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道德的阳光能够融化坚冰,能够破除黑暗,能够驱散迷雾,当然也能够把不可救药的恶人教化成甘于无私奉献的好人。这种“大变活人”的事情,在辽宁省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已不足为奇。他们通过开展对中华传统圣贤经典的学习与力行,用老祖宗的仁爱智慧之光温暖了精神荒芜、痛苦扭曲的人们,使众多破碎的家庭重新找到了幸福。这里记录的20多名学员改过迁善的故事,是学校七年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零星记录,却足以展现他们应用圣贤文化挽救世道人心的显著成果。                                                                                                                                                  ——题记        父母生我的时候已经将近四十岁了, 所以对我特别的宠爱,什么事都由着我惯着我。想吃什么,想玩什么,想穿什么,父母都想尽一切办法满足我。妈妈是银行的面点师,总会把最好吃的留给我一份,也会和其他人一样,把单位里多余的食物拿回家。       五岁时,我偷拿邻居玩伴家的玩具, 被人家的大人当众指责。可是,父母不但没有责骂和警示我,相反还安慰和袒护我。从此,我就更加胆大妄为,不断地把手伸向父母,伸向长辈,伸向同学朋友,甚至伸向寺庙里的功德箱.........       到十几岁时,我已是一个心理素质极强的老练“神偷”,达到了偷东西时脸不变色心不跳的程度,拿人家的东西就像拿自己的东西一样自如。直到来传统文化学校之前,我根本无法控制自己不拿别人的东西.........       在我意识到自己处处受人唾弃、遭人防范,感觉活得万分痛苦而产生自杀念头之时,妈妈带我来到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15天的夏令营生活,让我升起了孝心,对以往的所作所为惭愧不已,决心不再做让五十多岁父母抬不起头的事。       《弟子规》里的一句"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让我和父母明白了,从小教育孩子不起贪爱占有之心多么重要,如果父母在我小时候把手伸向别人的口袋时就及时严厉制止,我怎么会成为见不得人的小偷呢?所以,好人是教出来的,小偷也是教出来的。家长真的不能放纵自己的孩子,爱要有个尺度,要有原则,不能连是非都不分了。       《弟子规》还教育我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让我坚定地相信,自己真的可以改好。如今的我,已经不再是家里的小公主了,我学会了体谅妈妈的劳累和不易,懂得了感恩和孝顺父母。一年多来的学习,我懂得了做人的规矩,特别是如何做一名温柔善良的好女孩。我还学会了干家务,能做很多样的饭菜。在老师的培养和鼓励下,我还走上论坛,成为一名主持人,我感到无尚光荣。                                                                                              (王平和,来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18岁。)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1月11日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花园闸社区北花园小区附近过去没有公交、地铁等交通站点,居民出行极为不便。近日,高碑店乡与交管部门、公交部门沟通协商后,开通了被居民称为“温暖小公交”的公交出行线路,配备了连通附近公交站点和地铁站点的便民小型公交车,解决了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图为朝阳区高碑店乡花园闸社区的居民乘坐便民小型公交车出行。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朝阳区高碑店乡花园闸社区的居民乘坐“温暖小公交”。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朝阳区高碑店乡花园闸社区的志愿者在公交站引领居民候车。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责任编辑:施敏杰
发布者:Summer
01月11日
东方的思想学问是根本解除,西方是症状切掉就好了。比方说医学,癌症,好,切了,看不见就是没有了。中医是不是这样看?不是。癌症只是一个症状显示出来,根本问题在哪里?在你长期身心失调。结果你这里一切掉,你的身体还是那个身体,马上又长,而且你切掉之后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一来开刀,二来钴-60照下去,那个很痛苦!很多癌症病人不是病死的而是跳楼死的,是治疗过程太痛苦受不了死的。我们做一个比喻,有一包垃圾放在那里,很多苍蝇飞过来,一个人看到苍蝇很生气,就把苍蝇都杀死了,他说你看问题解决了,就离开了。过没三分钟又来了一大堆,他又气得半死,又把苍蝇统统杀掉了。问题是在苍蝇吗?不是。在哪里?在那一包垃圾。所以解决婚姻的问题不是离婚,症状解除,但是人生会一直活在不明不白当中。其实现在人很苦,现在的人能够笑得很灿烂的都很少见,理不明。我在从事教职的时候,有一次我们的会计小姐来跟我询问一些基本数据,然后就要离开。结果走了两三步她又回头看看我,我就有点不好意思,我说有什么不对吗?她说我从没看过人家笑得这么灿烂的。我就说因为我都跟圣人学习,后来我就把一些经书送给她。所以道理明白才能从根本解决人生的问题,所以东西方的差异一定要看出来,我们才能够珍惜自己文化的珍贵之处。 孩子一偏食,你马上满足他,表面上他听你的话,事实上往后一定是予取予求,他是攻城略地,你是节节败退。所以卢叔叔的儿子第一次不吃饭,他太太马上就要过去劝,“拜托一下……”他马上用眼神跟他太太示意“你退下”。当然这个前提是夫妻有默契,太太很尊重先生教导孩子的智慧。后来卢叔叔一吃饱就说:“来,统统收起来。”太太就把所有的菜都收掉,他儿子还在那边瘪嘴。当天晚上他儿子饿得不行了,自己起来翻东西吃。下一次敢不敢发脾气?不敢。 父子关系要慎思,君臣关系也要慎思,什么时候该劝,该用什么方法劝,这都要去思考。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国君,有一次他的母亲跟他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冲突,这个国君马上就讲:“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不到黄泉不相见。”他马上讲出这么绝情的话,这是郑庄公讲出来的。他有一个臣子德行很好,看到国君讲这样的话,他觉得国君有过失。我们为人处世要记住“勿以小嫌疏至亲,勿以新怨忘旧恩”,这句话要切记,不然我们可能会产生很多人生的遗憾。 “勿以小嫌疏至亲,勿以新怨忘旧恩”,人不要因为小小的嫌隙就跟至亲伤了和气,甚至连电话都不打,这个太意气用事。我们在北京办课程,谈五伦关系谈到“长幼有序”,有一个姐姐听完之后忏悔,她已经跟她妹妹两年没通过话了,只因为有一次口角吵了一架。后来她回去就打电话给她妹妹,跟她妹妹说:“这件事是我错了,我跟你道歉。”结果她话才讲完,她妹妹就在电话那一头哭起来,放声大哭。幸好两年就化解了,假如撑五年可能两个人都得癌症,每天怨气在身上,血气都不通,细胞迟早病变。所以人生不要去赌这种气,太不值得了,苦了自己,然后也苦了至亲。 “勿以新怨忘旧恩”,跟亲友也不能因为小小的冲突,就把人家几十年对你的协助,很多帮忙、恩情都忘得一干二净,这是最缺德的、最折福的。郑庄公因为一时气愤讲出了“不到黄泉不相见”,其实他讲出来之后,他自己也很后悔。他这个臣子是一个很有名的孝子,所以他能够去体谅到,当他讲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母亲有多么伤心,一个孝子一定能够体谅到别人父母的感受。《孝经》说“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一个人真正学到孝道,他一定敬所有人的父母。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10日
我们现在要学中华文化,要学圣贤的学问,也不要很担心说,我现在才开始学来不来得及?其实最重要的是,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很多人说等我学好了再来教孩子,等我学好了再来帮助别人。等我们学好了,来不来得及?来不及。现在学一条做一条,光是这样的精神就会感动你的孩子,感动你的学生。我们很多的老师,之前比较少熏习中华文化,他们也是抱持着跟自己的学生一起学习的态度。往往这样的态度,孩子看了也很欢喜,因为我们把好学的态度演出来了。 有一个幼儿园,他们就教导孩子吃饱饭以后要有礼貌,起来的时候要跟同桌的老师、同学说“大家请慢用”,然后再拿着他的碗跟筷子去厨房自己洗。他们的老师同样也这么做,每个老师吃完向他们一鞠躬说“大家请慢用”,所有的孩子都会会心地微笑。诸位朋友,为什么?这些孩子的心中在想:老师也跟我们一样,要有礼貌,要遵守这些规定。其实我们跟着孩子一起做,效果非常好。有一次吃饭,全部的老师、同学都吃完了,只剩下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吃完以后站起来,对着桌椅、板凳深深一鞠躬,说“大家请慢用”,所有的老师看了都笑出来。但是我们感受到,这个孩子很老实,说一条、学一条就做一条。一个人要先学老实,再学灵活,这样学问才会成就。假如一开始就学灵活,对老师的教诲,说了五条中挑三条来做,很可能学问会不扎实,到时候会被自己的小聪明给害了。除了力行以外,学习也要重顺序。 《三字经》上有一句话,“为学者,必有初”,读书是有次第的。“小学终,至四书”,就是把《小学》这本书学好,接着学四书五经。《小学》是一本朱熹朱夫子编的童蒙养正的书,这本书教导孩子怎么孝养父母,怎么尊重长辈,还有整个生活当中洒扫应对之礼。这本书距离现在已经快一千年,历史比较悠久。为什么学《小学》这么重要?因为孩子从小先扎做人做事的根基,这个根基扎好了,他读其他的经书就不是只有读而已,他懂得要落实在与人相处当中,他懂得要落实在生活当中,所以这个根基一定要扎。但因为这本书离我们比较久远,我也只能看个六七成,很多术语都不懂。后来我又翻《弟子规》,对《弟子规》这本书非常地感动,也非常赞叹。 《弟子规》是清朝时候编的书,离我们才几百年时间,很近。而清朝的李毓秀夫子,他就是根据《小学》里面最重要的内容,抓出它的纲领,编成这本《弟子规》;与我们的生活是完全相应的,没有一句做不到。李毓秀夫子编这本书,还是依据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一句很重要的教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此为纲目,编纂而成。所以,我们把《弟子规》学好,就是把《小学》的根基扎好。假如《小学》的根基没扎好,直接读四书五经,孩子读得愈多愈会跟生活脱节。有些孩子经读得很多,但是他会拿着《论语》里面的经句跟爸爸妈妈辩论。 有个孩子六岁左右,有一次他妈妈在批评他,他就跟他妈妈说:“妈,你有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吗?你假如做不到,你也没有资格说我。”他妈妈心里一震:现在都已经用经典的言语跟我反驳,再读下去会怎么样?我有个长辈,她带着她的孙女到我们家,我爸爸妈妈都在。她一坐下来就对她的孙女讲:“来,我们背英文给这些长辈听。”这个小女孩背得非常纯熟,我相信绝对不是只有表演给我们看过,一定是上演不少出了,所以她也很自在。然后她的奶奶接着问:“苹果怎么讲?”小女孩说:“Apple。”“雨伞怎么讲?”小女孩说:“Umbrella。”问了好几个都对答如流,突然这个小女孩反问她奶奶一句话“奶奶,书本怎么讲?”她奶奶说: “我怎么会知道!”小女孩说:“奶奶,你怎么这么白痴!”孩子假如没有学会做人做事,学的知识、看的书愈多就会愈傲慢。“傲慢”是求学问一个很大的杀手,傲慢心只要生起来,学问很难有成就。 所以《礼记·曲礼》提到“傲不可长”,这是以前的圣贤人给我们很重要的提醒。林则徐一生归纳了“十无益”,假如人犯了十个错误,那人生是没有益处的。第一个叫“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对父母都不孝顺,每天拜神求神明保佑,有没有用?没有益处。“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在家里面跟兄弟相处都不懂得包容,都常常有冲突,这样的人出去外面交朋友,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吗?不可能。在“十无益”当中,其中两点是针对求学问很重要的提醒,“心高气傲,博学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一个人只要有了傲气,学历愈高愈瞧不起人,愈容易伤害别人。“行止不端”,假如他的言语、行为跟圣贤的教诲都背道而驰,那读的书跟他不相应,也不得利益。所以中国几千年的圣哲人所留下来的话,我们要很珍惜,要好好拿来警惕自己。这是学习的次序。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10日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德行,是不是值得你学习,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第一个,他的存心是否厚道?孔夫子的学问都以一个“仁”字为核心,而仁不是摆在《论语》,摆在《大学》里面,仁是在哪里?是时时处处落实在与人交往当中。 第二个要谦卑。“学问深时意气平”,愈有真学问的人,愈心平气和,不会傲慢。稻穗愈丰满,垂得就愈低。在中国文化当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而夫子在《论语》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述而不作”。夫子一生所有的教诲,他说没有一个是我发明的,没有一个是我创作的,统统是古圣先贤传下来的教诲。夫子非常谦卑,而我们历代这些圣贤人也秉持夫子的谦卑精神,所以中国人没有“版权所有,盗版必究”。在创作这些文章当中,圣贤人的存心是什么?是不是想着我要赚一大堆稿费?不是,他们的心中都想着,希望这一些教诲能够利益到一些人。是这样的存心来写的,所以对很多宇宙人生的道理就悟得特别深刻。我们是念过教育学的,现在西方教育心理学里面的很多理论,他们都说这是某某心理学家发明的,这个又是某某发明的。其实这些理论,在几千年的中国经典里面都有提出来,但是我们的老祖宗不会去争这个版权所有,只希望赶快利益他人的生活,这才是重点。所以我们要去观察,除了仁厚之外,他还要很谦卑。 我们也要观察这一位老师是不是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这很重要。现在人感情特别丰富,刚刚才看到这个老师,旁边的人把他歌功颂德一番,你马上双膝就跪下去,都还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来历,这就不够理智。要先观察他所作所为是不是言行一致,我们不能感情用事,要理智用事。能做到才说的是圣人,他统统都做到了他才说,这样我们会打从心里佩服他;说了之后都能做到叫贤人;说了之后做不到叫骗人。现在骗子很多,诸位朋友一定要注意去分辨。 而要进入学习的时候,中国的师承特别强调三件事情。哪三件事?师长在跟他的老师李炳南老师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李老师跟他开了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就是中国几千年的师承。第一个条件是只能听他讲,其他人的都不能听。诸位朋友,第一点现在人容不容易做到?就不容易!现在人很喜欢新鲜,喜欢听得愈多愈好。所以我们常常听到很多朋友在聊,这个人又很好,那一个人又很好,一个人听了四五个老师的话。一个老师指一条路,两个老师就双岔路,三个老师三岔路,四个老师就变十字街头,要走向哪里去?所以只听一个老师讲,他对你负责。当然你挑的这个老师一定要是有学有修的,而且是过来人,他已经走过很多正确的路,你跟着他学就有保障。 李老师又对师长说,第二个,所有的书都要我同意你才能看。为什么有这个规定?其实我们在领受老师教诲的时候,不要先想自己愿不愿意做,要先想老师的存心、老师的用心是什么?为什么老师会这样要求我们?一定有他要利益我们的地方。所以不要去想这样我很难受,不然感受不到老师这个要求背后的爱心是什么。其实叫我们所看的书都要他同意,是要防止我们看杂了,防止我们受到其他不正确思想的污染。 第三个,从前所学的老师一概不承认,全部从头再来。这一点是要伏我们的傲慢心。一个人假如还觉得自己真是值得骄傲,就好像一杯水要满还没满,就在那里响叮当,要再加进去水,加不进去了。所以老师说从前所学一概不承认,是期望我们把自己的慢心放下,用一颗谦虚的心来领受老师的教诲。 这三点就是师承。而师长做了三个月之后,跑去跟他的老师讲:“老师,您叫我守五年,我不只要守五年,我要守十年。”为什么他想守十年?因为守了三个月之后,整个学习状态非常好,心清净了,不受外面的污染。只听一个老师的教诲,整个圣贤人的纲领就能够快速掌握。所以深刻体会到老师的这一份爱心跟存心,自己马上要再加五年。 这五年就是一门深入,就是把根基扎得很牢。五年之后接触其他的经典,马上会触类旁通。所以这一点要坚持得下去。《弟子规》是几千年来圣贤教诲的纲领,所以要一生奉行。诸位朋友,你只要坚持三个月,早晚都念一遍,而且不只是念,早上提醒自己要落实,晚上要懂得反省,三个月之后,保证你会有道德学问提升起来的感觉。到时候不叫你读,你自己欢喜就要读诵,要受持。 学问是这样去扎根,世间所有的艺能也不离这个原则,都要先专,先把我们的心安定下来才能学得好。我们中国艺能当中最重要的是“六艺”,叫“礼、乐、射、御、书、数”。古代孩子要学这六艺,而学这六艺的目的在哪里?陶冶性情,还是不离提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现在人学艺能干什么?赚钱。你看目标都错了,再怎么努力还是错的。所以努力有结果,但不一定有好结果。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10日
孔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没有礼貌,很难在人群当中立足。可能常常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失礼,就得罪他人,无形中给自己增加很多阻力。而有礼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让人家欢喜,增进他自己人生的助力。我有一个朋友提到他在过海关的时候经历的一件事。海关人员每天要检查的人数有多少?诸位朋友,您想想看有多少?可能几千个都有。几千个人,他都要做同一个动作,请问你做得到吗?你的耐性有可能维持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些海关人员每天干这个事,其实他们也很疲惫。我们这位朋友要过去的时候,证件放上去就给海关深深地一鞠躬:“你好。”这个躬一鞠下去,这个海关人员终于露出灿烂的笑容,连看都没看就给他盖上去:“好,赶快过去。”所以有礼貌很吃香的。我这个朋友也很开心,他说孔夫子讲的是事实。确实有礼貌的人不吃亏,而且会得到很多爱戴。 所以学礼一定要从小做起。跟人见面时微笑,微笑是国际性的语言,都可以通的。但是孩子假如从小对人就没有善意,你突然要叫他笑得很灿烂,还真是很困难;要跟人家鞠个躬,要鞠得很真诚,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我们的孩子,光是鞠躬鞠了多久?就鞠了两三个月,鞠到他那个躬鞠下去的时候,都是打从心里的一种恭敬。因为任何一个动作,跟你的内心都会有一种互动,所以当我们慢慢、慢慢这个躬能鞠下去,心就愈来愈谦卑,心就愈来愈恭敬,这是从外慢慢内化。 有一个孩子才四岁多,我们教导他一个礼仪,就是吃饱饭起来的时候,一定要跟同桌的人说“大家请慢用”,然后才离开。诸位朋友,这个动作重不重要?我们人是过群居生活,不可能说一个人独自生活。那在群居的生活中,你的礼仪愈具备,跟人的相处就愈不容易产生一些摩擦。比方说今天你跟一桌同事去吃饭,你先吃完了,一句话也没讲就离开了,坐你旁边的人就看看大家说:“他今天是不是跟女朋友吵架了?”是吧!有点失礼,毕竟大家是一个团体,互相打个招呼,人家才不会觉得很唐突。 我们的幼儿园每个孩子都这么做,所以一形成风气,大家都做得挺好,而且连老师也要跟着做。每次老师站起来,向所有的小朋友鞠躬说“大家请慢用”,小朋友都笑得很开心,为什么?他们觉得很欢喜,你看大人跟我们一样都要做,所以他心里很服气。假如你只要求他做你不做,当你不在的时候,他可能就不做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做给小孩子看。有一天吃饱饭,这个小朋友最后吃完,结果他站起来,对着桌椅板凳说“大家请慢用”,旁边的老师都笑起来。但是我们从这里看到孩子的天真,一个人求学问,一开始不是学变通,一开始要先学老实,他这么老实,往后一定会依教奉行。礼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距离。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10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对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提出明确要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会同志表示,要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有效办法,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直面问题,彰显了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的战略清醒和定力。”中央纪委委员,湖南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双全说,随着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各种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花样翻新、手段升级。“精准有效惩治腐败变异升级,要把查办案件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聚焦‘关键少数’、重点领域靶向发力;加快构建运用大数据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机制,建设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有效提升发现和查处腐败问题的能力;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既‘由风查腐’又‘由腐纠风’,坚决斩断风腐勾连链条。”王双全表示。“我们深入研究资本市场腐败问题新动向新表现,认为其呈现出腐败主体隐匿化、腐败手段复杂化、腐败所得期权化等特点,给腐败认定、查处、取证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中央纪委委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监会纪检监察组组长樊大志认为,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要推动建立资本市场行贿行为综合惩戒机制,聚焦重点领域,督促市场机构健全廉洁风险管控。要紧盯权力和责任,推动证监会聚焦发行审核、科技监管、上市公司监管等重点领域,推动完善权力配置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要研究建立廉洁风险监测和腐败预警惩治联动机制,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加强监督,强化“穿透式”审查调查,贯通协同巡视、审计等各类监督,提升线索挖掘能力、腐败查处效率。“我们对派驻改革以来查办的案件进行全面起底梳理,开展调研和类案分析,发现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占比越来越高,是当前腐败增量的新动向、新表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农业银行纪检监察组组长汤军表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进一步拓宽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问题线索收集渠道,紧盯问题易发多发领域,持续开展专项整治,统筹内外部各类线索,加大查处力度;加强协同联动,推动建立完善腐败预警惩治联动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预警、快速处置;抓住定政策、作决策、审核审批等关键权力,督促党委健全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深化受贿行贿一起查,完善对重点行贿人联合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严格规范与第三方中介合作,整治和优化金融行业的营商环境。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纪检监察组组长潘岳汉对把握金融领域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特点及规律,提高监督执纪执法“穿透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有效办法,必须与时俱进、常抓不懈,纪检监察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斗争精神,加强对专业知识学习掌握,不断提升深挖风险背后腐败问题能力。”潘岳汉说,“要持续完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廉洁风险排查、会商、报告、处置机制,整合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风控、财务管理等力量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记者黄秋霞)责任编辑:翟钰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10日
人民日报作者:马骏得知获“骏马奖”消息的那天下午,我驾着轮椅,在街头独自晃荡,手机里一首《直到世界尽头》循环播放着。看着这个我生活了近30年的地方,路边立着熟悉的公交站牌,街上相同色调的出租车疾驰而过,栽种了几十年的树木悠闲地摇摆枝条。我想放声高喊,可我清楚在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找不出一个能理解我此刻心情的人。不知道晃荡了多久,夜幕渐渐落下来,我知道该回家了,不然母亲就会着急。离家门不远处,我眼睛瞬间湿润,便将轮椅停下,抬起右手揉了揉眼睛。我以为这么多年来,受过的苦难已让我没有可掉的眼泪,可这一瞬间我才明白,泪水还可以是幸福的,身体因激动而颤抖的感觉让我感知到生命的力量。我确实需要这沉甸甸的东西来振奋一下精神。过去的时光,一下子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不像同龄孩子,能在校园里奔跑。我患了一种叫作脊髓性肌萎缩的病,它夺走了我身上几乎所有的力气。常年寻医的我9岁才有上学的机会。我知道老师们讲述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深知自己来此地唯一目的就是吸收这些智慧。医生曾告诉我的父母,我可能活不过20岁。父亲母亲也不知道该不该送我去读书,可看着那个坐在青白石阶上期盼着去上学的孩子,父亲母亲不再犹豫,坚决送我去了学校。这罕见病让我没力气拔开笔帽,我就张开嘴咬着笔帽,用两只手拽住笔杆让笔帽脱落。每天,校园里总会有个中年男人,抱着一个瘦弱的男孩爬上三层楼梯,将他送进教室。这个中年男人就是我的父亲。这件事儿,父亲一做就是12个春夏秋冬。21岁那年,我高中毕业了。我创造了一个奇迹,没有像医生说的那样失去生命。可我没有力气直起身子了,我坐弯了腰,顶着个大驼背。母亲常说:“骏儿,我后悔送你去上学了。”我劝慰母亲,我无怨无悔,我学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我高中毕业那年,弟弟上三年级了。弟弟出生时因拉伤神经造成右半身瘫痪,一直是母亲背着弟弟去上学,可母亲当时已越来越没有力气背起弟弟了。全家人都深知这个家里只能有一个孩子继续求学。是我去读大学,还是弟弟继续读小学?瞅着他那亮闪闪的眼睛,满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我想,我学到的知识够多了,他还小,他应该继续学习。我因自己无力托起身子,放弃了去大学的殿堂继续深造。但我是多么怀念上学的日子,多想继续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的教诲。最孤独无助的时候,有个人闯进了我的生活,他也坐着轮椅。他怎么也坐轮椅了呢?我想知道他怎么了。就这样,《我与地坛》进入了我单调又枯燥的生活。我开始反复阅读,走进史铁生书写的生活。当我读到他在地坛里,母亲放心不下他,偷偷跟着他去找他,他却摇着轮椅躲在树丛中间,躲避着母亲不让她找见,我想他怎么那么不听话,他不该让母亲担心的!我被他的故事深深吸引,我想了解他更多的事儿。我读到他21岁坐上轮椅那段日子,脾气暴躁,砸玻璃,掀桌子,时不时与母亲争吵。原来他和我一样,也度过了那么一段痛苦的日子。然而,他没有去结束生命,没有放下关切他的人,他试着从孤独无助的日子里爬出来。当他渐渐缓和下来,开始写东西的时候,一切都慢慢好了起来。他在地坛,感受春夏秋冬,遇见各行各业的人。他和一个失意的运动健将聊天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我还读到母亲对他的希望。可当他真的写出名堂的时候,母亲被送到救护车上,再也没有回来。读着这些与史铁生相关的事情,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看不清书上的字了,我哭出了声。从我拿起笔开始写作,已经过去了9年时光。这9年里,我没有一刻放下过对梦想的追求。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躺在床头写着,写到使我高兴的故事,我会在深夜一两点放声而笑,写到悲伤的事情,我又会在被窝里偷偷抽泣。我越来越喜爱这种生活方式,开始在文学里认识更多朋友。我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不只是我受过苦难,那么多人在苦难中寻解属于自己的答案。在一本本文学作品里,我开始尝试着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我开始知足,感知活着的幸福。悲苦像是再也没法拘束我,有书读的日子,有家人陪伴的日子,能坐着轮椅走出家门的日子,便是幸福的日子。母亲的电话打断我的沉思。夜深了,她着急了。我回到家时,她还在小卖部里低头忙碌着。我大喊:“妈,我得奖了!我得奖了!”母亲木讷地望着我,不识字的她不知道我到底得了一个怎样的奖,这奖对我来说有多么重要。我不知想过多少次,倘若没有和文学相遇,我会是什么样子?那是个没有梦想没有生活,孤苦伶仃、整日佝偻着身子躺在炕头,用涣散的目光呆望天花板的少年,他幸运地与文学相遇。文学让我重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责任编辑:贾倩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