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作者:熊文军       我是康金利老师的学生,一个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被康老师救赎的学生。我今年49岁,来自江西南昌。2013年,我来到康老师的传统文化学堂学习。      我曾经是一个混迹社会的人,沾染了很多恶习,为非作歹, 打架斗殴,吸毒。最后恶报现前,吸毒造成厌世抑郁,幻听幻觉,夫妻离异。我性格暴躁,打骂孩子,顶撞父母,最后在幻听幻觉的恐怖和失态的行为中厌世,轻生自杀。可能是祖上有德吧,我没有死成。冥冥的机缘中,我在那位大慈大孝的圣人智者的指引下,来到北京大兴求贤村康老师开办的传统文化学校。      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康老师来到我的床前,非常慈悲地询问着我的情况,然后说的那句话深深的震撼和警醒了我。康老师说:小熊你知道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就像电流一样从头到脚划过,让我警醒。后来在每天诵习经典和习劳过程中,一天天一月月我在看得见的过程中一点点脱胎换骨。回想起恩师每天慈悲的教导,在恩师的关怀关心中我一天天好起来,慢慢找回了自我,开启了新生。       恩师从不谈他救众的辛苦与艰难,简衣清食只为了能够多救渡一点像我这样妻离子散、家庭破碎的人。恩师常常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辞辛苦地千里奔波,从学堂到论坛,恩师不知救了多少人,挽救了多少家庭。我学习了传统文化之后,回归了家庭,与妻子复婚,给了孩子一个完整的家。2015年,我从学校回来后,康老师每年都会打好几个电话寻问我的近况,用慈悲的关爱一直渡化着我。想起恩师在学堂几次单独和我聊天,他说,小熊只要你愿意留下来,我们就一起修行到八十岁九十岁。如今,恩师已不在了,我内心泛起无数的自责和惭愧!       慈悲的恩师,您让我真正了解了经教义理和人生意义,您拯救了无数生命,挽救了无数家庭。 曾经的菩恩堂还在,您的音容笑貌还在我的心中,想不到那年一别竟是与恩师永别·....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1月07日
尊敬的康老師!尊敬的班长刘老師!尊敬的心如老師!尊敬的周诚老師!尊敬的群里各位老師大家好!   学生是从今年八月份开始跟随老師学习《了凡四训》的,那时正在讲改过之法的“改过三心”,说实话,已经很久没有学习了,这次听到久违的老師的讲课,真的如获至宝、倍加珍惜,生怕漏听每一个字。中途由于家庭琐事较多,忙的有时候来不及学习和按时完成作业,但学生发自内心认识到,老師讲得太好,学生再忙也不想放弃学习!   因为学习时间不长,薰习时间不够,学生的收获还是“知”上,做的不够。学生明白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学习、修行有成的关键点,就是“敬重尊长”,也就是在家对父母的敬顺、深爱婉容、柔声下气、细致入微的照顾,进而扩大到敬重一切尊长、善待一切人、一切生命,这是厚福,是改变命运的根本!   而学生目前最欠缺的就是对自己父母的孝敬,常常习惯性地去看父亲过失、习气,想起他年轻时对母亲、对我的不好之处,而不去记父亲的辛劳和为家庭的付出。所以对他顶嘴、呵斥、说教,认为他什么都不懂,对父亲没有尊敬,生活上照顾得也不细致、不周到,应付了事。而这一点,就是学习不得力、修学不能成就的根本原因!            老師说了,就算把所有经典背得滚瓜烂熟,甚至用英语背经典,没有孝敬之心这个根本,也不能成就。这对我来说是致命的。如果我对父亲瞧不起、没有敬心,就不会尊敬任何人,如果我对父亲都不孝,就不会去善待任何人,没有敬心、孝心,我回答问题对答如流、头头是道,也还是记问之学,不能改变命运。所以,我会坚持学习,祈愿早日恢复孝心、敬心,善待父亲,这样学习才能真有收获,才能真正改变命运、超越命运!    很庆幸,老師一遍又一遍讲课,又有英华老師、心如老師、周诚老師和这么多老師陪伴着、鼓励着、爱着我,我不敢掉队,也不能掉队,只有努力认真学习!感恩老师们!
发布者:文以化心
原创
01月07日
1.学习《了凡四训》的细讲是为了在最快速的时间内改变命运,超越命运。学习的心态尤为重要。请用心思考、规划用什么样的心来学习第六遍的《了凡四训》?打算怎么样完成老师交代的作业?甚至超出作业的内容,帮助自己快速的改变命运。 ●答:感恩老师苦口婆心、不厌其烦、慈悲、耐心地一遍一遍给我讲,劝我、开导我。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人不吃饭活不了,人不学习也活不了,不学习则没有智慧、没有追求、没有信仰,人活得就是行尸走肉,命终则随业流转,这是跟随老师学习第五遍后学生对学习的认识。那么学生必然拿出最恭敬、最专注的态度来学习,这是学生对自己学习《了凡四训》的期许! ●生活中,学生福报不够,家事较多,不能参加每次课程直播,只能课后听音频,但是学生也会认真倾听,时间允许会一遍一遍地听,然后认真回答老师的提问。 ●生活中,学生要练习耐烦,事无巨细都要用心、认真亲自去做,不指望别人帮忙。还要努力去随顺家人,不指望他们满足我的心意、顺着我,练习柔顺。2.通过康老师的讲课内容,我们用心体会是什么人在学习《了凡四训》?他们学了之后有什么效果? ●答:都是杰出且有德行、有能力、有建树、有成就的的人在学习《了凡四训》,他们学习之后,把自己重新检点、洗涤,如重生般彻底改变、超越了命运,而且自性被开发出来,在各领域都能一触即通、触类旁通,无所不能。3.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要向内使劲,启发本自具足的自性。自性显现,各种能力就具足,比如了凡先生在佛学、教育、农业、水利、军事方面都很有造诣,就是因为他德行深厚,真诚无私,谈谈自己从了凡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怎样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中? ●答:其实在我内心来说,了凡先生是神圣般的存在,因为我是芸芸众生中的渺小一员,每日只是为自己衣食、家庭忙碌,无法触碰到了凡先生的境界,懂都不懂,更别说学习和效法。因为自己生活并不如意,且对老师有信心,老师说学习《了凡四训》可以改变命运,甚至快速改变命运(快速改变命运,我有点不敢相信),所以才来学习。 ●从了凡先生身上学习到尽职尽责,他任宝坻知县时不辞劳苦,尽心尽力为百姓解决一切难题困苦,布施恩德,深得百姓爱戴。 ●学生现在没工作,照顾家人就是我的工作,我要向了凡先生那样,不顾自身苦乐,尽心尽力做好家事,满足家人的需要。如果有机会帮别人做事,也要不计个人得失,认真把事情做好,做事、做人都踏踏实实。
发布者:文以化心
原创
01月07日
五伦的第四伦,“长幼有序”,也就是兄友弟恭。兄弟这一伦在五伦当中也是非常重要。我们来想一想,陪伴我们最久的亲人是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一般来说,父母因为长我们几十岁,所以都会比较早离我们而去,兄弟是从小一直陪伴我们到老,而兄弟的和睦才能真正让父母安心、放心,所以兄弟能处好其实就是最好的孝道。 我们看看古代圣贤人,他们兄弟是如何相处的。周朝享国八百年,为什么?太王生了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太王除了王季之外,他还有一个长子叫泰伯,一个次子叫仲雍,接下来才是王季。太王看到自己的孙子文王,心里很欢喜,觉得文王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领袖。文王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一看到父亲的这个眼神,他们两个就知道,所以为了让父亲传位的时候能够没有挂碍,泰伯跟仲雍两个兄弟就自己到了山上,就没再回来。那太王就直接可以传位给王季,王季又直接可以传位给文王。 泰伯跟仲雍做的这个行为成全了父亲,也尽了他们的孝心。而对兄弟,他们可以把财富舍掉,甚至最高的权位也能礼让。这个动作不只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也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懂得“财物轻,怨何生”,都懂得兄弟之间互相礼让。家庭的纷争减少,社会的纷争自然减少。泰伯这个动作做出来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民,不只感动千千万万的人民,连隔了两千多年的我们这些学生,也能感受到他们的这种德行。 上一代做了好榜样,下一代也能继续保持。周公的哥哥是武王,他们两个都是文王的孩子,兄弟也非常相爱,非常和睦。武王那个时候生病,生命垂危,周公写了一篇文章,然后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季、文王的灵位面前,也就是在他的曾祖父、祖父跟父亲的面前起誓:“舍掉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这个誓言讲完之后,这一卷文章就放在他们祭祀祖宗的太庙里面。武王过没多久身体就好了,《中庸》说的“至诚如神”,确实感得武王身体就好起来。 后来武王去世之后,成王登基,周公还辅佐了成王一段时间。把成王辅佐好之后,有一些有心人就开始散播一些谣言,就说周公可能会坐大篡位。周公为了不让他的侄儿难做,自己就跑到山东一带。结果成王有一天在走路的时候,看到天上又是风又是雷,他就感觉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恰当,上天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所以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然后发现了周公的这篇祈文,打开来看,结果看到周公为了祈求他自己的兄长武王能够延寿,写的句句都很中肯。成王看完之后,内心非常感动,也很惭愧,这么好的叔叔,他居然还让叔叔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去,所以成王亲自去把周公请回来,让周公能够制礼作乐,让周朝能够兴盛。 所以周公的这种对兄长的诚心,不只让他的兄长能够延寿,他这份兄友弟恭的精神,也传承给了他的后代子孙。所以传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孝悌。《论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修道就是要修一颗仁慈之心,而一个人的仁慈之心从哪里开始做起?就从家里面的孝道跟兄弟友爱的悌做起。所以传多少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够受益,我们传家一定要记住,先传孝悌的德行。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5日
河北日报12月3日,志愿者张乃仁在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绿江村调试电商直播间设备。受访者供图边疆,对大多数人来说,神秘而遥远。202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首次设立“卫国戍边”专项,一批新招募的青年志愿者走出校门,奔赴万里边疆。其中就有河北省的229名志愿者。青春不以山海为远。从内蒙古到新疆,从吉林到黑龙江,这些年轻人为乡村教育、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忙碌着,他们在祖国边陲,读懂家国,遇见更好的自己。走上讲台 播撒知识种子办公室窗外,天山巍巍。12月2日,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里,冯祎芸正忙着备课。“马上要讲的是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防治。”这个月,冯祎芸除了日常教学,还要指导大三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帮助他们为即将到来的实习做好准备。冯祎芸今年22岁,毕业于保定学院。2024年7月,她坐上火车,经过30多个小时,从平原进高山,穿过茫茫戈壁,抵达新疆巴州库尔勒市,成为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早期教育专业的一名教师。“上学的时候,听了很多学长学姐的故事,我也有了支教的想法。”冯祎芸说。在她的母校保定学院,2000年,15名毕业生远赴新疆且末县任教,扎根西部,默默奉献。24年来,近400名毕业生背起行囊,奔赴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续写“青春之歌”。2024年,冯祎芸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同样一路西进。“如果没有来这里,我不会真正体会到祖国的广袤辽阔。”冯祎芸说,“我得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把更多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新疆这片广阔天地里有所作为。”和冯祎芸一样,2024年毕业于石家庄学院的孟若彤也选择做一名老师,她的坐标在黑龙江省东宁市第二小学。“我现在带五年级的英语、六年级的科学,4个班,每周有10节课。”性格开朗的孟若彤来到学校后,很快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她自备卡通印章,试卷上、作业里,除了有分数、批注,学生还会得到可爱的点赞、鼓励图案;她带着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一起练字、运动,分享快乐时光……“志愿服务让我的生活非常充实,很快乐。”来到东宁市之前,参与志愿服务就是孟若彤生活的一部分。大学4年,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关爱服务以及“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800小时。大学毕业后,拿出2—3年的时间,参与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孟若彤认为很值得。“上第一堂课的时候,紧张到腿发抖,现在游刃有余。”孟若彤告诉记者,“如果说学生们通过我学到了新知识,那我也因为他们,在不知不觉里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这就是成长。”2024年8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毕业生马浩琛来到吉林省抚松县。图为马浩琛进林地勘测。团省委供图走进田间 助力乡村发展绿江村,与朝鲜隔江相望,美丽的鸭绿江蜿蜒回转,从它旁边静静流过。白山松水、沃野千里,带着对东北热土的憧憬,2024年,华北理工大学毕业生张乃仁来到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绿江村。“这里特色农产品不少,但是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没能形成产业优势。”张乃仁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协助村里布置场地、联系物流、运营账号,在村里搭起电商直播间,“这几天刚试播,收声还有点儿瑕疵,正忙着解决呢!”眼前的张乃仁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不过刚到绿江村时,这个外地小伙子也适应了好一阵儿。“山高路远,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不了解民俗,没工作经验,老乡们不信任、不配合,面临着很多困难。”张乃仁坦言,一想起自己在家也是宝贝,就觉得格外委屈。但想想来这里的初心,张乃仁收拾心情,重新出发。他到村里的留守老人家,坐在炕头上跟他们谈心,踩着梯子为他们修屋;农忙的时候,他跟着一起下地干活,翻土、播种、浇水;为参与献血活动的村民准备面包,细心讲解注意事项……慢慢地,老乡们跟张乃仁熟络起来,把他当成了自家人。“卫国戍边,战士们扛起的是保家卫国的钢枪,我们要给边境村注入的是发展的希望。”张乃仁说,他想尽自己一份力,为这片土地增加一份平凡的幸福。距离绿江村600余公里的珲春市密江村,是一个传统朝鲜族村落。为了更好地与村民交流,志愿者史攀磊、郭明毅一到岗,就在工作之余自学起朝鲜语。清点村里闲置房屋、完善手工作坊推进方案、掌握秸秆离田利用情况……4个月里,史攀磊、郭明毅走村入户调研,为村里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最近,他们拍完一组村里的宣传视频后,又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琢磨着怎样保护利用好村里的洞箫文化、朝鲜族百年古宅,发展边境村旅游。“听着村民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谢谢’,把菜园里种的葡萄塞到我们手里,我就觉得一切付出是值得的。这不仅是一段志愿服务经历,更是一段珍贵的人生旅程,它让我学会奉献、担当。”史攀磊说。走入基层 办好“关键小事”“您好,这里是政务服务中心,有信息需要跟您再确认一下……”新一批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助进入审核阶段,12月3日11时,谢书贤翻看着4个社区上报的材料,不时与申领对象所在单位联络,核实信息,再整理推送给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从华北理工大学毕业后,谢书贤申请来到新疆吉木乃县,成为一名基层服务志愿者。“我的工作很繁杂、很琐碎,但又很有意义。”谢书贤发现,无论是收集外出务工人员信息,还是登记失业人员名单,或是追踪大学生就业状态,每一项工作都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密切相关。一次技能培训活动上,谢书贤看到了不同年龄段的学员:带着孩子上课的年轻妈妈,想要丰富自己晚年生活的退休老人,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年人……“他们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怀着对新生活的期待来到这里。”帮有需要的人找到工作、为符合条件的人领到补贴,到岗近半年,谢书贤感到充实、满足。事实上,选择加入“卫国戍边”项目时,谢书贤已经通过一家中学面试,本可以顺利入职从教。然而,思来想去,她觉得,趁年轻应该多去体验不一样的风景。“现在证明,我选对了。”谢书贤对记者说,这一趟不虚此行。驱车前往中哈边境线上的萨尔乌楞村,看着界碑、国旗、边境线,谢书贤突然觉得“祖国”的概念如此清晰具象。她说:“一下子感受到,正是有了边境的安宁,才有了我们的安稳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守护好这里的幸福。”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就是一个个毕业生选择“卫国戍边”项目的理由。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华北电力大学毕业生邢子龙在档案室精心整理着一个个项目资料;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毕业生王子乔走进综合服务保障中心,组织着多样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在吉林省抚松县,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毕业生马浩琛进林地勘测、排查安全隐患,为旅游项目开发奔走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这些年轻人正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精彩绽放。(河北日报记者孙青)责任编辑:王景 高小茹总平台审核编辑:刘思远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4日
《弟子规》讲:“勿畏难,勿轻略”,“勿轻略”,这个“轻”是轻视,“略”是忽略,这是提醒我们,做事不可轻率、怠慢。我们在前面讲过卢叔叔没有帮女儿送笔记本到学校去,这种行为才是真正爱护自己的孩子。假如这个笔记本拿去了,将会是另外一个结果,女儿会很高兴地说:“爸爸,你真好!有求必应,真是观世音菩萨。”这使孩子的内心起了什么变化?只要我有事,我有爸爸妈妈,我有爷爷奶奶,我还有用人,他想到的是背后有一大堆靠山,随时可以帮他收拾残局。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年轻人,才20出头,他讲的话你听到会气死,真的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我在海口就遇到一对父母,他们通过很多关系才为儿子找到了工作,可是他们的儿子却说:“好,我就看你们的面子去试试看!”还有的大学生读书被退学两次,朋友问他怎么办?结果他说我也不知道。都快20岁的人了,对自己完全没有责任心。我们帮孩子收拾他的过失,他就会觉得往后都有人帮他。他以后娶太太,你要帮他筹钱;买房子,你也要为他安排。你要帮他到什么时候?这样的人生会累死。可能你眼睛要闭上的时候,还在想帮孙子买什么东西!曾有个11岁的孩子,在玩足球时把别人的玻璃打碎了,要赔偿12.5美金。当时的12.5美金可以买125只能生蛋的母鸡,所以这一笔钱很多。他的父亲就跟他说:“这你要负全责,你要自己赚钱来还债。”结果这个11岁的孩子就开始打工,一点点把钱还给父亲,后来他的事业也很有成就,他就是美国前总统李根。所以,你让孩子去磨炼,就会培养孩子正确的态度、责任心,还会增长他做事的能力。培养小孩要用理智,不可以只用情感、用溺爱,这相当重要!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4日
我们叫孩子拖地,孩子可能有一个心理:“你叫我做,我就应付一下,我还要看卡通。”当孩子第一次答应你做事,是用应付、敷衍的态度做的,而你没有把他的思想修正过来,他往后做事还会是敷衍塞责。所以,孩子做事有没有负责任、是不是谨慎,这也要通过家长的耐性去追踪教育。第一次让孩子打扫客厅,一定要检查他是否把地拖干净了,包括边边角角都要检查,假如还是脏的,就代表孩子做事轻略,有头无尾。做完一件事情之后,不是自己觉得做得很好就可以了,而是应该主动请爸爸、请领导来检查,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父亲检查之后应该说:“儿子,今天辛苦你了,拖得还不错,但是这个边角之处再仔细拖一下,就更好了。”首先给孩子肯定,然后再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这样的教育方法能让孩子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懂得恭敬谨慎。我们用怠慢的心处事待人接物,就是对人事物不恭敬,这会使跟我们互动的人有很不好的感受。古代有篇文章提到,有一年正值灾荒,很多人都到了饿死的边缘,有一个人就拿着食物,态度很傲慢地对饥民说:“拿去吃!”有个饥民很有志气地说:“不食嗟来之食!”我宁可饿死,也不愿意接受你这样无礼的对待。所以,纵使我们把食物、衣物送给别人,也应该平等对待,不可有轻慢之心。其实这些贫民是给了我们种福田的机会,我们还要好好感谢他们才对。当我们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要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比如客人来家里住,我们要为客人准备好日常用品,如牙刷、毛巾等。纵使客人自己带了这些日用品,我们也应该事先准备好,那客人的内心就会感觉到你能处处为他着想,情谊就会愈来愈深厚,他也会很欢喜到我们家里来做客。记得我要送一台车子给我的一位老同学,父亲就跟我说:“要送人家东西,一定先把它全部检查清楚,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了,再送给别人。不能因为你要送人家东西,心理上就觉得已经给他很大的恩惠了。”我遵照父亲的指示,把车开到了修理厂让师傅仔细检查,结果发现离合器快坏了。我自己开习惯了,假如交给别人去开,他可能会叫苦连天,因此我就把离合器更换了之后再送给朋友。所以,纵使送人东西,也不可轻率。我们常常乘坐飞机,会麻烦朋友来接机,杨老师一定会先跟对方联系,告诉对方自己下飞机的时间。下了飞机还要走十分钟、二十分钟才能到出口,她把时间算好,让对方在这个时间再来,这样不会让对方等太久。这些细微之处,都能让人家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关怀。一个人能“勿轻略”,考虑别人的感受,他做事就不会随便、懈怠,当然也会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与关怀。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1月04日
作者●王晋梅      2023年7月,我幸运地参加了家校社育工委第二十五期北京“好习惯养成”亲子夏令营,老师安排我做助教。我看到家长们每天接受心灵的洗礼而发生的巨大改变,发自内心地高兴。我在想:他们有救了,他们的孩子有救了。        这些孩子和家长来自全国各地,大部分家长都是因为事业失败或家庭不和谐,而管不了孩子,有的甚至失去活着的信心。这些孩子当中,有严重抑郁的,有躁动不安不能自控的,有严重失眠的,还有不会沟通、一天说不了几句话的。这些刚刚十几岁的孩子,正是人生好年华,却在他们身上看到枯萎的样子,我的心特别酸楚,心中涌现出从未有过的激情:我要救他们!我要让他们开心快乐起来,让他们恢复应有的模样。       我想到自己的孩子。如果我没有学习传统文化,不坚持跟老师学习,他也不会有崭新的面貌。 我的孩子曾经对我说,如果不学习传统文化,他也有可能会跳楼。我无比感恩老师,感恩祖宗之德,感恩古圣先贤之慈悲护佑。我相信,眼前这些孩子们是有福报的,他们一定能够好起来,一定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这期亲子夏令营中有一个14岁的孩子,不爱说话,严重抑郁。她说,她感觉活着没意思,曾经想从11楼跳下去。她的这些想法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说过。她说,来到这里内心感到特别轻松, 老师真诚的爱一直感动着她,她愿意和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她说,她的父母从来不愿意倾听她的心里话,只要她一开口,父母就会让她找自己的问题。其实,她有时候知道是自己有问题, 但她只想得到父母的一点安慰,可是她从来没有得到过。后来,她绝望了,再也不愿意和父母说话。连自己最爱的父母都不能感受她的需要,还有谁会爱她呢?可怜的孩子就这样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在学校也一样,她想拥有一个懂她的人,但是也不能如愿。回到家里,母亲和父亲、爷爷和奶奶也不和谐。她不敢和奶奶说太多,怕母亲不开心。想和母亲说话,母亲又很忙,忙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父亲忙于养家,除了给她钱之外,没有更多的言语。她的内心渐渐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当我听到这里的时候,深深感受到一个女人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班里有一位10岁的孩子,虽然听话懂事,看上去却是很脏很乱的样子。陪寝老师发现,她洗澡的浴巾已经有五六年没有洗过了,浓烈的臭味让人难以忍受。后来在开会的时候,其他老师听了之后说,终于知道为什么孩子不和妈妈亲了,妈妈给予的爱实在太少了。孩子从小到大都是自己洗澡,怎么能洗干净呢?孩子太可怜了。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她的内心是孤独的、无助的, 还常常被父母斥责,甚至打骂。孩子都快被逼疯了,还得忍受,那种内心的痛苦刺痛着孩子的心灵。这个孩子其实是很听话好学的,所以老师很喜欢她,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帮助她。老师帮她洗澡,教她把自己的头发打理得整齐漂亮。老师还教她擦地的方法。她每天非常用心地完成老师安排的事情,干得特别认真,干完活也特别开心。这说明孩子们都想变好,就是需要有人教啊。 能够来到康老师的学校,给孩子们种下善的种子,孩子们一定会好起来的。同时,家长们通过学习,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都说今后一定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孩子身上,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      还有一个孩子来的前一天,服了两瓶安眠药自杀,被家人送到医院救了下来。这个孩子从小是由爷爷带大的,和爷爷的感情特别深厚,父母管得很少。去年爷爷去世了,对她的打击特别大。 她觉得没有了安全感,再没有一个人疼她,爱她。她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后来认识了一位男朋友,她把所有的爱都寄托在男友身上,可是有一天他突然提出分手。她接受不了,服毒自杀。刚来到学校的时候,这个孩子总爱哈哈傻笑,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不听话,不学习。老师们感到她太可怜,用真诚的爱唤醒了她。她再也不那么傻笑了。出游的时候,她一路拉着小妹妹,妹妹累了她就抱着,陪小妹妹玩,照顾妹妹喝水吃东西。她本有的爱心被唤醒,对老师也有了恭敬心,对母亲也有了感恩之心。她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一直以为是别人对不起我,其实是我对不起所有人。我看了,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通过15天的学习,孩子们有了明显的改变,变得听话了。他们学会了做饭、擦地、洗衣服、 做家务。虽然时间很短暂,不能让他们在十几天的时间里把所有恶习改掉,但至少已经在他们心田里种下了孝亲尊师的种子。百善孝为先,只要有孝心就一定是一个有善心的人。老师说,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颗善心,让善心常存。       通过跟随老师学习,我才知道,人这一生想要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首先要成为一个有福报的人。那福报是从哪里来的呢?得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什么是德呢?就是做一个依道而行的人, 也就是要依五伦大道而行。女人要在女人的道。女人若和男人一样,做男人的事情,就会阴阳失调,就如同脱轨的火车。这就是疾病和灾难发生的原因。可惜现在人们都不相信这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就告诉我们,要如何遵循自然规律,可是人们都不学了。康老师和王老师十多年前就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能够坚持到现在,经历了多少心酸苦楚,但老师慈悲济世之心常存,也因此救了无数孩子,挽救了无数痛苦的家庭。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