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干眼涩按三穴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黄帝内经》曰“久视伤血”,体现出眼睛与血的关系最为密切。肝开窍于目,眼睛受肝血滋润和濡养充分,则视物清晰,若无充沛之血滋润濡养,就会出现眼干、眼涩。长时间用眼,不仅使眼部血液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也会消耗气血,影响气血对眼睛的濡养,出现干涩。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眼科主任解孝锋主任介绍说,想要缓解眼干、眼涩、眼疲劳等不适,除了多休息和食补,还有一个简便易行的好方法,那就是穴位按揉。 攒竹穴 攒竹穴是膀胱经经脉的第二穴,按揉此穴,能疏通局部经络气血,改善眼部血供。《千金翼方》记载,攒竹主目视不明,目中热痛。 在临床上,攒竹穴也常常用于治疗目视不明、眼睛干涩、目赤肿痛等目疾。 定位: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具体操作:在攒竹穴上点压5秒钟,以穴位有轻微的酸胀感为宜。每天早晚各一次,在涂抹眼霜或敷眼膜之后进行点压按摩,效果最好。 睛明穴 睛明穴是治疗目疾的要穴。其中“睛”指的是眼睛,“明”即明亮之意,常按此穴有明目之功,使眼睛变得明亮清澈。不仅如此,它还有降低眼压、消除疲劳的作用。 定位:位于眼头起点处,眼眶内上方的凹陷中。 具体操作:闭目,双手大拇指朝内上方按压,有酸胀感为宜,持续按压10秒左右,然后放开5秒,反复操作3次。 注意:此穴周围血管丰富,宜轻轻按压,切勿鲁莽捻揉。 承泣穴 承泣穴是胃经最靠近眼睛的穴位。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由脾胃生化的气血是最多的。因此,常按揉承泣穴,能够使脾胃生化的气血更多地注入眼睛,有助于减轻眼肌紧张和疲劳。 定位:当人目视正前方的时候,黑眼球正下方、眼眶骨上的点。 具体操作:每天早晚用双手食指按揉承泣穴,以穴位有轻微的酸胀感为宜。 * 根据个人体质不同,以上治疗手段仅供参考,如需用治疗,还需就医辨证而治。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四季药茶养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健康,更渴望长寿。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如何才能健康、怎样才能长寿成了现代人追求的目标。其实,我国第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 早已给出了答案——《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强调了人类顺应四季养生的重要性,顺应四季气候变化规律,调养身体即可健康长寿。 中医四季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称之为“天人相应”。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一年之中,每个季节的特点各不相同,我们喝茶也应根据季节变化来选择,以更好的调节身体,达到保养精神和元气、避免病邪侵害、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春季养生药茶 1.春季养肝护肝,就喝灵芝养肝茶 依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与“春”相应,象征万物勃发。因此,春天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节。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肝主筋,肝开窍于目,经常熬夜、过度劳累及缺乏运动者,就会过度消耗肝血,使肝脏不断的处于紧张工作中,日积月累,自然会影响肝脏的健康,从而出现全身乏力及倦怠懒动,总感觉没精神,很容易就累了,腰膝酸软,手足无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酸痛,视疲劳等。 灵芝养肝茶:灵芝10g,枸杞子10g,水煎代茶饮。 功用主治:保肝养肝,滋补强身,养血明目。 适应症:疲劳,乏力,气短,手足无力,倦怠懒动,体力不够,精力不足,头晕嗜睡,腰膝酸软,视物模糊,眼睛干涩、酸痛,视疲劳,对于体弱的人群及电脑一族的养生保健大有补益。 2.春季干燥上火,就喝石斛润喉茶 春天干燥多风,很多人会出现咽喉肿痛、咽干不适、口鼻干燥、便秘、目赤肿痛等上火症状。 石斛6g,水煎代茶饮。 功用主治:清咽润喉,生津止渴。 适应症:咽部不适,口干咽燥,咽痛、咽痒。 二、夏季养生药茶 夏季,气候炎热,万物生长,是天地之气上下交合之季,植物开花结果,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中医把夏季分为夏和长夏,夏五行属火,长夏五行属土,而夏、长夏在五脏关系中分别属心、脾。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要用“心”来“安神定志”。 长夏养生重在健脾,通过健脾来化湿。 1.养好心脏气血,就喝养心安神茶 夏季养生的关键,是养心。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的养护。夏季养心重在两方面——心脏的气血养护和养心安神。 养心安神茶具有补气养血,养心安神。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胸闷,头晕眼花,心神不安,倦怠乏力,健忘等体质虚弱者。 太子参6g,茯苓10g,丹参10g,柏子仁10g,莲子10g,水煎代茶饮。 功用主治:补气养血,养心安神。 适应症:失眠多梦,心悸胸闷,头晕眼花,心神不安,倦怠乏力,健忘等体质虚弱者。 2.夏季祛湿解疲劳,就喝健脾祛湿茶 夏季气候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湿。因为在中医理论中,湿为长夏之主气。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过盛,最容易损伤脾脏,在我国不少地区,尤其是南方,夏季炎热多雨,因而空气中湿度大,加之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致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 健脾祛湿茶能够健脾祛湿,补养脾胃。适应于脾虚湿盛所致的疲劳困倦,体倦乏力,食少腹胀,腹部肥满松软,肢体沉重,口粘,大便粘腻,或大便不成形,手足发胀,水肿胀满。 茯苓10,白术10,薏苡仁10,冬瓜皮10,水煎代茶饮。 功用主治:健脾祛湿,补养脾胃。 适应症:脾虚湿盛所致的疲劳困倦,体倦乏力,食少腹胀,腹部肥满松软,肢体沉重,口粘,大便粘腻,或大便不成形,手足发胀。 三、秋季养生药茶 燥为秋季的主气,具有干燥、收敛的特性。当燥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秋季在五脏关系中属肺,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因此燥邪也易通过口鼻而入,燥伤肺津、肺络,影响肺气的宣降,出现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咳,或痰中带血等。 秋燥干咳,百合润肺茶润肺化痰 百合润肺茶具有润肺利咽,化痰止咳之功效。适用于肺虚所致的新久咳嗽,咳喘痰多,咯痰不爽,胸闷不畅,咽喉干燥疼痛等症。 百合10,川贝母6,杏仁6,水煎代茶饮。 功用主治:润肺利咽,化痰止咳。 适应症:肺虚所致的新久咳嗽,咳喘痰多,胸膈痞闷,咽干咽痛。 四、冬季养生药茶 时值初冬,冬季天气寒冷时,很多人会感到胃部不适,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很可能反复出现胃胀、胃痛等毛病,胃痛在中医上又叫做中寒、内寒、里寒,这时就可以泡上一杯暖暖的桂花温胃茶来缓解不适。 桂花6,山楂6,党参6,大枣6,陈皮3,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用主治:暖胃养胃,增进食欲。 适应症:脾胃虚寒,胃寒胃凉,食欲不振,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脘腹胀痛。 亲朋好友聚会,我们可能会进食远多于平常的食物,且多高油、高脂、高糖,容易出现暴饮暴食,使机体的消化系统超负荷运转,甚至出现一些消化道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的不适,建议合理膳食,荤素搭配,适当服用大麦陈皮茶。大麦陈皮茶具有平胃止渴,健脾化痰、化谷食之功,有利于食物消化。大麦陈皮茶老少皆宜,适合逢年过节吃大餐时饮用,取大麦10克,先将大麦炒黄,与陈皮6克一同放入杯中,然后煎水饮用。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