳明的沉思,使他想到了良知。良知源自内心,每人心中都有是非标准,随心而动,随意而行。那么,人们能否把握住自己的内心良知?  中国是一艘巨轮,正行进在浩浩荡荡的世界洪流中,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巨轮本身,而是巨轮上的每一个人。驾驭巨轮与驾车一样,孔子习惯以驾车比喻治国。《孔子家语》里有许多孔子的论述,子贡请教如何管理国家,孔子比喻说“懔懔焉,若持腐索之扞马”,就像拿着腐朽的马缰绳驾驭马车。何以如此谨慎恐惧?孔子说因为通达之御皆由于人,为政治国必须以正道引导人民。孔子还说:“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而民众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国家怎能强大?如何伟大?  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中,怎样才能万众一心,共担社会责任?《说苑》说“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诫无垢,思无辱”,人当心存谨慎之诫,胸怀恭敬之心。《易传》记孔子说“上下无常”“进退无恒”,又说“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要真的能够认识与把握“时”,就不能只顾一味前进,要看灵魂是否跟上。  人因为有智慧而有所敬畏。善于总结,沉静反思,才能存戒惧,守底线。灾难就像照妖镜,疾病也是呼唤和提醒,它要我们弥补生命中的亏欠。对古圣先贤的告诫不能不知不惧。人要善记取、长记性,不要再出现下一次的提醒。【来源:《人民政协报》;作者:杨朝明,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孔子研究院院】
发布者:文以化心
2020年05月20日
古人说:口为心之门。一个人说什么样的话,就有什么样的内心。大部分情况下,从一个人的说话中,就能判断一个人的人品。人品差的人,开口闭口都是这三句话,一定不要深交。背后说人的闲话《菜根谭》有言: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那些闲得没事干,不安好心的人,才喜欢到处嚼舌头。曾国藩为官清廉,家无余财,经常为柴米油盐而烦恼。两个女儿还经为了争抢新衣服而哭闹,这事不免被邻居听到,传得路人皆知。曾国藩不堪其扰,对说闲话的人更是深恶痛绝。他在官场从不乱嚼舌头,对于别人的风评八卦从来都是讳莫如深。清末政局动荡,每逢勋贵出事,总有一批官员倒霉。但是他却创造了十年连跳十级的官场奇迹。嘴巴说的是非太多,内心也就会变得浑浊。如果有人和你说别人的闲话,那么他也会在别人面前说你闲话。和这种人在一起,终日被是非困扰,不得安宁。陆游说:“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花朵能言,一定会像人一样蜚短流长,惹生事端,石头虽不能说话,却诚实而坚韧,招人欢喜。话太多,背后喜欢说是非的人,千万不要深交。怨天尤人的牢骚话曾国藩说:“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喜欢发牢骚的人,怨天尤人,老天爷看不上他,被他抱怨的人也不服他。这样的人一辈子穷困潦倒,本事没有长进不说,人际关系也非常糟糕。曾国藩的六弟年少聪慧,曾国藩对他报以厚望。找了很多门路,让他去国子监读书。挤出时间亲自教导他,希望他能够为曾家光耀门楣。但是他的科举之路却不顺畅,失败之后,一直抱怨命运不公。曾国藩写信开导他:得不足喜,失不足忧。人生若是一直抱怨下去,那你这一身才华,可能就这样浪费掉,人生也从此毁掉。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大家都有自己的难题。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让自己心态失衡,一步步走向深渊。抱怨不仅不利自身,而且传播负能量。牢骚多了,朋友就少了,没有人会喜欢整天对着一张怨妇脸。遇到问题,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人活一世,抱怨一天,不如努力一天。有说话埋怨的力气,不如迈开步子,挥洒汗水。张口就来的瞎话人生在世,无信不立。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自己说出去的话,就得负责。一个人经常说瞎话,那就没人愿意信任他,一个人失去了信任,也就失去了立世的根基。曾国藩说:人生在世,需有一诚字,以之立本之志。平定太平天国,军费报销,答应给户部八万两银子,但是皇上下特旨,免了审查这一关。按理说户部就没有理由截留银子了,但是因为有言在先,曾国藩还是照给了。左宗棠征西,来信请他务必保证粮草供应,他答应了。于是费尽心思为前线的左宗棠筹措粮草,按时又足额,解决左宗棠后顾之忧。在全国各个督抚中,俩人关系最差,但曾国藩却是最守诺的一个。经过此事,左宗棠彻底服了曾国藩。人以伪来,我以诚往。对人以诚信,人人信之;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诚信,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人一生最大的底牌。把诺言当空谈,把承诺当玩笑,这样的人注定没有朋友,寸步难行。古人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人品可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能力却永远弥补不了人品上的缺陷。“圈子决定人生”,选择朋友一定要先看人品。人品是一个人立身的根基,也是一个人最硬的底牌。图文转载自网络
发布者:晴天般的微
2020年05月20日
命运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把最好的东西一件件送给你,然后再无情的一件件拿走。 01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100年,宋朝的夏天有点热。在城外的一栋大别墅中,一群文艺界的老男人在聚会。他们围坐在一起,粗重的喘息声宣示着气氛的紧张。在热烈的目光中一张白纸缓缓展开,露出了三个大字——《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所有人都愣住了,词还能这么写?尤其是“绿肥红瘦”这几个字,简直绝了!一个挺着啤酒肚的大叔搓了搓胖胖的小手,满脸苦笑着:“这样的词,我一辈子都写不出来。”其他人也一脸茫然,颓废的坐到在椅子上,思考着人生。这首词的作者叫李清照,才17岁,就把一大波文艺前辈打翻在地。其实李清照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点都不意外。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她的母亲王阿姨,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这样的书香门第,培养出来的女孩子怎么会差?其他孩子在玩泥巴过家家时,她在读书弹琴;同班同学遇到难题无处请教时,她出门左拐就是状元郎外公的家。就连交往的朋友也是腹有诗书的同辈,绝不会是胸无点墨的街道大妈。即便她的名字也很有特色,出自王维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合二为一,就是“清照。”良好的家教和卓绝的基因,造就了惊艳绝伦的天才少女。就在写出《如梦令》的两年前,李清照就已经崭露头角。那时她15岁,父亲李格非拿着朋友张耒写的《读中兴颂碑》:“闺女,给你看看什么叫诗,好好学着点。”李清照拿起来一看,觉得不太对劲:“如果不是唐玄宗荒唐误国,何用郭子仪中兴唐朝?为什么不追根溯源,寻找原因呢?”她提笔就对张叔叔的大作进行深刻批判: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奸雄,单说成功尊国老。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你们不能只看到唐朝的中兴,而不管宋朝的奢靡啊。一手“借古讽今”的绝活,深得韩愈、苏轼的真传。这样一个有才有颜有身价的美少女,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暗恋对象。 02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生活在宋朝的妹子,没有选择追求者的机会,父母会帮她们办理好一切。李清照的父母给她选定的丈夫,叫赵明诚。他是李格非的学生,父亲赵挺之位居吏部侍郎的高位,可谓门当户对。对这位父母口中的青年才俊,李清照很好奇,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想象未来夫君的模样。没过多久,赵挺之就带着赵明诚来提亲了。“好机会,我倒要看看你长的什么模样。”她在院子里的秋千上晃啊晃,心中揣揣不安。吱呀一声,大门开了,一个目若朗星的小鲜肉迎面走来,李清照瞬间有种不一样的感觉:“遭了,是心动的感觉。”捂着发烫的脸颊,她跳下秋千就往屋子里跑。可她的脚步还是慢了下来,好奇、憧憬、慌张......初次悸动的少女心推着她走向院里的青梅树,鼻子闻着青梅的香味,眼睛却不住瞟着走过的赵明诚。后来李清照回忆起这一刻时,依然是满满的春心荡漾,就像那首《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最好的婚姻就是,你来了,恰好,我也在等你。 03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18岁的李清照和21岁的赵明诚,结婚了。从前是两个人各自浪,现在是两个人一起浪。先不考虑生娃的事,浪够了再说,事实上,他们一辈子都没有生孩子。闲来无事的时候,麻将走一圈。那时候的麻将叫打马,李清照特别喜好这种智力运动。有多喜欢呢?经过日积月累的刷经验,她的赌技也磨练的炉火纯青。在晚年的时候总结经验,写了一部《打马图经》,其中有这么一句话:“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凡是赌博类的游戏,李清照都照玩不误,但基本没怎么输过。估计生活在现在,她能横扫澳门和拉斯维加斯,老板都要哭晕在厕所里。月上枝头的时候,美酒来一波。在历史上以喝酒成大咖的男人不少,曹植“乐饮过三爵,绶带倾庶羞”;李白“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但女人以喝酒留名青史的,李清照是独一份。开心的时候,喝;忧愁的时候,喝;赏月的时候,喝;聚会的时候,还是喝。以至于留下的诗词中,有一半都与酒有关。在她的内心里,喝酒赌博从来不是男人的专利,女人玩起来一样溜的飞起,谁说女子不如男?娶了这么一位姑奶奶回家,hold不住啊hold不住。赵明诚感觉压力山大。当时他在外地游学,收到妻子寄来的一封信: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默默心疼了妻子三秒钟后,他转身关门。这首词太好了,为了挽回自己的家庭地位,他决定写一首更好的。就这么在家闷头写了3天,写出50首《醉花阴》。赵明诚把自己的词和李清照的信混在一起,请朋友陆德夫帮忙看看,结果陆德夫郑重其事的告诉他:“不是我说,其他的都是垃圾,只有三句不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哎,他回家后给李清照回信:“蓝瘦香菇,宝宝求安慰。”恩,心疼赵明诚三秒钟,比不过才女不丢人嘛。在朝廷党争的打击下,李格非早已被罢官,1107年,赵挺之也撒手而亡。诺大的开封城,再也没有赵李两家的踏脚之地,于是李清照跟随赵明诚回到青州老家。在“归来堂”中,他们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连李清照都“甘老是乡矣。”每天吃过饭后,他们就坐在归来堂烹茶消食。恰好李清照记忆力特别强,凡是读过的书都能过目不忘,于是在烹茶的间隙,她就会说“某事在某书、某卷”,甚至在第几页、第几行都说的一清二楚。然后就让赵明诚猜,“对还是不对,猜对先喝茶哦?”李清照如弯钩般的笑眼充满狡黠,让赵明诚如痴如醉。可显然他的智商不在线,每天轮到他喝茶的时候,基本都没什么滋味了。看着丈夫窘迫的模样,李清照忍不住的捧腹哈哈大笑,以至于茶杯都翻倒在地。这时赵明诚就会温柔的看着她,呆呆的摸摸后脑勺,憨憨的一笑。“在最好的年纪遇到最好的你,是我的幸运。”“知道你很疼我,所以我才会在你身边肆无忌惮。” 04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1127年,金兵来,开封破,靖康耻。如果人生分为四季的话,44岁的李清照直接从艳阳春天来到数九寒冬。宋徽宗父子和3000多名嫔妃、官员,被当作猪狗一般押往五国城,太平百年的中原大地,再次起狼烟。那些平时指点江山的士大夫们,如今纷纷丑态毕露。束手无策举手投降的,有之;不顾家国东奔西跑的,有之;为求活命典妻卖子的,有之。从小以“女中巾帼”自诩的李清照,骄傲了半辈子、清高了半辈子,看着那些大宋朝男人们的丑态,才真正理解了花蕊夫人的那句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更让她绝望的,是丈夫赵明诚的软弱。当金兵南下后,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知府,统筹这座虎踞龙蟠的战略要地,可谓重用。可当李清照带着15车文物古籍南下后,看到的却是赵明诚在叛乱中弃城而逃。男子汉大丈夫,李清照宁愿他战死沙场,也不愿他苟且偷生。上至朝廷,下至官员,都浑浑噩噩的活在一片混沌中,同样是从江南起家,西楚霸王却能直捣咸阳纵横八荒,如此霸气的男人,才是李清照心中的英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写下《夏日绝句》后,李清照就想明白了。当初的爱慕,都是真的。现在的不齿,也是真的。从此以后,祝你岁月无波澜,敬我余生不悲欢。矛盾吗?一点都不矛盾,反而很真实。从来都没有一如既往的爱与恨,只有世事变迁的抉择。年轻时爱慕如是,流离时憎恨如是,孤苦时怀念亦如是。 05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1129年8月18日,赵明诚病逝于建康。他什么都没有留下,钱财、房产、子女统统没有,只有15车文物陪伴着李清照,最后留下的话还是上次告别时的叮嘱:遇到危险先扔杂物,再扔衣被、书画、古器,至于那些祭祀礼器,你要与他共存亡,千万别忘了。言犹在耳,人却没了。这些古董文物,是他们半生的寄托。在开封时,他们就把有限的钱财投入到无限的收购中。赵明诚甚至经常去典当铺,冬天当夏衣,夏天当冬衣,手里有俩钱就去大相国寺淘宝。在青州时,他们一路游山玩水一路买买买,以至于家里堆满了各种古董文物。中原大乱后,李清照带来的其实只是一部分,剩下的不是被烧毁,就是丢失。可在乱世中,一个女人带着15车文物到处逃难,想想都知道有多艰难。就这么一路跑一路丢,南昌、台州、越州、苏州、杭州,金兵、官军、盗匪、邻居.........文物越来越少,李清照活的越来越艰难。1132年,实在不知所措的时候,她只能嫁给张汝舟,选择一个不是那么坚实的肩膀,也好过孤苦无依的漂泊。直到人生过半,李清照才明白:任你风华绝代,任你惊才绝艳,世间最难越过的,其实是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蹉跎,真的可以消磨一个人的所有趣味。都说壮志难酬,其实“活着”本身已经很艰难。这一次李清照看走眼了,张汝舟不是好人。他只不过是觊觎那些为数不多的文物,和李清照可能会有的钱财。当他结婚后才发现,李清照不让他碰文物,身上也没钱。那么能娶到李清照,总是值得吹嘘半辈子的事了吧?可从她的眼神中就可以发现:“她根本不爱张汝舟。”不过是世道不太平,一个孤苦无依的女人需要依靠,才让他捡漏。狭隘的自尊心,让张汝舟经常对李清照实施家暴。曾经被苏轼、王拱辰、赵明诚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在张汝舟眼里却一文不值。李清照本是骄傲至极的人,何曾受过这种委屈:“离婚。”在那个年代,不论是什么原因,只要女人提出离婚都要坐牢两年。坐牢就坐牢,如果在困顿中连内心的骄傲都磨灭了,那就永远走不出泥潭。人呐,还是适当的需要一些“假清高。”恰好,张汝舟还有一些劣迹。朝廷有规定:如果考不上科举,达到一定的考试次数,就能做个小官。张汝舟的官,就是谎报科举次数换来的。在起诉离婚的时候,李清照把张汝舟也告发了。拼着鱼死网破,张汝舟被撤职,李清照也入狱。好在李清照的人际关系不错,经过亲朋好友们上下打点,关了9天就被释放。晚年的李清照,孤苦无依的过了24年。有多苦?看她写的《声声慢》就知道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的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凄风苦雨的黄昏后,只有一个孤独的女人在喝着苦酒,天色逐渐黑了,屋子里只有一盏豆大的油灯,无声的诉说着夜的寂寞和人生无常。命运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把最好的东西一件件送给你,然后再无情的一件件拿走。国破、家亡,为她遮风挡雨的大伞一个又一个离开她,只剩下李清照在荒凉的人世间苦熬。06 江山留与后人愁。晚年的凄惨岁月折磨着李清照,却也成全着她。1117年,赵明诚已经大体完成《金石录》的编纂,李清照“亦笔削其间。”在江南定居后,孤苦无依的李清照又思念起亡夫赵明诚,遂决定完成《金石录》的最后编纂工作。在十几年间,她带着字帖、礼器奔走在江河山川之间,不厌其烦的登门拜访老先生们,请他们鉴定文物的真伪和种种疑问。1143年,李清照终于将《金石录》校阅完成,进献朝廷。这本书一出,立刻震惊南宋朝野,被誉为“历代金石研究之集大成者”,成为研究中国金石的必读之作。最让李清照不同寻常的,是她让男人无地自容。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朝廷一力退避,不敢有半分收复之意,宋高宗也被金兵的“搜山检海捉赵构”吓破了胆。不甘于国破家亡而奋起抗争的,唯有岳飞、韩世忠、赵鼎等寥寥数人。还有,李清照。1133年,朝廷派韩肖胄和胡松年出使金国。在他们出发的那一天,李清照穿戴整齐来到城门前,为二人送行。举起酒杯,她作了一首《上枢密韩肖胄》: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如闻帝若日,岳牧与群后。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汗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抷土。以一介女子之身,吐壮怀激烈之言,当真让天下男子汗颜。李清照凭什么和岳飞、辛弃疾、陆游站在同一个舞台上?当然不是前半生写的春花秋月婉约词,而是这份巾帼不让须眉的志气。才华需要勤学,美貌要靠父母,唯有不甘屈服的志气,是来自于自己。中国历史上的佳人中,李清照的命运是最曲折的。生于书香长于富贵,虽然没有子女,却有温文尔雅的丈夫。人到中年从云端一朝跌至泥潭,丈夫的懦弱在时代的碾压下,显得那么扎眼,“赌书泼茶”沦为一地鸡毛。本该静看云卷云舒的晚年,又在颠沛流离中为编书和国事操碎了心。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当负重前行的人都离去时,有的人选择认命,有的人选择扛起包袱继续前行。李清照不是什么爱国诗人、婉约词人、伤心人,她只不过是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做了最好的自己,即便手中握着一把烂牌,也要打出最优雅的姿态。如此而已。*作者:温伯陵,来源:温乎(ID: wenhu491001),守护每个人的真心、诚意与勇气。在文字里岁月静好,在温暖中风华绝代。—《END》—
发布者:谨 琼
2020年05月20日
  天刚有些微亮,但依稀还能看到星空中的几颗晨星,一双粗糙而宽厚的大手轻轻的放在了春旭的脸上,男人低沉的声音略带沙哑,仿佛是在轻微的抽泣,男人看着正在熟睡中的春旭,心里隐隐作痛,毕竟春旭还这么小,天还没有亮,把一个小女孩放在家里不放心却又无可奈何,好在乡中民风淳朴,男人心还略安一些。“把你一个放在家里,爸也不忍心,但是没有办法,你妈没有了,让你和我受罪了。”男人说完,一步一回头的看着睡梦中的春旭。此时的春旭早已清醒,每次在父亲出车时,无论有多早,父亲都会像今天一样轻轻的对春旭呢喃几句,也许是父子连心,春旭在父亲起床时,就已经睁开了惺忪的双眼,但当父亲去和春旭话别时,春旭趁着朦胧夜色的掩照下赶紧闭上了眼睛,因为春旭心中对父亲充满了恨,在春旭的心里一直认为如果不是父亲,母亲就不会离开这个世界。三年后,父亲再婚了,娶的是同乡的女人,不久他们便搬到了城里,春旭也跟随着父亲到城里生活,春旭很讨厌自己的继母,认为是继母抢了母亲的位置,父亲因为经历了丧偶之痛,对于第二次的婚姻显得格外珍惜,每当春旭看到父亲对继母好时,春旭的心开始愤愤不平,总在想着如果父亲当初能够对母亲好一点,也许她就不会成为没有妈妈的孩子。半路夫妻和从小夫妻相比总是隔着一层厚厚的山,彼此都有孩子,即便再生了孩子,多少也要为自己之前的孩子做些额外打算,父亲总是会偷偷的塞给春旭一些钱,让春旭自己留着用,父亲知道春旭爱吃烧烤,只要有机会就会带着春旭去吃,父亲是个很节俭的人,但是每次吃不了时,父亲宁可浪费也不打包,因为父亲怕春旭继母知道。春旭看着此时的父亲心里揪着的疼痛,她恨极了父亲,更恨继母,春旭心想:”给我点钱都要偷偷的给,带我吃个饭都要偷偷的去吃,看来姥姥说的有后妈就一定有后爹是对的。”一年又一年,春旭也渐渐长大,长大的春旭迫不及待的想要离开这个家,春旭不仅离开了家,甚至把对父亲和继母的恨也一起带走了。春旭来到一个繁华的大都市里打工,每当想起父亲时,都是父亲种种地不好,这些痛苦的回忆让春旭很少和父亲联系,更是很少回家,即便父亲想春旭了主动给春旭打电话,春旭也都是冷言相对,最后挂断了电话。时光荏苒,曾经的懵懂少年也步入了而立之年,但春旭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就变得懂得理解父亲,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春旭来到了一所传统文化学校学习,在七天的课程中,老师讲的每一堂课都在不断的洗涤春旭的心灵,尤其是在一堂习劳课上,所谓的习劳就是通过干活来唤醒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心,因为学校是按照古人的”习劳知感恩”的教育方法来教化人心。春旭参加的习劳课是户外劳动种庄稼,那是春旭人生中第一次下地干活,春旭累的满头大汗,但也一直在坚持,就在春旭心里喊累时,春旭突然意识到原来种庄稼是这么的辛苦,自己是农民的女儿,但是不管父亲有多苦,有多累,父亲从来都没有让自己干过农活做过家务,就是因为父亲舍不得,春旭没有想到这是一种深沉的父爱,想到这时,一种愧疚之情让春旭红了眼眶。传统文化是孝道的文化,是礼的教育,随着不断深入的学习,课堂上的老师一遍一遍的讲诉着父母的辛苦不容易,老师的话语唤醒了春旭曾经的回忆,她想起了父亲每次进城都会给她买最爱吃的香蕉,她想起来了自己生病时,父亲夜里起床为她倒水拿药的背影,她想起了父亲生气地喊着她多加衣服的场景……春旭想起了父亲对自己种种的呵护和关爱,春旭也才渐渐的理解当初父亲偷偷给她钱、偷偷带她去吃她爱吃的烧烤。当时的父亲夹在继母与春旭之间该有多么的为难啊。悔恨的泪水再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如果不是学习了传统文化,学习了孝道,恐怕被恨意蒙蔽了双眼的春旭是永远也想不到这些的。课程结束后,春旭主动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大姑娘啊!干嘛呢?”熟悉又亲切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爸,对不起,以前是我不孝,总是惹你生气,请你原谅。”话音未落,豆大的泪滴就已经从春旭的眼中滑落。“说啥呢?你不是爸的女儿吗?爸怎么会生你的气呢?别哭了啊!”无论孩子长到多大的年纪,在父母的眼里都是小孩子,无论孩子有多忤逆不孝,在父母的心里他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孩子。在千千万万个儿女中,春旭幸运的遇到了传统文化,明白了人世间最美好的道理,她在执拗中放下了怨恨,在还没有留下人生遗憾时及时回了头,爸爸的慈爱和宽容让春旭的心里暖暖的,对父亲给予的如山的爱充满了感恩。人生只有一次,有多少人因为无知遗恨终生?珍惜当下,珍惜与亲人与每一个人相处的时光,让彼此的内心都留下美好是一件多么幸福是事啊!春旭含着泪暗暗地发誓:“从今以后,我人生的每一个脚步都要装满着爱。”​                                                                                                                                        作者:念一
发布者:Summer
2020年05月20日
世间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分离为目的。龙应台曾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养娃一生,的确如此。从在怀中须臾不离,到蹒跚着挣脱母亲怀抱;从哭闹着不去幼儿园,到青春期对外面世界无比憧憬;从独自一人赴外地求学,到组建小家、生儿育女…… 01 “曾经的我,每每想到再过几年,孩子就要出去上学、工作,我就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拿来照顾他、爱他。”冬晨妈当过几年这种无微不至的母亲:冬晨3岁时,大家都说这时候的孩子该学着自己用勺子吃饭啦。她担心孩子自己不会吃,吃不饱,也怕她弄脏衣服。于是每餐都耐心地一口一口喂食。冬晨7岁时,上小学了,开始每天要背重重的书包,她怕孩子肩膀受不了,就每天都把书包从孩子手里接过来自己背。冬晨10岁了,上小学四年级,她每天帮他叠衣服,整理书桌,每星期收拾一次房间,她说孩子学习已经很累了,她作为老妈要让孩子没有“后顾之忧”。“冬晨11岁那年,我差点得了艾滋”——转变来自于一次意外。冬晨妈跟朋友出门摔伤,朋友先用棉签消毒了伤口,然后冬晨妈继续用了同一只棉签。后来那个朋友查出了艾滋。“我去检查了3次,兜兜转转几个医院”,冬晨妈说,在这“不知死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她一直在思考冬晨的未来。她突然发现,如果没有自己,冬晨并不能好好地生活下去,这是她之前从没考虑过的。她周到备至的关怀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独立成人”的权利。从那以后,她开始学着慢慢退出冬晨的人生。不再帮她背书包,不再帮她整理书桌、检查作业。以前冬晨想做不敢做的事,她现在都愿意放手让她去尝试,她开始不再帮冬晨做决定。如果以前的爱是为了爱而爱,那么现在的爱,就是为了离开而爱。——正是为了让孩子在离开自己后仍然能好好生活,所以做父母的,反而要主动地退出他们的生活啊。 02 “能够主动退出孩子人生的父母,付出了比爱护孩子更多万倍的深情”——然而若不是经历“生死考验”,又有多少父母像冬晨妈那样狠得下心呢?我们目之所及,都是对孩子千般忧虑,万般操心的父母。-“乖,听话!”-“这个你不会,还是我来吧!”-“我都说过了,你为什么不听?”-“不要自己倒水,小心烫手!”-“跟着我,别乱跑!”-“你管好学习就行,其他事你别操心了!”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说过,父母缺位,孩子会野蛮生长;而父母不肯退出孩子的人生,更可怕。因为当父母总想干预孩子的人生时,无异于在跟他们说:没有我,你过不好这一生的!你不行的,我不相信你!曾经有人做过一篇调查,发现最早离开父母的一批00后普遍存在“生活不能自理”的问题,而更深层的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的不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该让孩子独立的阶段不给予他们适当的独立训练,相当于父母主动放弃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这样做的后果,只会使得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孩子的自理能力也会严重不足。“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长远。孩子终有离开父母的一天,你终究要目送他闯荡世界的背影。你是希望他被照顾得像温室花朵却不知如何应对外面风霜,还是希望他有生活能力傍身,不管遇到任何问题,都能从容应对?” 03 曾有人说过,孩子的格局源于父母的格局,孩子的高度取决于父母的高度。——但孩子的人生,只能由他自己去过。真正的好父母,他们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孩子不再吃奶,离开了我们的怀抱;孩子学会走路,离开了我们的臂弯;孩子有了朋友,离开了我们的全情依赖……每一步分离,我们都应该为他开心:开心他离走上社会、成为独立的个体,又近了一步。母与子,父与女,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若父母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窒息,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无力。“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若要孩子独立,父母必须适时退出。——这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图文来自妈妈育儿百科大全 
发布者:淡云风轻
2020年0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