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作者:辽宁抚顺县上马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 王聪慧家长        “妈妈、妈妈,你快过来,我和你说点事!快点儿!快点儿!”正在厨房洗菜的我,还没看到孩子放学的影儿,就听见孩子大呼小叫的,于是一边甩甩手上的水一边往屋里走,“忙什么?这一天天的又什么事儿?”       “快点儿!快点儿!把我去年滑雪时袖子摔坏的那件黑色羽绒服,给我找出来!”孩子一边喝着水一边气喘吁吁地说。       “干什么,袖子都刮坏了,找出来能干什么呀?”我没好气地说。       “干什么?作用老大了!我用它给你变个戏法!”孩子骄傲地说。       “别卖关子了,痛快说干什么!要不我可不给你翻箱倒柜地找,怪费劲的!”我没耐性地说。       “告诉你,我给你讲个事儿。今天我们班老师穿了一个马甲,一进教室我就看出来了,和她去年穿的羽绒服特别像。下课了我就去问老师怎么回事?你猜怎么回事?原来是老师用她穿小的羽绒服改制的,厉害不?”孩子自豪地讲着,“赶紧给我找,我也要把那件不能穿的羽绒服改造成一件马甲!”        “妈妈也没改制过衣服呀。咱们能做好吗?再说这是为啥呀!”我不解地说。        “你就来吧,老师都给我们讲怎么做了,就是把坏的两个袖子拆掉,然后把衣服里子和面对着一缝就搞定,这是废物利用,再说我们在学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时也给我们讲过俭以养德的道理。”       “孩子,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呀!”我一脸困惑地说。       “没事,你要是实在不会,就请张老师做我们的场外指导。你就来吧!”       在孩子的催促下,终于在大衣柜的下面找到了那件黑色的羽绒服。孩子迫不及待地拿出剪刀,我们两个人一人一个袖子便拆了起来。等我拆完,孩子已经把针穿好了线,就等着我缝了。       “妈妈,你这线都漏出来了,我们老师缝得连一点线都看不到。我们老师讲,她是左边一针右边一针就把线藏起来了。”这个小大人还给我讲得头头是道的。于是我就按照她说的那样缝了起来,果然看不到针脚。孩子看我缝得挺好,于是跃跃欲试地说:“妈妈,让我也试试呗!”       “给你!一天天就能添乱!”        孩子接过衣服和针线,有模有样地缝了起来。       看着孩子大针小线缝得都要连到一起了,我是哭笑不得。看着看着,感觉孩子以前边做事边给我讲道理的场景历历在目:每次我有个头疼脑热的,她总是忙前忙后。我不让她忙活,她就会说:这叫“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我这还没一宿不睡,你就高兴去吧!每次答应我的事情总能办到,我表扬她时,她却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老师讲了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学习完毕她会一边收拾书桌,一边背诵:“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        印象最深的是那次我和几个邻居在院子里闲聊,什么东家长李家短的说得热火朝天的,这时孩子走过来说道:“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说得我们几个大人都哑口无言。再看看今天的举动,这些行为不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吗!我为孩子能很好地学习知识、能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并能在行动中践行传统文化的内涵而感到幸福!孩子都能做到,我这个当妈的也应该能做到!         不知不觉激动的眼泪夺眶而出。“你怎么了,妈妈?”        “孩子,妈妈上学学的那些知识这些年也忘得差不多了。从今以后你把从学校学到的都教教妈妈呗!”我一边转过头擦掉眼泪一边认真地说着。        “没问题!太好了,我是妈妈的‘老师’了!”孩子激动地跳起来欢呼着。        看到她高兴的样子,觉得我这个“学生”才是更值得高兴的,我才是最大的赢家。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1月07日
作者:富连昌      他的人生道路起伏跌宕,九死一生,从刑场重返家园,蓦然觉醒,踏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征程,弘法利生13年,用行动坚守本心,不负人生馈赠。他一路高歌奔向光明,抒写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人生篇章。 他,就是性格刚强、救人无数、信念坚定的康金利。        康金利逝世后,家人和朋友想为他找寻一处好风水的墓地。周易大家田易生教授被康金利13年来弘法利生的事迹感动,在康金利离世一周年前夕,不辞辛苦,从河北省石家庄市两次赶来抚顺,找寻并确定了康金利的长眠之地。       2023年8月13日,在众多亲友的护送下,康金利魂归故里,终于回到了他无比热爱的家乡。 初秋的抚顺稻谷飘香,皇顶山苍翠欲滴,市郊北部会元这片美丽的土地,热情拥抱了这位回头走向光明的孩子。       2023年8月28日,康金利驾鹤西行一周年,无尽的哀思在绵延,传统文化同修同道同仁、因他而获得新生的传统文化受益者及其家人、他的亲属和朋友相聚省城沈阳,举行康金利追思会, 重温康金利的事迹,在慨叹其坎坷人生、感悟其弘法利生精神的同时,让康金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薪火相传。        1960年9月27日,康金利出生在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九道街一套带火炕的楼房里,与外婆、父母还有舅舅一家生活在一起。这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康金利上有大哥,下有三个弟弟。那段岁月物质匮乏,生活艰苦,为了赡养老人和养育五个男孩子,康金利的父母历尽千辛万苦。正逢文化大革命,康金利和他的兄弟们在传统文化断层、没有圣贤教育的背景下长大。      世事役役,最易没溺。康金利从少年到中年陷入无年轻时代的康金利边的烦恼中。13岁因打架被拘留,辍学,以后的十五年间经常以恶为能,以丑为美,先后三次被捕入狱。1988年,他第四次犯罪,29岁的他走上了三年逃亡之路。他被捕后,被判处死刑,四次面临执行。哥哥弟弟们尽心尽力四处求助,亲朋好友们大力援助,最后经全国人大干预,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东北片死刑复核的肖风云高级法官向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司法建议:因被害方有严重过错,且康金利外祖父是抗日英烈,建议改判死刑, 缓期二年执行。       岁月不堪回首。在打打杀杀的日子里,康金利伤痕累累,全身60多处伤口,缝合400多针, 身体元气大伤。康金利服刑期间,1999年和2005年,四弟和五弟相继离开人世。当他终于出狱时, 父亲已经过世数年。2007年5月12日,康金利收到释放证明书。那年他已经48岁。他去墓地拜祭父亲,看着四弟、五弟的照片哭着说:“假如有来生,希望我们还是一奶同胞;假如有来生, 希望我能替你们去死;假如有来生,我要承受你们所有的苦难。 ”      他曾在汇报中说道:“我得活着,我得生存。我和其他两劳释解人员一样,我们没有收入。 我怎么办?我要走我的老路了。我知道,我再走一次,再来一场,政府不会再饶我了。同样一个案子,如果人家判15年,我则会被处以死刑,因为我的前科很重。重操旧业,那叫道。我就不走人道,鬼道、地狱道、畜牲道我全走,还走我的道吧。”虽然康金利走出了监狱,但面对“陌生” 的社会,他感到茫然无措,心总是徘徊在黑白之间,犹如站在悬崖之巅,走错一步便会跌落万丈深渊,若他肯回头,则可见康庄大道,柳暗花明。        2009年秋天,这个美丽的秋天成为康金利人生道路上重大转折点。他,遇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三弟康金胜夫妇影响,以及发小赵邦亨的引导,康金利向着光明而行,于2009年开始走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路。在学习、践行、 传播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康金利一干就是13年。      2009年9月23日,三弟康金胜夫妇得到陈大惠老师的大力支持,承办了抚顺市首届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暨公民道德教育论坛。身在广州的赵邦亨邀请康金利来到抚顺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现场。       胡斌老师现场的汇报使康金利深受触动,相同的经历、命运和处境,激发出他的孝心、感恩心和恭敬心。他发心要像胡斌一样,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由坏人转变成好人。      贵人出现,光明显现。家人原本想让康金利的大哥参加传统文化论坛,通过传统文化论坛的讲解,唤醒他内在的自立自强自我约束,从而帮助大哥除掉酒精依赖症。大哥只勉强听了一天课, 第二天就没有再去会场。没想到康金利参加论坛后却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赵邦亨借此良机鼓劲加油,为他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一切可能的方便条件。康金胜夫妇更是分外欢喜,鼎力支持。康金利浪子回头奔向光明的感人案例,使他成为陈大惠老师传统文化公益巡讲团成员之一。至此,弘扬传统文化的光明之门向康金利全面敞开。然而,一个服刑近20年的人,要在数千人的公益论坛上演讲两个多小时,能否顺利成功,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弟媳王丽亲自帮助康金利整理公益论坛汇报材料。50天后,康金利勇敢地走上陈大惠老师组织的传统文化论坛,以《走下刑场的忏悔》为报告题目,用地道的东北话叙述,生动而真实,感染力和穿透力极强,震撼论坛现场。他精彩动人的讲述,感染无数人、讲哭无数人。汇报现场掌声不断,观众泪流不止。从此,康金利走上公益巡讲路,跟随陈大惠公益巡讲团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       陈大惠老师说:“我们现在是在东三省,目前在辽宁省,我们来做传统文化论坛,像康二哥这样的传统文化老师非常难得。很多观众呼吁,像他这样的人,如果走到中学、大学学校里去, 走到监狱里去,能够救很多很多的人。很多观众认为,像这样的一个人,能顶一万名警察。这样的行为是真正的爱国,真正的护国,真正的增加警力。我代表所有观众,代表天下父母,还有所有那些需要二哥上台的人,浪子回头的人,放下屠刀,能够走上传统文化讲台来忏悔自己的罪过、 来认罪的人,我们这些老师们,我们这些家长们,我们天下所有的父母官们,我在这里代表他们, 向所有伤害过你们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感恩,谢谢你们。希望你们能够宽恕他们,希望你们能够饶恕他们。我们的社会能得到这样一位老师,太难得了,希望你们能够原谅他们。谢谢大家!”       康金利感到,监狱铁窗里的犯人们更加需要圣贤教育的滋养守护。他用鲜活生动的亲身经历讲述,成为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的一池活水,倾诉出一片弘扬传统文化的热血衷肠。“康二哥”的称谓,在全国传统文化公益论坛上越叫越响亮。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从刑场上走下来的死刑犯,      曾经无数刀伤没有改变的他,如此难以教化的人,走上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从罪大恶极的死刑犯,通过学习和践行传统文化变成利于社会的好人,成为弘法利生、救人无数的典范。       康金利学习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事迹被国家机构和权威媒体高度认可。司法部专门以文件形式在全国监狱系统发行康金利《走下刑场的忏悔》光盘,开创特殊领域弘扬传统文化先河,受益者不胜枚举。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先后对他在武汉等地的论坛汇报进行两次现场直播。以康金利经历拍摄的两集电视专题片《救赎》,网上点击量居高不下。康金利的汇报《走下刑场的忏悔》 被收入《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文化光盘第二张。光盘在世界华人范围里流通,在传统文化领域流通量达上亿套,雄踞世界第一。       在河北省石家庄举办的传统文化公益论坛上,现场一位警察给康金利写了一封信:“尊敬的康金利,非常感恩您的汇报。我是一名警察,亲手抓获了几百名罪犯。原先我俩见面,必是剑拔弩张,今天我们非常和谐地待在一起,亲切地握手。是道德的光芒,冲开了我们之间的黑暗,它也必将冲开所有违法犯罪分子的黑暗。我代表自己和全国近两百万人民警察,向您真诚地敬礼!”      13年间,全国各省市关押重刑犯的监狱都留下了他汇报巡讲的足迹,最远行至新疆大漠。康金利以其亲身经历,让犯罪者醒来,好好改造,重新做人。康金利如一盏指路明灯,服刑者以他为榜样,学习和践行传统文化,受益者不计其数。因此,他倍受服刑人员尊重和欢迎。       置之死地而后生,康金利热爱着祖国的蓝天大地,眷恋着家乡的绿水青山。他感恩一切,敬畏一切,特别深深感谢国家的不杀之恩。他以爱国情怀和拼搏姿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助民族伟大复兴。        在陈大惠老师的带领下,在亲友的支持和爱心人士的援助下,康金利坚定地走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实现了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康金利以微薄之力,聚集其所有力量,投入数百万元,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传统文化公益论坛近百场,参与者几十万人。在广州龙川大山之上,在广州东莞街道边,在北京的四合院里,康金利将传统文化培训常态化,组织刑满释放、吸毒、赌博、网瘾、辍学等人员学习,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康金利先后办起三家国学堂、一家素食馆,学员、员工白天劳动,晚间学习。三年新冠疫情期间,他弘扬传统文化的脚步没有停歇,办起线上道德讲堂,专门播出向服刑人员说的话,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直接或间接以国学智慧救数以千计的个人和众多濒临破散的家庭,其中不少都是过去危害社会的大恶之人,包括许多网瘾或吸毒等人员。他还带领团队将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开到了香港并引起强烈反响。       养育之恩山高水长,修行路上好兄弟比翼齐飞。康金利参加母亲米寿庆典时,畅谈母亲恩德, 康金胜、王丽夫妇引导、支持、 鼓励二哥走上弘扬传统文化道路,特别是他们在困难面前初心不改、一心挽救众生的无我利他精神,鼓舞康金利在学习和践行      传统文化的路上,脚步更加自信而坚定。 他做好事坚守孝道,他和母亲在北京生活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康金利离世一周年之际,他的生前好友、同修道友、经他帮助受益之人和亲人纷纷表达了对康金利的思念之情。      生无所息,至诚为道。在康金利63 年人生坐标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什么是真正的生命价值。他以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气魄,投身传承传统文化事业,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新时代气势磅礴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礼赞。      康金利弘法之风范,山高水长。      康金利就是这样的人——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尊师以重教,率先求大同。      康金利就是这样的人——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弘法人生,不争为上;知止而尊,真爱无言。     康金利就是这样的人——深刻忏悔,警示后人;四处奔走,挽救众生。正是千淘万沥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见金。      如今,康金利已经远行一年了。斯人已逝,音容宛在,激励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践行者,在奔向弘法利生的光明道路上勇毅前行,接续奋斗。       康金利,安息吧!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1月07日
流感的中医防治方法一.流感有什么特点?1.西医对流感的认识: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季为主。流感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为主。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变,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发生暴发疫情。2.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中医称流感为“时行感冒”,属“瘟疫”范畴。《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明代《温疫论》谓之“疫者感天地之疬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可见时行感冒不同于普通感冒,是由时邪病毒而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中医认为,流感病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人体外感疫疬之邪,是发病的外在因素。人体正气不足,是感邪的内在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时行感冒其病因病机多为正气不足,素体元气虚弱,即感风邪疫毒。亦有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致脾肺气虚,致表卫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邪疫毒而发病。亦有素体阳虚、阴虚或病后、产后调摄不慎,阴血亏损,复感外邪而发病。 二.流感高发易重症人群:这些人,尤其要警惕流感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但以下人群感染后重症的风险较高:●5岁以下儿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孕妇;●患有哮喘、慢阻肺、糖尿病、心脏病、肿瘤、肾功能不全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三.中医如何防治流感1.中药香囊中药香囊疗法源于中医学“衣冠疗法”。利用芳香药物“通经走络、开穹透骨”作用,通过口鼻黏膜和肌肤毛窍、经络穴位的吸收,散布于机体,从而发挥避秽浊、除恶杀虫、增强免疫力、防御疾病的作用。由苍术、白芷、檀香、艾叶、薄荷、藿香等药物组成的具有预防流感、醒神开窍作用的中药香囊,随身佩带或挂于室内、车内均可,香气入七窍、进毛孔,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抵御邪气于体外。2.中药足浴足部是人体经络汇聚地之一,人体各脏腑在足部均有特定反射区。药液在水的温热作用下通过皮肤渗透、黏膜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进而输布到人体的全身,起到温经散寒、透达筋骨、理气活血作用,以增强人体抵抗力,达到防病的目的。可将艾叶、藿香、苏叶、苍术、独活、羌活、生姜于清水中浸泡30min后再煎煮30min,将双足浸入适宜温度的药水中,每次15-20min,每日1次。3.艾条熏燃每周用艾条或苍术饮片在室内燃烧,关闭门窗,烟熏房间30~60分钟后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对流感病毒以及其他呼吸道病毒、细菌、真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注意将点燃艾条放置于安全的地方,熏燃期间,人员尽量避免长时间待在屋里。4.刮痧疗法风热感冒初期,可选用刮痧疗法。如遇头痛症状,可选用头部刮痧,重点在双颞侧胆经循行部位,每次5-10分钟,以头皮发热,痛点缓解为度。如发热,可以加大椎刮痧。刮痧时按照由上往下的方向,每次5-10分钟,以出痧为度。5.艾灸疗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医学入门》。灸法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关元穴:关元属任脉,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足三里: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能健脾化湿,生发胃气,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帮助。其定位在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功效:胃肠病证,虚劳诸证,保健要穴。6.中医食疗预防流感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7.食疗(1)山药糕将两根怀山药去皮、蒸熟后,碾成山药泥,然后加适量白砂糖,用擀面杖擀成一个方型的山药饼,在上面放一条山楂糕,用山药饼卷成筒包住山楂糕,最后切成小段即可。中医认为,人的体表有一层“卫气”防御外邪入侵,那么卫气如何得来呢?卫气由脾胃消化我们吃进去的饮食物所生,也就是说,只要脾胃产生足够的气血能量,卫气就会充沛有力,防御功能强劲,因此体质弱、经常感冒的人尤其需要健脾胃、养护脾胃。怀山药是一种补益脾胃的优质食品,山楂可以健胃、消食,这两种食物结合充分实现了调理脾胃、益精补气的目的。(2)葱姜桑叶茶鲜葱白、生姜、桑叶各10g,芦根15g,一起煮沸后再煮10分钟左右,代茶饮用。鲜葱白具有发表散寒、通阳宣窍的功效,可以缓解风寒感冒初起的症状,比如头痛、鼻塞、流清涕等,生姜可以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可以缓解恶寒、四肢冰冷等症状,桑叶疏风散热、清肺止咳,可以缓解咽痛的症状,芦根清热生津,止渴除烦。此代茶饮可以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3)白菜汤准备新鲜大白菜1颗,香菜、花椒适量。如常法煮成白菜汤,起锅前调入香油、食盐、味精即成。吃菜喝汤,可清热除烦、利尿,缓解烦热口渴、小便不利等症。加减:平素肢冷畏寒者加生姜15~45g;旧有宿痰者加马蹄(去皮、切)8个。生姜貌似平常,几乎日日食之,重用则可起沉疴大疾,宗旨就在温散二字,故有陈寒者宜加之。马蹄又叫荸荠,荸荠甘寒,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消积化痰,止血止痢之功,可用于痰热咳嗽、热病口渴、咽喉肿痛、食积痢疾、黄疸、小便短少热痛、目赤肿痛、便血、崩漏等症。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生活中应该要注意——1、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2、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4、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去时建议佩戴口罩;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cm; line-height:11.0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5、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患者应居家休息,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发布者: 汀兰
01月07日
作者:马海军        钱家被称为江南第一世家,《钱氏家训》 被称为千古第一家训。      自钱锣王以来,钱氏一族枝繁叶茂,人才辈出。不说古代,就是近代以来,就出了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玄同、钱穆、 钱钟书、钱永键等一大批闻名世界的大师级人才。在最近一百年间,先后出了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两位外交家、三位科学家、四位国学大师、五名全国政协副主席,还有十八位两院院士。       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秘密是什么?笔者通过对《钱氏家训》和钱学森的成长经历深度研究,寻到了一些可供我们借鉴的好方法。其实,《钱氏家训》和钱学森的成长经历已经回答了他提出的“钱学森之问”。       一、优秀的家风家教是培养大师人才的基础     “两弹一星”科学家钱学森是吴越王钱谬的第33代孙。 他小时候生在怎样的家庭,接受了怎样的家庭教育呢?       钱学森曾经坦诚地说:“父亲是我的第一位老师,教会了我太多的东西。”       钱学林的父亲叫钱均夫,字家治,是钱镠王第32世孙, 1880年生于杭州。钱家为孩子取名严格遵循“继承家学,永守箴规”四个字作辈分,因而钱均夫的父亲钱承慈为二儿子取名钱家治,字均夫。后来钱家治与兄长都以字自居,钱家治也就成了钱均夫。      钱均夫从小在家中私塾读四书五经,十四岁时被父亲送到杭州的求是书院。在书院中,钱均夫结识了蒋百里,两人志趣相投,加之年龄相近,遂结为莫逆之交。钱均夫后来和鲁迅一起在日本留学,归国后又同在中华民国教育部任职多年,后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建国后为中央文史馆馆员,1969年去世。他是一位教育家、文史专家、爱国革命人士,著有《逻辑学》《地学通论》 《外国地志》《西洋历史》等。      钱均夫回国以后,先是担任浙江省立中学校长。辛亥革命后,他辞职到上海创办了“劝学堂”。 这是一所私塾式教学机构,专门招收热爱祖国、渴望救国的热血青年。      1911年,钱学森在上海出生。两年后,浙江省中重新开课,再次聘请钱均夫出任校长。钱均夫欣然应聘,携带家眷返回杭州。一年后,钱均夫被国民政府教育部调往北平就职。钱均夫再次离开了浙江省中,赶到了北平。此后数年间,钱家在北京定居。钱均夫在认真履职的同时,悉心教育钱学森。钱均夫对钱学森呵护有加,十分喜爱。钱学森来到北京时虽然只有三岁,但跟随父亲耳濡目染之下,对学习已经充满了兴趣。       钱均夫很注重家风的传承,对钱学森管教严格而得法。《钱氏家训》强调:“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读经传则根柢深, 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因此,钱父很早就对钱学森进行了启蒙教育,在认识了大量汉字后,就带他诵诗书、读经传、看史鉴,教他写文章,同时培养他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广泛的兴趣爱好,更以谦恭自守、正直好学的言行给儿子树立了做人的榜样, 深深地影响了钱学森的一生。      母亲章兰娟对于钱学森的成才影响极大。她是江浙豪门里的大家闺秀,温良淑德,聪颖过人,颇具数学天赋。钱均夫意气风发,倜傥翩翩。章兰娟容貌俏丽,气质卓然,琴棋书画无一不通。钱学森还未上学时,母亲就在家中教他读书、识字。早饭后,母亲带他背诵唐诗,累了,就读一些儿童读物。下午,练习书法、 绘画。每日如此,从不间断。家里来了客人,让钱学森背诵古诗词是常有的“节目”,客人常誉之为“神童”。不是出生于这样的书香世家,没有钱均夫、章兰娟这样优秀的父母,怎么会有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呢?        二、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培养大师人才的关键       正是由于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有如此优秀的父母,所以钱学森不仅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接受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学校教育。       1917-1923年,钱学森先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名家云集,邓颖超当时即在北师高小任教。此时,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在教育部任中小学科科长。      1923-1929年,钱学森在北师大附中度过了多姿多彩的六年中学时光。学校名师荟萃,流派纷呈,有完整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有丰富多样的各类课程。从创办至今,北师大附中一直是全国顶尖中学。      当年,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任北师大副校长。他坚持全人格教育,带领北师大附中率先实行“三三”新学制,一切规章制度、课程都是自己制订、自己试行,教材由本校教师自定、自编、 自选。      在课程设置上,林砺儒主持下的北师大附中非常重视学生宽广而深厚的知识基础,除了教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外,还设置了很多选修课,例如在当今中学都极为罕见的第二外语日语、德语、 法语,此外还有地质学、生物学、科学通论、微积分、测量学、定性分析、哲学概论、经济学、 法学通论、社会学、教育学、新闻学、修辞学、文学史、文字学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北师大附中的选修课多达70多种。       北师大附中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的选修课程,很多课程都达到了大学水平。       1929年,18岁的钱学森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考取上海交大机械工程学院。上海交大的前身是南洋公学,由晚清洋务名臣盛怀宣创建,学校以哈佛、耶鲁为蓝本,以培养高级人才为办学目标。 当时的校长是孙中山的儿子孙科。      上海交大建校之初,从麻省理工和哈佛购来成套教科书,依照美国大学课程教学。上海交大完全与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美国麻省理工接轨了。20世纪30年代,交大有“东方麻省”之称。钱学森在交大读本科时,选修了“航空工程”这门课,同时读了麻省理工的研究生课程。       钱学森所学习的类别是理科,但是,父亲经常告诉钱学森,要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1934年,23岁的钱学森以第一名的成绩从上海交大毕业,考取清华留美公费生。在麻省理工留学期间,钱学森是唯一进修航空学和飞机设计专业的学生。仅用一年时间,他就获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之后,他想去美国飞机制造厂实习和工作,可是当时美国飞机厂不接纳中国人。      不得已,钱学森飞向加州理工学院,拜冯.卡门为师。1939年6月,钱学森获得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双博士学位。读博期间,他提出了卡门-钱近似公式,引领世界航空界20年的发展。 1947年,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在加州理工求学和工作期间,钱学森参加了“火箭研究小组”,和导师冯·卡门共同创建了喷气推进中心,受美国军方委托,研究远程火箭和导弹。当时,钱伟长和林家翘亦在其中。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历经磨难终于回归祖国。      三、深厚的家国天下情怀是成为大师人才的核心     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深厚的家国天下情怀是成为大师级人才的核心。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郭永怀、邓稼先、黄旭华等前辈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事迹,深深地激励了无数后辈中华学子,他们为当代中国出国留学的年轻人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中国龙芯之母、科学家黄令仪老师年近八十岁时,依然从早到晚拖着鼠标盯着屏幕查电路。 有人劝她不要亲自干了,她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哪怕匍匐在地,也要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典礼现场,校长周琪在致辞中含泪谈到不久前去世的微电子所研究员黄令仪老师的事迹。       《钱氏家训》虽然只有短短四篇638个字,但其中深刻地道出了个人修身、家庭和谐、国家富强和天下太平的秘密。钱老已经用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实际行动,完美地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钱学森之问”。附录:[钱氏家训]全文      个人篇第一: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而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家庭篇第二: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 筹仁浆与义粟。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篇第三: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篇第四: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守之以谦。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作者简介]       马海军,《中国语文报》吟诵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部“十二五” 传统文化与中小学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组师培专家,广东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专委会特聘专家,广东省教育厅书香校园评审委员会专家,深圳中学国学校本课创始人,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传统文化专委会学术委员,中国留学生基金会汉学研究院课题组专家,深圳大有书院院长。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1月07日

熬夜后靠啥补救?试试这味中药

 

 

冬夜漫漫,裹进暖和舒适的被窝后,总忍不住要在睡前再玩一会儿手机;要是遇上好剧,不经意间连刷几集,不知不觉几个小时便过去了,一不小心又熬夜了。

 

 

《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应当“早卧晚起”,因为秋冬季是适合养阴”的季节,而充足的睡眠是最为天然的养阴之法。反之,熬夜后的人往往阴分受损,不仅皮肤和精神状态都变差了,而且眼睛也红肿干涩,更难受的是头发也掉了不少。除了立誓“下次再也不熬夜了”,也有人想通过调理的办法,缓冲一下熬夜给身体带来的伤害。这时候,滋阴清热且又能明目乌发的女贞子,就是一味理想的养生药材。

 

细解本草

女贞子其实是女贞树的果实,这种枝干笔直的树木常作为绿化或是行道树种植。尤在南方,女贞树四季常青,凌冬不凋,被古人认为是富含“阴分”的植物。作为果实,女贞子好似一颗颗迷你版的葡萄,捏破后会流出蓝紫色的汁水,微微带有一点甜味。果子晒干后便能入药,这时候味道会变得更苦,但是也具有了滋阴降火的作用。

中药学认为,女贞子味苦甘而性平,具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头发早白、目暗不明、脱发、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生发之源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意思是头发是阴血富余状态的外在体现,就像一棵养分充足的大树,树冠浓密,叶子翠绿。因此,熬夜后体内阴血不足,往往“受伤”的也是头发,好似大树枝梢的叶片发黄脱落。而且,阴血不仅滋养头发,也滋养我们的双眼,即“肝受血而能视”,因此熬夜日久后眼睛干涩也是常态。也有不少人熬夜后脾气暴躁,这是因为阴血虚了火气就会旺,因此总是无端易怒。

而女贞子作为名方二至丸”的成分之一,不仅补益肝肾,还能平衡阴阳,最适合阴虚火亢的情况。苦苦的它适合揉在丸药里,又或是搭配上甜甜的枸杞、桂圆,养血补肾的效果更佳。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流派

广东省中医院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cm; line-height:11.0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发布者: 汀兰
01月07日

冬吃萝卜正当时 养生吃法看过来

 

民间谚语讲“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现今正值冬季,今天就为大家解读一下,从中医角度解读冬季吃萝卜的养生方法。

萝卜,通常指白萝卜,又称莱菔、芦菔,早在两千年前的《尔雅》中记载“芜菁紫花者谓之芦菔”,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对萝卜的栽培方法;唐代苏敬的《唐本草》记载有萝卜味辛、甘、温的药性,具有消谷、下气、祛痰等的作用。《中药大辞典》记载:莱菔(萝卜),性味:辛甘,凉,归经:入肺、胃经,功能主治: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偏正头痛等。

话说,冬季吃萝卜正当时,那么养生吃法有哪些呢?

冬季天气寒冷,人身体阳气的运行,随外界气候变化,阳气敛藏于体内,易生内热。现代取暖设施完备,“冬令进补”“吃得多动得少”等现象,肥甘厚味摄入过多,积滞胃肠,郁而热盛,易诱发热性类疾病,如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咳喘痰嗽、衄血、便血、口干渴等。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萝卜主治“大下气,消谷和中……去痰癖……练五脏恶气,去邪热气”,这正好可以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去除胃肠积热。可见,冬季吃萝卜正当时哦。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萝卜属于低热量密度食物,每100克萝卜含热量约21千卡,含碳水化合物约5g、蛋白质约1g以及丰富维生素C、维生素A、膳食纤维及钾钙锌镁铁硒等。萝卜中的芥子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

萝卜中的淀粉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脂肪、使之得到充分的吸收。萝卜含有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吞噬癌细胞。此外,萝卜所含的多种酶,能分解致癌的亚硝酸胺,具有防癌作用。温馨提示:萝卜性偏寒凉而利肠,脾胃虚弱易泄泻者慎食或少食;患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单纯甲状腺肿、先兆流产等患者忌吃。

萝卜的养生吃法有哪些呢?

明代李时珍赞称萝卜:“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菜中之最有利益者。”连用九个“”表述萝卜的做法,可见人们对它的喜爱,而冬季萝卜炖汤最宜。

萝卜姜片葱段汤

生姜,性味:辛、微温、无毒。归经:肺胃,功效主治:发表发汗,开胃止呕,治伤寒头痛、伤风鼻塞等。葱,性味:辛,温,归经:肺、胃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表,通阳,利尿。用于感冒头痛、鼻塞等。将葱段、姜片和萝卜片一起煮汤,具有散寒、止咳及预防感冒之功效,在冬季防治风寒感冒,尤宜用于怕冷、怕风、出汗少、鼻塞流涕、咳嗽有痰等风寒征象。

另外以下情况应避免与萝卜搭配,如白萝卜与补益药中的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等药材及膏方类补益品,否则易降低其补益作用;另外吃白萝卜后会产生一种抗甲状腺的物质硫氰酸盐,若短期内食用大量含植物色高的果蔬如橘子柿子、梨、苹果、葡萄、芥菜等,其中的类黄酮物质会被肠道吸收分解,转化成羟苯甲酸和阿魏酸,会与硫氰酸盐产生相互作用,可能会诱发甲状腺肿大。

 

河南省中医院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cm; line-height:11.0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发布者: 汀兰
01月07日

生津润燥,常喝3种润燥汤水

 

冬至的日常调养,重在温阳。而这个温补不光在冬至这一天,而是从冬至开始,贯穿整个冬季。

 

不过,冬季从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不光冷,还干燥。和夏季比,空气湿度直接腰斩。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

 

干燥的天气,加上偏低的气温,让人的鼻子咽喉总有一种莫名的不适感。

冬季适合温补,不过如果温补太过,这种不适感可能会更加明显,甚至诱发咽炎等病症。

《黄帝内经·素问》里就提到: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少火”指的是柔和的、正常的阳气,能“生发元气”;而“壮火”指的就是过于亢奋的阳气,是会“吃”掉我们的元气的,让我们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而这个壮火,可以来自于自然界的暑邪、燥邪等,也可以来自于我们的饮食,例如温补的食材。

这也是为何许多介绍冬季食补的菜谱里,往往都是一个温补的食材、搭配一个凉润的食材,例如牛肉搭白萝卜、羊肉搭马蹄甘蔗等。就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少火”变成“壮火”

 

如何润燥

 

燥邪导致的这种干燥”,光靠喝水远不够。

冬季天冷,显性失水明显减少,喝水过多,会让人频繁的小解。如果尿液无色透亮,那就是水喝多了。

正确喝水

喝常温水或温水,少量分多次的饮用,能起到润喉的作用,又不至于饮水过多。

饮冷水,或饮水过多、过快,容易出现嗳气、打嗝的表现,这就是胃中虚寒、水气上逆的表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煮陈皮水、或红糖姜茶少量饮用,即可缓解。

 

生津润燥

 

喝水过多出现嗳气、打嗝甚至腹部饱胀的感觉,就是因为水不能化津、还阻遏了阳气的结果,出现水气上逆。但天气确实干燥,又不能不喝水,那就得通过其他方法补充津液。

常见的能生津润燥的食物有很多,如雪梨、白萝卜、银耳、蜂蜜、百合、甘蔗等等。但冬季是不光干燥,还冷,和秋燥时润燥又不一样,这些能润燥的食材有部分是偏凉性的,需要进行一些搭配,制约食材凉性,既能生津,又不会阻遏胃阳。在中药的配伍里就有这种用法,叫“制性存用”

像前面提到的牛肉萝卜、羊肉马蹄这种搭配,就是常见的互相“制约”的例子。

 

蜂蜜银耳羹

材料:银耳适量、提前泡发,红枣4-5颗去核,枸杞一小把,生姜2-3片,蜂蜜。材料量根据食用人数增减。

 

做法:备好的银耳、红枣、枸杞、生姜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后转小火文煮半小时,至银耳软烂。盛出放凉后加入少量蜂蜜即可食用。

 

功效:银耳、枸杞、蜂蜜都有滋阴润燥的功效,红枣则健脾益气,少量生姜即可制约银耳的凉性,同时可振奋胃阳,助脾胃行津。

 

适合:1岁以上幼儿、咀嚼能力较好即可食用,咀嚼能力弱则饮汤汁;1岁以下饮用不加蜂蜜。

 

注意:泡发银耳注意时间,避免隔夜泡发,随用随泡,长时间泡发可能引起中毒。注意食用量,大量食用银耳可能引起消化不良。

 

苹果甘蔗水

材料:苹果一个,甘蔗一节,生姜2-3片。

 

做法:苹果洗净、切块,甘蔗削皮、切段,和生姜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小火文煮15分钟即可。饮水、食用苹果。

 

功效:甘蔗有清热生津的功效,苹果性味较为平和、益胃生津,两者合用,可润燥生津。生姜可制约甘蔗凉性,同时可振奋胃阳,助脾胃行津。

 

适合:1岁以上幼儿即可食用。因味道甘甜,1岁以下浅尝即可,避免养成嗜甜习惯,影响其他辅食添加。

 

注意:甘蔗选用要注意有无变质、发紫发红,变质的甘蔗食用后可引起中毒。

 

毛桃润燥饮 材料:五指毛桃10g,山楂5g,紫皮甘蔗半节去皮切段。

做法:五指毛桃、山楂、甘蔗加水同煮,大火煮开后小火文煮15分钟即可。

 

功效:五指毛桃健脾补气不上火,山楂助消食,三者合用可健脾消食、生津润燥。

适合:平素脾胃弱的孩子饮用,脾胃虚寒可加生姜2-3片同煮;1岁以上可饮用。、

 

外用润燥

直接使用润肤乳、润唇膏等,给皮肤、口唇保湿润燥。

 

如果孩子活动不大、出汗不多,则不必每日洗澡,也不必每次都使用沐浴露。洗澡时避免时间过长。频繁洗澡、洗澡时间过长、过量使用沐浴露等,可减少皮肤油脂,使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变得干燥、瘙痒。

 

皮肤的濡润依赖气血的滋养,适当的运动,可以促使孩子气血周流。如果孩子不洗澡,可以用温水泡脚,同样有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

本期科普医生:倪晓良

广东省中医院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v:* {behavior:url(#default#VML);} o:* {behavior:url(#default#VML);} w:* {behavior:url(#default#VML);} .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 Normal 0 false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0cm;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cm; line-height:11.0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ont-kerning:1.0pt;}  

发布者: 汀兰
01月07日
         作者:业鸿      今天社会动乱,是有史以来从没有过的,中国、外国历史上都找不到。“五伦五常”没有了,人人不讲道德、不听道德了,认为道德是封建时代的产品,一律都应该淘汰了。古圣先贤的标准,宗教圣哲的标准,都不要了,用什么来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连现代科学家都警告全人类, 如果道德没有了,地球很快会毁灭。       西方一些学者把希望寄托在中国,欧洲有些汉学家,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确实有很难得的成就,英国史学家汤恩比博士就很坦白地说过, “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       怎么化解?要靠中国传统文化,我曾经在英国剑桥大学与中文系的师生举行过座谈交流。我向同学们发问,你们是否相信解决二十一世纪问题要靠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人回答。我说如果你们来问我,我会很肯定地告诉你,汤恩比的话说得不错,是真的。你们不敢承认,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现在连中国人自己都不要了,中国人都到欧洲学我们自己的东西,这会让人产生怀疑,对不对?说得大家都乐了,真的是这样。       中国夏、商、周三代是封建社会,没有统一,每一个诸侯国都是一个主权国家,但他们尊周文王为天子。周文王并没有用政治统一,也不是军事统一,现在来说也不是经济贸易,也不是科学技术,是用文化。是文 王把自己的国家做出来一个典范、模范。人民在这个地方看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换句话说,古圣先贤的教诲,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 五伦、五常统统在他的国家里落实了,每个人都落实,每个人都做到。所以,这个小地区就变成天下人的榜样,天下人的模范,每一个诸侯国家都佩服,尊他为天子。       所以汤恩比博士想到这一点,今天的地球上,需要有个这样的政府,需要有这么一位天子。他想到中国。      最近这两年,习主席在国外国事访问时多次谈到传统文化。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讲演,极力倡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好事情,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中国文化在全世界普遍宣扬。尤其现在我们找到一本书《群书治要》,我们把它翻成多国的文字,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读到,都能够觉悟,都能从中吸取智慧。只有智慧能解决问题。那么,中国人什么时候会重视传统文化?现在外国人先重视了,中国人也会重视。 外国人不重视,中国人没有信心;外国人非常认真地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就跟进了。       现在全世界汉学热,英国带头,英国教育部要求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中国文字、中国语言。它这么一搞就带动整个欧洲。所以我们有义务告诉全世界,这些国家现在重视的汉学是中国最好的东西,像西方这些汉学家们所提倡的中国文言文、中国的古籍, 能代表的就是《四库全书》,希望全世界人都能读到《四库全书》。       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都在《四库全书》里面,这是中国老祖宗给地球、给全人类无比珍贵的瑰宝。它能够帮助一个人过一生幸福美满的生活,它能帮助一个家庭和睦兴旺,它能帮助社会和谐,能帮助一个国家富强,能帮助整个世界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确实这在世界其它地方找不到,只有中国有。但是中国人自己丢掉了,已经丢掉了二百年,所以中国人对自己的好东西不认识。外国这些人提醒我们,我们回头一看,是真的不是假的。那我们要把它找回来,不但可以解决中国问题,而且可以救全世界。       在中国古时候就有人做过,这个人是唐太宗,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统治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用什么方法?他很聪明,下令给宰相魏征成立一个小组,把古圣先贤这些典籍里头,从三皇五帝到前面这一代,二千五百年,典籍里面教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些文字、这些教训,统统把它抄录下来,编成一本书给他看,这本书就是《群书治要》。他要求文武大臣统统要读这本书,用这本书来治国、平天下。就是今天讲的,对待全世界其它的国家、民族,平等对待,和睦相处, 这叫平天下,天下人都得到公平。结果唐朝后来才出现了历史上最繁荣、最强大的“贞观之治”。       这本书记载的是中国五千年历史前面的二千五百年流传下来的经典精华。后面还有这些朝代也有好东西,我们希望有人能够续篇,把后面唐朝到现在一千四五百年的典籍重新再做一次整理、编辑,使《群书治要》有下半部续篇。这就是《四库全书》的精华。《四库全书》我们没有能力读,至少要读这部《群书治要》。      中国自古以来,教育培养的是什么人?不是升官发财,是培养大圣大贤,圣贤君子的教育。圣贤教育主要依靠文言文,这在佛经从古印度大量传入中国,翻译成文言文可以看出来,佛经原是用古印度梵文翻译记录的,古人发现,梵文是拼音文字,二三百年之后,音声不一样,就看不懂了。只有中国汉字文言文能流传久远,千年万世不会变。他们就大量送到中国来翻成文言文,传之久远。汉译的意思决定没有错误,汉字比原梵文还要华美。       这给我们现在人一个启示,你的东西好,要想留传千年万世,要用文言文写。白话文写的东西延续二三百年之后就看不懂了。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族群、每个宗教,都有非常好的东西,都希望传到后代千年万年。那怎么办?统统要用汉字文言文来写。所以文言汉字统一了周朝八百年。到今年三千多年,学文言文的人能看得懂。这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文字,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外国人现在慢慢知道了,他们要学,把他们自己的好东西统统用这个文字来书写,才能流传到后世,不至于丧失掉。所以汉学热,现在是刚刚开始,温度还没有升起来,我们相信五年、十年后还会高升。我们不能不学,要是不学的话,将来要从欧洲、从别的国家请汉学老师来教我们。       这就是中国文字的优越之处,全世界独有,没有能相比的。所以,汤恩比博士想到这一点,中国的文字能够变成全世界共同用的文字就好了,那这个文字一定是汉字文言文。这个说法让我们感到佩服,这是全球统一,文化统一,利益无边,永远在地球上消弭战争,不再有战争爆发。中国的传统文化利益全球。       全世界人都能够学文言文,都能够学汉字,都能够读懂中国《四库全书》,不必经过别人翻译,这个重要。《四库全书》是全人类的,老祖宗不仅留给自己子孙,也留给全人类,人人都有份。只要你文字上没有障碍,这就是老祖宗给你的遗产,比什么都丰富,这是真的宝贝、真的智慧、真的德行、真的能力。      中国有这么好的东西,从哪里学起?从根。根是孝敬,《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学儒、学道、学佛都要从孝、敬开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根在此地。(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1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