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养生】睡眠黄金时间段:你错过了吗| 原创 彭鑫医师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2025年01月04日 本文作者:彭鑫 文章摘自:《彭鑫谈内壮健康法》 “养生之诀,当以善睡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壮筋。是睡,非睡也,药也;非疗一疾之药,及治百病,救万民,无试不验之神药也。”——清·李渔《闲情偶寄》 我们都是地球人,地球有它自身的规律。 白天的时候,所有的动物都出洞了,干活、觅食。人在这个时候要出来活动,这叫“日出而作”;到了晚上的时候,万物开始收藏,在这个时候,所有的动物开始回窝了,这叫做“日落而息”。 这跟太阳是一个规律,用现在的话讲叫游戏规则,任何地方、任何事情都有特定的游戏规则。假如,你总是想与地球规律对着干的话,那么必然会受到地球游戏规则的惩罚。人要是总跟这个规律相违背的话,健康就容易出问题。
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生活习惯,就是熬夜。有些人天天熬夜,昼夜不分,不符合地球的游戏规则,那么游戏就会把他们淘汰出局。 我们都听过这样的说法,“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都在睡觉中度过”。可见睡觉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想要身体健康、气色好,必须得睡眠好。 我们的身体每天都有新的细胞产生,旧的细胞脱落,把不好的地方变好,这个过程叫做修复。人只有在进入深睡眠的时候,所有的内脏、皮肤和血管,全身的脏器才开始修复。也只有在睡眠的时候,才是内分泌调整的时候。如果睡眠不好,身体是没法修复的,气色也不会变好。 什么样的睡眠才叫好呢?深睡眠。那么深睡眠状态什么时候能出现呢?一般来讲深睡眠状态时间并不长,就是30~60分钟,如果时间短的话就十几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非常重要。 深睡眠的时间段一般来讲是在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就是中医所讲的子时。 大家注意,不是说躺在床上,马上就能进入深睡眠的。从躺在床上到深睡眠之前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浅睡眠过程,这个时间段是30~60分钟。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大寒节气:文化与养生 原创 彭鑫医师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2025年01月20日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二十四节气之——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1月19日至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度的时候为大寒。《淮南子·天文训》里面讲:“小寒加十五日,斗指丑则大寒”。大寒的含义在《太平御览·时序部》引《三礼义宗》里边讲:“大寒为中者,上形与小寒,故谓之大。自十一月,一阳爻初起,至此始彻,阴气出地方尽,寒气并在上,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也”。 我们知道古人对于自然界的认知叫做天人合一,也叫天人相应。大寒节气正好是天地之间寒气最重的时候,寒气也叫做阴气,按照传统的五运六气、四气循环、《周易》的六爻排序来讲,从十一月阳爻初起,从这个时候阳爻初起,到了大寒节气,寒气彻彻底底到达了尽头,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寒气由地底下往上走,那么寒气往上走,地球表面,也就地表的这个时候寒气也非常强,两个寒气合在一起,地表的温度就非常低,所以叫做“寒气之逆极,故谓之大寒”。在这个时间范围之内,就是在大寒的这十五日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当中最为寒冷的时期,这个时候会出现降温、大风、降雪、积雪这种情况,各地呈现出一派天寒地冻的景象,这就是大寒节气的气候特征。所以大寒的大指的就是极点的意思,寒就是寒冷的意思。大寒合在一起,就是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四时、五脏、阴阳它是相通的,古人把它叫做天人相应。因为阴阳是互相转化,互根互用的。过了大寒,也就是过了最为寒冷的时间之后,天地之间阳气又开始升发,开始升腾,所以大寒节气就是一年当中的一个关键的交汇点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寒气到达了极点,阳气逐渐开始往上升发,是一个交汇的时期。因为二十四节气当中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所以过了大寒之后,那就立春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转。 在大寒节气的这十五天,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大风降温,甚至有雨雪的天气,正好符合四九,大寒于四九,在大部分时间它是重合的,当然我们看到每一年都不一样,有的年份大寒是跟三九重合,有的年份大寒是跟四九重合,差不多是四九前后。四九这个时候正好是寒彻冰骨的时候,寒气能彻到骨髓里边去,非常冷。要是走在路上的时候,就会感到脚非常凉,为什么?因为大寒的时候,地冻的最为坚硬。 小寒的时候是天寒最深,大寒的时候是地冻最坚,这是古人的谚语。还有一句话,在山西南部叫晋南,有个谚语叫做“三九四九,冻破石头”,就是三九、四九天的时候,石头都会冻裂,因为寒冷到极致的时候,石头会因为热胀冷缩,它的物理学发生变化就会裂。我们看到大地有的地方也会冻裂,这就是零下三四十度,这种超低温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的这种自然现象,用来形容什么?用来形容大寒时节非常的冷。 大寒农谚
我们再看看农谚,农谚通常都反映着自然界物候的变化。农谚的第一句叫做“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这讲的是什么?讲的就是在大寒时节,经常的会有大雪降落,降雪对于冬小麦非常有利,它不仅可以让麦苗保持地温,我们都知道雪一下的话,地表的温度就锁住了,不往外走了,能保持地温,同时避免麦苗被冻伤,所以大雪就好像给麦苗盖上一层厚厚的被子一样,这就是一句农谚。 农谚通常都来源于劳动人民对于自然物候的变化,对于庄稼的影响,大家注意,庄稼实际上就反映着天地之间阴阳二气变化的作用,所以农谚大多数时候都反映着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的变化。天地之间阴阳二气变化对我们人体有影响吗?太有影响,因为我们从宏观的来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寄生在地球上的一个小生物,如果你在太空中远处看这个蓝色星球,就会有这种意识,我们每个人都像非常小的生物寄居在地球上一样,地球的寒热温凉,阴阳变化一定会对我们这些生物有巨大的影响,所以这就是古人所总结的大寒节气的一句谚语。 还有一句农谚叫做“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意思就是大寒这个时候要是刮起温暖的南风,就表示气候有异常,来年的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这个日子要暖的下起雨来了,那就十分异常,来年的农作物肯定会出现减收,甚至有一些灾害会出现。这就是一句农谚,所以大寒的日子最好是冷,最好是降雪。 还有一句农谚叫做“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三白指的是什么意思?指的就是下几场大雪的意思,三白就是指的下三场大雪,大家注意,这个三古人是虚指,不是说的就是三次,不是两次,也不是四次,也不是五次,就是三次这么准确,它不是这意思,它指的是多次的意思。这个三白就是指的多下几场雪,严寒就会就消灭掉很多害虫,保护好庄稼,同时积雪在来年还会化作水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丰收。所以大寒见了三白,农民就会丰衣足食,他就指的这个意思。
大寒农事
大寒这个时间,农事主要是什么?北方的老百姓忙于积肥,为开春的农耕做准备,南方地区则以加强小麦及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为主,主要是管理田间,这时候有句话我要跟大家特殊的讲一讲,这句话来源于《吕氏春秋》,我们知道《吕氏春秋》是谁组织编写的?是吕不韦,吕不韦这个人物虽然历史上有争议,但是他留下的这部著作真的是非常重要,总结的也非常好,属于汇编秦代以前诸子百家的思维,把他们的思想、见解,各种各样的文化进行了汇编,总结的非常好。
《吕氏春秋》里边讲:“大寒既至,霜雪即降”,他总结的非常精炼,讲的就是大寒节气一旦到了,霜雪就开始降。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个节气,气候二者之间是相吻合的。有的时候节气和气候不吻合,那就是说刚才讲的大寒节气到了之后,有的地方刮起南风了,有的地方暖和的都下雨了,这就是异常的情况。我们都知道风调雨顺,风调雨顺讲的是什么?就是节气。二十四节气跟风雨晦明、阴阳寒暑、风雪霜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是吻合的,这个时候就叫做风调雨顺。风调雨顺老百姓就会五谷丰登,所以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因为在中国古代,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口还是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他们主要的生产来源于田地,就是我们俗称的靠天吃饭。靠天吃饭的话,这个农作物收成的好和坏,会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所以说老天爷,也就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气候要是相符合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中国古人就非常重视风调雨顺,非常重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节气与气候的吻合,这就意味着一年当中收成好,收成好就代表着多打粮食,就代表着我们今年会丰收,会有更多的储备,会换取更多的财富储存在家里,生活质量随之提升了,所以就是对老百姓的影响很大。 中国古代还有一句话叫做“民以食为天”,老百姓以食作为最重要的一件事。食物主要来源于哪里?就来源于大地。大家想想,我们的食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是从哪儿来的?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包括五谷杂粮、五果、五菜等等,这些不都是地里边长出来的?所以土地与气候它二者之间的相互结合就会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就会直接影响着我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质量,所以二十四节气为什么重要,因为里边有很多农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总结的有智慧的话,这些东西对我们中国古人的衣食住行,对于他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对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是非常有联系的,直接联系的,我们现在话讲叫做幸福指数,所以二十四节气当中的风雨晦明直接影响着农民伯伯们的幸福指数,所以非常重要。所以每次讲二十四节气,我都会跟大家分享一下节气的农事、农谚这些事情,便于大家去了解。
大寒民俗
我们再往下看,在这个节气当中还有什么?还有民俗。民俗有吃糯米饭,还有祭灶,还有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还有就是冰戏,就是溜冰、滑冰这种习俗,我重点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会儿我会跟大家讲吃糯米饭,这个是把它归属于养生里边去。那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大寒节气的一些运动,这些习俗民俗当中的运动。
一、滑冰
第一个就是滑冰,大家不要认为滑冰只是现代人才会,穿上冰刀鞋在冰上滑,你不要觉的是现在人才会,古人就有了。古人把滑冰运动叫做冰戏。在宋代的时候就有了,历朝历代都有冰戏。清代有一本书叫做《帝京岁时记胜》,帝京指的就是北京,北京这个地区的,每一岁,就是每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记载了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事,叫做记胜,它里面讲的叫做“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争先夺标取胜,名曰溜冰”。这就有点像现在的速滑比赛了,他说这个“所著之履皆有铁齿”,就是穿的鞋都有铁的锯齿,有了这个东西之后,可以在冰上滑,就像星驰电掣一样,非常快,而且争先恐后地去夺标,就是有点像现在的速滑比赛了,这就是在冰上嬉戏的一种习俗。 这个时间段正好就是大寒节气,滑冰是一项非常好运动,他可以把力量、耐力、速度,还有灵活性四个方面综合在一起,经常滑冰可以增强人体的平衡感、协调能力、柔韧性,还可以增强人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的运动能力,提高代谢,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这项运动对身体也非常好。
二、凿冰
第二个习俗就是凿冰,大家注意,大寒节气对于古代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个时间段,为什么?因为这个时间段它得凿冰。我们知道古代有没有冰箱?没有,在古代的时候,夏天是制作不出冰来的。冰从什么时候就开始储存?是从冬天,前一年的冬天把冰先储存下,第二年的夏天炎热的时候所用。因为大寒节气冰面比较厚,这个时候人们就开始凿冰,凿下来之后把它藏起来,储藏冰,留到夏天酷暑的时候用。《夏小正》这本书里面记载,在三伏天的时候,朝廷就会把藏好的冰作为礼物赏赐给士大夫,大家注意,古代可没有冰箱,所以到了夏天炎热的时候,特别难受的三伏天的时候,朝廷赏赐士大夫,赏赐这些官员,用什么赏赐?赐给他冰,给他冰之后就代表着一种赏赐,说明那个时候冰就是作为一种非常好的,高端的礼物,对于获得者是一种鼓励。根据《周礼》记载,周朝的王室为了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他就专门成立一个机构,叫做“冰政”,这个机构的负责人称之为凌人,凌就是冰凌的凌。之后的历朝历代也会专门设立相应的部门,还有官吏来管理凿冰藏冰的事物。古代藏冰的方法也非常简单,一般都是在大寒节气,人们就开始凿冰储藏,因为这个时候冰块最为坚硬,冻的最结实,不容易融化,所以这个时候就是把冰要给凿好。
三、祭灶王爷
我们再往后看,还有一个节气非常重要,那就是临近传统的春节,这个时候就有祭灶、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等等这些活动,腊月二十三为祭灶节,这个是一个传说,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老百姓家中的一个灶神,每年岁末都要回天宫去报告这一家的情况,叫做上报民情,所以神龛的对联是这么写的,叫做“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这讲的是灶王爷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他要到玉皇大帝那里去汇报工作。所以说人们要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在灶王爷的像前案桌上放上糖果,我们知道有糖果,还有什么?必须是甜的。南方地区它还会供汤圆,北方供麦芽糖,这就是什么?这就是供品,供给灶王爷的。腊月二十三这天正好是小年,这一天灶王爷就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一家人这一年来所做的善恶之事,那么为什么要给灶王爷供糖瓜、汤圆、麦芽糖呢?就是希望灶王爷吃了这些又甜又粘的东西之后,粘住他的嘴巴,让他多说好话,所谓的“吃甜甜说好话,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这都是老百姓的总结,这种习俗之语,这也是一个民俗,到了大年三十之后,灶王爷又要回来与诸神到人间过年,所以说还要有接灶、接神、接灶神的这种仪式,这就是我国古代的这种民俗。
大寒三候
我们再来看一看大寒节气的三候,大寒节气有三候,叫做:初侯鸡乳,二侯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什么意思?就是初候,大寒之始,鸡乳,乳指的是哺育也,讲的是这个时期的母鸡开始下蛋,准备养育小鸡雏了,这是第一个五天,二候,就第二个五天,这个时候征鸟厉疾,这个征鸟厉疾讲的就是猛禽,禽指的是鹰隼,猛禽开始捕猎,它是凌空的极飞,准备捕猎。三侯叫做水泽腹坚,水泽指的是什么?指的就是河泽、河流、池塘这些有水的地方,这些地方已经冰冻的非常结实,已经冻到腹部的地方,就是动到了比如河泽当中最深处、最中间的位置了,这就是腹部,古人说腹犹内也,就是讲大寒节气天很冷,平时的寒冷冻不到河川的中部,就是河的腹部,到了大寒的时候,因为太冷了,太寒了,把池塘也好,湖面也好,或者河流也好,已经冻到最中心的位置,这就是形容大寒节气非常冷。
大寒节气养生
我们再看一看大寒节气养生的一些注意事项。我们都知道大寒节气天寒地冻,同时空气还干燥,降水还非常少。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出现的天气状态是又干燥又寒冷,特别是北方地区,风刀霜剑,天寒地冬,万里雪飘,千里冰封,它是一片冰雪的世界。
所以我们学《黄帝内经》就知道,在这个最寒冷的时间,我们要去寒就温,也要保证身体的温暖,所以我们着装方面一定要保暖。但是南北有差异,很多人都认为北方很冷,在大寒节气,我们到了北方地区,拿一杯水往天上一泼,水掉下来的时候就变成冰凌了,非常美。到了南方,它没有到达零下二三十度,不像北方那么冷,可能就是零下五六度或者零度左右。但注意,在南方地区往往是室内室外一样冷,就是室内也是这么冷,室外也是这么的冷,因为南方没有集中供暖,所以房子里非常冷,而且还阴雨,天气湿气重,还会有雾,空气比较潮湿,湿度很大。所以在南方要去寒就温,就要避免受到寒湿的侵袭。我们要穿好好的,多穿衣服来御寒。 同时也要保证衣物要干燥,千万不要潮湿,也要关注室内的这种湿度情况,要让这个湿降下来,要通风,这都是一些很重要的注意事项。大寒节气,我们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能。但是还是那句话,因为到了冬天之后,我们的运动有几个注意事项。
运动注意事项
第一个就是说出去活动的时候要做好热身。第二个,时间段很重要,要等到早上太阳出来之后,大地一片阳光,外面没有那么阴冷了,我们再出去到室外。千万不要天还蒙蒙亮,五六点钟外头还很冷,路街面上都没有人,那时候不要出去运动,那时候如果是运动的话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等等一些呼吸道的急症,这对身体不好,一定要等到天光大亮之后再进行户外运动。第三点就是我们的运动方式不要太过剧烈,因为剧烈之后身体内部开始加热,身体表面有很冷,身体内部热的话,我们身体的这些负反馈机就会激发我们可能要出汗,但是这汗一出到表面,冷风一吹,我们就很容易感冒,所以说这个时候的运动要适度,千万不要激烈,也不要出大汗,这就是几个注意事项。
饮食注意事项 在这个时候,我们的饮食上要注意,饮食上注意吃什么呢?以上注意的几点。 第一个就是大寒这个节气我们要进补,当然说冬三月都是进补的时间,从秋天就开始进补了。大寒节气因为寒气非常重,所以我们要为了平衡这种寒气,我们要可以吃一些增发阳气的这种食物,比如说生姜、桂皮、花椒这一类的可以补充阳气的,还有像葱、姜、辣椒、花椒还有苏叶等等,这都是可以增发我们阳气的、升散阳气的食物,吃了这些食物之后,我们刚才讲了这个大寒节气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全年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之后就是立春,所以说春天之气要生发。生姜、大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还有苏叶,这些都是补充阳气的食物,同时可以升散,它正好是帮助这个节气进行过渡,一方面温补阳气,另外一方面生发阳气,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 第二个注意是饮食的注意事项,就是进补的量要逐渐减少。为什么呢?因为大寒是冬天最后一个节气了,大寒过后,阳气就开始生发,就是立春。所以这个时候的进补量要逐渐减少,以顺应天时的变化。 第三点是为了预防呼吸道疾病的产生,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因为大寒这个节气,寒气很容易伤人,所以我们出门,比如说今天有一天的户外的工作,这时候我们可以临出门之前喝红糖姜水,红糖一大勺,放上五片生姜,一起煮水,煮好了之后喝下去可以防寒、抗寒,预防身体被寒气所伤,提高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可以温散风寒,这就是我跟大家讲的饮食上的三个注意事项。 吃糯米饭的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刚才前面还讲了,大寒节气还有一个习俗叫做吃糯米饭。糯米饭可以补养身体,这也是一种养生的这种吃法。糯米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可以起到养胃、滋补、御寒的作用。糯米饭的制作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其中的主要的成分就有糯米,同时还要加上红小豆、核桃仁、黄米、小米、松子,这些给它用水煮熟了之后,再加上桃仁、杏仁、瓜子、花生以及白糖、红糖等等放在一起给它进行加工,做好了之后,它是甘甜可口,软糯香甜,同时还可以健脾养胃、滋补身体,吃糯米饭要趁着温热的时候吃。 我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因为糯米比较黏,黄米也比较黏。还有就是到了这个大年的时候吃年糕,这些食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黏,注意这黏性食物不能多吃,这是第一点。尤其是脾胃弱的人,吃多了之后,脾胃之气化不动,就容易导致食积,你像小朋友吃年糕,一吃多了之后就积食,一积食肚子疼、腹泻,上吐下泻,肚子也疼,上面也吐,底下也拉稀,这就是积食了。这时候用捏脊的方法可以对治,尽量不要积食,就是说我们不要吃那么多粘腻的这种食物。一是不要多食,还有是老年人、脾胃虚弱的人这些食物也要少吃,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一定要温暖的时候吃这些食物,不能吃凉的。像一个凉的糯米团子、糯米饭,你直接吃下去之后,你胃那得用多大的阳气给它化掉,动用的阳气就太多了,太消耗了。所以说我们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吃温暖的饭,但也不要太烫,这个温度吃到嘴里既不烫,也不凉,温暖的很舒服的这种温度就可以。所以这个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这两点,一个是不能多吃,第二是不要凉吃,这些像年糕、糯米饭这样的粘性的食物。在这里跟大家提醒一下。以上这些就是我们在大寒节气的一些养生的注意事项。 好了,今天的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大寒,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个节气再见。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中医育儿】宝宝为什么会厌食?如何处理 原创 彭鑫医师 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2025年01月23日 本文作者:彭鑫 文章摘自:《中医古法 婴幼养生》 正常的厌食可能是喂饭比较困难一些,但是孩子的食量是可以的,即使喂很长时间,可能也能把饭如一两米饭都给喂进去。厌食症纯属不爱吃饭,见到饭就不想吃,拒绝,这一类的就是厌食症,以1到6岁的孩子多见。 厌食原因 1.喂养不当。 喂养不当包括:一,饮食太滋腻,吃多了大鱼大肉这些滋腻制品;二,味道太重,中医把味道太重叫做厚味,味道比较厚。过辣,烧烤这些食物都是厚味。味道特重也容易导致脾胃不足。 2.营养不均衡。 很多孩子喜欢吃零食,小孩的零食大多数都是垃圾食品,很多经过化学加工的食品,让孩子来吃,虽然味道很好,但是时间长了对脾胃影响很大。孩子吃了零食后,正餐就不好好吃,营养就不充足。 3.吃糖。 糖影响脾胃运化,吃完糖后,正餐不想吃了。 4.不恰当的滋补。 用中医的很多滋补汤剂来为孩子进补身体,可能会导致脾胃不健运,进而导致厌食,最后会导致身体发育不好。 5.其他疾病所导致的脾胃不和。 有些大一点的7、8岁的小孩,因为情志伤到饮食。也容易导致厌食。 6.受到惊吓,或者是打骂。 如果孩子受到了惊吓或者打骂,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压抑。植物神经就受抑制了,胃肠道的蠕动就会变慢,胃里的消化液就会减少,酶类就会减少,他的食欲就会降低。直接导致肝郁积滞,肝郁了之后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下降,这会导致厌食。 乳食所伤型 吃撑了、吃多了,或者是吃进补的食物太多了,吃过多滋腻的东西,这就是乳食所伤。它的表现就是食欲不振,饮食乏味。一看到饭就皱眉头。另外就是偶尔多食,但是极少出现这种情况,遇到特别喜欢吃的就一下吃很多。 或者是家长强迫他吃饭,有的孩子不吃,家长就威逼利诱,强迫孩子吃,强迫吃完饭后,胃里会特别胀,那种特别脘腹胀满的感觉,或者是嗳气,甚至是有干呕的情况出现。要是再加重的话,可能会出现呕吐,厌食的孩子形体基本正常。精神也是正常的,舌苔比较薄一些,不是那么厚腻。 食疗方:三仙大麦茶 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和焦神曲)各5克,大麦茶15克,水三碗,煮开之后,再煮10分钟。当水喝就行。大麦茶就有消食的作用。在《本草纲目》里记载,大麦的味道是甘的,性平,有消积进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热、益气调中、宽胸大气,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之功。这个大麦作用非常好。 只要是开胃了,胃脾一开,他运化好了,吃饭就香了,食欲就好了。 脾胃气虚型 这种孩子先天的脾胃会比较弱,运化不足。不想吃饭,食而不化,表现就是肚子特别胀,大便是比较少的。面色少华,脸色是没有光泽的,看着不滋润,另外一个形体是瘦弱的,容易感冒,乏力,稍微一活动精力就不够。舌苔是薄白的,有的孩子舌头伸出来,舌头比较胖,旁边有一些牙齿的痕。舌胖,有齿痕,这都是脾虚。 中成药 乳食所伤,用小儿香橘丸。脾胃气虚型的我们可以用小儿健脾丸,或者是启脾丸。 预防 1.家长不要太溺爱孩子,要克制孩子吃零食,三餐要有规律,到了吃饭的点,就一定要让他坐好,告诉他现在要吃饭。 2.饮食不要太油腻,不要大鱼大肉。 3.生冷的东西不要吃,冷东西也容易伤胃。 4.饮食要多样化,不要偏食和挑食。 5.管教孩子的时候要循循善诱,不要打骂、不要粗暴,因为打骂粗暴的话,让孩子心里会有压力,也容易引起厌食。 调护 1.中医有一个术语,就是小儿的胃“以喜为补”,就是他喜欢吃什么就是给他做什么饭,慢慢就补养好了,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口味所需,给他一些特别香可口的食物,厌食症慢慢就好了。 2.还有就是给他多吃芝麻饼。芝麻饼吃起来非常香甜可口。做的时候里面可以放盐,也可以放少许的糖,吃起来还很脆,有点像锅巴那种感觉。孩子爱吃。这个饼可以当零食来吃,孩子越吃这种饼,食欲就越好,越喜欢吃正餐,相互之间不影响。 3.多做一些运动,因为现在小孩普遍缺乏运动。运动后有愉快的心情,少给孩子学习的压力。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