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即“五常”观念,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涵养着新时代商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新时代儒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经营相结合,积极应对新时代商业局势和挑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拓创新的儒商精神,并不断赋予儒家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绽放光芒。
【关键词】儒家思想 儒家五常
儒商经营之道
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品质,是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的瑰宝,不仅影响了历代儒商为人处世、经营之道,也影响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思想观念与道德行为。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新时代的儒商人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同行,积极践行和弘扬儒家优秀文化,用实际行动不断赋予儒家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绽放光芒。
一、仁:儒商经营之本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礼记》中也有“上下相亲谓之仁”。在儒家看来,仁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是维系与他人关系的桥梁,也是社会个体存在的根本。在企业中就表现为老板和员工的关系,老板关心关爱员工,让员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那么员工就会设身处地为老板着想,为企业着想,那么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企业的效益也会随之提高,正如《孟子·离娄下》中所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说,爱和尊重是相互的,体现了个人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水平,表现为对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企业是从事经济性活动的组织,是社会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企业的航船驶向何处,怎样行稳致远,关键在于企业家这个舵手的驾驭力和经营理念。《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尽心章句上》中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爱”就是由己推人,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由此可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企业家的思想观念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形成,影响着员工工作干劲和精神状态。
仁的最高境界不仅仅是个人道德的完善,更是一种对全人类福祉的关怀和责任。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社会,企业如何在繁杂的社会中赢得一席之地?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新时代,儒商是企业经营的代表,他们心中不仅有小我,更有大我,在企业经营之路上发扬企业家精神,展现了新时代儒商大爱胸怀。
二、义:儒商经营之范
义是准则、底线。对于商人而言,首先要盈利,这是保证企业生存下去的根本,是无可厚非的。荀子主张“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可见,道义和利益是人人具有的,人就是义和利的结合体,追求利益是人的欲望,是人之常情,关键在于利的获得是否合乎义,要用道义去规范获利的行为,从而达到义和利的统一。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看来“君子义以为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道德高尚的人以义为先,是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甚至可以“舍生而取义”。
儒商在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方面,见利而思义,重义而轻利,“义”是儒商经营的原则与操守,义与利在儒商身上有机结合,成为商人中的典范。特别是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儒商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先义而后利”的道德准则,把义作为经营原则和价值追求。当代,儒商不仅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更肩负着繁荣国家经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需要传承和发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在企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开拓创新,履行社会责任,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康乐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礼:儒商经营之度
礼是规定、法度。如果说义是存乎一心,难以把握的,那么礼则是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存在我们身边,关系到人的一言一行,是对人言行的约束以及道德修养的完善、提升。《论语·卫灵公》:“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所以,义是儒家道德内容和精神追求,而礼则是行事遵循和表现形式,君子的行为举止要合乎法度。正因如此,儒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经营智慧,成事者先成人,以上率下,遵守企业行业规定和国家法律制度,成为员工的表率,激发员工积极性,从而影响和带动企业发展。
荀子在《修身》中讲:“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人立足于天地,与他人和谐相处,需要遵守礼仪、法度。孔子也说过:“不学礼,无以立。”人不学习礼仪,无法在社会中立足,事情若要顺利开展、取得成效,也需要按照礼的要求去做,遵循约定俗成的社会道德,正所谓无规矩不方圆。礼对于国家同样重要,是国家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的依据,所以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由此推之,企业在内部管理、生产运营、市场营销等也要做到有序有度、尊礼守节,企业人人有礼方能凝聚力量,生产有礼方能安全见效,营销有礼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智:儒商经营之法
智是智慧、方略。儒家看来,中庸是一种理想状态,是智慧的一种表现。《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君子行中庸之道,尤其是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市场瞬息万变,儒商在经营策略上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紧跟时代步伐,并能审时度势地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依赖于清醒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企业家的格局,成为一个运筹帷幄的智者。正如《论语·子罕》中所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面对人生百态和纷杂的社会,大智慧的人,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做事原则,总能保持自我,收获成功的喜悦及人们的赞誉,不仅成就自我,也成就他人。所以《中庸》中说:“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成就自我是仁的表现,成就事业和他人是智慧的表现。
智慧的另一种表现是创新。《周易·系辞上传》中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学》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才能时刻保持活力和进取姿态。儒商所坚持的“务本求新”“守正出新”等理念,继承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的观点,坚守企业经营之本,不断开拓创新,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如“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不外如是,由此可见,企业经营离不开创新,创新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关系着企业的未来。
五、信:儒商经营之要
信是诚实、诚信。儒商经营中体现了三个层面:一是经营者本身的信,即言行一致;二是对他人的信,即以诚待人;三是对国家的信,即忠诚。三个层面相互依存,成就了儒商独特的经营理念、辉煌业绩以及优良口碑。
儒商传承和弘扬儒家诚信思想,在处理与他人关系以及在企业经营中做到不自欺、不欺人,为其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人不讲信用是做不成事的,尤其是在人独处的时候,要做到慎独,即“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人的道德品质往往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在日常琐事中展现出来,真正的君子能够将诚信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始终做到言行一致,所以要审慎地对待自己独处的时候,即诚己身,做人如此,企业经营也是如此。
儒商待人真诚,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才能获得事业的长久成功。经济活动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虽不能决定事情的结果,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讲究的是“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人们都愿意与善良、真诚的人打交道。在企业经营中,如果为一时之利而弄虚作假,毁掉的不仅仅是自己和企业的信誉、品牌,更是企业发展前途。《中庸》为企业经营提供了有效路径,即“择善而固执”,对符合国家、民众以及企业和员工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考验的是人对自我责任的认知和选择,也是人在坚守中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
儒商秉承“达者兼济天下”的理念,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结合在一起,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关爱社会、奉献社会,以仁爱之心彰显家国情怀,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来源:《文化示范报》2024年6月14日C03版
作者:张旭
特别声明:
本文为人文传媒网平台“人文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与“人文号”立场无关,“人文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人文传媒网。
联系邮箱:www_rwcmw@163.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