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刘贞岐(商丘)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在国家危亡之际,不贪生怕死,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他的忠义之举至今被人效仿,他的成就离不开母亲的教诲。      欲知前方路,须问来路人。今天我们也渴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那我们就需要用心向这些教子成功的古人请教,向他们学习。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岳母刺字这个故事。       北宋末期,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 “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 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 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但“国”字没有一点,象征国内无首。刺完之后, 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 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岳飞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敬仰。      这个故事非常深刻地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也告诉了我们母爱当中教育是第一位的。《养正遗规》中说道:“爱而不教非爱也”。岳飞英勇无畏,忠于国家,成为民族英雄, 源于母亲的教导。母亲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是让他永远记住要报效祖国,为国尽忠。所以说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央视推出一档节目《零容忍》,其中就讲到了王立科,他是政法委书记,受贿4.4个亿。可以说是知法犯法。在节目中追溯王立科为什么会知法犯法,就明确地说到王力科能够走到今天,与他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他的父亲从小就对他说当官来钱快,这是在教孩子什么?是教孩子唯利是图,是教孩子重利轻义。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最后王力科成了贪污犯。      我们看到岳飞成为民族英雄,他具有着高尚的人格,同样我们也看到王立科知法犯法,道德败坏。这是果实,而这些果实的种子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呢?是他们小时候在父母身边就种下了。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取决于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在他的内心里播下了什么样的种子。岳飞的母亲为孩子播撒下了精忠报国的种子,他长大之后就成为了为人所敬佩的英雄。而王立科的爸爸为他播下的是做官来钱快的种子,他长大之后成为了国家的蛀虫,成为贪官。试想如果岳母从小没有对岳飞进行爱国教育,让他努力学习,努力练武, 将来长大之后精忠报国,而是让他好好学习,将来能够挣大钱过好日子。如果是这样,中国历史上就少了一位抗金英雄,就少了一位为人所效仿的忠臣。可能就会多一个视财如命的商人或者是一个贪官。       今天我们埋怨孩子不孝顺,试想我们有没有在他小时候教他孝顺呢?我们埋怨孩子不求上进,不爱学习,没有志向,那我们有没有从小教孩子要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呢?岳母虽然是女儿身,但是她却有大丈夫的心胸。她心中有报国的志向,所以她教育出的孩子就有报效国家的宏志。古人说得一点都没错。家有贤母世有贤人。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孝子,是国之栋梁,那么我们做父母的就要是这样的人,就要有这样的心。我们从小给孩子这样的教育,播下这样的种子,他长大之后一定会是孝子,栋梁。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给孩子一份好的教育正确的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给孩子做一辈子饭是爱他,但是真正的爱是让他自己学会做饭。岳母和孟母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们把孩子养得非常健康,而是她们把孩子教育成了圣贤。      家是人生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3月15日
●刘海卫(抚顺)      堕胎行为对女性身心所带来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但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人们还知之甚少。                                                                    中医谈堕胎的危害      中医认为,女子生育是自然的瓜熟蒂落,而堕胎是把这个尚没成熟的瓜壳强行破掉,硬拽下来,人体的经络就此被断掉了。而取出的死胎碎肉,是凝聚着女子肾精的精华,所以堕胎首先受损的就是女性的肾精,会导致女性出现肾虚状况:如腰酸痛、骨关节疼痛、怕冷、怕热、盗汗、 尿频等等,女子一生的防御能力就此全面下降。中年以后,很多疾病就会接踵而至,可谓后患无穷啊!从身体疾病方面看,堕胎容易给女性带来如下病症:      术时并发症:人流综合症发生率达12%,会突然出现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昏厥和抽搐;易导致子宫破裂、穿孔,引起内出血及腹膜炎;胚胎组织未能完全吸出,这种漏吸会导致妊娠继续发展,子宫颈闭锁不全;如果术前麻醉不当,易引起休克、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近期并发症: 人工流产不彻底,会使术后阴道出血长达15天以上;病菌的感染会在术后两周内引发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甚至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性病;术后闭经或经量显著减少,有时伴有周期性下腹疼痛或子宫增大积血······      远期并发症:会造成慢性盆腔炎、月经异常、 继发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再次妊娠时并发症:不孕症、晚期流产偏高、 早产偏高、产前和产后出血率增高、新生儿溶血症增加。      其他病症:易诱发子宫腺肌病、妇科肿瘤、 中毒性心律失常、输卵管炎、乳腺癌等病症。       从精神疾病方面看,会出现以下症状:     心理状态:精神出现障碍,容易产生罪恶感、遗憾、懊悔、郁闷、烦躁、愤怒等异常情绪, 感到绝望、无助、哀伤、失去自信心;还会产生怨恨与堕胎有关的人、不能原谅自己、怨天尤人、 想要结束与伴侣的关系,甚至常有自杀的念头和冲动······      身体表象:失眠多梦、神经紧张、厌食、腰痛、腹痛、身体虚弱、多汗、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工作能力下降。      当了解到上述堕胎真相后,很多妇女会非常后悔和生气,因为没有人在她们堕胎前告知她们接受相关的教育,结果悔之晚矣。                                                                      西医论堕胎后遗症      随着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医学界对堕胎问题的研究在争议不休中不断趋于成熟,虽然目前许多西方国家对堕胎的合法性予以承认,但对堕胎流产所带来的危害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      一、带来精神方面的后患。美国妇产科学院对堕胎的研究报告发现:23%的堕胎者经常会感受到与堕胎有关的幻觉,35%的堕胎者经常会感觉到堕胎孩子来访,54%的堕胎者经常会做与堕胎有关的恶梦,69%的堕胎者经常会产生一种可怕的“疯狂”感受,73%的堕胎者经常会回想到堕胎那一刻的经历,81%的堕胎者经常会思念被堕胎的孩子,65%的堕胎者经常有自杀的念头,77%的堕胎者觉得自己变得无法与他人沟通,81%的堕胎者变得经常爱哭泣,61%的堕胎者开始酗酒,69%的堕胎者明显失去性欲。      二、对少女的伤害明显。西医研究显示,少女堕胎半年内的自杀比例是未堕胎少女的十倍以上。有多次堕胎纪录的少女,在堕胎半年内自杀和精神失常的危险性更高。但是,如果18岁以前怀孕第一胎的少女能够生下孩子,则会大大降低罹患癌症的比率。      三、增加罹患乳癌危险。在美国,每年有将近八分之一的妇女患上乳腺癌,人数竟达到175000 人,其中有42500名妇女因此丧命,这种现象与近年来美国废除《反堕胎法》有着密切关联。反之,如果能完成全程怀孕,则会大大降低妇女患此绝症的比率。       四、增加死亡的危险性。芬兰健康发展研究中心1997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堕胎女性一年内死亡的比例是正常生产妇女的3倍,一年内自杀的比例是正常生产妇女的6倍,遭遇致死性意外的比例是正常生产妇女的3倍,遭遇他杀的比例是正常生产妇女的13倍。      五、产生无形的负能量。西方科学界已经发现,人工流产会产生一种强大负能量,将会持续作用于母亲体内,致使整个生命信息细胞受到干扰破坏。这便是堕胎女子一生多会遭遇疾病、生活诸事不顺、孩子忤逆等不幸的根源。      西方一些国家正是看到了堕胎背后的严重影响,认识到任凭堕胎现象发展下去,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于是,许多国家开始重新禁止或限制堕胎行为。                                                                   “无痛人流”风险倍增      妇科专家告诫,无痛人流极易带来如下风险:      一是出血,如果不能在麻醉失效前迅速将胎盘及胎儿成分取出,会造成子宫不能很好地收缩止血,容易引发大出血;      二是术后残留物,人工流产术后如果有绒毛或蜕膜残留在宫腔内,极易发生术后感染;      三是漏吸,因子宫的位置不正,或手术医生慌乱,匆忙中未能将胚胎组织全部吸出,残留的组织会继续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后患;      四是子宫穿孔,会引发孕妇突然下腹部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肛门下坠等不适,如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      特别是如果多次人流,对女性的伤害常常是隐蔽而又长期的,会留下卵巢早衰、内分泌失调、妇科炎症、产后风等种种后遗症。      临床统计显示:药物流产成功率只有70% 左右,一旦药流不干净,仍需进行刮宫手术, 再受二茬罪,而且比人流手术更疼痛,对身体的伤害更大。       由此可知,堕胎对女性的危害有多大!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3月15日
●郑茜文(杭州)       我小时候很多菜都不吃,打小身体状况就非常糟糕,三天两头被送进医院,天天吃药。1994年我开始学习健康饮食,才明白身体需要的是营养,不是药。我儿子1996年出生,我用各种各样的食物喂养,他也是从小到大几乎与医院无缘,很少看到和他一样壮实的同龄人。现在我和儿子不在一个城市生活,这次波及全球的疫情,我和儿子都没有“阳”。 思来想去,究其原因也许要归功于我们多年吃对了,所以才健康。      疫情当下,营养充足,免疫系统才能处于最佳的战斗状态。如果营养跟不上,不仅容易被感染,而且感染后也不易恢复。营养充足的关键是要好好吃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那么如何吃对食物增强免疫力, 让我们健康一生呢?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七大营养素被证实是身体最基本也是必不可少的,比例也需要合理,摄入太多太少都不利于健康。我们不一定要记住它们叫什么,但我们要知道有这么回事:这七大营养素是1水,2蛋白质,3脂肪,4碳水化合物,5矿物质(如钙、铁、锌、硒、镁、钠、 钾等),6维生素(ABCDEK)和7纤维素。 每种营养素都有不同的功能并且协同发挥作用。比如众所周知的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蛋白质和维生素A共同参与粘膜的合成。      现今为什么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那么多呢?我们真的营养过剩了吗?我们吃得合理吗?我们饮食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往往是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偏食挑食,同时烹饪方式也是为了满足味蕾需要, 造成营养不平衡,能量过剩和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久而久之就产生大量慢性病。      如何做到营养相对平衡和全面。首先食物多样化,人体需要一百多种元素、四十多种营养物质,这么多的元素当然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能提供。唯有多样化才能获得更全面的营养。      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如苹果中果胶含量很高,深黄色食物能提供维生素A,而芝麻酱、荠菜含钙量较高,彩椒、冬枣、西蓝花富含维生素C等等。      不偏食不挑食才是避免营养不均衡的关键因素。偏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每个家庭都需要建立以健康为理念的饮食文化,吃的第一目的是生命需要,其次才是味蕾需要,不能主次颠倒。选择智慧饮食,生命将给我们厚礼。      采购食品时,尽量多品种、少数量,做到颜色多样化,形状多样化。叶菜、球菜、根茎类的菜都要选。同时要以新鲜的、当季的菜为主,各类杂粮、坚果、水果不能少。      食物过度烹饪会导致营养素大量流失甚至食物变性,油炸食物会产生有毒物质,烧烤吃多了会摄入致癌物。简单烹饪,多选择水煮、蒸、炖、快炒等方式加工食物更健康。      对于素食者来说很容易蛋白质摄入不足,建议此类人群多选择豆制品, 注意摄入菇类、燕麦、藜麦、花生、豌豆、蛋、坚果等,保证蛋白质的充足供应。      吃对食物,健康一生,愿你成为真正的吃货,吃出健康。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3月13日

消食化积,按三穴

 

山西省中医院

 

 

消化不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胃肠道问题,它的发生与饮食关系很大,过年的饮食是最丰盛的,一天到晚大鱼大肉,所以更加容易出现消化问题,其实在我们的身上自带“健胃消食片”,今天介绍的这3个穴位,就是专治胃胀胃痛、不消化的穴位。

 

人体这3个穴位好比

健胃消食片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的腧穴,是常用的保健要穴。中医讲:“肚腹三里留”,顾名思义是腹部脾、胃、肠道疾患,可以用足三里穴治疗,比如脾胃虚弱的消化不良、胃脘疼痛、呕吐,以及肠道泄泻病、便秘等。

 

定位: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

 

按摩手法:用手掌掌根、大鱼际,或者是按摩者手指放在足三里穴处,并做缓和轻柔的环旋转运动,时间一般在3-5分钟,一般1天按摩1-2次,按摩时脚部出现酸胀说明已经有了效果。

 

四缝穴

 

 

属经外奇穴,具有健脾消积、祛痰导滞等功效。四缝原本被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

 

定位:四缝穴不是单一的穴位,位于第二至第五指掌面的近端关节处横纹的中心点。

 

按摩手法:拇指指腹按揉四缝穴3-5次,再以拇指指甲掐一次,依次按掐4指,此为一遍,可重复3遍。按掐的力度以稍有痛感而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个手指上的穴位掐按2~3分钟即可。

 

下脘穴

 

脘,胃府也。胃之下部,故名下脘,属任脉。中医讲究近穴近治法,这个部位刚好与胃部很近,所以能够缓解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适感,

 

定位:上腹部,在肚脐正中上两寸的位置。

 

按摩手法:用拇指或者中指按压住下脘穴大约30秒,然后再按顺时针方向按揉大约2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早晚各一次。

 

今日消食茶推荐

 

陈皮桑叶茶:霜桑叶5g、陈皮(三年以上)10克泡茶喝。

 

中医认为:“鱼生火,肉生痰”,荤腥吃多了,蔬菜、水果的摄入量相对也就减少了,体内的火气自然小不了。

 

陈皮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味中药,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疗佳品。过年时大家肚里的油水很足,而陈皮所含的挥发油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并帮我们排出肠道内的积气,可改善食欲不振的情况;桑叶味苦甘,性寒,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之功效。与陈皮搭配一起泡水喝,可以起到很好的理气和胃、清热润燥的作用,对于口干、口苦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cm; line-height:11.0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发布者: 汀兰
03月12日

丑时养肝三步,助疏泄

 

广东省中医院

 

丑时,指凌晨1点钟到3点钟的时间。丑在甲骨文中是手的象形,《释名》曰:“丑、纽也,寒气自屈纽也。”丑时表示阴阳已经转换,寒气渐释,白昼已经开启。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丑时对应十二经络的肝经,在正常状态下,此时人体气血将汇聚到肝脏,充实肝体(给肝脏增补能源),涵蓄肝用(让肝脏更好发挥功能)。因此《黄帝内经》提到:“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

那么,肝脏主要的功能是什么呢?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也就是肝脏具有维持全身气机、脉络、水道、肤腠、精神情志疏通畅达、不滞不郁的作用,这个作用体现在人体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如呼吸、饮食、二便、出汗、月经、甚至情绪的调整和稳定中,因此让肝脏能够正常执行疏泄的功能很重要。

 

 

日常生活应该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

 

第一步

按时睡眠,

保证肝血充沛

 

中医认为,肝血能够充养肝体,肝体充养,肝的疏泄等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充养肝血最重要的做法就是按时睡眠,正如《黄帝内经》提到:“人卧血归于肝”。因此丑时保持熟睡状态是对肝最好的关怀。若在丑时易醒或者无法入眠者,多属于肝血不足、肝阳过亢,此时可以盘腿静坐片刻,然后叩齿至满口津液,以舌头在口腔及牙间搅动5-8下,分3次将津液咽下,有滋水涵木、调神助眠之效。

 

 

第二步

要顺着肝脏的“性子”,

避免胡思乱想

 

肝为将军之官,一个又“耿直”“高傲”的内脏,当身体出现抑、郁、滞、塞等不条达的状态都可能伤害它。反之,若人的情绪管理顺着肝的“性子”,如平时多培养温和、宽容、积极、乐观的性格,消除忧思多虑、烦躁暴怒等不良情绪,避免在夜间纠结问题,对呵护肝脏非常有益处。容易情绪“感冒”的朋友,建议平时多揉按太冲穴(该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可起到疏肝解郁、调理气血的功效。

 

 

第三步

不劳作,

避免肝气损耗

 

《黄帝内经》认为:“肝者,罢极之本”,也就是超负荷劳作、疲劳等“过用”行为也会伤肝。日常养生,除了不建议熬夜之外,也不建议过度劳作、剧烈运动、过度用脑等,对于平时以脑力劳动为主或者工作强度大的人,可以用枸杞5克,龙眼干5克,麦芽3克,泡水代茶喝,有养肝疏肝的作用。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cm; line-height:11.0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发布者: 汀兰
03月12日

养好“天地二筋”,百病不侵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少中青年人白天低头工作,晚上躺着玩手机,长期保持一动不动的姿势,用眼时间过度,导致身体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眼睛处于疲劳状态。

 

很多人身体的“”出现病变,眼睛和运动系统同时出现各种症状,如视力下降的同时出现关节活动受限。这种现象尤其在办公室一族、学生等人群中非常普遍。

 

 

《道宗秘诀》中这句富有深刻医学含义的话指出了“天筋” “地筋”的位置,即“天筋”位于眼球正后方,“地筋”位于脚底中心部位。也揭示了眼睛和运动系统的防治原则与方法,即“筋柔”是关键。

 

天筋”的位置

 

人体眼球上有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眼球的灵活运动依靠这6块肌肉的协同合作。这六块肌肉就属于中医“筋”的范畴。

 

地筋”的位置

 

 

正身端坐,将一脚放于另一腿上,脚底面向自己, 把脚趾向脚背翻起,会在脚底发现一条硬筋,即为“地筋”。

 

医生介绍,中医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保养“天筋”“地筋”

 

 

平躺闭目,全身放松,从眼眶上内源开始,从上内到上外,再从下外到下内,沿着眼眶用拇指指腹环形按揉眼眶,每次5分钟左右。

 

足趾向上翻起,用拇指按揉“地筋”,每次10分钟左右,把筋揉软即可,左右脚各按摩一次。

 

 

保持头不动,双睛从向上仰视,变向下俯视,再从双睛向左斜视,变向右斜视,此为一圈,反复做9圈。

 

利用筋膜球或按摩滚轴,也可以用合适的木棒,踩在“地筋”部位,缓慢前后滚动20-30下,左右脚各一次。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温热属阳,通过温热的阳性刺激能滋养人的筋脉,使人身体柔软、保持弹性,能够运动自如、充满活力。

 

可以通过局部艾灸、热敷等方法,恢复“天筋”“地筋”的弹性,恢复伸缩自如的状态。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防寒,以免寒气趁虚而入,影响到人的筋脉。

 

 

阳陵泉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为“筋会”,能柔筋止痉。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可用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阳陵泉穴约2分钟,然后再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

 

太冲穴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穴位,能防治眼病、柔筋缓急。太冲穴在脚面最高点,大脚趾和二脚趾分叉的地方。

 

可用手食指指腹,抵在凹陷处,把发力点作用在骨头上,点揉3-5分钟。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cm; line-height:11.0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发布者: 汀兰
03月12日

缓解焦虑,中医有六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您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头痛头晕,胸闷气短,长时间的不明原因咳嗽,湿疹,皮肤瘙痒......您总是很努力,去了一趟又一趟医院。一次又一次正常的检查结果,就是找不到问题所在?

后来您终于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一切问题的来源叫做“焦虑症”。您开始服用西药治疗,对度洛西汀”、“艾斯西酞普兰”“米氮平”了如指掌,您的症状得到了缓解,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医生告诉你您这叫做药物不良反应。您非常着急,不知道这药还吃不吃,您这病还有没有办法治......

别急别急,中医治疗焦虑有办法。如果您已经正在服用西药,结合中医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如果您只是感觉焦虑,并没有被确诊“焦虑症”,中医治疗能够帮助您有效缓解焦虑症状。那这些中医治疗有哪些?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六大法,缓解焦虑

1、针灸疗法

针灸是中医的瑰宝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能够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的目的。在缓解焦虑症状方面,针灸疗法具有显著的效果。常用的穴位包括百会穴、劳宫穴、内关穴等。通过点刺这些穴位,能够刺激经络,舒缓紧张的情绪,使人感到放松和安宁。

2、拔罐疗法

拔罐是中医的另一种常用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拔罐,能够排出体内的湿气和寒气,调和气血,舒缓肌肉紧张。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拔罐能够缓解身体的不适感,减轻焦虑情绪。常用的穴位包括背部的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等。这些穴位具有疏肝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对于缓解焦虑症状有很好的帮助。

3、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手法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能够促进气血的流通,舒缓肌肉紧张,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推拿按摩能够缓解身体的僵硬感,使人感到舒适和放松。常用的穴位包括印堂穴、神庭穴、神门穴等。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改善患者出现的头痛、焦虑等症状,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

4、中成药调理

中成药是中医常用的药物形式之一,具有疗效确切、服用方便等优点。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中成药能够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常用的中成药包括杞菊地黄丸、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丸、七味都气丸等。这些药物具有滋肾养肝、镇心安神、清热养血、补肾纳气等功效,对于疏理肝气、调节气血有很好的帮助。患者必须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中成药进行调理。

5、中药方剂治疗

中药方剂是中医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治疗。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中药方剂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龙胆泻肝汤、桂枝龙骨牡蛎汤、右归饮等。这些方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调和阴阳、温补肾阳等作用,能够针对焦虑症的病因进行治疗,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但必须要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才可服用。

6、八段锦

八段锦是流传最广的健身气功之一,练习八段锦有助于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下降,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使大脑皮质细胞得到充足的休息,从而改善焦虑的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六大方法包括针灸、拔罐、推拿按摩、中成药调理、中药方剂治疗以及八段锦,都能够有效缓解焦虑症状。这些方法各具特色,但都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功能为目标,从而达到缓解焦虑的目的。然而,中医治疗焦虑也需要个体化、精准化,患者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随意服药,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在面对焦虑这一现代社会的常见问题时,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思路。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cm; line-height:11.0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发布者: 汀兰
03月12日

芡实是“入春第一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冬雪渐成春雨,往日的干燥渐渐被潮湿所取代。这段时间渐盛的湿气虽然会让我们的体感更加舒适,但过盛的湿气也会引起人体不适。《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有一味非常有效的药食同源之品,那就是芡实。

芡实的功效

芡实是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又称“鸡头米”,其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被誉为“水中人参”,在历版《中国药典》中均有记载。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将芡实列为上品,称其“味甘平,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暑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清代医家徐大椿对芡实有极高的赞誉“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黏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正如《本草求真》所说:“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补肾,以其味涩之故。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功与山药相似,然山药之阴,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甚于山药;且山药兼补肺阴,而芡实则止于脾肾而不及于肺。”总之,芡实具有“补而不腻、涩而不滞的特点,是平补脾肾的佳品。

为何春季吃芡实能养生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春季阳气升发,肝气旺盛易克制脾胃,同时降雨渐增,天气潮湿,水湿和寒邪也易让脾胃出现损伤,若脾胃不好,影响食物消化吸收,长此以往导致气血不足,免疫力降低,尤其是在病毒流行的春季,身体容易生病,因此在春季养护脾胃十分重要,芡实则是一味适合在春季食用以达健脾祛湿食疗功效的佳品。

宋代文豪苏东坡就曾用芡实养生,他煮食芡实米,每天细细嚼咽10~20粒,经年不辍,持之以恒,以此达到滋润脏腑、补益脑髓、促进消化、延缓衰老的目的。春季食用芡实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人脸色红润、白皙;也可去除体内湿气,改善春困现象。

芡实的食疗

芡实自古就被人们视为盘中珍馐,下面推荐几款食疗方:

1.芡实扁豆山药粥

芡实、白扁豆、山药各15克,粳米150克。同入锅加适量清水煮粥至熟,再加入适量红糖调味即可。有健脾益气、补虚健体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面色萎黄、失眠乏力、消化不良、腹胀便溏、食少久泄等人群食用,亦可作为体弱老年人、先天不足小儿及胃肠道手术恢复期的食疗调养。

2.芡实桂圆银耳羹

芡实30克,桂圆肉12克,银耳半朵,枸杞子6克,同入锅加适量清水熬制粘稠,再加入适量冰糖即可。有健脾养血、益阴生津的功效,适合面色少华、口干口渴、心烦失眠等津亏血虚的人群食用。

3.芡实核桃粥

芡实30克、核桃肉15克、红枣肉10克,芡实打成粉,放入开水中搅拌均匀,再拌入核桃肉、红枣肉,煮粥加糖食用即可。有补肾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适合肾脏精气阴阳不足的人群食用。

芡实虽然营养价值高,但其性味涩而收敛,凡大小便不利者、外感前后及新产后妇女皆禁服,食滞者慎服,儿童忌服。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cm; line-height:11.0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发布者: 汀兰
0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