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丁兰这样对木像尊敬,如同父母在世时一样,足以证明他的孝心。而现在的我们,同样也应该孝顺父母,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做一个有孝心的子女,学习丁兰的孝。 至今浙江还有丁兰的文化遗存的踪迹距杭州市中心约十多公里处,有个丁桥镇,据说此地乃汉朝孝子丁兰的故里。后人在此建丁桥、兰桥,遂以此为地名。又因镇旁有丁、兰二桥,所以此镇也以桥命名。 《杭州市地名志·丁桥乡》: 丁桥(自然镇),丁桥乡和丁桥居委会驻地。西南距杭州市中心约12公里。此地乃汉朝孝子丁兰的故里。丁兰,事母至孝,母死,刻木为像,事之如生。镇旁有丁、兰二桥,镇以桥名。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早在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历代古墓》有载: 丁兰母冢,故居在艮山门外三十六里丁桥之右。母死,刻木事之如生,冢在姥山之东。 南宋《咸淳临安志》卷八七: 丁兰故居,在今艮山门外三十六里丁桥。 民国年间在此建乡,属杭县。1953年从杭县划入杭州市,仍称丁兰乡,1956年改称丁桥乡至今。


革命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1926年~1952年10月12日),男,汉族,
中共党员, 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原四川铜梁县关溅乡 )玉屏村邱家沟,革命烈士。 邱少云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邱少云为了不暴露全体潜伏人员,在腿部着火的情况下放弃自救,坚决地趴在地上咬紧牙关,一动不动,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以超人的毅力,忍受着无法忍受的剧痛,烈火在邱少云身上无情的燃烧着,整整烧了30多分钟,直至他壮烈牺牲,年仅26岁。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为邱少云追记特等功 ,1953年6月,他获得"一级英雄"称号 ,1953年8月30日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于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吃柚子要注意这几点! 秋冬时节,各式各样的柚子正大量上市,成为不少人水果篮中的新宠。那么,这柚子究竟有何魅力,让人“炫”得停不下来呢? 秋吃柚子,好处多多 肺作为主管呼吸、调控气机的重要器官,其开窍于鼻,且与皮毛相合,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呼吸顺畅度和整体机体活力。 针对北方气候干燥的特点,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易感人群,更应重视滋养肺阴、增强肺功能,以有效抵御燥邪的侵袭,从而避免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等不适症状的出现。 柚子在这一时节成为了清肺润肺的理想选择。它不仅能够促进健胃消食,帮助食物消化,还具有下气消痰的功效,对改善常见的呼吸道问题大有助益。 中医理论认为,柚子果肉性凉,味甘酸,具备清肺润肠、止咳化痰、消食解酒等多重功效。《本草纲目》中也记载柚子能消食去恶气、解酒毒、化痰止咳。 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揭示,柚子富含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高含量的维生素C和类胰岛素成分,不仅有助于降血糖、降血脂,还是美容养颜、辅助减肥的天然佳品。此外,柚子中的皮甙成分能够显著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为心脑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对于便秘患者而言,选择皮薄多汁的柚子,并连同柚瓢(即柚肉外的白色部分)一起食用,可以有效促进大便通畅。因为柚瓢中富含纤维质,能够刺激肠管蠕动,所以凡是肠胃热重、口淡无味、不思饮食、大便秘结者,食用五六片柚瓢即可达到顺畅排便的效果。 柚子减肥法,真的可行吗? 随着柚子的大量上市 网上也流行一种柚子减肥法 那就是啥也不吃 一天就只“炫”柚子 吃柚子抑制食欲、促消化 这种减肥方式看似简单快捷,实则隐患重重。不少跟风尝试的人纷纷表示,这种方法不仅容易导致便秘、腹泻、心慌无力等副作用,甚至让人感觉即将晕倒。一天只“炫”柚子是绝对不行的,吃柚子还有哪些禁忌你知道吗? 吃柚子还有哪些禁忌呢? 柚子不能与某些药品同服。 临床发现,柚子与某些药物(如美降脂、特非那定、环孢素、咖啡因、钙拮抗剂、西沙必利等)同服时,可能会产生不良作用。正在服药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最好避免食用柚子或饮用柚子汁。 柚子也不可与这些食物同时食用。 螃蟹与柚子同食会刺激胃肠; 胡萝卜、黄瓜、南瓜等富含维生素C分解酶的食物,会破坏柚子中的维生素C营养价值; 而柚子与猪肝同食,则会加速金属离子的氧化,破坏原本的营养成分。 此外,柚子性寒,脾虚泄泻的人吃了柚子可能会加重腹泻症状。因此,身体虚寒的人也不宜多吃柚子。 解锁柚子皮的妙用 很多人吃柚子都吃柚子肉,柚子皮都扔了,殊不知那才是宝贝! 《随息居饮食谱》记载:柚皮,苦而甘,消食、化痰,散愤懑之气,陈久者良。 柚子皮不仅可以入菜,还可以制成代茶饮。除了吃,柚子皮还能煮水泡脚! 另外将半个柚子的柚皮加上5碗水,煮约30分钟后放冷,盛入喷壶中。将煮出来的水喷在木质家具上并擦拭,可让家具变亮并留有香味。 柚子虽好,但也要适量食用,并注意搭配禁忌哦。 广东卫生信息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立冬风湿病养生指导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19个节气,是冬季的起始节气。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从立冬开始,阳退阴盛,生气沉潜,万物封藏。传统上,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秋季阴雨气候过去,开始向冰雪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它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同时也是养生的重要节气。 冬天,天转寒,热渐退,夜转长,昼渐短,大地进入封藏,气候严寒,风湿疫毒之邪易袭,人体也进入冬藏,此时阳气内敛,容易感冒,风湿病也容易被诱发。对风湿病患者而言,安然度过冬天也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理论,冬季在天与寒相应,在地与水相应,在脏与肾相应,在体与骨相应。 冬季多“寒”,寒性收引。风湿病患者因风湿寒气活跃,而机体本身调整能力差而使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冬季阳气闭藏,冬与“肾”相应,肾气不足,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出现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等症状,免疫功能低下,也都会导致风湿病的病情恶化。 冬在人体与“骨”相应,同类相求,在冬季更容易发生骨的病变,而风湿类疾病本身就多是筋骨出现异常,此时各种关节肿痛、骨痛、晨僵等症状等症状可能会变得尤其明显。 风湿病患者在冬季需要特别重视。冬季寒冷,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之时,风湿病患者本身正气虚衰,更容易受到寒湿疫气侵犯,而感染因素又会进一步诱发或加重风湿病。 “立冬”时节后,昼短夜长。自然界此时阴阳转化;天人相应,人体此时阴阳变化亦是如此。风湿病患者,本身免疫功能紊乱,故在立冬节气阴阳失调会表现更为明显,各种风湿病症状极易显现。 因此,在冬季对于风湿病患者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这时候不仅需要防寒保暖,保持心情愉悦;更需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所以,在冬季风湿病患者应及时进行中医调护,通过针灸、中药等方式协助人体达到阴平阳秘。 立冬对于风湿病患者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这时候不仅需要防寒保暖,保持情绪稳定;更需要在饮食上多加注意,避免出现腹泻等情况。 立冬·运动推荐 立冬时节天气寒冷干燥,对人体呼吸道刺激大,不宜进行剧烈的室外运动.立冬之后,天气晴暖时,可以去室外或室内进行慢跑、太极拳、散步等运动,以上午10点左右或是下午3点左右为宜。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传承中华诗教,讲述诗词之美 农历六月,荷花亭亭散清香 因而六月又称为荷月 中华古典诗词大家 南开大学讲席教授 叶嘉莹先生正是于荷月元日出生 故而小名取为小荷 “结缘卅载在南开 为有荷花唤我来” 甲辰小暑 恰逢叶嘉莹先生农历百岁华诞 让我们共同祝福叶先生 生日快乐,诗韵绵长! 童年背诗诵词 读诗是生命的本能 叶嘉莹,1924年农历六月初一出生在北平一个古老的家庭,父母旧学根底很好。在家学的影响下,她自幼就能背诵许多的唐诗宋词,对诗词阅读有着极高的兴趣、天赋。 后来,叶嘉莹曾多次感慨,小时候背诵的《论语》《唐诗三百首》等诗文使她终身受益。 童年叶嘉莹(右)
她说,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有道理的。小孩子阅读诗文,实际上不需要多讲,应该利用他们记忆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多记忆、多背诵。 即使他不能理解,只要先背下来,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叶嘉莹手捧《给孩子的古诗词》
用生命写诗 从“小我”到“大我”的蜕变 少年时期的叶嘉莹看到什么,有了感动,就写一首诗。她说:“我内心有什么感动,常常用诗词记写下来,我的诗词都是我当时非常真纯的感情。” 15岁时,她看到秋天的蝴蝶,就写了首《秋蝶》:“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 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前在北京
庭院里的花草,眼前的树木,檐上的新月,夜间的蝉鸣等,任何场景,任何事情,她都能感受而生发,随口吟诵出与情景贴合的佳句。 上大学后,叶嘉莹把之前的诗词曲习作拿给老师顾随先生看,顾随先生评语:“作诗是诗,填词是词,谱曲是曲,青年有清才若此,当善自护持。” 1948年婚纱照
1948年结婚后,叶嘉莹随丈夫迁往台湾,遭遇“白色恐怖”,丈夫被捕入狱,叶嘉莹遭遇到命运的重大打击。她带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寄人篱下,过着无家无业的日子,没有一间房子,没有一张床铺,一天要教三所大学的课,兼职两个电台的工作,来维持家庭生计。 叶嘉莹称这次打击几乎影响了她的一生。她写下《转蓬》一诗记录了当时的生活与心境:“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叶嘉莹在台北讲课
52岁时,大女儿和女婿在车祸中丧生,她一口气写出十首《哭女诗》:“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以此来疗愈自己的伤痛。 在极痛之余,她有了一种彻底的觉悟:不再只想着自己的得失,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大、更恒久的向往与追求。 叶嘉莹与家人在次女婚礼上
叶嘉莹用自己的生命来写作自己的诗篇,用自己的生活来实践自己的诗篇。 她的诗作写锐感、写磨难,也写直面生活的勇气:“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 叶嘉莹在南开大学
与生命相融会 把中国诗词之美传播海外 不是在写诗,就是在评诗、讲诗时叶嘉莹也投注着浓浓的生命情感。 很多听过她课的人说,叶嘉莹先生讲诗,常常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贯注其中,生发出一股感发的力量,让听众从感发中体悟一种乐趣。这一特色深受其老师顾随先生的影响。 叶嘉莹和老师顾随先生及同班同学
叶嘉莹说,顾随先生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没有人讲诗像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讲得那么好,我的老师所讲的不仅仅是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诗歌的生命、心灵、本质。 1945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
后来,叶嘉莹到美国、加拿大执教,面对迥然不同的文学传统,她采用“兴发感动”这样一种方式,解读、分析、赏析中国诗词,在海外学子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她说,诗词中的那种感发,绝不只是知识,它是一种生命,是能够提升你的心灵和品质的一种能量。 1993年,叶嘉莹在哈佛大学讲演
叶嘉莹说,我太喜欢中国的诗词了,我讲中国的诗词,我真是把我的感情都投进去了。我纵然英文说得不是很流利,或者文法不是很完整,但是我可以把杜甫、李白的感情讲给他们听,并获得情感共鸣。 20世纪70年代,叶嘉莹在哈佛燕京研究室
叶嘉莹在海外任教时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文艺理论,这些理论都成为了她分析中国诗词的利器。 她不仅把中国诗词之美传播到海外,还汲取并运用西方文艺理论,阐释中国诗词,将新发掘出来的中国诗人的生命心魂与诗词之美传给世人。 叶嘉莹不负业师顾随先生的期望,终身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在海外和国内讲台上讲授中国古典诗词,不仅继承了老师的精神和理念,还“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回国教学后,叶嘉莹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十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2017-2018年,叶嘉莹将自己的财产3568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继续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回国传承中华诗教 1979年春,叶嘉莹志愿自费回国,在国内各地高校讲授诗词。 在2023年南开大学举办的“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上,99岁的叶嘉莹说:“我是一生一世都以教书为工作、为事业的人,所以我的心目之中,只是要把古人的诗词里面,他们那些美好的理想、感情、传给下面的年轻人。” 叶嘉莹在讲课
2018年,叶嘉莹荣获“2018年度最美教师”称号。从读诗到写诗,从品诗到讲诗,她说,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诗词教育是一种关乎生命的自我救赎。她这一生颠沛流离,唯一的根深深扎在古典文学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她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四处讲学,从七八岁的孩童,到十七八岁的青年学子,再到七八十岁的学者,无不得益于她厚重的学养。 叶嘉莹先生说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教书 如果有来生,我还教古典诗词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李东佳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2024年11月16日
2024年11月16日
2024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