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本周老师阐述了真善与假善、端善与曲善的区别。中峰禅师讲:“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对此,我深感受益匪浅。过去在行善时,心中常存疑惑,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对善与因果的理解愈发清晰、坚定。私心不仅是我们德行提升的阻碍,更是人性中最深重的恶,若不能摒弃私心,行善便无法圆满。老师常说用善心做事,这才叫做善。如果我们自己的心本身就不善,那么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叫善事,所以我们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想想老师的话,反思在行善、做事的过程中,自己的这颗心是端正的吗?多数时候,我行事仅凭习性,随心所欲,心没有端正。老师苦口婆心劝导我们要守规矩,过去我不解其意,认为只要真心行事即可。为何要守规矩?如今明白,不守规矩,真心无从谈起。我们所谓的真心,往往只是妄心、私心。若不学习,我们不知真心为何物,无法洞察自己的内心;不学习,也不知自己如何用心,更不会留意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以,自己活了大半辈子,都是稀里糊涂地过日子,直至跟随老师学习,才真正领悟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为人处事。近日,孩子的高考成绩公布,结果不尽如人意。尽管我并未焦虑,但每天查分、看学校等,还是为此忙碌不已。在劝导儿子规划未来时,他常不耐烦地反驳我。以往我定会立刻发火,但这次我选择了沉默。为何?因为我跟老师学习了因果之道,明白自己曾忤逆父母,理应承受果报。同时,我也知道,与孩子无谓的争吵只会消耗孩子的福报,损毁自己的德行,不会带来任何益处。因此,我选择闭口不言。面对儿子情绪激动时,我转移话题或保持沉默。丈夫称赞我脾气变好,我深知,这并非我脾气变好,而是因为我学习明理了,不愿再造恶,也不愿让孩子和家人跟着造恶,必须及时止恶,守护好自己的心。昨天组织开视频会议,几位老师的发言让自己特别受益,尤其是其中一位老师提出的,要常怀恭敬之心,时刻端正心念,想象两位恩师就在身边,或把任何物品、任何人视为恩师,如此便不敢随便造次了。在与人交往中,亦能常怀恭敬。今日驾车时,我亦想象老师就在身旁,这样自己的念头就不敢放肆、不敢胡思乱想了,所以自己觉得这个方法特别好。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如近日在查找高考信息时,我不自觉地翻看手机,点开别人发送的视频。又犯这样的错误,必须狠狠地惩罚自己,坚决改正。另外,我发现妄念随时滋生,若将其暴露,无不丑陋不堪。可见我的善心、爱心尚不足,需时刻学习,扩大心量。这是本周学习的一点体会,感恩老师的教诲,感恩大家的陪伴,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9日
再过几个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即将迎来百岁生日。今天再次回望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刻骨铭心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于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有着革命传统,付瑞芝的多位亲戚都曾是党的地下工作者或积极分子,因此她很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上高小时正值“七七事变”爆发,全国掀起抗日救亡浪潮,年仅12岁的付瑞芝加入了村里的妇救会,唱抗日救亡歌曲、演抗日剧,用稚嫩的嗓音演讲。宣传抗日——是她烽火人生的起点。八路军路过村里,乡亲们常把口齿伶俐、胆大爽朗的付瑞芝推上台,让她代表全村讲话,欢迎八路军的到来。“八路军有什么事,找我们,我们帮忙办。”台上的付瑞芝激情飞扬,八路军很快看中了这棵好苗子。1941年,16岁的付瑞芝被选送到八路军鲁南军区举办的党员培训班学习,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的她面临一个人生抉择:是随着部队南征北战,还是留在村里继续工作?付瑞芝是家中独女,年龄又小,似乎选择留在老家工作更合情理。但当组织征求她个人的意见时,她斩钉截铁地说:“大道理我不懂,但有一条,党叫到哪儿就到哪儿,一切服从党的安排!”随后,她便加入八路军鲁南军区文工团,正式成为一名用文艺工作鼓舞士气、宣传抗日救国的八路军战士。跟着文工团奔波抗战前线刚8个月,1941年11月,日军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山东军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等机关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扫荡”。缺乏武装的文工团员们面对日寇的突然袭击,只能分散突围。“东边枪响就往西边跑,西边枪响再往东跑。”子弹擦着耳边飞过,身边不断有战友倒下。慌乱中,付瑞芝和战友们跑散了,孤零零地趴在壕沟里。突然,马蹄声传来,一抬头,沟沿上一个日本兵骑着高头大马正看着她。对视片刻,日本兵竟拨转马头扬长而去,也许他以为眼前这个穿着农家衣服、灰头土脸的女孩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因而没有理睬她。后来付瑞芝多次跟孩子们讲起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如果我是个男同志,或穿着整齐点,能不能活到今天就很难说了。”突围之后,更严峻的问题摆在了付瑞芝的面前——队伍被打散了,她该何去何从?付瑞芝擦干眼泪,咬紧牙关,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党,回到革命队伍中去。之后,付瑞芝一直在山里找寻队伍的踪迹。一天,她在山间小道上远远看到来了一支队伍,赶忙藏身草丛,经过仔细观察,她认定:是八路军!原来,这是一支护送干部去八路军山东军区的部队。就这样,付瑞芝跟着来到了山东军区驻地。恰逢军区通信学校招收学员,付瑞芝顺利地通过审查和考核,进入学校学习报务。她凭着一股倔强、不服输的劲头刻苦学习,很快掌握了收发报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八路军通信兵战士,并被分配到山东军区总部电台担任报务员。山东军区机关是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经常面临日寇的围追堵截,常常要转移、突围,甚至一天要打好几仗……但不管什么情况,通信联络都不能中断,报务员必须24小时轮流值班,随时准备架起电台联络。一次突围中,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罗荣桓同志虽然重病在身,仍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最终突出重围;还有一次夜行军,为避免暴露目标,战士们不能点火把、打手电,一位战士不慎掉落山崖……很多年过去,付瑞芝仍会给孩子们讲述这些惊心动魄的经历。抗战胜利后,付瑞芝在组织的安排下改行成为一名军医。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救死扶伤。1958年,付瑞芝到沈阳医学院学习,毕业后成为北京市复兴医院的内科医师,又在门诊部主任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17年,直至离休。“母亲一生都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那年她带医疗队到门头沟山区支医,一天夜里,一位农民病重,母亲一个人,一手拿着手电照路,一手挥着竹竿打蛇,硬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出诊。”付瑞芝的次子周晓光告诉记者。付瑞芝也严格要求后代,她常常勉励子孙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人流血牺牲换来的,咱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发愤图强,不能辜负这个时代。”来源:北京日报责任编辑:程思遥 高炜总平台审核编辑:徐睿明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9日
中国的孝道文化告诉我们,财富来自于种福田。我们受天地之福,天地给了我们雨露滋润,给了我们各种生存条件,我们要懂得回报。回报就是种种子。你种下的种子越多,未来的结果就越多。整个过程我们称为种福田,种下种子就意味着未来的福气。如果你在春天不播种,光希望在秋天收获庄稼,那是不可能的。你种一亩,收一亩地,不可能说种一亩地,秋后收个几千万亩,没有这样的事。人生要知道因果,因就是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是因如是果,想得什么就要先种什么。给我们生命的是父母,这是命脉的延续,也叫血脉,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孝敬父母接通的不仅是父母之脉,还有祖先之脉,这是福气的源头。我们的父母就好比插座,连接的是整个电网的电,父母身上带着我们祖先的命脉、福脉。会对父母报恩了,对其他人我们也会懂得报恩。没有不会报答父母恩却会报答别人的恩的人。你想,父母把他养大他都不懂报答,他会懂得报答其他有恩的人吗?是父母启动了一个人的报恩之心,所以古话说百善孝为先。这个孝如果没有启动,福气就不可能有,这是根,所以中华文化叫作根文化。一棵树,不管上面的树枝长得多旺盛,只要根断了,上面就凋零了。比如说哪个枝断了,只要根好,可以再长出新的枝叶。今年果子没结好,今年运气不好,但只要根在,来年还会有好的收成。你看,保养的是根,不是枝叶。枝子长得太旺,还要修剪。长得太旺,说明向根索要的太多,就知道往上长,却不知道底下的营养能不能供应得上。假如梨树的梨花太多了,不去修剪,就意味着秋天一个果子也坐不住。为什么?因为把根上的营养都吸收了,到时候根的力量供养不上了,就一个果也结不上。这给我们什么启发呢?人生贪欲太多,一再索要,最后会什么都没有。凡是生活当中不想付出只想索取的、特别贪心的、又懒又馋的、什么都不想干、不爱动脑子的,大多贫穷。这就是根文化的道理。那么怎么富裕呢?对根要好。这个比喻,大家一听就懂,但是理儿得记住:孝敬父母是养根。跟父母的关系决定我们的幸福和财富。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这个问题,父母和我们的信息是相通的。跟母亲关系不和,会影响你未来的感情跟家庭关系。跟父亲关系不好呢?或者表面上关系好,但内心不认可,那会影响你的财富跟事业。父亲在中华文化里代表的是乾卦,代表着自强不息,做事有意志力,能百折不挠,能做大事,也叫阳刚之气。一个男人,没有阳刚之气就任不了事,容易软弱,有点难处就退,所以做啥事儿都做不长,啥事儿也不敢承当。为什么他不能承当,别的男人就能承当呢?从小在父母那里出了问题。有可能是他心里不认可父亲,跟他父亲是反着来的,他顶牛,家长就天天打击他,时间长了就把他打击得不行了。你不得老人的喜欢啊。还有一种, 要么父亲也软弱,要么家里很穷,没本事。看看别人家的父母那么好,他心里也不认可自己的父亲。只要不认可,根就接不上,他心里就留下阴影,长大了也跟着儒弱,由不得自己。母亲是坤卦,代表厚德载物,能包容,能顺承,有忍耐力,有什么事情能看开能化解。她能忍辱负重,能给大家带来安稳乐呵。别人较真,她不较真,所以与人相处和谐,跟谁都能处好。在家里,她能跟老人处好,跟丈夫能处好,跟孩子也能处好,是不是带来家庭和谐了?是不是带来幸福了?如果母亲性格像男人,女孩小时候就跟母亲学得很强势,那她骨子里看不起男人,长大跟男人就处不了。男孩如果跟母亲合不来,母亲是女性最典型的代表,你都不会跟她相处,说两句就吵,那么你将来跟所有女性都不会相处。孝道关系到你的财富、幸福,这种关系很深。幸福的密码是什么?父母的喜悦是你福根财源的阀门,你让父母高兴,你会财源滚滚,父母有多高兴,你福源的开口就有多大,让他们幸福多长久,你未来的财富就有多长久。孝敬父母就是接通自己的福源,福源类似电源,一个是福, 另一个是智慧。智慧不是聪明,聪明是说你有解决小问题的能力,智慧是解决烦恼。很多人有钱但智慧不够。如果智慧够,不仅可以得财富,还可以得幸福,且财富可以长久。所以一切成就以智慧为第一。孝顺父母是福气的来源,但同时也要明白,孝又分小孝、中孝和大孝,还有愚孝跟智孝。小孝得小福,中孝得中福,大孝得大福。这就把许多人的疑惑给解开了。有人说,我对父母也很孝顺,可是并没有富裕啊。你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你只面对自己的父母,没有面对天下父母,就得那一份,就很有限。这是宇宙法则啊。也不是你只要对父母好就有福,还要注意不要愚孝。愚孝,就是执着,就是苦啊!真正的孝是智孝,智慧之孝,能悟道,所思所行与道相应,不仅利益自己家庭还能真正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这个世界。历史上凡是真正伟大的人物,比如黄帝、老子、孔子,他们都是体道、悟道、行道的,他们利在万世千秋啊!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9日
通过本周的学习,学生明白了善有真善、假善;有端善、曲善。老师教我们如何辨别真善与假善时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积德行善,若其目的在于利益国家、社会或他人,而不计个人得失,这就是真善。反之,若出于私欲、个人目的或企图,则是假善。回想起日常生活中,我自诩爱洁净,喜欢清净,对于与我习性相似的人,总是尊敬有加,和颜悦色;而对于那些懒散、毛躁、有不良习惯的人,则不自觉地生出一丝傲慢、嫌弃之心,对他们缺乏敬意,相处时显得怠慢、不耐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反映出我对他人有自己的要求,其中夹杂着私心,并非真正的关爱他人之心。实际上,他人的优点与缺点,都是对我的一种考验,通过这些情景让我自我反省,帮我调正自己当下的存心,回归真正的关爱之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所见所闻所感,诸如种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保持自己的善心不失,我们传递的就是善,这是关爱他人的善行,必将带来吉祥与智慧。如果我们只看表象,随自己的主观臆断,没有细细体察自己的存心,只能是自坏心地。看表象去判断,是自我的认知,是对“我以为……”的执着。这个“我以为”如果是合乎圣贤之道、自然规律,那恭喜您,您做的是“依圣人之规”,您做对了;如果只是站在自我认知的角度,这往往是自己的执着,是自己的一种偏见。因果法则是永恒的真理,行善最终得善果,作恶必受恶报。观察自己目前的遭遇,便可明了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审视我们为家人、为他人所做的事情,是真善还是假善,便一目了然。我还有个好整洁的习惯,回到老家探望婆婆时,总爱帮她整理房间,每次都会把不用的、过期的东西扔掉,把常用的归置在一起,不常用的则放在一边。自认为是在帮忙,实际上却是在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因为婆婆私下告诉丈夫,每次我们回来后,很多东西都找不到了,常用的物品也变得难以寻找。通过跟随老师学习“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之前只想着让环境整洁,却忽视了婆婆的实际需求,给她带来了诸多不便。现在,我开始考虑婆婆的需要,按照她的喜好和习惯做事,这个家也因此更加温暖舒心,其乐融融了。感恩老师长期的慈悲教诲,让我在家庭中找到了持久的幸福感受!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9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到本周为止,我们学完了“积善之方”中的十个事例。这十个事例的主人公身份不同,所做的善事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却都积累了深厚的福报,进而福泽子孙,这些事例很好地印证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细细品读这十例故事,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在用一颗真诚的心做利益他人之事。反思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也有十年了,可以说善事也做了不少,但是命运却看不到什么明显的改变,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自己没有用真诚的心去做善事。老师告诉我们,真诚的心是无所求的,不会为了某种目的而做,完全考虑的是对方的需求。可自己却是为了积累福报而去寻找“善事”来做。真诚心是无私的,不会顾及自己的感受,不会计较个人得失,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体受累或者精神受苦,而放弃帮助他人。反思自己都是在舒适度内帮助他人。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受苦、受累,就会找借口放弃。这种情况太多了,随便举个例子。比如:一次朋友背疼,找我给她按摩。第一天我还做得很认真,内心也因为帮助他人而高兴。可是第二天朋友又来了,这次我感到累了,手疼了,表现出了不耐烦。朋友当然看出来了,后面就没有再找我。以前的我就是这样,在没有放下自我的情况下,善事是做不好的,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福报。真诚心是恒常的,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持之以恒地做善事。如林氏老母,可以三年如一日布施麻团给同一个人。想想自己能做到吗?肯定做不到!就如跟随老师学习这么容易的事情,自己都坚持不下来,曾经因为忙和累而中途放弃了一阵子。老师把宝贝送到手上自己都不能坚持接受,还能做到恒常地为他人付出吗?反省到这些,学生就明白了自己没有积下福报是非常正常的。那我们如何能获得真诚心呢?老师教导我们要从落实《弟子规》的前四句做起,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在生活、工作中,扮演好自己的每个角色,尽职尽责,舍己为人,以此长养自己的无私、利他之心,培养自己的温顺、无求之德,久而久之,真诚之心必会呈现。感恩老师的教诲,让我找到了自己的问题和改正的方法。我明白了一切外在的形式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这颗心上下功夫,争取让圆满的真心早日显现。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5日
今天在沈阳小课堂学习,观看了靳雅佳老师的《德音雅乐》视频。当听到《丈夫你辛苦了》这首歌的时候,我泪流满面。我和丈夫结婚36年了,丈夫几十年如一日,家里家外、洗洗涮涮、一日三餐、全身心地照顾着这个家。孩子是丈夫一手带大的,去幼儿园、上学都是他接送。我的母亲晚年得了老年痴呆经常走丢,我丈夫一次一次的把她找回来。后来丈夫劝我,放下工作全职照顾妈妈,当时我很不情愿说:“没有工作拿什么生活?”丈夫说:“把房子卖掉,照顾妈妈。”我拗不过丈夫便把房子卖掉了,一直照顾妈妈到最后。那时,丈夫当时在社区当保洁员,一个月只有700多块钱的工资。为了贴补家用,丈夫白天工作之余,还要骑着自行车,一个垃圾箱一个垃圾箱的去捡废品,非常辛苦。在妈妈走后不久,我的大姐得了癌症,丈夫又一次让我全职去照顾大姐。在大姐走后的年底,三次坐牢共计33年的大哥被释放了。我丈夫怕大哥再一次坐牢,同我商量要把大哥接来一起住。我当时非常反对,因为我家只是一个40平米的单间,可我依然拗不过他。他便把大哥接到家里,并且把大哥的养老保险给续上了。他还经常给大哥买烟、买酒,买大哥爱吃的鱼肉,经常带大哥去洗澡,给大哥染发、理发。就这样,在丈夫细心的关爱、照顾下,两年后大哥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在汽配城工作,一个月工资也能赚到五千元。有了收入,大哥租了一个房子搬到了外边,但我丈夫还是经常去看他。每到节假日,丈夫会还把大哥接到家里跟我们一起过节。因为大哥一生做的错事太多了,殃及到孩子,去年孩子得急性脑梗病逝。我丈夫多次宽慰大哥,等大哥将来老了的时候,给大哥养老送终。在大哥搬走半年后,我接到我四姐和姐夫闹离婚的电话。我丈夫立刻打车把我姐姐接到我们家中,姐姐由于常年身体不好,到我家后几乎走不了路,在丈夫的资助下姐姐进行了手术。术后把姐姐接到家中照顾,后来把姐夫也接到了家中。姐夫是脑梗前兆且常年酗酒,连楼也下不了。丈夫就这样一日三餐地照顾身体不好的姐姐和姐夫。给姐夫洗澡搓澡、洗头染发。在丈夫一年零三个月的细心照料下,姐姐和姐夫的身体都康复到了正常人的状态。姐姐和姐夫回家后,丈夫也经常给姐夫打电话,并常去看望他们。我身边的亲朋好友都说我丈夫是个好人,是个善人。而我却心瞎眼盲,天天挑丈夫的毛病。丈夫一日三餐,又买又做,我连菜都没洗过,不仅如此,我还总是挑咸挑淡,对丈夫大吼大叫,可他从来不跟我计较。现在回想,我丈夫的好真是不计其数。他还是个孝顺的好儿子,在我婆婆重病的时候,我丈夫24小时不间断地一直照顾到老人离世。在我婆婆病逝后不到三个月,我丈夫的姐夫得了癌症。他知道后,立刻辞掉工作,全职照顾起了姐夫。记得当时我对丈夫说:“姐夫有姐、有孩子照顾,咱们还得需要生活呢!”丈夫却说:“我去照顾会方便些。”丈夫就这样一直照顾着姐夫,又是端屎又是倒尿。姐夫以前是个大老板,这一辈子都没正眼瞧过这个小舅子,可姐夫在临终的时候,却拉着丈夫的手流着泪说:“我以前那样对你,你却在我最难的时候,不仅照顾我,还给我端屎倒尿,如果有来生我要报答你。”今年五月份,我们夫妻经人介绍,有幸参加了百人千场第40场,在沈阳举办的家庭家教家风论坛。我们非常荣幸地成为义工,并且有幸见到了二位校长。在校长的推荐下,我们来到沈阳小课堂学习。通过二十多天不间断的学习,我认识到了自己太多太多的错误。特别是今天听到这首《丈夫你辛苦了》,让我羞愧难当,后悔不已。丈夫曾经的点点滴滴,一幕幕映在我的眼前,我泪流满面、百感交集。人不接受教育,真是太无知、太可怜了。无比感恩二位校长!感恩沈阳小课堂!如果不是来到小课堂如此密集性地学习,我到死都认识不到自己的这些错误,也不知还会错到何时。最后我在此怀着无比愧疚和万分感恩的心,要对我的丈夫说一句:“丈夫您辛苦了!”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5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是我们举办“幸福人生小课堂”的第三堂课。小课堂的学习让我收益颇丰,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日常规》的第一集,从第一堂课到这次已经是第三遍学习了。虽然是同样的内容,但每次的收获和感受都不一样。我们知道,学习的目的是做到,所以参加学习的每位老师都非常注重力行。这一集所讲的虽是简简单单的四件事,但是我们半个月了都还没有完全做到,所以大家一起发愿:什么时候做到了再学下一集。不能做到还是因为不明理,还是没有意识到《一日常规》的重要性。《一日常规》是《弟子规》的细说,主要是历练我们的恭敬心。老师说:人只有一颗心,恭敬心有了,清净心、慈悲心、真诚心就都有了,这颗心就是真心。我们要练的就是这颗心。“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没有用恭敬心学再多的经典,都得不到真实利益。所以不需要学太多,有了恭敬心,再加上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们就会真正做到,真正落实。在此感恩每一位对我开办小课堂支持、鼓励与成全的老师!正因为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这个一起学习的机会,是大家的爱心让我对小课堂的开办充满信心。我们小课堂里每一位老师都让我感动!李老师每次都从古交过来,有时候还会带着母亲一起来学习。这一次她早上4点多就起床了,先坐车从古交到太原,然后再倒公交车到榆次。在太原居住的陈老师,家在最北边,坐车过来需要3个小时的路程。李春老师前一天就从太原赶过来,帮我一起整理收拾小课堂,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才吃饭,但他没有叫一声苦。他说,他每天睁开眼想的就是如何帮助他人—这种无我利人的心让我无比敬佩!石老师每节课都是最忙的,常常要开车去很远的地方接送大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杜老师年龄已近七十,但学习劲头十足,她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李林老师家里有老有小,公公也有病,两个孩子还需要照顾,但他知道到学习的重要性,克服了一切困难,每节课都坚持来学习。小课堂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这里人虽然不多,但是每个人通过学习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学习传统文化真是谁学谁受益!我由衷地希望和欢迎更多想要改变命运的人,能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落实圣贤教诲,一起改变命运!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5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本周学习《了凡四训》中积德行善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书中所言“作善不论事之大小,贵在真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修行与为人处事的道路。反观自己这一周的言行,满心羞愧——原来所有的懈怠与困惑,都源于那颗只顾自己的心。学习时,我总想着“完成任务就好”。听康老师讲课时,困意频频袭来,眼睛几乎睁不开,敷衍地听几句就开始走神。读书也只是机械地翻页,从未想过这些智慧能如何帮助他人。生活里更是被自私填满:孩子做事稍不合意,我便大发雷霆;丈夫没达到我的期待,我立刻生出抱怨;面对领导安排的工作,懒惰与对立情绪作祟,满心都是不情愿。面对一切,我满心只有“我”的感受、“我”的得失,完全忘记了善心应有的模样。现在想来,这困乏疲惫的状态,或许正是内心缺失善心的“惩罚”。当我们只关注自身欲望,贪图安逸,放纵情绪,即便做再多事,也只是原地打转。就像《了凡四训》中所说,若行善只为求回报,或只图满足私欲,收获自然微薄。唯有真心利他,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与成长。这一周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利他之心”的重要性。下周起,我要试着改变自己:学习时多思考如何将所学分享给他人;面对家人、同事,多些耐心与理解,把“我想要”换成“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希望用真诚的善意,驱散心中的自私,真正将书中的道理化作生活的实践。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7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