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科技日报2024-08-198月17日22时55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逝世,享年95岁。得知周光召逝世的消息,人们纷纷转发缅怀文章,悼念这位中国科技界的杰出领袖。周光召胸怀祖国、淡泊名利,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以战略科学家的洞察力,高瞻远瞩地谋划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他提携后辈,积极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周光召的离世,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损失。他杰出的科学成就和崇高的精神风范将永载科技史册,激励后人不断前行。隐姓埋名近20年研制核武器1957年,周光召被国家派往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从事高能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有一次,各国科学家聚集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时,一位外国教授报告了自己关于相对性粒子自旋问题的研究结果。讨论的时候,周光召说出了相反的意见,那位教授发火了。周光召当时并没有辩驳。此后,他花了3个月的时间,一步一步地验证自己的看法,随后写成题为《相对性粒子在反应过程中自旋的表示》的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理论和实验物理》上。不久,美国科学家也得出了相似的研究结果。在苏联工作的4年中,周光召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著名的“粒子自旋的螺旋态”理论,又提出弱相互作用的“部分膺失流守恒律”,直接促进了流代数理论的建立。他的名字从此蜚声中外。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听闻苏联撤走专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的周光召表示,要立即回国参加原子弹研究。他在决心书中写道:“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家,愿意放弃自己做了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改行从事国家急需的工作。我们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1961年2月,周光召回国,5月进入原第二机械工业部九所一室。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协助室主任邓稼先抓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研究和组织工作。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为了一个关键数据,科研人员耗时半年多,反复计算了9次,结果总是和苏联专家之前透露的数据对不上。周光召巧妙地利用最大功原理论证了苏联专家的数据不可能,终结了争论,推动了总体计算继续进行。这是周光召为原子弹研制立下的首功。从1961年到1979年,从32岁到50岁,周光召将自己最富于研究激情和创造力的岁月奉献给了中国核武器事业。他奋战在理论研究和设计的第一线,为我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研制成功和核武器的设计、定型立下了不朽功勋。在邓稼先和周光召等专家带领下,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中国科研人员掌握了原子弹、突破了氢弹,又很快实现了武器定型。这一系列自主创新的科研工作,不仅发展了相关学科,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骨干。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科学家周光召不仅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还是一位卓越的科技领导者,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为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科学家,周光召在制定和实施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支持和创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建设大科学装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87年,周光召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后,始终坚持适应时代形势和中国实情来改革中国科学院。他提出了“一院两种运行机制”的建院模式和“把主要力量动员和组织到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同时保持一支精干力量从事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的新办院方针,推出了实行研究所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设立开放实验室(所)、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在周光召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保持一支优秀人才队伍的同时,也为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先导和示范作用。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期间,周光召主持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章程(试行)》。这是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以来第一个全面指导学部工作的基本文件,学部制度体系自此建立并不断完善。他的贡献并不局限于中国科学院,而是影响到整个中国科技界。2019年5月15日,周光召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研讨会召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专门为这次研讨会发来贺信。他在信中说:“光召兄和我相识已久,相交甚欢,光召兄有大才,是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几十年来,光召兄和我共建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搭建国际科学交流平台、基础科学研究基地,为祖国培养了诸多基础科学人才。”高度重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科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周光召高度重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年轻人是国家和事业的希望。他表示:“要大力培养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掌握现代科技和人文知识、又富有创造性的各类人才,形成有战略引领、有远景激励、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创新团队。”周光召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岳良回忆,在他撰写博士论文时,周光召曾语重心长地问他:“博士毕业后,你就要开始独立工作。在以后的人生中,可能会面临多种选择,但一旦国家需要你做出某种选择,你是否能服从国家的需要?”吴岳良当时给出了一个让老师满意的回答。听到回答,周光召接着说:“当然,要放弃自己感兴趣和爱好的事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一个人对自己祖国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国家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作为晚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曾回忆,上世纪80年代,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研究热潮兴起时,周光召给予了相关科研人员极大鼓励和支持。周光召勉励青年学者,作为创新型人才,既要有理想追求,又要勇于面对现实;在研究工作中应善于分解课题,抓住主要矛盾,指明研究方向;不盛气凌人,不自我吹嘘,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善于和同事合作。“这些成了我们这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座右铭,而且时至今日仍有启示。”陈仙辉说。周光召曾说:“一个民族要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必须要有自信,必须要有伟大的科学家和重大的发明来提升民族精神和自信心。”这是鼓励,也是期望。今天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必将传承和发扬好周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立新功!(记者陆成宽)责任编辑:贺治瑞
发布者:Summer
2024年12月03日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2024-11-26作者:曾麒 童曙泉 满志禹近日,有消息称烈士王伟的孩子王子如今已成为一名海军军官还重启了父亲“81192”的编号但王伟烈士妻子对此回应“孩子刚从北大硕士毕业确实是海军军官但‘81192’是战机编号不存在‘重启’一说希望孩子同样热爱祖国当好兵”针对王伟烈士妻子的回应网友的反应很暖心给出满满的鼓励和祝福2001年4月1日美军一架侦察机侵犯我南海领空我军派出两架飞机跟踪拦截美机违反飞行规则突然转向撞毁王伟驾驶的飞机他被迫跳伞坠海十余万军民出动搜寻了14个昼夜也没有找到他最后王伟被确认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33岁中央军委追授王伟同志“海空卫士” 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王伟的儿子王子继承了父亲守护碧海蓝天的遗愿在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海军工程大学成为了一名海军军官工作两年以后王子考上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今年6月顺利毕业王子回到部队继续投身于海军事业英雄从未远去依然护佑着这片锦绣山河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不懈奋斗致敬!责任编辑:徐睿明
发布者:Summer
2024年12月03日
10月20日上午,位于新疆的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早期教育专业智慧实训室,程双儿老师正在给2023级早期教育2班的30名学生上课。“还记得我们熟悉的小朋友粽粽吗?”程双儿打开一个视频,“今天的课上,他又来了!让我们看看今天他在干什么。”视频中,爸爸正在教1岁多的粽粽唱歌曲《孤勇者》。学生们通过视频观察粽粽的语言和行为,也被爸爸的狼狈样逗得哈哈大笑。活跃的气氛,充盈整个教室。这节课叫《婴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通过观察婴幼儿的行为和语言,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需求和特点,从而为婴幼儿提供适宜的照顾和教育提供依据。程双儿2021年从保定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里工作,担任早期教育理论课、教法课的老师。为何选择到新疆工作?原来,程双儿在保定学院的入学第一课,参观学校西部支教展馆时,就被学长们的事迹深深打动。大学四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一直激励着程双儿。她下定决心:“毕业后,像学长学姐们一样,到西部去。”上学期间,她学习刻苦,热情真诚,活泼开朗,积极参加歌唱比赛、志愿服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等。大学毕业时,她说服了家人,并向学校提出申请,当年8月来到了新疆,进入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西部支教之路。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所属学校。从家乡重庆到河北保定,再到新疆铁门关市,程双儿逐渐找到了奋斗的方向。“虽然生活环境、文化习俗有很大差异,但在新的大家庭里,我感受到了温暖,也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程双儿在工作中向前辈学习,和年轻同事互相激励、共同进步。时光荏苒,程双儿已在新疆工作三年多。“你知道吗?我以前在学校里连参加学生会面试都紧张得不敢与人对视。”她说,“现在能从容地在课堂上讲课,不光有自己的努力,更多来自学生们的肯定,是他们给了我自信。”“双儿老师,我的成绩不好,也不喜欢学习。”刚开始教课时,有学生跟程双儿反映。于是她每次备课时都会反复打磨课件,认真研究怎么讲才能让他们听得懂、喜欢听。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学生们告诉她:“老师,听完你讲课,好像知识不小心就进入我的大脑了。”一句话,让她心里有了满满的成就感。除了常规教学工作,程双儿从工作第一年就和同事一起带着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为帮助他们更好准备比赛,她每年都要到外地参加培训,学习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前一阵,我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参观学习,受到很多启发。比如今天上课的内容,就是这次学习的成果。”程双儿介绍,她还积极参加教师竞赛,在比赛中学习新知识,也能体验学生们在比赛中的辛苦与付出。程双儿喜欢早教专业,也愿意把最好的教育带给学生,让他们看到美好的未来。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除了上课,程双儿会经常去看学生们跳舞、画画,到宿舍找他们聊天。李甜瑜是2020级早期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刚教她时,程双儿发现她很内向,不爱说话,就经常找她聊天,帮她解决遇到的困难。“因为有老师的陪伴,我从一个腼腆的小孩慢慢变成了闪光发亮的大人。”李甜瑜的变化就像她自己描述的一样,在学校不仅参加了技能大赛,还成功专升本。“最近,她又给我发信息,咨询考研选择哪个学校。”程双儿说,“她一直特别勤奋,真为她的进步感到高兴。”会不会一直留在新疆?采访的最后,面对记者的提问,程双儿不假思索地说:“会!我将追随着学长们的脚步,不断奉献自己的力量。”(记者薛惠娟)责任编辑:王景 高小茹总平台审核编辑:徐睿明
发布者:Summer
2024年12月01日
                                                    寒林 刘半农 摄 江苏省江阴市博物馆藏刘半农(1891年—1934年),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江苏江阴人,新文化运动先驱,“专治语音学,多所发明。又爱好文学、美术,以余力照相,写字,作诗文,皆精妙”(《故国立北京大学教授刘君墓志》)。刘半农虽仅“以余力照相”,但其所著《半农谈影》堪称中国摄影理论的开山之作。刘半农视摄影为“消遣”,强调他在摄影上的非职业性和非功利性,类似于传统文人的“雅趣游艺”。“以余力照相”的目的“只在求得自己的快乐”。所以,作为纯粹的“为己者”,他不拘泥于摄影的方术规律,而是玩物以适情,“无论是赤日炎炎的盛夏去颐和园观荷,还是在寒风凛冽的严冬去北海赏雪”(陈申《光社纪事》),有意兴便做,没有意兴便歇。“白天背镜箱,晚上摸黑房”,为的就是一个“消遣”,一如被奉为文人画正宗的倪瓒所言,“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答张藻仲书》)。摄影的意趣在于“游心之所在”的意境建构。在《半农谈影》一书中,刘半农将摄影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复写”,其主要目的“在于清楚,在于能把实物的形态”真切记载下来,是为“写真”;第二类是“非复写”,可称作“写意”,即“要把作者的意境,借着照相表露出来”。在刘半农看来,意境是人人不同的,而且是随时随地不同的,要表达出来,必须有所“寄借”,“被寄借的东西,原是死的;但到作者把意境寄借上去之后,就变做(作)了活的”。刘半农拿“正阳门”举例。以“写真”的方法拍摄,即使照一百张,还是死死板板的“一座正阳门”,是“包造正阳门的工程师打给我们的一个样”,但若用“写意”的方法,则十人十异,有的雄伟,有的清劲,有的“热”,有的“冷”。这样的作品,“往往不去管他照的是什么东西,却把我们自己的情绪,去领略作者的意境”。写真照相只须有一个“术”字,而“写意”则于“术”字之外更须有个“艺”字。为方便理解,刘半农进一步举例,“云淡风轻近午天”是个印象,但若换作“云作灰白色,不甚绵密;风力每秒钟二公尺;时间为上午十点三十五分”,则意趣全无,变成一篇“死账”。意境最根本的还是主体的自我书写,以一心映万物。清代画家方士庶在《天慵庵笔记》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刘半农认为摄影亦如此,如若所有的东西多直现于纸面,没有什么纸背或纸外的东西“可资玩味”,那还有什么意趣呢?“光社”发起人之一陈万里在评价刘半农的摄影时就曾谈道,“他之摄影,是在一张平面的作品上,要有他自己的意境存在着”,“他要还他‘一个我’,有他自己的本来面目”(《谈半农的摄影》)。意在影先。“写意照相的总体,就完全寄附在作者的意境之内:必须先有了意境,然后才可以把方术规律拉过来,做个参考”,就此来说,“清与糊”“形与光”“陪与衬”等都是表达意境的具体艺术语言形式,“这是美术上的安排,是脱离了理知而专属于情感的一件事”。那如何通过技术来呈现写意摄影的意境呢?拿“线”来说,无论是曲还是直,都看起来有僵硬之感,但如若拿支毛笔,蘸些墨水,在宣纸上随意挥一笔,则“看上去似乎中间含蓄着许多的意味”。“糊”一点,可使琐碎的东西变为匀和,使锋芒棱角借着“腴线”变为含蓄。意境是灵秀的、苍老的、萧疏的,可“偏清”一点;如果是朴茂的,浓重的,就可“偏糊”一点。再说“光”,在摄影中,光也有软硬深浅之分,硬光可唤起精神,软光可增加韵味,太硬易使画境陷于干枯,太软也可造成混沌;深光趣味浓郁,浅光趣味轻灵,太深近于臃肿,太浅则近于松懈,光的软硬深浅与景物的清糊一样,都是作者意境中的事。刘半农的认识,某种意义上也是东方审美意趣在摄影创作中的隐现。在意境之外,刘半农还以传统文人画为师法对象,在《垂条》《寒林》《渔舟唱晚》《西湖朝雾》《平林漠漠烟如织》等作品里,不论是竹影横斜、放牧归舟的取材,还是薄雾轻笼的水墨感,抑或是颇具诗意的作品名称,都带有传统文人画的印记。王森然评曰:“其美术摄影中诗意之浓,为一般摄影家所不及。”(《刘半农先生评传》)当然,刘半农也清醒地认识到:“画是画,照相是照相,虽然两者间有声息相通的地方,却各有各的特点,并不能彼此摹(模)仿。”刘半农将传统文人画的“理法”融入摄影,以模糊和写意寻求“为己者”的意趣,以“业余者”的身份影响了中国摄影的历史走向。在他这里,“小镜箱”有了作品之外特定时代下的主体意识和家国意识,是“雅趣游艺”之外的另一种复调,正如其在《北平光社年鉴》的序言中所说:“必须能把我们自己的个性,能把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情趣与韵调,借着镜箱充分地表现出来。使我们的作品,于世界别国人的作品之外另成一种气息。”(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讲师)责任编辑:贾倩             作者:安雅琴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01日
作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按照“积分制”,村民投工投劳、诚实守信、家庭美德等生产生活各类表现,都可以获得积分,并在年底统一进行集体利益所得分红。2023年,113家屋场合作社年产值3670万元,144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均超10万元。七旬老人苏术初成为资产“百万富翁”,靠的不是存款,而是积分。这听上去似乎有些不靠谱,但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积分却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苏术初家庭总积分8965分,2023年获得7963元的现金分红,而按照油溪桥村集体资产超亿元保守估算,他的积分折算对应资产至少也有上百万元。发源于油溪桥村的“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模式(简称“积分制”),激活了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池春水”,这个昔日的省级特困村,如今成为响当当的美丽脱贫致富村。“重要的不是有多少积分,而是通过积分这种形式,把大家组织起来,让大家都有参与感,激活村庄的内生发展活力。”油溪桥村党总支书记彭育晚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积分制”推动下,娄底市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发生了巨变(2024年7月25日摄)。蔡俊雄摄做好事有钱分做好人也有钱分走进绿水青山环绕的油溪桥村,可以看到每家每户门前都贴着二维码。记者扫描二维码发现,这是一个村级治理服务平台的小程序,村民们不仅能实时直观地看到全村的积分情况,还可以在线办理业务,提出反映诉求。能让积分值钱,源于村里推行的“积分制”。“积分制”的设计者彭育晚向记者介绍,“积分制”就是以分数的形式,对村民参与村庄发展建设所占用的山头、林地,参与村庄建设所需要的劳动力,对村里制定的村规民约条款的遵守情况,进行了相应量化。得的是分,分的是钱,大家做好事有钱分,做好人也有钱分。“‘积分制’首先要解决的是没钱的时候怎么发展。”彭育晚说,2007年,油溪桥村首创“积分制”模式,开启了义务筹工、设立村规民约的先河,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义务出工,花费60多万元完成了原本预计300万元的水源工程。“这就是‘积分制’的力量,这一模式建立了乡村治理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由此形成责权利高度统一的治理共同体,充分激发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彭育晚说。按照“积分制”,村民投工投劳、诚实守信、家庭美德等生产生活各类表现,都可以获得积分,并在年底统一进行集体利益所得分红。而通过参加积分事项,也给村民们带去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奖励激励,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就业创业、发展产业、乡村建设、公益事业等村级各项事务中去。“积分制”施行17年来,历经了先后8次修订,如今“积分制”发展到了4.0的阶段,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户变股东、村民变股民,分散的自然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整合,村民的收益有了大幅提升。2007年到2023年,油溪桥村村集体收入由负债4.5万元发展到了36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800元提高到26600元,村集体资产估值上亿元。这个地处新化县东北部偏远山区的昔日省级特困村,如今变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美了我们也受益”与“积分制”同时,“三屋同治”乡村治理模式也成为娄底基层治理的推广案例。7月底,记者走进娄星区杉山镇花溪村旷家屋场时,正值双抢时节。“双季稻的种植面积比去年更大了,今年的收成更好。”今年56岁的屋场党小组组长旷登清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有的村民种水稻,有的种蔬菜,也有土地因无人管理而撂荒。通过成立屋场合作社,解决流转矛盾、统一村民诉求,整合流转土地120亩,村民流转土地获得固定回报,合作社也能够扩大种植规模,从2023年开始通过连片种植双季稻,稻谷产量提高了,整个屋场也有了更好的收益。“三屋同治”,是以屋场党小组、屋场理事会、屋场合作社为主要载体的乡村治理模式。娄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一轮并村后,娄星区部分村域变大、人口增多,而村干部人手不足,基层治理难题进一步加剧,为此娄星区按照“血缘相亲、地缘相近、业缘相融”的原则,不断细化优化乡村治理单元,将全区144个村划分为1042个屋场,分别成立屋场党小组、屋场理事会、屋场合作社,构建“党小组牵头引领、理事会商议治理、合作社发展产业”立体化治理格局。在旷家屋场,这里有村民捐出自留地建设的公共花园,有村民的老屋场改造成了健身场所,也有村民主动在自家房屋外墙刷上彩绘。“乡村美了我们也受益。”当地村民说。美的不仅是环境,更是民风。多个屋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由村民共商共议,大家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尊老爱幼、扶残助困等内容写入屋场公约,自觉推动建设文明乡风。同时,屋场还组建有文化艺术志愿服务队、卫生环保志愿队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力乡村环境治理。村庄美了,村民富了。娄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三屋同治”模式,全区组建屋场合作社113家,通过屋场合作社整合流转耕地、林地、荒山等土地资源7.6万亩,整治抛荒耕地近万亩。2023年,113家屋场合作社年产值3670万元,144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均超10万元。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工程。在娄底,何以能够涌现出“积分制”“三屋同治”等乡村治理新模式?娄底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萍表示,乡村治理好不好,要看是不是形成了共同利益。娄底好的基层治理模式,其本质都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在具体工作中,娄底鼓励各县市区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路径和方法,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基层党员干部干在前、走在前。二是坚持群众路线。善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避免“干部干、群众看”等现象。三是坚持改革创新。乡村产业发展要植根于乡村,但更需要面向市场,必须创新产业投入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红利让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形成企业发展、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生动局面。“通过推进乡村治理,全体村民拧成一股绳,发展的劲头更足了,村集体的威望更高了,有力促进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杨萍说。责任编辑:郑茗璐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01日
作者:周贤忠                                                      赵鸿济赵鸿济,山东掖县(今山东莱州市)人,1918年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60师180团团长。1938年3月入伍,193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50年12月在抗美援朝战争黄草岭阻击战中,他率领英勇的180团官兵,打垮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终因弹药耗尽光荣牺牲。1951年11月,赵鸿济入葬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东区三排六号。长津湖战役中,1081高地是黄草岭位置最靠南的阻敌南逃的要地,这一带雪冷风寒,最低气温达到-40℃。守卫主峰的180团1营2连官兵,历经苦战,击退了美军增援部队的多次进攻,最后终因气候过于寒冷,给养耗尽,官兵们大多数冻亡在高地的工事里。我军增援部队到达阵地时发现,战士们一个个手握枪支俯卧在冰雪堆成的工事旁,许多战士的手已与枪栓冻结在一起,无法分开。一些战士死于敌人的炮火,但更多是冻饿而死。180团团长赵鸿济就是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嘎子”缴枪当上兵赵鸿济的入伍经历有点像“小兵张嘎”。1938年2月,胶东游击队第3支队在支队长郑耀南的率领下向北开进,浩浩荡荡路过山东掖县沙河镇赵家村。赵鸿济得知情况后,找到支队长郑耀南说:“带上我吧,和你们一起打鬼子。”不料郑队长摇摇头说:“不行啊,我们不了解你的情况,又没人给你担保,不能要你。”赵鸿济顿时不知所措地待在路边,他想:“我要打鬼子,给乡亲们报仇,为什么不要我?不管要还是不要,我都要跟到底。”此后部队走到哪里,赵鸿济就紧紧地跟到哪里。部队行军的时候他就帮着挑担子,宿营的时候他就帮着捡柴。一次队伍打伏击,枪刚一打响,他竟然手持木棍,毫无畏惧地冲向伪军,硬是从敌人手里抢过一条枪来,大家被他的执着和勇敢打动了,郑耀南也渐渐喜欢上这个小伙子。一个月后,郑队长交给他一条枪说:“从今以后,这条枪就是你的,我们接收你入队。”入伍后,赵鸿济作战勇猛,不怕牺牲,很快就被党组织吸收为党员。1947年5月,赵鸿济被组织送到军校学习。1948年6月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华东军区1纵3师9团1营任营长。                                                       志愿军向敌阵地发起冲击。资料图片激战在长津湖畔1950年11月,时任志愿军第20军60师180团团长的赵鸿济奉命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参加第二次战役。11月27日24时,180团向古土里地区美陆战第1师发起进攻。突击队随着嘹亮的军号声高喊着:“冲啊!杀啊!”如猛虎般扑向古土里以北高地。美军利用坚固工事负隅顽抗,子弹雨点般地向突击队倾泻过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战士们的伤亡在不断增加,阵地依然在敌人手中。指挥所内,赵鸿济紧锁眉头,突然说:“把指挥所向前移!”旋即跨出指挥所来到阵地前沿,在流弹与爆炸声中,赵鸿济仔细观察着敌我双方的动向,不间断地实施有力指挥。“把1营给我组织起来,我来当突击队队长!”28日凌晨2时许,赵鸿济亲率突击队发动进攻。迫击炮弹不断地在敌人阵地上爆炸,手榴弹如暴风雨般地飞向敌人工事。敌军被这猛烈的打击压在阵地上抬不起头来。赵鸿济身挎捷克式轻机枪,高喊一声:“同志们,冲啊!把美国鬼子揍下来!”他一边射击,一边领头向公路旁的高地猛冲!战士们看到团长身先士卒,立刻勇气倍增,端起刺刀,跃出战壕,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敌人。赵鸿济端着机枪对着被炮火轰开的阵地缺口一阵猛扫,随即突入敌前沿阵地,战士们紧随其后,展开了白刃战。敌人被打得血肉横飞。经过一夜艰苦卓绝的战斗,180团按时完成分割包围古土里敌军的任务。28日开始,180团在这一带山岭和公路上,与敌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战斗异常惨烈。                                                  志愿军对美陆战第1师展开围歼战。资料图片牺牲在阻敌阵地上我军在长津湖地区击溃美军后,立即投入到追击溃敌的战斗中。12月8日,9兵团向各军发出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力争歼灭南窜与援敌一部或大部。”于是,在由古土里到黄草岭、由黄草岭到咸兴海港的风雪路上,展开了一场悲壮的追击阻截战。疲惫的士兵们在朔风怒号中艰难迈步,无论是撤退的队伍还是追击的队伍都精疲力竭。180团行进至黄草岭、岘门及1081高地一线阻敌南逃北援。12月9日,美陆战第1师残部千余人以坦克为先导,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开始向180团扼守的黄草岭阵地发起猛攻,同时,美7师也在堡后庄发起攻击,南北夹击岘门及1081高地。战至9日12时,仅剩2个班的战士坚守在1081高地上,此时敌人约1个连的兵力又在坦克的掩护下发起进攻。危急之际,赵鸿济重新布置火力,高喊一声:“警卫班,跟我上!”敌人火力十分猛烈,但还是没有突破赵鸿济他们的防御阵地。一次、两次、十次……赵鸿济率领英勇的180团官兵与敌展开肉搏战,打垮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终因弹药耗尽、饥寒交迫,赵鸿济和战友们都在阵地上壮烈牺牲。来源:沈阳发布作者单位:沈阳日报社责任编辑:胡飞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01日

一家人,什么最重要?和气。古人说:“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意思是:和睦带来吉祥,不和招致祸患。首先,和气带给一家子健康平安。有研究证实,人的疾病70%由于家庭不和,癌症50%来自家庭不顺。人活的就是一个心情,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却整天鸡飞狗跳、吵闹不休的家庭,每个人并不快乐,没有快乐也就没有健康平安。有的家庭并不富有,但是其乐融融,日日欢笑,粗茶淡饭的生活也让人羡慕。

 

其次,家庭和睦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孩子在一个原生家庭里,养成最基本的品行和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待人习惯等。父母的相处方式与处事态度,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基石。只有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我们才可以去谈孩子的教育,谈孩子的人生起点。家和万事兴,家业兴旺的家庭肯定是和睦的,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家庭会在“内耗”中事事不顺。家人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正是因为亲近,我们往往会忽略了尊重,说话无所顾忌。不要把坏情绪肆意表现在家人面前,有时候,最亲近的人,也是我们伤害最深的人。一个人能做的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把最好的脾气给了陌生人,而把最坏的脾气给了家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勺子难免碰锅沿。

一家人在一起,面对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难免会有矛盾发生。这时切忌“冷暴力”,给家人“甩脸子”;事过就忘,别积攒矛盾;不要只是讲“理”,更要讲“情”,“情”通了,自然“理”就直了。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01日
人如果傲慢,几乎一辈子很难遇到贵人的,如果再加上心量很窄,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那可能连家人和亲戚都得罪完了,自己也不知道。  例如对别人看不惯,不顺自己的意思,就不高兴。有一个父亲常骂老婆,常骂爸爸妈妈,没有人他不敢骂的,从来不会承认自己的傲慢。爸爸妈妈和老婆为了家和万事兴,忍忍忍忍。亲戚朋友都看出来,但没有人敢说那父亲。有一个姑姑,看到那父亲这样傲慢,常骂家人,就常常提醒他最好不要老骂家人,其实家人是很难受的。他不但不能接受姑姑的好意,反而还要反击一把。

   所以假如不能接受别人建议和批评的人,总以为自己了不起,自己是很难进步的。这是很多年轻人和年轻父母的通病。

       作为聪明的父母,应该常常问问家人,自己有哪些需要改进,要常常反省自己,才能真正了不起。才能有智慧教好孩子。

          我们一起看看自己傲慢了吗?看到别人优点了吗?能体谅家人的感受了吗?常常从这些方面来考核自己才能天天进步。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2024年1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