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津润燥,常喝3种润燥汤水
-
01月07日
生津润燥,常喝3种润燥汤水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
干燥的天气,加上偏低的气温,让人的鼻子咽喉总有一种莫名的不适感。
冬季适合温补,不过如果温补太过,这种不适感可能会更加明显,甚至诱发咽炎等病症。
《黄帝内经·素问》里就提到: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少火”指的是柔和的、正常的阳气,能“生发元气”;而“壮火”指的就是过于亢奋的阳气,是会“吃”掉我们的元气的,让我们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而这个“壮火”,可以来自于自然界的暑邪、燥邪等,也可以来自于我们的饮食,例如温补的食材。
这也是为何许多介绍冬季食补的菜谱里,往往都是一个温补的食材、搭配一个凉润的食材,例如牛肉搭白萝卜、羊肉搭马蹄甘蔗等。就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少火”变成“壮火”。
如何润燥
燥邪导致的这种“干燥”,光靠喝水远不够。
冬季天冷,显性失水明显减少,喝水过多,会让人频繁的小解。如果尿液无色透亮,那就是水喝多了。
正确喝水
喝常温水或温水,少量分多次的饮用,能起到润喉的作用,又不至于饮水过多。
饮冷水,或饮水过多、过快,容易出现嗳气、打嗝的表现,这就是胃中虚寒、水气上逆的表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煮陈皮水、或红糖姜茶少量饮用,即可缓解。
生津润燥
喝水过多出现嗳气、打嗝甚至腹部饱胀的感觉,就是因为水不能化津、还阻遏了阳气的结果,出现水气上逆。但天气确实干燥,又不能不喝水,那就得通过其他方法补充津液。
常见的能生津润燥的食物有很多,如雪梨、白萝卜、银耳、蜂蜜、百合、甘蔗等等。但冬季是不光干燥,还冷,和秋燥时润燥又不一样,这些能润燥的食材有部分是偏凉性的,需要进行一些搭配,制约食材凉性,既能生津,又不会阻遏胃阳。在中药的配伍里就有这种用法,叫“制性存用”。
像前面提到的牛肉萝卜、羊肉马蹄这种搭配,就是常见的互相“制约”的例子。
蜂蜜银耳羹
材料:银耳适量、提前泡发,红枣4-5颗去核,枸杞一小把,生姜2-3片,蜂蜜。材料量根据食用人数增减。
做法:备好的银耳、红枣、枸杞、生姜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后转小火文煮半小时,至银耳软烂。盛出放凉后加入少量蜂蜜即可食用。
功效:银耳、枸杞、蜂蜜都有滋阴润燥的功效,红枣则健脾益气,少量生姜即可制约银耳的凉性,同时可振奋胃阳,助脾胃行津。
适合:1岁以上幼儿、咀嚼能力较好即可食用,咀嚼能力弱则饮汤汁;1岁以下饮用不加蜂蜜。
注意:泡发银耳注意时间,避免隔夜泡发,随用随泡,长时间泡发可能引起中毒。注意食用量,大量食用银耳可能引起消化不良。
苹果甘蔗水
材料:苹果一个,甘蔗一节,生姜2-3片。
做法:苹果洗净、切块,甘蔗削皮、切段,和生姜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小火文煮15分钟即可。饮水、食用苹果。
功效:甘蔗有清热生津的功效,苹果性味较为平和、益胃生津,两者合用,可润燥生津。生姜可制约甘蔗凉性,同时可振奋胃阳,助脾胃行津。
适合:1岁以上幼儿即可食用。因味道甘甜,1岁以下浅尝即可,避免养成嗜甜习惯,影响其他辅食添加。
注意:甘蔗选用要注意有无变质、发紫发红,变质的甘蔗食用后可引起中毒。
毛桃润燥饮
材料:五指毛桃10g,山楂5g,紫皮甘蔗半节去皮切段。
做法:五指毛桃、山楂、甘蔗加水同煮,大火煮开后小火文煮15分钟即可。
功效:五指毛桃健脾补气不上火,山楂助消食,三者合用可健脾消食、生津润燥。
适合:平素脾胃弱的孩子饮用,脾胃虚寒可加生姜2-3片同煮;1岁以上可饮用。、
外用润燥
直接使用润肤乳、润唇膏等,给皮肤、口唇保湿润燥。
如果孩子活动不大、出汗不多,则不必每日洗澡,也不必每次都使用沐浴露。洗澡时避免时间过长。频繁洗澡、洗澡时间过长、过量使用沐浴露等,可减少皮肤油脂,使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变得干燥、瘙痒。
皮肤的濡润依赖气血的滋养,适当的运动,可以促使孩子气血周流。如果孩子不洗澡,可以用温水泡脚,同样有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
本期科普医生:倪晓良
广东省中医院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