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后”大学生李潇晗:放弃“双一流”保研 选择山区支教 “本人李潇晗,因入选研究生支教团,决定放弃此次保研资格。”李潇晗,三峡大学2021级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按照学业成绩,她毕业后将获得A类保研资格,进入“双一流”高校读研。 今年9月,她向学校提交放弃保研承诺书。明年8月,她将前往三峡腹地巴东支教一年。 李潇晗(后排左一)在秭归县九畹溪镇芦池湾小学支教。 (受访者供图)
爷爷让她找到人生方向 李潇晗是名“00后”,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一个教育世家,祖辈曾是私塾先生,爷爷、姑奶奶及3个姑姑也都是老师。 李潇晗的爷爷任教40年,曾在长阳多个乡镇中学担任校长。她每年寒暑假回老家,都能见到许多人来探望爷爷,大多是爷爷教过甚至资助过的学生。这让李潇晗感受到,当老师非常受人尊敬。 “老家的阁楼上,堆满了作业本和日记本,有的已经存放几十年了,爷爷都舍不得扔。”李潇晗说,爷爷常翻出一些学生日记读给她听。即使后来年纪大了,爷爷对许多学生的情况仍如数家珍。 李潇晗说,爷爷一直很重视晚辈教育。疫情期间,李潇晗正读高三,与爷爷、奶奶一起被困在老家。年过七旬的爷爷,每天早晨5点多起来给李潇晗做早餐,“为不耽误我上网课,爷爷冒着大雪到处找人牵网线。” 高考填报志愿,李潇晗曾因专业选择问题与父母争执不下,爷爷力挺她填报英语教育专业。“爷爷说,你将来当一名英语老师,教书育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李潇晗说,爷爷的话不多,从来没对她提过要求,但每次讲话都很有哲理,让她深受启发。 “爷爷去世时,葬礼上来了800多人,唯独没有我。”李潇晗哽咽道,当时自己正在期末考试,家人没有告诉她。 考试结束后,李潇晗本想立马回老家祭拜爷爷,但她已报名参加当年的暑期支教,第二天就要出发前往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芦池湾小学。李潇晗给奶奶打去电话,“我问奶奶,不回去的话,爷爷会不会责怪,奶奶一听就哭了。”李潇晗说,奶奶让她安心去支教,说爷爷只会表扬她,为她高兴。 孩子们让她看到自我价值 2023年暑期在秭归的支教经历,让李潇晗更加坚定了当老师的理想。 第一次走上讲台,李潇晗一脸严肃,因为怕镇不住孩子们。后来,她发现孩子们其实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她开始尝试跟孩子们聊天交心,嬉笑打闹。渐渐地,她跟孩子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像是一个大姐姐带着一群弟弟妹妹,既教学,也玩耍。 看到还没有洗脸池高的孩子,早已学会打水洗头、洗澡、洗碗、洗衣时,李潇晗发现,教育孩子的同时,她也在被孩子们教育着。 乡村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英语基础薄弱,李潇晗精心设计并开设了英文歌、情景剧等特色英语启蒙课程,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每当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后热烈讨论,李潇晗的心中就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让她切身感受到,自己正在被需要。 “孩子们的情绪也在时刻感染着我,让我觉得很治愈。”李潇晗说,起初只是觉得支教可以帮助到孩子们,能实现自我价值,跟孩子们接触后才发现,这其实是双向的价值互换。 李潇晗说,这次支教之前,她一直想通过保研去更好的学校读研。支教回来后,她决定加入学校研究生支教团,去更需要老师的山区支教。 据三峡大学团委办公室主任万相奇介绍,李潇晗所在专业共有6个普通类(即A类)保研名额,李潇晗综合成绩排名前五。在校期间,李潇晗曾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湖北赛区银奖、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以及学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在2024年全国高校学生会组织项目展示交流活动中,李潇晗将“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带到贵州,从全国1724所高校的358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评全国优秀。 “综合她的成绩和在校表现,有机会保送进入‘双一流’高校读研。”万相奇说,李潇晗是主动放弃A类保研资格的,她的学籍将在学校保留一年,等她支教结束后再回本校读研。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国家未来。”这是李潇晗参加研究生支教团面试时说的话。 作者:吴坚 杨叶责任编辑:高梦格
郭文婕 总平台审核编辑:徐睿明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2024年11月19日
抗日小英雄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于河北省怀来县,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他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董存瑞参加八路军,并先后立下大功3次、小功4次,获得多枚勇敢奖章。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担任爆破组组长,为了减少部队伤亡,毫不犹豫地用身体托起炸药包炸毁暗堡,英勇牺牲,时年仅19岁。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中秘共建“一带一路”利好两国造福世界 新华社利马11月9日电 11月8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秘鲁安第斯通讯社共同主办,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联合主办的中秘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主题年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充分激发了中秘经贸往来,促进了务实合作层级的提升,已成为利好两国、造福拉美乃至世界的重要动力。 秘鲁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最早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同中国签署一揽子自由贸易协定的拉美国家。自2019年中秘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丰硕,在经贸、金融、人文等领域合作日益密切。 从秘鲁羊驼毛公仔“走红”中国市场,到秘鲁蓝莓、葡萄、牛油果等特色农产品广受中国消费者欢迎;从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谈判宣布实质性完成,到中国连续10年成为秘鲁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从秘鲁钱凯港的沧海桑田,到中国绿色技术助力秘鲁可持续发展……中秘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的累累硕果,凝聚着两国人民携手发展的共同心愿,也展现出两国未来合作的光明前景。 中国和秘鲁都有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相距万里的两国人民心灵相通、理念相近。秘鲁是华人最早到达和聚居数量最多的拉美国家之一。多年来,华侨华人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与当地人民同甘共苦,秘鲁人亲切地称中国人为“老乡”,中国广东话“吃饭”一词演变为中餐厅的统称。近年来,中秘人文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来到秘鲁,秘鲁民歌《山鹰之歌》广受中国民众喜爱,秘鲁印加文明展相继亮相北京、成都、广州等地博物馆,今年5月秘鲁宣布将每年2月1日定为“秘中友谊日”……一个个民心相通的生动故事,不断为中秘友好交往增添亮色,成为两国文明互鉴、文化互通的美好缩影。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将为中国携手包括拉美在内的“全球南方”共同迈向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让中国与秘鲁及拉美其他国家深度链接,促进中秘、中拉携手合作、共同发展走深走实。 中秘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钱凯港项目不仅将帮助秘鲁提升海运效率,还将有力促进其科技与工业化的发展,造福当地民众。建设期间,该项目已经为当地创造了1300个直接就业机会和约8000个间接就业机会。建成后,钱凯港将成为拉美地区联通亚洲的海上新枢纽。此外,中秘在绿色环保事业上的合作意义重大。中国新能源车在秘鲁拥有广阔市场,中企在秘鲁运营光伏电站的同时带来了绿色技术,将帮助秘鲁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拉加经委会)10月23日发布的《2024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际贸易展望》报告显示,今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际贸易逐步复苏,该地区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将是其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拉加经委会此前统计显示,2000年至2022年,中拉货物贸易总额增长35倍。 拉美谚语说:“众臂合力,无可匹敌。”中国也有句古话:“人心齐,泰山移。”面向未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秘两国将继续携手开拓新机遇,中秘合作正汇聚成一股强劲的力量,为两国、拉美乃至世界共同繁荣的美好蓝图增添新的色彩。(记者王林园) 责任编辑:介琳霞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朱鹮给人类的一封信 作者:曹庆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沮河流域刺槐林中的野放朱鹮。石铜钢 摄
亲爱的人类朋友: 你们好! 我是朱鹮,见字如面,念念为安。 你们常常寄来关切的信,问及我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等,我甚是感激。 我是一种鸟类,腿长嘴尖,一袭嫩白,柔若无骨,展翅腾空,宛若掠过天边的云霞。我的脸是红色的,因此而得名“朱鹮”,老百姓又称我为“红鹤”,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朱鹭也是我。我们诞生于大约6000万年前,今天,能见到我们已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曾让我们繁衍生息的环境遭到破坏,我们一度销声匿迹。 自197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朱鹮野外考察队在3年多的时间里,走遍大江南北,寻找我们的身影。1981年5月,考察队队长刘荫增在近乎绝望的情况下,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的山林里发现了我的7位兄弟姐妹。此消息十分振奋人心,后来,经过精心保护和悉心呵护,我们的家族出现了物种复苏的吉兆,我们的家人越来越多了。 刘荫增队长当时在陕西洋县发现的是我们在野外仅剩的7只,其中3只是嗷嗷待哺的小鸟。“华华”是当时的3只雏鸟之一,那一天,爸爸妈妈离巢觅食,哥哥姐姐出巢锻炼,“华华”百无聊赖,索性也试着飞向广阔天地,不料跌落在地,因此与刘荫增队长“偶遇”。 经过20余年的就地保护,到21世纪初,我们的数量已经慢慢恢复。此时,有一个问题必须科学面对。如果我们始终“偏居一隅”,一旦突发疾病或自然灾害,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为了让我们的种群对环境的适应力更强,减少环境变化对我们生存产生的风险,陕西开始分步骤把秦岭南麓的我们向秦岭北麓以及中国多地扩散。 2007年,在你们人类的帮助下,我们实现了异地重建野外种群,26只小伙伴被放飞在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野外。次年,有的小伙伴晋升为父母,标志着我们迈出重返家园的第一步。 我们自己也在为回归大自然时刻准备着。 犹记得2008年的冬天,天气很冷,积雪造成楼观台的大网笼发生局部坍塌,4只“英雄”伙伴勇敢地冲向蓝天,在渭河支流的黑河湿地扎下了根。 2013年,我们的32只小伙伴从洋县出发,一路北上,来到位于黄土高原、渭河支流的沮河湿地,成为第一批野放在黄河流域的幸运鸟,这是濒危动物保护史的又一座里程碑。幸运的是,10年来,共有202只“铜川籍”鹮宝出生,其中,今年的18个家庭孵出的39只小鹮宝振翅飞出。 我必须夸赞自家的好儿女。“虎父无犬子”是我家庭的写照。小鹮宝出生后,父母的育雏时长在40到45天之内。如果小鹮宝不思进取,或因不眼观六路而从巢里掉落,或吃饭时挑肥拣瘦而挨饿,或飞行时力气不济而掉队,父母不会为它花费更多精力。小鹮宝长到2个月龄后,基本就能够自食其力了。 我们除了吃泥鳅,也吃二化螟等水田的害虫。尤其在冬季,我们还会翻稻田埂,吃害虫。所以我们在你们眼中是纯纯的益鸟、吉祥之鸟,我们终身一夫一妻,你们结婚的时候也经常用我们的图案来寓意喜庆吉祥。 我们和你们有许多共同之处,也一样会生病。感冒、肠胃病等疾病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很庆幸的是,当我们在生病或受到外界伤害时,你们没有弃我们于不顾,而是积极救治我们。特别要感谢洋县的白衣天使,他们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我们喂药、静脉输液、拍CT,甚至做手术,让我们早日康复。 砥砺前飞的我们,可能是全东亚最大的“置业者”。截至2022年底,我们不仅在陕西省内的宝鸡、铜川、安康等9个地点安家落户,还重返浙江、四川、北京、上海、河北、广东等老家筑巢。 今天,群山环抱、绿水绕行的洋县八里关镇姚家沟村,宛若世外桃源。不经意间就会有一抹淡红自天空掠过,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一抹灵动的红,便是我们啦。 在保护我们过程中,洋县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洋县为保护我们,涵养出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发展有机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也成了给当地百姓带来致富希望的“吉祥鸟”。 至于我是否属于候鸟,说来话长。 长着大长腿、大长嘴,作为松鹤延年美好画面之原型的我,原本不全是留鸟。我们有留鸟型和候鸟型两个类型。过去,西伯利亚、中国东北三省都是我们的根据地。冬天我们会到南方越冬,春季又会返回那里进行繁殖。由于秦岭南麓气候湿润、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有冬水田、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等综合因素,我们不必迁徙。 这些年,关于我们的好消息越来越多了。继我们的30只小伙伴于2022年10月在黄河入海口安家后,今年10月,40只小伙伴前往黄土高原北部的延安和榆林定居。知道了我们一路向北的“壮举”,刘荫增写道:“朱鹮再次北上,逐步恢复朱鹮的迁徙习性,培养朱鹮在寒冷地区的适生能力,为北方地区朱鹮再引入寻找途径、积累经验,标志着我国重建朱鹮种群进入新的阶段。” 你们有句俗话: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按照你们的习惯来说的话,刘荫增就是我们的知己,我们都特别喜欢他,更特别感谢他。40多年前,刘荫增来到洋县寻找我们,此后,他在这里夜以继日地开展保护我们的工作。退休后,为了能够时常与我们相伴,刘荫增更是从北京直接移居到了洋县。 现在,我们在中国大江南北、沿着大河上下展翅腾飞,相信总有一天,我们沉睡的迁徙习性会苏醒,会飞向更远的世界,为我们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我期待着我们在长城脚下和黄河三角洲等地繁衍出更多子子孙孙,生生不息,继续书写“东方宝石”的佳话。 根据你们人类的最新统计,我们在全球的种群数量已达1.1万只,突破1万只大关,受危等级由极危调整为濒危,栖息地由最初发现时的中国陕西洋县姚家沟逐步向东亚历史分布地恢复,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双增长,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而我们,很荣幸成为这一奇迹中的主角。 从孤羽7只到万鸟竞翔,比1万这个数字更值得高兴的,是你们和我们和谐相处,共享同一个美丽地球。 再次感谢你们的爱和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单位: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责任编辑:刘凯莹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2024年11月19日
外交部:中方愿以APEC会议契机 为亚太伙伴创造更多机遇
2024-11-13
20:22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 李京泽
谢雁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3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秘鲁政府高官日前表示,当前世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面临挑战。中国积极引领亚太经合组织(APEC)发展,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倡导者、推动者、参与者。还有很多国家的政要和学者表示,亚太经济体应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防止世界陷入分裂。中方对此有何评论?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举行,中方如何看待亚太高质量发展和经济一体化前景? 林剑:亚太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地区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经济在全球占比超过六成,贸易占比近一半。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今年亚太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4.2%,远高于2.9%的全球经济增长率。 中国是亚太区域合作的动力源和推进器。中国是13个APEC经济体最大贸易伙伴,对亚太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4.2%,带动地区37.6%的货物贸易增长和44.6%的服务贸易增长。我们积极推动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共建“一带一路”,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动亚太开放合作。 正是地区国家顺应和平发展时代潮流,反对集团对抗和零和博弈,亚太才能创造举世瞩目的“亚太奇迹”,成为全球发展稳定之锚。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值得各方倍加珍惜。中方愿以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契机,继续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亚太伙伴创造更多机遇,携手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完)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