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仓(抚顺) 2023年的第一场雪飘然而至,给弥漫了三年疫情味道的大地带来了清新的感觉。抚顺市传统文化实践基地里白雪皑皑,一派圣洁、静谧的景象。 这里的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200多袋面粉运进来,50多名义工有用老面做引子的,有和面揉面的,有烧柴生火的,一屉屉特色爱心大馒头蒸出来,通过快递发送到全国各地,好一幅吉祥的迎春贺年图画。 罗冰庆幸自己也能参与其中。他爱上了基地,这里是他告别“巨婴”称号,重获新生的地方。 十多年来这个不显眼的基地立德树人,创造的奇迹不胜枚举。一个又一个像罗冰一样的人,带着满心创伤而来,荡涤掉浑身的尘埃污垢,以健康美丽的心灵投入到新生活之中。 罗冰走过的重生之路,真的不容易。 “幸福时光” 1985年5月,罗冰的出生给罗广义、温萍夫妇带来无限的欢乐。外公一家更是分外高兴,他是外公4个女儿所生的孩子中第一个外孙,因此他成为阖家疼爱和娇惯的对象。 罗冰在宠爱的环境中成长。父亲罗广义今年63 岁,当年是沈阳铁路局机务段员工,为了全家的幸福生活,他在罗冰5岁时停薪留职下海经商。90年代初罗广义依靠勤劳和精明从事服装销售,率先买了手机, 月收入比工薪阶层多得多。与罗广义同龄的温萍在沈阳石棉厂工作。 罗冰说:“从小到大,无论自己需要什么,父母都会满足我。”小时候温萍经常挨父亲打,她决心不让儿子受任何委屈。上学时老师批评罗冰,温萍坚定地站在儿子一边。罗广义心里更喜欢女孩,罗冰调皮不听话,罗广义不惯着他,偶尔拳脚相向,温萍就会阻拦保护。学校开家长会,罗冰只让妈妈去, 父亲沾不上边儿。 罗冰怕父亲,1995年父母离异,罗冰和母亲生活。没有了父亲的管束,罗冰浑身轻松自在, 就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母爱铺设的草原上放荡不羁,任性狂奔。父母复婚后,罗冰已不服管教, 父亲也无力回天。罗冰为自己的这段“幸福时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巨婴”长成 今年38岁的罗冰身高1.8米,皮肤白晰,长相帅气,理应成为家人的骄傲,但他坦言其所做所为,让亲人们吃够了苦头。 罗冰过往的33年不堪回首。他说:“长这么大,我从来没有干过家务,直到30多岁了,衣服还是妈妈给洗。”他从没有离开过母亲的照顾,缺钱了只要伸手母亲就给,小时别人家给孩子1 元,母亲会给他10元,成年后他要100元,母亲会给500元。学习成绩不好,读完中学后妈妈找关系让他进入沈阳市计算机学校学习,他只学了半年就辍学回家,要到社会上闯荡。 罗冰费力地考到了驾驶执照,妈妈想让他开出租车,他怕累不干。 罗冰学习理发作为生存技能。第一个师傅是个酒鬼,给他每月300元工资,技术没学着,他的工钱都为师傅买了酒菜。遇到的第二个师傅虽然不给工资,但能上手剪头了。四年后他开始打工,将沈阳各大区的理发店都走遍,前前后后更换了数十家,因理发手艺不精,经常和顾客及老板顶嘴吵架,人际关系不好,找不到活儿,最后只能待在家里,靠父母养活。 2005年以后,没工作的罗冰将精力都倾注在手机和电脑游戏上,无所事事的他被虚拟世界的激情深深吸引,夜以继日地玩儿,无法自拨。 罗冰至今没脸回忆那年他和父亲的激烈交锋。 2010年7月的一天,已经得了轻微脑血栓的罗广义回家看见罗冰在电脑前不停地打游戏,就骂他:“你30来岁不结婚,一天天就知道玩这个,没有爹妈就得饿死,死了得了!”父亲不停地数落他,这激怒了罗冰,他随手操起一个铜盆向父亲的脑袋上砸过去,父亲被打得在原地转了两圈,铜盆凹下去一大块,本来因病走路就踉跄的罗广义被儿子砸懵了。往后的日子父子很少说话, 开口就是无休止的争吵。 温萍的日子更不好过。她一日三餐伺候罗冰,不仅没落下好,还要看儿子脸色,饭菜不合口儿,罗冰推开碗筷就点外卖,或者干脆去吃肯德基、汉堡、薯条。有一次妈妈的唠叨惹怒了他, 罗冰居然丧心病狂地打了母亲耳光! 亲人们尝试了用各种办法挽救罗冰,但统统不好使,父母和其他亲人觉得罗冰这辈子废了! 圆梦重生 时间到了2017年,罗冰和父母越来越难以相处,于是由着他的性子让他搬到了离家不远的另一处两室房子居住,母亲照例照顾他的一日三餐。 罗冰玩游戏更肆无忌惮,但静下来他觉得这么下去不行,想学好又不知道怎么能好,他陷入了无边的痛苦之中。 2017年8月他从微信朋友圈得到传统文化实践基地举办学习班的消息,他要过去学。母亲想让他早日结婚生子,但见这小子压根不在状态,就任由他去学了。 善念闪现,罗冰的人生之路迎来一股清新的风,将他渐渐吹醒。 在传统文化实践基地,他用7天完成了《弟子规》封闭班学习,又参加两个21天的《了凡四训》和《太上感应篇》培训班。到了10月中旬,妈妈突然电话告知他父亲脑血栓复发,瘫痪在床, 罗冰顾不上拿行李就速返沈阳。温萍发现儿子有变化了,曾经与父亲不说话的罗冰,这次回来连续住在医院,无微不至地照顾父亲,直到罗广义病情稳定出院。 好学向善需要经历艰难考验。父亲有母亲照顾,罗冰想回基地继续学习。然而11月份基地却遇到了大困难,基地管理人员电话通知他取行李回家。罗冰至今难忘回基地看到的场面:百名义工不得不解散回到各地,许多义工守护传统文化基地很多年,对基地感情无以言表,依依不舍的义工们哭了,他们不愿离去却又不得不走!老师也催他迅速离开,罗冰不想走,他的机灵劲儿上来了:“晚上没车了,我今天走不了啊!” 转机出现在第二天。王丽老师组织怎么也撵不走的少数“铁杆儿”义工商议事情,发现了陌生的罗冰,就问:“这个人是谁?”罗冰吓得不敢回答,他的引导老师樊秀娟小声向王丽介绍了罗冰的情况,没想到他就这样留下来了。 康金胜、王丽夫妻不仅留下罗冰,而且根据当时面临的复杂情况,将他带到基地位于海南三亚的分支机构,作为助教老师继续学习传统文化。在三亚的半年多时间,两位老师经常给他开“小灶”,安排课程,从生活、学习的很多细节教育罗冰,使他受益匪浅。 基地留下来的老师们向罗冰伸出了援手,从一日常规开始,让他能够生活自理,督促学习传统经典,改变错误认知,令其远离手机,手把手教他劳动。罗冰说: “通过持续学习传统文化,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明白了做人要感恩,要孝顺父母。从前的30多年我一直活在错误的认知中,觉得父母生我养我,我要什么就得给什么,从来没有想过为父母做什么,还打骂父母,啃老不孝。现在定力还得提升,有时挡不住手机‘魔鬼’的诱惑,有机会取回来就看个不停。有一次因私自跑出去买小食品被打发回家,回到家还发点小脾气。还有一次在基地打了人, 觉悟以后十分后悔。” 尽管罗冰不完美,但基地的老师们视他为亲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的拯救。在基地的5年时光,罗冰重拾人生快乐,变化有目共睹。他积极参加劳动。那个一日三餐让妈妈侍候的罗冰, 变成了自食其力的人。去年8月他还走上百人千场杭州站公益巡讲现场,现身说法警示他人。如今他学会了种地、砍柴,更让人点赞的是他居然学会了用卤水点豆腐,当别人还在梦乡时,他早早起来做好了豆腐。平日清理垃圾、打扫卫生、打包快递件等活儿抢着干,天天保证4个小时以上学习传统文化的时间。他越来越明白事理,每天忙碌而又充实,已然成为快乐阳光的大男孩。 在这学习期间,罗冰重生了。他要做一个永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工,迎接更好的明天。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