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再者,要守规矩。在家里守家里的规矩,不让父母操心。在学校守校规,而且还要帮助老师,做好榜样给同学看,带动同学,走到哪里都是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如果你走入社会,在任何一个行业也都要守规矩,在工作单位做好的榜样。我认识做农夫的人,做农夫要不要守规矩?要啊,种田的时候不可以喷有毒的东西,每一个职业都有道德、守规矩才好。   我们每天早睡早起,身体好,这都是守规矩。规矩就是你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节度,有分寸,不可以放纵。比方说吃东西,“食适可,勿过则”,“对饮食,勿拣择”,这都是规矩。假如你偏食了,身体一定不会好。老师有惨痛的经验,我小时候就是偏食,所以瘦巴巴的。后来去当兵,看得出来我当过兵吗?看不出来。我曾经单手伏地挺身可以做好几十下。我念高中的时候,男孩就喜欢比手臂,看谁的力量最大。你们知不知道全班第一名是谁?猜对了,是我。我那时候也要苦练的,但是有时候练是好事,逞强就不好,一逞强会伤到身体,所以还是要有节度。伤了身体,现在快要下雨的时候骨头就酸了。   包括吃东西偏食,长大了体质就不好。我们也听过,曾经有人因偏食十八岁就得中风的例子。大家知不知道中风?就是他的脑部血管被油堵住了,结果就昏倒,然后就半身不能动,就是中风。所以,没有节度对自己的身体伤害很大。包括晚上不睡觉白天才睡觉,身体这么一糟蹋,可能二三十岁毛病就一大堆。很多人说:“我的身体我自己负责,不要你们管,爸爸妈妈不要管。”有没有道理?这个责任心就很不够了。一个人真生病了躺在床上,他怎么负责?他只能负责“哎哟、哎哟”,他要负责,那都是讲大话。真的病得很重了,劳累的是父母、家人,担心的也是父母、家人。   爱护自己的身体,同时也是珍爱我们的家人,不让他们多操心,这样才是懂事的人、会想的人。你们希不希望快快长大?不是只有身体长大,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灵长大,要有智慧,尽快成为一个让家人不操心、让家人放心的人。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2月16日
魏洪玉 曲阜文化两创研究院

儒商精神即从道德伦理出发,将儒家传统精神运用于经济活动,将道德理性与经济理性相结合,在从事经济活动中道守道德伦理要求的一种经济道德理性。它是中国传统商业文明的提炼性总结与时代表达,在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基本语境下,“儒商精神”的价值内涵因时而变,我们可以从经济伦理、商业价值观念以及管理原则几个方面去理解。

一、以义取利的经济伦理观

儒家在义利关系上强调义的重要性,当义利之间发生矛盾时,主张以义为主,舍弃利益。而当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以群体利益为重,舍弃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这种义利观对儒商的精神世界影响深远。

在商业领域中,不可能完全不考虑利益。但对商而言,儒家的义利观造就了一种以义取利的观念。义利关系问题是经济伦理中的核心问题。商业活动的本质是追求利润,儒商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从道德伦理角度出发,强调经济活动中要秉承仁义之心,不取不义之财,这是儒商精神的核心。荀子说“义与利,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荀子·大略》)人的天性和本能决定了人愿意追求义和利,即使尧舜那样的圣人也无法摆脱天性和本能的驱使舍弃利益的追逐,即使桀纣这样的昏君也不能使人放弃对义的追求。

二、经世济民的商业价值观

儒商的最高理想就是把商业发展与经世济民相结合,通过商业的发展在满足个人欲望的同时达到经世济民的目的。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发展与其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地位联系在一起。经世济民的商业理念不仅是儒商本身所应该具有的经营理念,也是整个商业活动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商业活动社会价值的体现。经世济民思想的本质是以个人发展促进家族、民族、国家的共同发展,以达到“天下大同”的至高境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儒商精神的重要理念,对儒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儒商经世济民的道德伦理思想为商业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一方面来自于对儒商经商热情的激发,另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良性反馈。经世济民的商业活动,为儒商群体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壮大了儒商及其商业活动的社会声誉,促进了商业社会地位的提高,而后者为儒商及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营条件。从短期来看,儒商经世济民的追求与商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常常会发生矛盾,他们耗费大量财力物力解决了国家社会的危难和危机,损害了自身的利益,然而从长远来看,通过放弃短期的效益赢得了儒商的形象和价值,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和赞誉,有利于长远的发展。就此而言“以义舍利”与“因义成利”是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人的最重要的内涵是“爱人”,“爱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儒商精神继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将其贯彻于管理之中,使之成为一条重要的管理原则。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商人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惜牺牲员工的利益,通过榨取员工的剩余价值来满足自身对利益的追逐,在这种状态下,劳动者的劳动是异化劳动,而异化劳动中的劳动者无法真正地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相比之下,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儒商,则较为自觉地将以人为本作为经营活动的管理原则,将其贯彻于商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以人为本在管理中的具体表现是,善待员工,将员工视为企业的一份子:以平等的态度对人,把企业与员工看成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儒商重视人的作用,在商业经营中关怀员工,以“仁爱”之心对待员工,尊重并理解员工劳动的意义和他们的利益诉求。

首先,将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儒商认为人才是企业经营的原动力,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组织、资金、技术,而这些要素也离不开人的运作,没有了人何谈组织,何谈技术,“人”才是企业和商业发展的关键。但是要保住人才还要对员工充分信任,相信人才的能力和潜力,用人不疑,给人才提供充足的空间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因此,儒商注重挖掘人才、选拔人才、信任人才,使得人尽其才也就成为儒商工作的重点,这也是儒商能够兴旺发展的重要原因。

其次,注重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个人技能的提高,以及员工个人知识、经验的储备。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关心员工的成长,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出于企业利益的考量,还在于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和重视。卢作孚曾提出“自己是办实业的,但实际是办教育的。”卢作孚为了培养员工,在公司设立了专门的文化学习班、技能培训班,组织员工定期通过培训学习知识、文化和技能,正是重视对员工的培养,才造就了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财富,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员工,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的儒商精神的体现。

因此,“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儒商精神要求儒商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视人的作用,秉承仁爱之心彰显对人的关怀和培育,充分调动人的创造性。 来源:《教学与研究》 作者:魏洪玉  中共曲阜市委党校教师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2月16日
  这几天回老家过年,由于路途比较远,风俗及生活习惯有很多的不同。调饺子馅时婆婆让放蒜末,她说放了很好吃,而我就嫌弃不想放,最终婆婆还是无奈地随了我。过后我想自己咋就不能随顺老人呢?学习了半天咋还这么对立?真是考验不过关!今后在对待老人时一定先做到随顺。另外,我大伯哥嗜酒成性,周围及家人都没人给他好脸色,全是批评和劝说,还把我婆婆气哭了。过后我反省自身:这些境缘都是在提醒自己福德太浅,所以才会感召这些,我必须加紧行善积德。老师在讲课中一再强调:这些都是果,想改变一个人,唯有靠自身改变去影响或靠慈悲与智慧去感化。而我真是愚痴,学做两张皮,不会智慧地去解决问题。对大伯哥应该多体谅他戒酒的痛苦,然后想办法去感化他。还有,孩子爸在外地平时上班忙,回家后看到孩子比较懒惰,甚至有时还会顶嘴,他就很是生气。我也反省自己:孩子是我的复印件,是我教育失职啊!女人要尽好相夫教子的本份,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让老公伤心生气,就是我没尽到伦常,我身上有诸多问题。今后,我要好好改正自己,把自己的这个榜样,原件做好,并善于智慧地引导孩子去长善救失。不过,这些都离不开自己的恭敬学习和力行啊!   以上种种境遇,都是我福德浅薄感召的。感恩老师的慈悲教诲。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自当去真正精进学习并勇猛断恶修善,才能改变自己的不好境缘。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2月16日
学生通过本周学习,深刻认识到,唯有学习才能获得幸福。人要想喜乐无忧,过幸福的生活,必须不断学习。学习可以使我们明理、有智慧、少犯或不犯错误。学习中要特别注意:①选对老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定是长时熏,一门入。②立志、发大愿心,为圣贤而安一世之人。志向、愿心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我们前行的动力。③老实、听话、照做。一定是随顺,去掉自己的私心、执著。不偷懒、懈怠、勇猛改过向善、调伏习气。④未能如愿,当反躬内省。我是一切的根源,一切内求而不外怨。想要什么样的果,必须勇猛种下想要的因。人的习气是非常难改、难以克制的,再难我们也要改。改习气的过程是一个极痛苦的过程,需要时时提起正念,从心上下功夫真干,一次次的对治,习以为常,习气逐渐就会淡化、消失。这个过程是每个人都必须要走的,“受了”才能“了”。 改习气学生经历过,确实很难忍、很痛、很苦,但当我们忍过去的时候,效果就出来一分,信心也增长一分。在一次次的对治中,信心不断增强,直至完全改掉。罪消福来,幸福的感觉就会越来越浓。学生无比幸运,能遇见圣贤教育,得遇二位大爱老师的引领!感恩生命中的一切。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2月16日
  学生听老师的教诲越来越知道,改变命运就是改正自己现前不正确的心念行为,改命就是改过,把自己不正确的心念行为改正过来,错误的心念行为带来的命运就改掉了,从此断恶修善,改邪归正,命运就走向幸福了。但是今生我们已经造作的很多错的恶事,都已经按照我们自己过去心念行为造作完了,因造作完,果必然要受,现在做的小的善行,是给以后铺垫,我们如果改过修善勇猛,超出现前的命运影响范围了,那我们的命运即刻就转变了。   学生没学习之前是一点都不懂这样的道理,一味的埋怨,抱怨,自己总是认为自己人还不错,为什么自己命运就是这样的呢?为什么自己对别人这么好,却换来他这样的对我!一点都不理解!刚开始学习也不懂,而且听老师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怨天尤人罪加一等。当时非常不理解,甚至有点痛苦,有点怨,我对他这么好,他这样对我,还是我自己的错,我怨他还要罪加一等,有点无处申冤一样的痛苦,被这种不明白道理的无明无力感压抑的很痛苦很难受,浑浑噩噩,晃晃悠悠的将就过日子,后来每天都听一点,每天都进一点,就如老师教诲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一点点开窍了,开始明白点道理,但是还是不透彻。看到身边的家人都是很痛苦烦恼,特别是妈妈,因为惭愧学生老在妈妈身边,看到妈妈总是因为爸对她不好痛苦烦恼,惭愧学生就跟妈说:认吧,认了就了了,就好了。因为都是您自己过去做错了,现在他才这样对您的。不但没让妈妈信服,而且让妈妈更生气了。妈妈说:还要我怎么做?惭愧学生一下就回答不上来了,因为学习的少,道理懂的浅,所以没智慧把道理清晰的让父母明白。惭愧学生很后悔,自己没有早点认真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德行。让自己有智慧,能帮到父母明理,现在惭愧学生能更深一些明白这些道理了,都是因为有老师的教诲,都是老师让惭愧学生做作业,写分享研讨课题,反省自己,每天加深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能让自己通过听老师的教诲后知过,改过,断恶,修善,能知恩、感恩、报恩,惭愧学生听老师教诲后越来越知道,自己以往是多么悖逆,多么的不孝不敬,愧对父母老师,惭愧学生真的庆幸自己没有离开老师,没离开老师的教诲,这么多年很多事情惭愧学生都是半途而废,就学习这件事,虽然惭愧学生也曾经懈怠,敷衍,而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跟过来,但是就这样,惭愧学生也得到了学习带来的利益好处,所以惭愧学生特别幸运,知道了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学习真的给惭愧学生带来甜头了,这一生绝不会放弃,一定跟随老师的教诲,老师的行持,走老师一样的路,报祖宗父母老师的深恩厚德!   学生这一周学习的障碍来自其他因素的少,来自自己的习气懈怠的多,但是越来越知道学习真的很重要很好,只要不放弃,每天听一点,每天进一点,每天累积一点,沉浸一点,每天改一点,每天力行一点,做一点,这一点点的就能慢慢的让自己洗刷掉自己的染污,像群里学习好的老师一样透出自己的智慧和能量。学生感恩老师的慈悲教诲,一定加油努力!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2月16日
光明网

什么样的家庭可以称得上“好家庭”?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是“理想的家庭教育”?这是摆在父母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有的家长花费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报名“家庭教育培训班”,有的家长千方百计“寻医问药”,希望家庭和谐、孩子学业有成。

实际上,家庭教育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总则中,牵起“家庭教育”这根线的主体除了家庭,还包括学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以及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多个部门。

“家庭教育促进法”既是一部庄严的国家大法,也是一本形象的教科书。该法明确了一个重要原则,即父母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家庭教育促进法从法律上强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且将家庭教育确定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

在他看来,针对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明确了导向、要求、方法,当前关键在于将相关规定落到实处。

2024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要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

孙云晓认为,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父母的教育素养,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能力。要通过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在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下,实现学科教育、生活教育、实践教育三者相辅相成。

他研究发现,目前一些家庭教育目标单一,在一些家庭中,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参与、不关心家务劳动,也没有在家庭中承担一定责任。

孙云晓说,生活与教育应当成为相互促进、互为动力的关系,“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他强调,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相信规律和常识,不要被一些新鲜名词或概念所迷惑,要让教育回归到真实生活中。

孙云晓在给家长和教师讲课时,常引用苏州市于2021年开展的一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教育调查项目。该项目对50826名八年级学生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发现,家庭早餐情况、学习空间等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例如,每天都吃家长做的早餐的学生学业平均成绩为513分,而每天都吃不到家人做的早餐的学生学业平均成绩为450分,两者相差63分;在安静的独立空间中学习的学生学业平均成绩为508分,而在有干扰的开放空间中学习的学生,学业平均成绩为479分,两者相差29分。

调查发现,家长的教养方式、陪伴程度和榜样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品质有显著影响。父母共育、情感陪伴程度较高的学生心理状态和学习品质更好。家长合理期望、减少攀比,有助于缓解孩子学习倦怠和提升幸福感。家校合作的积极效果对强化家长教育责任感、提升效能感和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孙云晓说,在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之下,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学校教育是学科教育,社会教育是实践教育,三方面教育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孙云晓提到,父母教育好孩子要靠教育素养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家庭教育指导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父母的教育素养。他认为,从家庭教育理念来看,要让家庭教育回归家庭、回归生活,在实践中对孩子开展道德教育。从教育方法来看,要以生活为基础,选择适当的方法与孩子沟通交流。从教育能力来看,家长要起到榜样作用,具备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

青年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2月16日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新年好!    春节期间由于工作原因放假太迟,家里事也多,有很多负面的情绪、言语带给孩子,还好有老师的教诲时刻在耳边提醒着我,让我反省到:自己身为妈妈又掉进了顽固的自我认知当中,从来都没有考虑到孩子起早摸黑上学的辛苦,即便孩子都已经参加工作了,顶着工作的压力和社会大学里形形色色的交际、应酬的压力,也会有很多烦恼,因为自己的愚蠢,孩子好不容易在家休息,作为妈妈的我不但没有给予关心和爱,反而唠唠叨叨:卫生没搞好,家务事这没做、那没做的,高高在上地指责,从来没有给到孩子他所需要的,没有去理解他。 在工作上或许我们是领导,而在家我们就必须放下领导的身份,回归本位,做好妈妈的角色。家是讲爱的地方,并没有谁对谁错,只有相互包容理解才会使这个家和睦,家和万事兴!  感恩祖上有德,让我接触到传统文化并且遇上好老师、好环境及优秀的同学们。通过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让我学习到要常常自我反省,遇事不急躁、不慌乱,不向外怨,好坏先反省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 通过老师的教诲,学生明白了,要多给到家人温暖与关爱,自己照着老师说的去做,孩子也有了一些变化,从以前对妈妈有抵触心理、不想同家人交流,到现在能好好说话了。老师经常说,只要父母改变了,孩子就会改变,一点儿也不假。 学生在此立志:一定紧跟老师的步伐继续前进,以师志为己志,坚持学习,舍去这颗自私自利的心,努力做老师的好学生。    感恩老师谆谆教诲,感恩同学陪伴学习!惭愧学生以上分享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2月16日
尊敬的康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好!   通过这一周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荣辱得失都是命中注定的,就算争贪搅扰、百般算计,也不可能多拿走一分一毫,即使侥幸得到,必定也会伴随着灾难。所以老师告诉我们,要认命,安守住自己的本分,不再去妄求,唯有不间断的学习,力行改过,断恶修善,才有可能摆脱命运的束缚。   学生听完这几节课后,以为自己听明白了,可事实上,自己并没有真正明白。通过这段时间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学生反省,自己并没有认命,还是一颗妄心做主,还在妄求先生能改变,孩子能改变,还在妄求这件事如果能这样多好,那件事如果没发生多好,他怎么能那样做,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先生说话语气重了,我会想:你就不能好好说话吗?因为一件事两人意见不和,我会想:这件事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你怎么就这么固执呢?孩子做事不合我意,我会想,你怎么就不能按我说的好好去做呢?第一念还是会有生气埋怨。总之,很多时候第一念往往都不是先反省自己,而是先看别人的错,这就是不认命的表现,不能认命就不能随顺,就会任由这份坚固的执着做主,执着于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得失、自己的荣辱,所以改起过来就会很费劲。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幸福,老师讲,如果想让自己幸福,必须先让他人幸福。想想自己每天妄心做主,斤斤计较,都不能给最亲的人带来幸福,怎么可能带给别人幸福呢?想要带给别人幸福,首先自己得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就是爱别人、帮助别人、用心感受别人需要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源于孝心。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扎下孝心的根基,所以这个能力就非常欠缺。学生每次听完课后都会默默提醒自己:今天一定要提起警觉、要随顺,不能让家人生烦恼。可是事情一来,就不由自己做主了。   我们无论学习《弟子规》、《一日常规》还是《了凡四训》,都是为了修正自己、改变自己,修自己的爱心、孝心、恭敬心,表现在外就是和言善语、一团和气、让人生欢喜心。这几天在婆婆家,学生就在想,快过年了,自己一定要争气,要努力做到随顺,即使心里还做不到,表面上也要做到,一定不能再那么较真、总让别人生烦恼。试着放下自己,去顺着对方的心意,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即便对方确实是错的,当我放下自己,低下头来跟他站在一起,顺着顺着错的也就对了。其实一家人并没有什么你对我错,和和气气才是最重要的。 感恩老师慈悲教诲!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