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这周学习《了凡四训》,老师讲到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之后,为其讲解命运可以转变的道理,了凡先生幡然悔悟,从自身下功夫,积德行善,修身以俟之。这是全书最重要的一段儿命运的转折,了凡先生之所以能改变命运,就是因云谷禅师的这段话,我们改过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找到自己的过失。我们大部分人心粗眼翳,因此老师提醒我们要反躬内省,要把以前向外汲汲营求的心,反过来向内来观察自己,看住起心动念。老师安排的每日反省特别好,能随时随地的发现自己的问题,这周我也总结爱犯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自以为是的毛病。这个习气真的是根深蒂固,自己已经忏悔过很多次了,但依然在犯,其根源就是自私自利的心,只要私心不除,就会有“我执”的习气,所以自己发愿要真正去为大家服务,在做事中练习去自己的私心,扩大自己的心量,尽心尽力的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以师志为己志。  第二个就是贪心。自己可能面表面儿上对钱财不那么贪了,但是实际上贪的这个习气还在,只不过是转移了方向,比如自己贪恋小时候儿在海边赶海的那种感觉,所以爱看类似赶海的视频,也爱看别人在海边儿挖螃蟹,采贝壳儿的感觉,想来想去,这都是自己的贪欲。还有自己以前就喜欢去逛瓷器店古董店,一直到现在,对它们的喜欢还是割舍不掉,只要经过这样的地方,心里就痒痒,不买也喜欢去瞅上两眼。这都是自己的贪心。   第三个,自己的名利之心。这个不是表面儿上的好名好利,但是自己在工作中发现自己会在意别人的评判,在意别人说的那个“好”,在意结果,这其实是自己心里有图好儿的这个需求。有名利之心,我们做事的时候就和老师讲的真心有偏颇,就容易做错事,走上歪路。这也是自己以后要改正的地方。  同样,了凡先生讲“修身以俟之”,就是让我们一定要把心安于当下,守好自己的本分,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今早自己看到会员群里老师发的“一日常规”落实的视频,非常的感动。视频里有一位义工老师在教大家怎样摆放东西,怎样擦窗户、擦地。看到她的行为就觉得非常的心安,心里有感动。我们修身修学,其实和擦地是一样的,就是要一下一下的恭敬认真,心在哪里,手和眼就在哪里。只要有恭敬心在,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我们一样都可以修到真心。  用恭敬心去做事,和用一颗毛躁的心去做事,效果完全是不一样的,老师在《一日常规》当中也嘱咐过我们做事要仔细,我们认真仔细的心就接近于真心。所以真心做事就是积德行善,就能改变命运。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2日
  今天上午,论坛群老师们处理事情的智慧令我自愧不如,这是从爱心出发、成人之美的善举。而我看到孙老师的分享时却毫无反应,就去看其他群了,可见我的爱心淡薄,做不到立刻助人,连“父母呼,应勿缓”都没做到。从小事便能看出老师们的用心,他们是用爱心去修改,帮助别人的心是善心,结果皆大欢喜。 这两天学习一位老师的分享,感触颇深。老师朴实的言语,透露出心理的变化。从孩子叠被子到打断孩子说话,让我反思自己对女儿的态度,我缺乏耐心和慈悲心,孩子想跟我说说话,我却只顾着自己的事,一下子就给孩子的话打断了,没有商量,导致女儿半天或一天都不再说话。我如此自私冷漠,连孩子和丈夫都不能包容爱护,实在悖礼悖德。  丈夫和孩子,无论我说什么,他们都不和我计较,而我却常抱怨,用冷漠回应他们的爱。老祖宗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从对身边人的态度,就能看出自己爱心的缺失。 今早丈夫因手机闹铃没响晚起20分钟,时间有些紧张。是我昨晚给他手机关机,还可能调了静音。我正在厨房打豆浆,他不耐烦地让我别打了、赶紧做饭,还埋怨我把他有手机关机了。确实不怪他,是我做事不谨慎才导致时间紧张。我不该按自己想法行事,这是私心作祟,结果就惹出麻烦。如果听先生的不关机,那就是守规矩,结果就是开心顺畅。规矩就像母亲,是为我好,守规矩才能有美好收获。   这一周的学习,经历诸多磨练,让我明白遇到的人、事、物,都源于自己的善心或恶心,不要抱怨指责,要时刻放下自我、利益他人。老师反复强调要反躬内省,找自身毛病和过失,这才是正确之道。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2日
  本周跟随康老师学习《了凡四训》,“反躬内省”一词屡屡被提及,如洪钟般在我心间回响。康老师强调,改过之始,在于反躬内省,唯有精准揪出自身问题,方能踏上改正之途,实现断恶修善的蜕变。学习过程中,我惊觉自身问题丛生。其中,自以为是的毛病尤为突出。每遇一事,“我的”想法便如脱缰野马,率先在脑海驰骋。别人问询,不假思索,“我觉得”“我想”之类的话语已脱口而出。这背后,是深深的我执与我慢作祟。以“我的”心行事,实质是自私自利的彰显,其间还裹挟着浓浓的傲慢。往昔,我对这些浑然不觉,近日频繁犯错,追根溯源,正是严重的我执与我慢在捣乱。自私自利与傲慢,就像隐藏在暗处的黑手,将愚痴与灾祸悄然引至身边。每次凭习气行事,结果总是不尽人意,这不正是恶心感召的恶果吗?  老师曾语重心长地提醒:要时常叩问自己的心在何处?当下做事,怀揣着怎样的心?是恭敬与感恩,还是只为一己之私?有没有体谅对方的难处,给予关爱与包容?当爱心、恭敬心、感恩心主导我们的行动,心便是善的,是利他的;反之,若被“我感觉”“我以为”“我觉得”这类私心左右,做事必然出错。 老师常言“历事练心”,做何事并非关键,重要的是秉持何种心态。我们需在做事过程中,剔除私心,摒弃不恭敬与傲慢。即便做着看似善事,若怀着傲慢、自私之心,那也算不上真正的善,收获的果实想必也是酸涩的。 去除私心的良策,便是多为他人服务。用心感受他人需求,与人相处时,放下自我,顺遂他人。我深知,必须多做事,磨炼自己,打磨掉傲慢与自私自利,时刻为他人着想,随时随地自我反省。  记得老师讲过,哪怕仅将老师的一句教诲落到实处,修学也能获益匪浅。而我之所以频繁犯错,正是因为将老师的教诲抛诸脑后。今日读到一位老师分享的文字:“离开《弟子规》,便背离了人的模样。”回想自己犯错之时,可不正是违背了《弟子规》,陷入不忠不孝的境地吗?   在日常生活里,我深知要从最基础的《弟子规》入手,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聆听老师授课,汲取智慧;多学习经典,涵养身心;多为大家服务,在奉献中成长。 感恩康老师的悉心教诲,也感谢一同学习的各位老师们。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2日
  这一周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需落到实处,做到学以致用,重点用于自我反省与改正过错。我们命运不顺、障碍重重,根源在于心中有恶、过失未改。老师说一个过失对应一个苦果,就像背着定时炸弹,所以避免灾祸要在改过上下功夫,这就需要具备反躬内省的能力,常省常照,知不足而后进。  老师讲,我们反躬内省功夫的深浅与改变命运的速度成正比,可见其重要性。我自省能力还很弱,需按老师说的,在生活中多加练习。以前总爱挑别人毛病,现在开始要把目光转向自己,每动一个念头,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审视一下自己,看是否符合圣贤教诲,是否会让他人烦恼,见人有过要反思自身。要养成自省习惯,及时转变心念,改进说话做事的方式。  昨天先生说,拖把不好用要换新的,今天他买了连桶带拖把的一整套。我觉得桶还能用,不用换,先生却认为单买拖把不划算,整套更合适,还说把旧桶扔掉。我当时心里不舒服,本想反驳,想起要练习随顺就没说话默默走开了。   之后我先是在心里数落先生浪费,越想越气。但又想到老师教诲,要为对方错误找理由,包容理解。后来想通了不过是一个桶,能让先生不烦恼,换回家庭和气也值得。反思多年来和先生相处,常因类似事情对立,最后两败俱伤,伤了和气也影响家庭。争赢了道理,却失了德行、添了隔阂,又有什么意义呢!  老师说个人因果个人了,自己种下的种子,总有一天要自食其果,任何人都代替不了。所以不学习的人很是可怜。我不再埋怨先生,反而心生怜悯,也意识到自己德行不足,无力影响他。当下我能做的就是断恶修善,做好榜样,感化家人和身边人,让更多人学习传统文化、改过向善、远离灾祸。   人明白一分道理,就少犯一个错,少一个灾祸。学习明理、知过改过至关重要。想想还有很多人在痛苦中,需要帮助,所以我一定要努力改过,增长德行,影响、帮助更多的人。感恩老师慈悲教诲!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2日
  这周学习了老师讲的《了凡四训》,收获颇丰,最大的体会便是懂得了包容。在家中,我试着和声细语地与家人交流,更多地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即便面对缺点和错误,也会去体会其背后的原因。家庭氛围日益和谐,孩子也十分珍惜这份美好,生怕破坏了这温馨的氛围。偶尔我发脾气,情绪有些不好时,孩子能敏锐察觉,还会贴心地劝我改正。丈夫也不再像从前那样,一开口就责骂、唱反调,当我表现出自私、任性时,他会耐心地和我解释、商量。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自己记性不佳。听老师讲课时,明明对那些要点很兴奋,也做了重点标记,可就是记不住。没办法,我几乎把所有内容都记了下来,可事后查找笔记时,仍不够顺畅。老师说学习如同入宝山取宝,要一点一点积累,而我现在是时刻都离不开笔记本。 反思之后,我意识到是自己的恭敬心还不够,甚至还在为懈怠找借口。看着孩子,满心渴望他早日亲近恩师,我深知自己唯有勇猛精进、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能尽快改变命运。  往后,我定会老实听话,遵循道德与圣贤的教诲,紧跟老师的启发和引导。 感恩校长慈悲大爱的教诲,感恩老师们的一路陪伴,感恩生命中的一切。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2日
第31期北京好习惯养成亲子冬令营中华成童礼成功举行 “教室灯光,窗外日光,不如孩子心里的灵光。”这是2025年2月18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校社共育指导工作委员会举行北京好习惯养成亲子冬令营中华成童礼的一个美好瞬间。

活动现场灯笼高悬,温馨感恩的音乐在耳边回荡,“以德立学”“珍惜粮食”“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的图文并茂宣传画,把活动氛围点缀的庄严肃穆。

海纳百川,薪火相传,告别童年,少年如山。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幼童学子在这里汇聚光源,习礼明孝,感恩励志。雏鹰从这里起飞,今天现场44名老师、家长、孩子、志愿者欢聚一堂,热情洋溢欢聚在孝亲尊师的文明礼仪中。

春风化雨,接根明理。自始至终,整个活动洋溢在“不读书,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氛围中,从拜孔、谢师、明义等明理程序中,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叙情中连根连情,心心相印,不忘祖德。不负时代,把文明、孝道、勤劳、诚实、恭敬等中华传统美德发挥光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在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塑像前,四位学生身着汉服恭恭敬敬手捧“敬恩茶”来到老师面前,奉献恭敬心、感恩心、天下为公心,老师们激动的热泪盈眶。

至诚老师眼含热泪有感而发: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深感自己做的不够,但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民族振兴希望和祖国的未来。

心果老师废寝忘食,一心一意心系孩子,面对敬茶的孩子们说到: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圣贤智慧,日日知非,日日改过,改变命运,把握未来。

 

《孝亲仪式》

大成先师塑像前,敬祖连根感恩先。

习礼明孝凌云志,感恩立志带笑颜。

叩首跪拜接孝道,盆盆热水骨肉连。

反哺跪乳天天唱,饮水思源连坤乾。

《观礼有感》

半月时间不算长,一年之计贵春光。

一日常规好种子,了凡四训育儿郎。

良好习惯养成早,根深叶茂做栋梁。

一切福田系方寸,命由我作寿乐康。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2日
通过这一周的学习,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善念是多么匮乏,而习气和毛病却如此深重。过去,我总以为自己还算善良,常常直来直去,不懂变通,甚至自诩为“耿直”。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所谓的“耿直”不过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我从未想过要体察他人的需求,给予他人温暖和关爱,反而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所思所想几乎都围绕着自己。我也没有意识到要随顺他人,避免因自己的言行而让他人烦恼,反而总是希望别人来迁就我。通过学习,我才逐渐明白,这些行为背后其实都是自私自利,真正的善心少得可怜。老师曾说过,善心就是爱心。如果心中没有爱,善良又从何谈起呢?反思自己,为什么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挑剔别人的不足?为什么我对很多事情都看不顺眼?归根结底,是因为我的心不够善,缺乏爱心,不善的念头常常占据上风。即使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同时摆在我面前,我也往往只看到缺点,而对优点视而不见,甚至认为那是理所当然。   特别是对待孩子,我总是希望她这样那样,希望她成为我想象中的样子,每当她的表现不合我意时,我就会忍不住唠叨、数落她。然而,她的表现往往与我的期望相去甚远,这让我常常心生烦恼,甚至怨天尤人。    通过学习,我逐渐学会了接纳现实,怨天尤人的心态也有所转变,但我仍然会忍不住挑剔别人的毛病,试图去纠正他们。如果对方几次都无法达到我的要求,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生气、恼火。显然,我虽然学了,但在实践中总是“考不及格”,这说明我还没有真正领悟老师所讲的道理,还是没学明白啊!老师告诉我们,看到别人的过失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都不是圣人。但如何对待这些过失却需要智慧。老师教给我们一个非常智慧的方法:为他人的错误找个理由,去理解、包容他们。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内心深受触动。我就在体会,这是一颗怎样的存心呢?这是一种宽容、体谅他人的善心。    反观自己,当我看到别人的过失时,总是忍不住指责、抱怨,表现出厌恶、不耐烦的情绪。我总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让对方认识到错误并改正,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我也曾尝试用老师说的方法,为对方的错误找理由,但当境界来临时,我还是妥妥被习气打败,言行举止也完全由不得自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通过这一周的学习,我渐渐找到了答案:因为我的心不够清净,缺乏定力,所以每天杂念纷飞,想得多,做得少。心不清净,没有定力,面对事情时就看不清楚,很容易被外境所转,习气做主。但是我不会气馁,接受老师教诲,用《弟子规》对治自己的错误,落实《一日常规》培养清净心。如此去做,持之以恒,相信终会有所收获。感恩老师慈悲教诲!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2日
尊敬的康老师及亲爱的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过去这一周的学习,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大门,让我对人生的真谛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比如和谐的人际关系、顺遂的事业发展,都离不开我们自身的德行与福气。与之相反,那些让我们感到困扰和痛苦的不如意之事,追根溯源,往往是因为我们德行的缺失与福气的损耗。我们每个人都本能地惧怕灾祸降临,可在现实中,却常常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在不知不觉间积累恶业,消耗自身的福气。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的教诲,就像一道光照进我们迷茫的内心:要想改变命运,必须断恶积福,去除心中的妄想杂念。这也正是我们普通人常常被命运束缚的关键所在。  回顾曾经的自己,简直是被错误的观念所禁锢。那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盯着别人的毛病和缺点,满心满眼都是他人的不足。这样的心态,导致我在人际交往中处处碰壁,与他人的关系仅仅停留在工作层面,很难交到知心朋友。   在家庭中,我更是犯下了大错。我仗着和家人亲近,便毫无顾忌,不讲道理。只要做一点家务,内心就充满了不平衡,抱怨和不满溢于言表,言语和眼神中满是伤人的锋芒,完全没有考虑家人的感受。结果,原本温馨的家变得像战场一样,丈夫下班后不愿回家,孩子回家后也小心翼翼,家里失去了应有的温暖。可即便这样,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一味地抱怨丈夫不顾家,孩子不听话,觉得自己为家庭付出了这么多,却没能过上理想的生活,都是命运对我不公平。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如梦初醒,终于明白自己的痛苦都是错误的心念造成的。一个只想着自己、自私自利的人,怎么可能赢得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呢?一个不明事理、分不清对错的人,又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我彻底领悟到 “先学做人,才能做事” 这句话蕴含的深刻智慧。   虽然目前我的学习和践行还存在很多不足,但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我已经找到了方向。我深知,想要改变命运,首先要改正自己的过错;想要改正过错,必须先明白事理;而明白事理的前提是认真学习。学习要追随明师,接受教导,一门深入,持之以恒地修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培养善良的心念,摒弃恶念,放下执着 与吝啬,时常反思自己。我希望通过自己心态和行为的改变,去影响身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让更多的人接触并学习传统文化,帮助他们摆脱生活中的痛苦,收获真正的快乐。我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社会就一定会到来。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