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尊敬的两位校长、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来自山东青岛,今天我怀着感恩之心,分享我家明明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下发生深刻转变的经历。    明明从小老实内向,胆小怕事。由于我们夫妻两人工作繁忙,对孩子的管教相对缺失,更主要的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也不知道如何正确养育。在物质生活上,我们几乎对孩子有求必应,娇生惯养;在教育方面,我们错误地认为孩子的成长应该顺其自然,不应过多干涉,因为自己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更是将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和老师,平时很少与明明耐心交流沟通,很少关心她的想法、困难和需求。当她犯错或考试成绩不好时,我们只会一味地吓唬、批评和责骂,这使得明明越来越胆小怯弱。    然而,在高二上半学期期末,明明突然出现了问题,她开始莫名地痛苦吵闹,情况越来越糟糕。明明的母亲不得不辞职专门照顾她,从此我们家走上了求医问药的艰难道路。我们曾在北京、上海及本地住院治疗,西药中药不断,但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让明明更加痛苦。我们也曾寻求过各种民间疗法,但一次次的希望都变成了失望。在近七年的时间里,我们几乎掏空了身心和家底,却依然没有看到家庭的曙光。    2023年秋季,明明的大伯一直强烈推荐我们到康校长开办的北京青龙湖书院试一试。当时我还固执地认为,明明生病应该去医院治疗,这与学习传统文化没有直接关系。然而,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青龙湖书院。两位校长看到明明的状况非常同情,答应收留并救治她。同时,他们要求家长做好配合工作,只有亲师合作,才能让孩子尽快走出困境。在两位校长的正确引领下,心果老师、孟老师、王平老师、心柔老师等先后负责照顾明明,从生活起居、学习指导到习惯养成等方面都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明明就成功断药了,体重也从150多斤降到了130斤左右。更重要的是,她的情绪和行为也有了显著的改善,现在基本能够做到恭敬老师、友爱同学、关心父母,脸上也重新展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年来,我们夫妻两人遵照两位校长的要求,与其他老师一起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先后学习了《一日常规》、《太上感应篇》、《弟子规》、《了凡四训》等传统文化经典。通过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病痛虽然发生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却在父母心中。我们做父母的认知出现偏差,对自己的父母缺乏感恩之心,亏失孝道,自私自利,还觉得理所应当。这种错误的思想认知导致了明明的问题。 明明练习软笔书法    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两位校长和传统文化。一年来未曾间断的认真学习让我们夫妻两人的思想认知发生了较大变化,私欲在不断消减,利他思想已生根发芽。明明也在老师们的耐心辅导下身心一天天健康起来。     这一切都离不开两位校长率领的家校社团队的辛勤付出。我们一家人定会倍加珍惜这次机会,好好学习、改过、修善,力争早日改变命运。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加入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中,为救助更多饱受病痛折磨的家庭和孩子们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明明爸爸                                                                                          2025年2月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9日
  我家男孩,一年多前处于躺平状态,对任何事任何人都提不起兴趣,只愿意封闭在自己屋内无休止地打游戏,直至疲惫不堪才肯入睡。室内卫生和个人卫生全然不顾,无论我们如何劝说,他都坚决拒绝,仿佛对我们的话充耳不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作为父母,我们深感无奈,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试图与孩子建立沟通,但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撼动他那颗封闭的心。我们哭过、怨过、无奈过,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内心深处始终不愿放弃对孩子的希望。      幸运的是,去年年底,我们得知了北京青龙湖书院。在犹豫与期待中,我们决定让孩子进入书院学习。如今,他在书院已经度过了两个月的时间。虽然还未全面进入学习状态,但他的变化已经让我们惊喜不已。从面貌上看,他变得干净整洁,按时理发、洗澡、洗漱,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从精神状态上,他的眼睛里经常闪烁着亮光,脸上不再总是麻木无情,笑容也经常挂在嘴边,重新找回了少年应有的朝气蓬勃。从行为上,他学会了做饭、收拾卫生、整理内务,而且眼里有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都有所提高。 看到孩子的这些变化,我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我知道,我们和孩子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一个努力的方向。青龙湖书院和那里的老师们,就像是我们的救赎者,给了我们和孩子重新开始的机会。我们会全力配合书院的教育,不仅为了救孩子、救家庭,更希望将来能够有能力去救他人,传递这份希望和力量。                                                                                        赵同学的妈妈                                                                                           2025年3月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9日
    了凡先生请孔先生到他们家做客。“余引之归,告母。”他把这个情况,把他认识孔先生的因缘,禀告母亲了解。“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善待之”就是很热情、很尽力地招呼、照顾孔先生。我们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妇女,对人都非常慷慨,对自己的孩子严格。对孩子严格,他生活有规矩,不会贪欲很重,容易知足。对人很慷慨,你所做的这些善事统统是给孩子积阴德。现在的人对人很吝啬,没有福,对自己的孩子很慷慨,从小他就很会花钱,这都倒过来了。所以看古人怎么当父母都是学问。“试其数”,家里的一些情况让他算一算,结果都算得很准。“纤悉”是指他们家庭里面一些微细的事情,“验”就是很准确。     “余遂启读书之念”,他受孔先生启发,生起了要去读书考功名的想法。“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他找他的表哥,跟他一起商量。表哥就说了,教书先生郁海谷刚好在沈友夫家教学,开私塾。我送你到那里学习非常方便,在那里寄宿也没问题。以前私塾设在大户人家的祠堂,这些大户人家心量都很大,除了教自己的子孙,邻里乡党的孩子愿意学的一起来。所以了凡先生就礼拜郁海谷先生为老师,开始继续他的学业了。我们读到这一段,可以感觉得到,我们这个民族特别重视伦理、重视亲人之间互相帮助,很有情义。他一去找他的表哥,表哥马上尽力帮助他,这是很重要的民族精神,要传下去,要有情义,要有人情味。现在的社会,连兄弟之间都不帮忙了,退得太厉害了。    我们再看下一段:“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童生”,“童”不是指年龄,还没有考上秀才的都称“童生”。孔先生推算他整个考试的名次,算他到县里考是十四名;“府考”是比县更大的单位,府考是七十一名;“提学”就是省,“提学考”第九名。孔先生算完,隔年他真的去考,三次考试的名次完全一样,算得太准了。   “复为卜终身休咎”,再请孔先生帮他算终身,“休”是指吉祥,“咎”是指凶险,帮他算一生的吉凶祸福。“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算的是整辈子的吉凶祸福,连死的是哪天哪个时辰都算得出来,所以他很认真地记,一句都不敢落掉。这本《皇极经世书》不得了,但算得准还不厉害,能改命才厉害。所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孔先生算他哪一年考试第几名,哪一年可以补上廪生。秀才还分好几个等级,领的公家俸禄都不一样。廪生之后再提升到贡生,当了贡生之后还能当选四川一个大尹,大尹是指县长。而且当了三年半以后,就可以告老还乡了。他的寿命到五十三岁那年的八月十四日丑时,丑时是凌晨一点到三点。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大家注意,子时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丑时是凌晨一点到三点,为什么要强调?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三点是人体新陈代谢最重要的时间,十一点到一点走胆经,一点到三点走肝经,肝胆相照,肝胆是把整个身体的毒素排解出来。    在马来西亚晚上十一点还叫早,都已经半夜十二点多了外面夜市还一堆人在那晃。这真的是跟自己的健康过不去,跟上天作对,不符合天道。小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睡眠很重要,假如孩子从小就喜欢熬夜以后健康状况一定很不好。所以现在家长要早睡早起做榜样,最晚十一点以前一定要躺下去。假如能够再早一点,十点到十点半就睡了,睡到隔天四点左右,六个小时差不多了,你的精神就非常好。我曾经有一段时间都是三点半起床,哇,早起真好!做了很多事,一看手表怎么才九点多而已.好像一天拉长了。那些晚睡的人一睡睡到中午,有一些年轻人还睡到下午,那对身体损害就很大了。     孔先生算他的寿命,连哪个时辰都算出来了,“当终于正寝”,就是无疾而终。现在寿终正寝的人很少,在医院断气的多。首先第一点就是生活不规律,身体这个机器都弄坏了,可能四十岁以后一大堆慢性病就都来了。所以,首先要身体健康,再来,要多积德行善,就能善终。违背良心的事情做太多了,可能三十岁就得吃安眠药了,那就很难寿终正寝。     我们文化里面讲“五福临门”,哪五福?健康、长寿、财富,再来,好善好德,最后一个,善终,也叫好死。这五福中最重要的是好死,有句话叫“好死好超生”,可是现在的人都是在弥留状态断气的,你说他会去哪里?所以真正的福要留在晚年享,留在临终享。生命要结束的时候脑子清清楚楚,一定是去好的地方。现在能多做事就是福气,多付出就是福气,多吃亏就是福气。告诉大家,年轻的时候就很会计较、很会算的人,算到最后上了年纪可能会得老年痴呆症。想太多了,脑子都想坏了,耗损多包容、有度量、多吃点亏是福气。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9日
●安澜(北京)      孩子的教育为什么要从学会劳动开始呢?    “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在绵亘千年的农耕文化长河中,耕读教育镌刻着古人理想的人格修为,蕴含着薪火相传的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教育孩子一定始于劳动,要让我们的孩子在劳动中成长、在感恩中生活,注重知行合一。      劳动出真知,让孩子把《锄禾》背得滚瓜烂熟,不如让孩子到田间地头体验农活来得更加深刻。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劳动就应该从小培养,不可或缺。      中国古代贤明的君主非常注重让孩子参与劳动。商高宗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史称“武丁盛世”。 《尚书·无逸》注释:“武丁,其父小乙使之久居民间,劳是稼穑,与小人出入同事”。武丁从小生活在民间,接触了大量的平民,还和这些人一起参加农业劳动。这些生活体验,使他了解到生活的艰辛和劳动的不易,童年的经历成为武丁继位后励精图治的重要精神来源。      一国之君如此,普通老百姓亦是如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类的唯一方法”。这句话更是直接阐明了我们培养下一代的方法,必须重视劳动。      我们总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意识到了这个起跑线一定在家庭教育上。家庭教育的重点在孩子人生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家长一定要积极引导孩子树立劳动的意识,培养孩子最基本的劳动习惯。      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既能培养孩子的自立自理能力,还能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孩子只有感同身受后,才会懂得体谅父母的不容易,生出感恩心,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父母、 听话的好孩子。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能够体会到参与家务劳动的乐趣,容易产生成就感,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可以说劳动的好处太多太多,而孩子往往是越小越爱劳动,越大对劳动就越反感,所以教孩子劳动,一定要从小抓起。      《平凡的世界》中有这样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 一个人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劳动,他才能够享受到劳动带给他的喜悦、成就和满足。而衡量一个人活得是否有意义, 一定离不开他是否愿意为身边人、为国家、为社会带来价值和贡献。只有面对劳动积极的人,他才不是一个“懒人”, 他才可能乐于奉献、愿意付出。所以我们更愿意说,劳动不只是孩子未来是否贤孝、能否成才的关键,更是他能否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      孩子长大后,也许会忘记语文课本中的南丁格尔是谁,会忘记数学课上微积分的公式,甚至连小学教过他的英语老师长什么样子都不记得了,但是他从小培养的劳动意识会伴随他的一生, 他会在劳动中找到快乐、创造价值、找到生命的意义。      最近,《北京晚报》对20980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虽然有96.4%的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一项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但是仍然有3.6%的学生不会做任何家务。数据同时显示,40.9%的学生不会洗衣服,42.8%的学生不会煮面条,63.2%的学生不会炒菜,甚至连洗菜这种相对简单的家务劳动,也有36.6%的学生不会。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更读到了让孩子学会劳动的必要性。为此, 2022年1月1日正式实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第16条明确规定:要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中规定,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的课程。中小学生要学会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种菜养禽。对不同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一二年级的学生要会扫地、拖地,会择菜、洗菜,三四年级的学生,要能够清洗自己的鞋袜、内衣,制作凉拌菜,种植一两样常见的蔬菜及饲养家禽,五六年级学生,要学会做二三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等,七到九年级学生要学会用工具简单地清理家电,比如清洗空调滤网等。      愿所有的家长都能真切地意识到,劳动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3月09日
●望舒(北京)      网瘾少年,一个在社会大众眼中格格不入的存在,好像谁被贴上了“网瘾少年”的标签,他就是个另类,是坏孩子,要远离他。“网瘾少年”,有人说是他们自己不求上进,自甘堕落;也有人说这种孩子生来就是讨父母债的;也有人说是网络害了他。      网络成瘾归根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家校社育工委的青少班去年招收了一名15岁的网瘾少年,叫球球(化名)。他每天就是看手机、玩游戏,父母根本管不了他,每次管他,迎来的就是孩子的大吼大叫。球球的妈妈为此甚至多次打电话到公安局,求助民警的帮助。后来他的妈妈带着孩子来到家校社育工委的青少班请求帮助。他们一家人因为这个孩子,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针对这种网瘾特别严重的孩子,家校社育工委的青少班专门派了一位老师带着他,24小时跟孩子生活在一起。也是这段近距离的接触,老师才知道孩子内心对父母深深的怨恨。      孩子不是放不下游戏,放不下手机,而是在生活中实在太痛苦了。父母的不和谐,让球球感受不到爱,也不会去爱别人,每天他都想逃离这个家。父母无休止的批评和指责,也让他没有了生活的乐趣和信心。       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他找到了逃离的出路一一网络。在这里他不用面对家庭的种种烦恼,可以得到兄弟们的“关心”和“赞美”,这让球球得到了“快乐”。 从此他的生活里只有手机,只有生活在手机里的“兄弟”。      青少班的老师深深体会到球球的痛苦,每天用无限的耐心和爱心陪伴着这个孩子。带领他习劳,让他感受生活的不易,体会父母的恩德。面对孩子的错误,老师给予包容和理解,让孩子生起惭愧和感恩之心。他感受到了爱,从而开始爱别人;他感受到了关心,从而懂得关心别人。      现在的球球,每天都会给妈妈打电话,跟妈妈聊天,还教妈妈如何买手机和用手机。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跟妈妈半句话都不愿意说的逆子了,他的孝心恢复了。      现在的他在家校社育工委的媒体部工作,每天学习摄像、剪辑,跟大家相处得非常开心,这和他刚来时候的纠结痛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不仅脸色好看了很多,连长相都俊了许多,真的是相由心生。      网瘾少年的直接成因有很多,但是究其根源,无一例外都与他们的家庭有很大关系。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的,就会利用网络来补偿。而父母、老师、亲朋的指责,往往会将孩子推向更孤立无助的境地。      虽然这只是网瘾少年中的一个个例,但是却给我们的未成年人教育带来了很大启发。没有万能的方法,但却有一个根本的原则,那就是爱与包容,理解与尊重。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让孩子的孝心、感恩心生起,他们就不忍心做伤害父母的事情,会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网瘾自然就戒除了。这才是最靠谱、最持久的方法。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3月08日
     了凡先生能遇到这么多贵人,来自于他好的家教。“语余曰”,这位老者跟他说了,“子仕路中人也”,“仕路”就是官场,你应该是命中当官的。“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明年应该可以进县学读书,你何不赶紧好好用功呢?“余告以故”,了凡先生把家里的情况、父母期许他学医,都告诉了这位老者。“故”就是缘由。“并叩老者姓氏里居”,“叩”就是请教,很恭敬地请教老者尊姓大名,府上在哪里。“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这位老者姓孔。大家假如遇到新的朋友,对方说:“你好,我姓孔。”你当下感觉不一样吧?我遇过好几个孔子的后代,他们只要一说姓孔,我就很自然地立正,要向他挖宝,他有孔家的家道承传,可以从他们身上挖到很多宝贵的智慧。不简单,传了两千五百多年、八十几代,上百万人个个都有家教。夫子厚德庇荫两千五百多年之后的子孙,这真的是我们为人父母、为人祖先的好榜样。不只是我们华人尊重,孔氏的后代到其他的国家,人家都是以上宾对待。这个孔先生是云南人,“邵子”是指邵雍,是北宋时期的大儒。北宋有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五大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说的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当然,你背不出来没关系,要学习莲花的精神,出淤泥而不染,不受到不好的污染,保持自己的清净洁白的好人格,这是周敦颐先生写的。这五大儒很有名,传承的是整个宋朝的理学,其中就有这位邵雍夫子。      这位邵雍夫子很特别,他还传了《皇极经世书》,是一本数理来推算命运的书,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跟天下的命运,都能推算得出来。孔先生得到了正宗的传承。“数该传汝”,孔先生第一次看到他,就说这一本宝书是要传给你的。他们都很厉害,一看就知道因缘到了。 其实,传这些难得的学问,都是特殊的因缘。而且承传道统的人很有责任,他从师父那里接过来,得要再传下去才行,不然他就觉得对不起祖师了。所以这些承传道统的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传承的人。比方说中医济世救人,这个世间很多很好的中医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赶紧把他一生的经验传下去,只要有年轻人肯学,他一定和盘托出。所以诸位家长,你们只要栽培你的孩子,时节因缘成熟了,这些高人可能就会把道统传给你的孩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因为这些人都有使命,不会眼睁睁地看着道统断掉。     我最近认识了一个朋友,他好像小学都没毕业,人很老实,看着我们的文化快要断层了,社会风气又很不好,他就很着急。结果他在梦中见到谁呢?神农始祖。神农尝百草,是医家的始祖。老人到他梦里来教他中医,所以这个世间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因为诚心而成为可能。我们看孟子跟孔子学,孔子不在世了,他能成为“亚圣”都是靠这颗至诚的心。孔子读书都能梦到周公,周公都已经离开几百年了。 从这些有缘人我们可以理解到,中华民族的始祖,真的是对后代无微不至地照顾,留下了文言文,承传了五千年的道统。没有智慧、没有真正的慈爱,不可能传那么久的。所以,你不用怕自己能力不够,人都有明德、都有潜力,你用至诚的心,你的潜力就会出来,会感来很多善缘来帮助你。      圣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我很相信他们,我也不怀疑自己。我以前很没信心,当时都流行做心理测验,测你的个性像老虎、无尾熊,还是像孔雀,我都要赶紧去做。还要问同学,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同学说,你要听真话还是假话?我学了传统文化以后,我相信圣贤、老祖宗不骗人,我把以前错误的思想全部扔垃圾车里了,不留了,我现在完全按照师长跟经典教的来思考,这样思考事情很轻松,很多事情一想就迎刃而解了。以前为什么想事情越想越烦恼?因为没跟这些正理、这些宇宙人生的道理相应,越想越钻牛角尖就越痛苦。现在那些错误的想法统统打包扔出去了,身心就轻松了。该放下的赶紧放下,那些错误的思想折磨我们多少年了,别再自讨苦吃了。我放下了,我相信我有明德、我有本善,相信至诚感通,圣贤、祖先会保佑我再来读文言文,不一样了,就很能领会其中的道理。所以障碍不在外面在哪里?在自己这一颗心。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7日
我们人生的意义、目标到底是什么? 这叫人生的价值观。请问,我们的下一代知道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吗?你去问小朋友,小朋友马上告诉你,吃好的,穿好的,然后想玩什么都可以玩。是不是这样?这样的人生叫挥霍时光,把福报都给折完了。小的时候我读过一句话:“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我当时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肃然起敬。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在增进整个社会人群的幸福,说得好!每一个行业都在服务人群,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当我们在服务人的时候自己就很高兴。我从事小学教育,学生得利益了,他进步、懂事了,是我一生的快乐。再比方说你做包子,你很用心地去做,大家吃得很高兴、很健康,你看到每个人健康、欢喜了,就觉得自己有意义了。各个行业都是因服务而产生快乐。但是现在整个价值观有点偏了,人生以赚钱为目的,好像没有办法在工作中高兴,“没办法,为了钱,不干也得干”。其实在没干的时候就痛苦了。只有什么时候快乐?领薪水那天才快乐一下。价值观偏了,痛苦都是自找的。 每一个行业的辛苦,你只有体会过才知道。你不知道先生的工作情况,就常常说:“啊,你们做那个很轻松啊。”这种话不可以讲,会伤人家的心,“事非经过不知难”。当然人假如善于用心体会,就特别能体会别人的不容易。我举个例子。我姐姐坐月子都在我们家,小外甥半夜哭起来,我就被列入排班的队伍里面。我姐姐、我妈妈一抱都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我排班最多不能超过十五分钟,不然我的手就快要断了。我以后看到母亲,感受一不一样?不一样。尤其是马来西亚的妈妈,她们一生就是五六个,真的,我要给她们敬礼,为什么?帮中华民族培养这么多人才,不简单。一个就很辛苦了,还照顾这么多的孩子,不容易。 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就是栋梁之材,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比人才更重要的。所以你把儿女培养好,对祖宗叫“大孝”,栽培儿女出来光宗耀祖,大孝;你把孩子培养好了,对他的人生能有一辈子的影响,他的人格、价值观正确了,对孩子叫“大慈”,真正的慈爱,你奠定了他一生幸福的根基;对国家叫“大忠”,你培养了一个栋梁之材、一个行业的榜样,那个贡献太大了。 这个时代真的缺榜样。政府每两年办一届全国道德模范的表彰大会,受表彰的就有一位是助人为乐的榜样,他是鞍钢的工人。诸位朋友,一个工人的贡献大不大?他假如尽忠职守,对他身边的人来讲他就是榜样。他在工作中又尽心尽力栽培后学,对这个单位就有深远的贡献。这位郭明义先生不只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他是工人,薪水没有很多,还把大部分的薪水拿来帮助贫穷的人、生病的人,只要知道谁有困难就去帮助。义务献血,他在整个国家都排在前面,他是尽全力去帮助别人。现在受到他的影响,加入他的慈善团队的人有多少呢?六万多人。一个人的爱心,感动到现在跟着他尽力去利益社会的已经有六万多人了。诸位朋友,请问国家应该颁奖给谁啊?颁奖给郭先生的爸爸妈妈。有没有道理?他的人格特质谁给他的?父母潜移默化教给他的。诸位家长,你们现在的榜样说不定就已经在诞生一个伟人,在扎一个伟人的德行基础。是不是这样? 许哲女士很伟大,她那种无私的爱心,就是源于她小时候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她心灵的影响。小时候她家已经很穷了,没什么吃的,有人敲门,她妈妈打开门,一看那些人的面容,可能两三天都没吃东西了,她妈妈二话不说,马上就把吃的端给那些人。很可贵在哪呢?她妈妈跟他们兄弟姐妹很有默契,都不用讲话,眼睛眨一下就知道意思了。这是他们的家道,很有默契,看到比他们更可怜的人二话不说就帮忙,大家都欢喜。后来许哲女士回想当时看到那些贫穷的人吃下去的那种感激、满足,她觉得帮人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他们兄弟姐妹个个都是慈善家,所以父母的人格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非常大。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7日
     了凡先生的妈妈给他分析了,学中医“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夙”就是旧有的、平素的意思。你父亲在世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夙愿,希望你能够学习一门技能。学好中医这一门技能,以后成为名医,在社会上也有地位。有一句俗话讲,“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这个道理值得我们家长来体会。有一门技能可以服务大众,就可以谋生。但假如没有技能,哪怕家财万贯,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在东汉光武帝时期,有一个大臣叫邓禹,做得特别好,他生了十三个儿子,十三个儿子都有其特殊的技能。他是大臣,有很高的俸禄,但是他不把这些留给他的孩子,而是让他们自己谋生、独立。这很重要。       古人看得很远,以前的大官,房子都建得不大,人家就说了,你当那么大官,怎么自己家里的门很小?他说:“我当大官,我的孩子不一定当大官。我现在带着他,生活变得很奢侈,他养成奢侈的习惯,我不误他一生吗?”所以勤俭为持家之本。以后你的孩子能够把家维持好,一定要有这样的美德,不然他的人生会一团糟。甚至她嫁到哪里,哪里就有灾难,是吧?娶一个好太太旺三代,娶一个不好的太太会怎么样?一败涂地,就起不来了。所以天下的安危,女人操之大半。以后能不能出人才都看母教。母亲假如奢侈、浪费、懒惰,怎么可能教出好的下一代呢?       诸位家长,你们假如生的是女儿,天下的安危就在你们的手上,这不是开玩笑的。有贤女子,才有贤妻,才有贤母,这是必然的逻辑。所以我们五千年来都非常重视女子的教育,从小就教她孝敬、侍奉父母,培养她的美德。现在忽略了女子的德行,只重视学历,读书都读得很多,但是有没有培养出持家的美德?我听说现在很多女孩子叫“月光女神”,每个月都花光光,还要回去说:“爸,我没钱了。”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欲哭无泪了,所以要从小教,习惯成自然,越小教越好。否则不只父亲累,以后她嫁给谁谁累。我记得一个长者就跟我讲,结婚以前,带女朋友出去吃饭,觉得怎么吃这么一点点,女人挺好养的;后来结了婚,他开悟了…….古人懂得承传宝贵的经验,以前的俗语都说:“娶妻要看丈母娘。”再套用一句闽南话:“选田要选好田底,娶妻要看好娘礼。”是同一个道理。你今天去买田地,要看它的土质肥不肥沃;你今天去买一头牛,要看它的尾巴长不长,这都是宝贵的经验。找一个对象,找一个好女子,一定要先看她妈妈有没有德行。话是这么说,但我还没有遇过哪个人找对象先去看丈母娘的。所以学问还是要用上才能利益人生。     汉光武帝的大臣邓禹,不会因为自己有这么高的地位跟财富而变成孩子的依赖,而是让他们个个都有能力谋生。孩子有个好的技能,这辈子你就不用再担心他的出路;而且孩子又好学,又肯学,他的能力会不断地提升。 教育孩子,古人有句话,“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有一技之长之前,或者是写一手好文章之前,先扎好德行这个根。德才兼备,德还是排在前面的。“士”是读书人。德行最具体的两个字,“器”,度量,胸怀要大;“识”是见识、智慧。有智慧又有度量、慈悲心,那他往后再写好的文章或者拥有好的技能,一定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现在的孩子能为谁着想?有没有为自己的社区着想?有没有为自己的学校着想?这都是要靠引导的。有没有为自己的国家着想?父母有多大的胸怀,栽培出来的孩子就有多大的胸怀。孩子很单纯,看你怎么去成就、塑造他。我们从历史来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伟人。曹操心量不大,年老的时候头痛得厉害,后来遇到华佗,但却认为华佗刻意不把自己治好,结果他还派人把华佗抓起来,最后华佗死在监狱里面。他造这个孽太大,华佗可以救多少人!所以肚量小,又不相信人,造很多孽,你看这两个历史人物相差很多。      周朝开国的领导者胸怀大、有见识。周公制礼作乐,周朝是整个中国历史上享国最久的,周礼还影响到几千年之后的我们。秦国没有见识,滥用武力、暴力,十五年就亡国了。所以“器”跟“识”对一个人的人格影响很大。我们从刚刚那句话,也看到了凡先生本来要从政,从政也是为人民谋福祉,这都是气度。后来从医了,母亲也是期许他可以救人。大家看,都是引导孩子服务人,去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自私自利,就为自己的薪水着想而已。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