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收好这份养心指南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
“清心火”:饮食要清淡,适量吃一些苦味的食物。
“养心神”:当以睡眠为先,建议睡子午觉。
“护心血”:可以用党参、茯苓、黄芪、肉桂、甘草泡水。
“夏养心”食补指南:
01*
宜吃红色的食物:
补心血:红豆、红枣、樱桃、枸杞、圣女果、胡萝卜等。红色食物属“火”,进入人体后可入心、入血,具有益气补血,增强心脏和气血功能。
02*
宜吃苦味的食物:
清心。苦莴笋、芥蓝、苦菊、莲子等。夏天吃“苦”,胜似进补,苦味的食物可以入心,滋养心脏,补水去燥。
“夏养心”穴位指南:
神门穴
功效:养气安神
定位: 仰掌,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手法:用指尖用力点按神门穴一分钟,穴位局部有明显的酸胀感,左右手交替按3-5次。
内关穴
功效:安神宁心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法:用指尖用力点按神门穴一分钟,穴位局部有明显的酸胀感,左右手交替按3-5次。
供稿:脾胃病科 周文锐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夏季吃藕原来有这么多好处!清热生津又解暑,还能养脾胃
广东卫生信息
每年的7、8月一到,早一批的莲藕就要成熟上市了。
与秋藕的“厚重”不同,夏季的藕口感更为鲜嫩,脆生生的、味道清甜,颇似脆梨,甚至可以直接当水果吃,养人的功效也很丰富。
夏季吃藕好处多
《本草纲目》将莲藕称为“灵根”,它味甘性凉,具有清热生津、养阴润燥、补脾益胃、补心安神等功效。
夏季吃藕既有利于降暑,又符合“夏养心”的食疗养生之道。
尤其是对于夏季经常出现心烦面赤、失眠多梦、便秘、易流鼻血等症状的人,适当吃点生藕是最好不过的了。
因为,莲藕生吃清热除烦、生津解渴、凉血止血效果更好。
国医大师路志正此前就在电视节目中介绍,他经常会将藕榨成藕汁饮用,方便又有效。
此外,大家也可以将其制成凉拌藕片,也十分清热开胃。
不过,生藕性凉,脾胃虚寒、易腹泻的人群,以及产妇、正值经期的女性,不建议吃。
莲藕熟吃补脾胃
大暑节气,正值长夏,由于脾胃在五行属土,与长夏之气通,故而此时脾土最易受伤,我们应尤其注意补脾。
莲藕熟吃,能起到更好的健脾益气、滋阴养胃、养血止泻作用,很适合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日常食用。
藕膳的做法颇多,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制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糯米红糖莲藕
材料:藕240克,糯米、冰糖、红糖各适量。
做法:将泡好的糯米放进藕里,为防止底下的糯米漏出去,可以先把下面的牙签插上,或者接一个盘子。不需要塞得太满,因为煮的过程中,糯米会膨胀。
然后把藕切开的两头用牙签插上后放进小锅,加水盖住藕,再加入适量冰糖和红糖,红糖可多放一些,颜色会厚重些,煮制过程中也会更黏稠。
熬的过程需要看着火,大火煮开后,调成小火慢慢熬制,直至把水熬制黏稠,过程约要1个小时。熬制完成,取出,切成小片,装盘即可。
功用:本药膳具有温脾暖胃、化瘀行血之功,适合多数人适量服食。
藕片炒芦根
材料:莲藕300克,鲜嫩芦根60克,葱、姜、盐、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将葱白和叶分别切成末,姜切小片,藕削皮后切薄片,芦根洗净,去节,切丝;藕放入加了白醋的水中浸泡5分钟,以免变色。
锅中油热后,放入葱白末和姜片,炒出香味;将藕片倒入锅中翻炒,边炒边加入清水,缓缓倒入,再加入芦根丝,继续翻炒。
炒至藕片有些透明感,无实心的时候撒入盐炒匀;起锅前撒入葱叶末拌匀即可。
功用:本药膳具有养阴开胃、凉血止血的功效。适合于有胃阴不足的胃痛、消化不良、糖尿病、血热等的人群食用。
莲藕荷叶粥
材料:莲藕60克,新鲜嫩荷叶1张,粳米120克,冰糖30克。
做法:莲藕去皮,洗净切丁;荷叶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煎汤,去叶取汁;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荷叶汁中武火煮沸,加入莲藕丁,文火继续熬煮成粥,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用:本药粥具有清暑解热降脂的功效。适合于因夏季暑热引起的头晕恶心、食少腹胀的人群食用。
莲藕洗涤方法
01
巧用食盐
首先我们要将莲藕表面的淤泥先清洗干净,然后将切好的藕片放入大碗,倒入清水然后加少许盐。
02
加点白醋
再往清水加少许白醋搅拌均匀,水中加的白醋和食盐的量不需要太多,否则会影响莲藕的味道。
03
静泡5分钟
莲藕在这样的清水中浸泡5分钟左右,食盐和白醋可以帮助溶解出莲藕里的泥沙,还具有杀菌的作用。
浸泡好的莲藕不仅干净,而且口感较脆,炒制时还不会氧化发黑,看着又白又嫩哦~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夏季补气,首选黄芪!加上4物泡水喝,气血双补,防病更健康
山西省中医院
夏天是生长的季节,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旺盛,营养消耗量很大,需要好好补养。三伏天更是暑热难耐。中医认为暑热最能耗伤人的正气。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体内的正气也随着汗水往外走。出汗太多就会造成气阴两虚。伏天雨水也多,湿气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脾气虚,消化功能减弱。正所谓“春夏养阳”,以利于“秋收”和“冬藏”。然而夏天又是特别难调养的季节。此时:
心气虚的叔叔阿姨已经开始疲劳、心慌、头晕;
肺气虚的叔叔阿姨感冒之后也久久不愈,一动就喘。
脾气虚的叔叔阿姨出现了腹胀、腹泻、便秘的情况……
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补气要药”黄芪来调理。黄芪,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它被誉为“脾为后天之本,补气诸药之最”,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青睐。多汗的三伏天尤其适合用黄芪泡水喝。
黄芪的功效
1、益气固表
论补气良药,黄芪当属第一。
中医讲黄芪性温,味甘,入脾、肺二经,因此它提升脾肺之气的功效是最强的。增强脾肺之气,就是在增强人体的运化功能,因此黄芪可以强健三焦、补益五脏,可以解脾湿、升肺气、强心、益肾气、补肝虚。
2、补气养血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的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3、降血压
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常喝黄芪汤,防病更健康
黄芪与药材的巧妙搭配,不但可以治疗百病,还能做成药膳,防病更健康。
黄芪配山药
1、降低血糖:山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是滋补的药材,补脾养胃,健脾益气,而且能辅助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日久造成的脾肾衰弱有很好的治疗作用。2、补气止血:气血是滋养皮肤,保持年轻的根本,能够使得我们的皮肤颜色红润,气血充足,容颜难老。
3、具体做法:生黄芪30克、山药30克,粳米180克,熬粥喝。
黄芪配金银花1、清热解毒:金银花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但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还有解表祛湿的功能。2、慢性肾病:黄芪与金银花在治疗各类肾脏疾病中,可以说是一对绝配药对。
3、具体做法:黄芪30克,金银花10克,泡水,代茶饮。黄芪配白术1、补充能量:中气不足的人,身体比较虚弱,一动就出汗,如果感觉身体气虚无力,为“气虚”的表现,连喝两天黄芪白术汤,你会发现整个人非常有活力。2、抗氧化作用:白术能减少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机体对自由基的去除能力。
3、具体做法:泡水,代茶饮。将白术和黄芪泡水饮用时,可大致按照一比二的比例配制。黄芪配枸杞1、有效抗衰老:枸杞养阴补血,益精明目,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2、提高睡眠质量:经常饮用可以改善身体体质,对于睡眠质量不佳、难以入睡等睡眠问题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3、提高记忆:枸杞子被称为“智慧果”,配上黄芪不仅能改善大脑记忆力,还能提高学习能力,适合学生及上班族常喝。
4、具体做法:将等量的黄芪和枸杞泡水,代茶饮。
三类人群不宜服用黄芪,要引起重视
1、湿气重的人
湿气重的人一般舌苔厚腻,在使用黄芪时,易阻滞气机,加重不适,因此痰湿体质的人不适合单独食用黄芪。
2、月经期间、怀孕期的女性
处于月经期间的女性不能服用黄芪水,否则会对月经还有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孕期的女性服用黄芪也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很有可能导致滑胎,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伤害。
3、肺结核的患者
如果是患有肺结核的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咳血、口干舌燥以及身体发热,那么我们也是不建议单独使用黄芪泡水喝的。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三伏天这样晒太阳,才能为身体“充满电”!
广东省中医院
为什么三伏天尤其要晒太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俗话说: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
三伏天虽然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一段时间,但也是万物生长最为繁茂、自然界阳气最盛之时。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理论,此时正是补充人体阳气、冬病夏治的最佳时间,今天要介绍的是和三伏天有关的——晒太阳,可别小看这个动作,晒对了对健康作用巨大。
民谚曰:“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头伏、中伏、末伏这三天都属庚日,庚日为金,金主肃降,与肺、大肠相应。上午9点至下午3点,对应巳午未时,三会南方火。选择这三个庚日的巳午未时进行晒背及四肢,阳气最旺盛,达到同气相求效果。
阳光除了能促进钙质吸收,竟然还能降“三高”、降低患癌风险
如果我们适度地暴露于阳光下,我们的皮肤会将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维生素D在促进儿童骨骼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维持成年人的骨骼健康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对于心脏、神经系统、凝血过程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D,成年人便很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儿童则容易患上佝偻病,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和畸形。维生素D缺乏还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包括各种癌症、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炎、牛皮癣以及精神疾病等。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它能够帮助大脑传递信息,并协助免疫系统来保护我们免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侵害。除此之外,它还是我们身体产生维生素D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化学过程类似于光合作用,二者都依赖于阳光的作用。
如果早知道可以通过充足的日光照射将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在决定一辈子与降脂类药物为伴之前,你难道不愿意尝试一下日光浴吗?
此外,晒太阳可通过抑制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来调节血压,防止过高或过低。西班牙国立马拉加大学研究发现,日晒不够导致的维生素D水平较低,可增加患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加拿大皇后大学研究表明,青年时期晒够太阳,乳腺癌风险至少降低17%。《英国医学杂志》刊文称,血浆中维生素D水平与患癌风险呈负相关。
阳光通过刺激大脑,对睡眠、心情和免疫力产生影响
科学家们通过对大量参与者进行调查和实验,发现晒太阳竟然能改变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活动。晒太阳所产生的光线,会刺激大脑中的松果体,进而调节内分泌系统。松果体是大脑中负责分泌褪黑素的关键器官,而褪黑素则直接影响我们的睡眠、心情和免疫力等多个方面。
除了调节松果体,晒太阳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脑细胞的供氧和营养物质供给。晒太阳还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让我们更加快乐和积极地面对生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青岛大学附属市立医院的联合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项发表在《英国医学委员会内科学》上的研究,涵盖了36万名年龄在37至73岁之间的非痴呆受试者。研究者们记录了他们在九年间夏季与冬季的户外光照情况,并且发现这些数据与老年痴呆的风险存在着明显的关联。
结果表明,户外光照时间与痴呆发病风险呈J型关系,也就是说,适度的晒太阳可以显著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生风险。而晒太阳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不利于健康,理想的户外光照时间应该在冬季每日约1小时,夏季每日约2小时,平均每日1.5小时。
三伏天晒太阳适宜人群
01 慢性病患者
在邹旭教授的门诊中,许多慢性病患者都在邹教授的指导下坚持晒太阳。慢性病和疑难杂病有着病程绵长、反复发作的特点,这往往会伤及机体的阳气,从而使疾病更难治愈,如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代谢综合征、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过敏性咳嗽、鼻炎、咽炎、痛经、妇科慢性炎症等,都可以通过晒太阳的方式补充阳气,达到“春夏养阳”的效果。
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三伏天晒太阳出汗,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正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的体现。
02 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
许多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也在邹旭教授的建议下,从日复一日的晒太阳中身体状况得以改善,预防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比如尿酸高、血脂高、血糖高、腹部肥胖、体力活动少、压力大等高危人群,可以通过晒太阳补充身体的阳气,加快新陈代谢,起到“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的效果,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
“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即是通过晒太阳促进身体水液代谢和消化排泄,是中医汗、利、通三种治法的结合,促进邪气的排出,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对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患者有极大的好处。
03 亚健康人群
胃肠功能不好、易感冒、又怕冷又怕热、腰腿怕冷怕风等亚健康人群,也是适宜在三伏天晒太阳的群体之一。三伏天晒太阳出汗可以增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尤其是体温调节功能与自律神经,很多人都有反馈越晒太阳反而越不怕热,很多人都放弃了空调风扇,冬天也不怕冷了。阳气受到围困,人体就会出现“故障”,出现体寒、腰背疼痛、腿疼腿凉抽筋等,晒太阳可以补阳气、通经络,促进全身液循环,从而改善身体的亚健康状态。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每天晒太阳运动出汗,只有固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衰老虽是自然规律,但是通过三伏天晒太阳可以补阳气,增长人之精神气血,还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04 阳虚、湿气重人群
对于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肢体困倦、精神不振的人群,特别是伴有舌胖或有齿痕、舌苔厚腻的表现,提示体质为阳虚、湿气重的人群,尤其需要多晒太阳。《内经·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人身的阳气如同天空中的太阳,阳气不足则产生虚寒、痰湿、瘀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太阳是地球万物生长能量的主要来源,晒太阳是补充阳气的最好“处方”,选择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晒太阳出汗,激发气血经络的活动,阳虚、寒湿体质导致的手脚冰冷、痛经、鼻炎、腹痛、拉肚子、周身困倦等症状都会有改善。
什么时间晒?
最佳体验日期为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三伏的其他日子次选。9点~11点是巳时,中午11点~1点是午时,1点~3点是未时,都可以晒。小孩、老人、体虚的人最好是晒9~11点的太阳。少阳之火,可以生“气”。
每次晒多久?
可先晒20-30分钟,看情况加到1小时,了解自己的耐受程度。裸露背部及四肢,直接与太阳光接触,男士可脱去上衣,女士可以选择小背心小肚兜。
有哪些注意事项?
不要直接暴晒头部,建议打伞或者用帽子遮挡头部。饭后建议休息半小时再晒,晒中需及时补充水分。晒太阳之后毛孔打开,最好在荫凉处及时把汗湿的衣服换下来,不可直接吹空调、喝冷饮。孕期身体情况比较特殊,建议不要随意扰动气血。
此外,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对阳光过敏或紫外线不耐受的情况,晒太阳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症状,过度晒太阳可能会导致皮肤晒伤或皮肤癌的风险增加。因此,在选择晒太阳时,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来适当控制时间和强度。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