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拿天”来袭,药茶帮您恢复元气
山西省中医院
人到中年,常常容易一下子感觉心力、体力都不如从前了。尤其是到了夏季三伏天,出汗厉害,热得发慌。“心力不足”,是最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三伏天,气温是一天比一天高,这一阶段,又闷又热的环境就像蒸桑拿一样,所以人们就很贴切地称其为“桑拿天”。三伏天正是养生黄金期,养好了,助你元气满满!
众所周知,三伏是调养身体的黄金时段,此时保健,效果数倍于平日,甚至很多沉疴痼疾也能因此痊愈。这是因为,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此时,人体气血充盈,皮肤毛孔张开,利于药物吸收。若能趁机调理某些寒性疾病,就能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的效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病夏治”。
三伏灸天时间表
一个完整的三伏天,包括初伏、中伏、末伏。
2025年三伏天的时间表如下:
初伏:7月20日-7月29日,共10天;
中伏:7月30日-8月8日,共10天;
末伏:8月9日-8月18日,共10天
今年将从7月20日这一天正式入伏,并将于8月18日迎来末伏的最后一天,整个三伏天将持续30天的时间。
三伏天禁忌
1、忌不开窗通风
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2、忌冷风对着吹
空调冷风,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3、忌冷饮不离手
冰淇淋、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且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在扩张状态,突然食用冰饮,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引起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4、忌中午不休息
因天气炎热,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5、忌只吃水果
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导致疾病。
6、忌直接冲冷水澡
炎热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产生不利影响。
三伏常饮“四宝茶”
酷暑时节,可常饮“四宝茶”,护元气、补身体。
“元气四宝茶”有哪些组成:
黄芪、麦冬、西洋参、党参。
“元气四宝茶”的做法:
取黄芪5克、麦冬4克、西洋参3克、党参4克,养生壶煮或者焖烧杯开水焖30分钟左右饮用效果最好。
“元气四宝茶”的功效:
增强免疫力:茶中的黄芪和党参可以补气,从而能增强免疫力。
缓解心悸气短:因气血不足导致的心悸、气短等症状,这款茶能够补充体内所需能量,缓解这些不适症状。
益气补血:麦冬和西洋参能滋阴养血,饮用后可以使面色红润,精神焕发。
注意事项:
尽管元气四宝茶具有诸多功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服用。例如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是不建议服用的。另外,因为元气四宝茶属于滋补类产品,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来说应该控制服用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腹胀的情况。元气四宝茶虽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并非人人适宜。在选择饮用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遵循医生的建议。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腿脚抽筋就是缺钙?不一定!中医专家教你缓解抽筋小办法
湖南省中医院
一提到抽筋
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
“缺钙了,得补钙”
其实,引起抽筋的原因不仅只有缺钙
找准抽筋的原因
才能做到对症处理
缓解疼痛
肌肉抽筋,也就是“肌肉痉挛”,在临床上是特别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约占总数20%-30%左右。抽筋是一种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强直收缩的现象,会造成肌肉僵硬、疼痛非常。常见于小腿、腹部等。
肌肉抽筋的原因有哪些?
▶ 寒冷刺激
在寒冷的环境中,肌肉因寒冷而兴奋性增高导致局部抽筋。大家兴许都有这样的经历,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不小心蹬被子,小腿在被子外受凉后,就很容易引起短暂的肌肉抽筋。
▶ 缺钙
钙离子在肌肉收缩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当钙离子浓度降低,刺激神经末梢和肌肉,使之高度兴奋,肌肉容易兴奋而发生痉挛。此外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脏分泌的一种调节钙磷的激素减少,钙的吸收发生障碍,引起血钙降低,与此同时,肾功能受损后,饮食限制、电解质紊乱,又进一步加重了缺钙的状况。
▶ 运动过度
剧烈运动时,全身处于紧张状态,腿部肌肉收缩过快,放松时间过短,局部代谢产物乳酸增多,很容易诱发肌肉痉挛。
▶ 低血糖
葡萄糖为肌肉的运动提供能量,随着血糖降低,肌细胞的细胞膜兴奋性会增高,这时就有可能“转筋”了。除此之外,低镁,低钾,甲状旁腺功能不全,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5、维生素B6,都可能让肌肉抽筋发生。
抽筋不一定等于缺钙
但如何正确补钙你得知道
那么如何来预防“抽筋”呢?
除了要常规驱寒保暖、运动前后记得热身锻炼、及时补充能量以外,今天来聊聊关于补钙那些事。
01 药物补钙
谨遵医嘱,药物补钙。
02 天然补钙
“晒太阳”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钙的吸收,因为它可以通过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来补钙。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4点后是晒太阳的好时段,紫外线不会过于强烈。天气转冷,各位晒太阳时要注意保暖哦。
03 补钙勿过度
切忌补钙过度,长期过量可能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请结合个人指标及医嘱定量。
当发生“抽筋”时,如何缓解?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缓解“抽筋”的小方法,以小腿痉挛为例。
拉伸肌肉
(1)双腿分开站立,将重心放在痉挛侧,膝盖微微弯曲方法。
(2)坐姿,用手抓住抽筋一侧的大脚拇趾,然后慢慢将脚掌向身体的方向扳屈,膝盖尽力伸直。
热敷
用热毛巾热敷痉挛侧,有助于放松肌肉。
按摩
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适度用力,从上到下反复拿捏痉挛侧小腿后侧肌肉5-10分钟,可缓解疼痛。
中医穴位按摩
以下穴位选定及按摩手法请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操作,以免发生误伤。
● 小腿痉挛可选同侧委中穴、承山穴、浮郄穴;
● 腹部肌痉挛可选择下脘穴、建里穴、神阙穴。
具体按摩方法:
1、指揉法:以拇指指面着力,掌心向内,按在穴位上,轻柔缓慢活动。
2、点法:用指端或屈指骨突部位着力,按而压之,戳而点之。
3、摩法:是用手掌面或手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作环形而有节奏的抚摩动作,不带动皮下组织,使着力面在治疗部位做有节奏的环形平移摩擦的手法,称摩法。摩法又分为指掌法和掌摩法。
手法要求:
1、腿部用指揉法或点法,腹部用摩法进行按摩辅助治疗。
2、由轻渐重、均匀、柔和,按穴位顺序可以双手双穴同时按摩,使压力度以有酸、胀、麻感觉为度,每穴按摩30秒,一般持续按摩3~5分钟。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常吃豆胜吃肉!尤其是这个“夏天祛湿第一豆”!拔除湿气、健脾止泻、和中解毒……千万别错过
山西省中医院
说起豆类食物,人们最常提起的是绿豆、红豆、黑豆,往往没几个人会想到白扁豆。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食材,却能发挥惊人的功效,是中医的宠儿。《本草纲目》记载:“其性温和,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被李时珍捧为上宾,将白扁豆称为脾之谷。消暑赛绿豆,祛湿分分钟打败红豆、薏米,而且是补脾的“常胜将军”。《药品化义》记载:“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乎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主治霍乱呕吐,肠鸣泄泻,炎天暑气、酒毒伤胃,为和中益气佳品。”
白扁豆的功效
综合典籍记载,可以将白扁豆的功效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补脾止泻
白扁豆入脾、胃经,中医认为其具有健脾养胃的作用,能够改善食欲不振等症状,有助于维护脾胃健康。夏为火,火生土,故长夏属土,五脏之中与脾相应,所以此时节重点在于养好脾胃。白扁豆药性平和,补而不腻,温而不燥,对病后体虚胃弱,虚不受补者尤宜,常与太子参、山药等药同用,以增强疗效。
二、消暑化湿
白扁豆入脾经,脾主运化。可以运化水湿,中医认为白扁豆有助于除湿消肿,能够促进体内湿气排出,缓解水肿,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长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降,地湿上蒸,湿热相缠,最容易伤害脾。轻则食欲不振,重则下注大肠引起便溏,甚则腹泻,下注前阴致带下清稀。因为天热,一般人喜欢吃冷饮、水果,但从中医养生角度来说,恰恰应当避免,而适宜吃热饮熟食,以免寒凉食物损伤脾阳,导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脾受湿邪困扰,还很容易出现身体水肿的现象。《备急千金要方》单用扁豆水煎,治暑湿吐泻;若与香薷、厚朴等祛暑化湿药同用,则疗效更佳。
三、和中解毒
白扁豆常用于酒毒伤胃或鱼蟹中毒,扁豆“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汤服”,故扁豆亦可用治药食中毒(《药性论》)。《永类钤方》单用扁豆生研,水绞汁饮,解砒霜毒;解酒毒,多与葛花、白豆蔻、砂仁等同用;解河豚毒,多与芦根相配。
如何挑选?
市面上白扁豆参差不齐,挑选要领:
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稍有光泽,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以粒大、饱满、色白者为佳。
白扁豆的饮食禁忌
1、咳嗽咽痛的人不建议食用白扁豆,白扁豆中有一些天然的微量成分,这些成分敏感度很高,可能会让咳嗽和咽喉肿痛,症状加重,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2、不建议生吃,豆类食物含有一定的毒素,在生吃的时候容易中毒。所以食用白扁豆的时候,不建议选择生吃,而是需要将白扁豆煮透才能够食用。
3、不能与空心菜混吃,在食用白扁豆的时候,不建议吃空心菜,因为两种食物之间存在相克的原理。如果同时食,白扁豆中的钙元素会被空心菜中的草酸同化,从而形成草酸钙,导致人体出现结石疾病。
4、体虚患者不宜食用,如果是气虚体质,不建议食用白扁豆。因为身体中有寒气,如果没能及时排出,此时食用白扁豆,容易导致消化道出现不适的症状,引起腹泻和腹痛。严重情况下还有可能导致面部发青。
保健饮品推荐
这里介绍一款宋朝美食之宋人的“保健饮品”——香薷饮,黛玉为解暑喝的就是这款,因而更有名。
香薷饮:
又名“香薷散”,由香薷12克、白扁豆6克、厚朴6克三味中药组成,有歌诀曰:“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
将炒扁豆、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香薷制成粗未后一起水煎,然后滤去渣滓。香薷饮以凉服为佳,且不易引起呕吐。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流传至今。中医还会用来治疗现代人常有的“空调病”。
养生粥饮:白扁豆粥
原料:白扁豆30g,党参10g,粳米10g。
做法:将白扁豆、党参洗净,粳米淘洗干净,滤去水分备用。取白扁豆、党参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以刚没过所有材料为度。用文火煎煮3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最后加入淘洗好的粳米煮成稀粥。
用法:早晚空腹服食。
功效:气健脾,主治慢性胃炎、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
养生从来没有捷径,先健康地吃起来,再追求食材的品质,再注意根据四时节气调整,坚持下去一定能看到改变。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中暑莫慌,中医有方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对“暑”的理解非常丰富,它不仅仅是指夏季的高温,还将其视为一种可能侵犯人体的邪气。在中医理论中,“暑邪”属于“六淫”之一,可以导致多种疾病。
暑邪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夏至之后,立秋之前发病。暑邪侵犯人体时,表现为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症状,即常说的“中暑”。暑邪常会兼夹湿邪,暑湿内滞最易伤及脾胃,导致头昏困倦、胸闷脘痞等症状。
03
中暑了怎么办?
中医有多种祛暑清暑的方法,如采用祛暑清热、祛暑解表、祛暑利湿、清暑益气等治疗原则。
1. 穴位按摩:轻症中暑可以按摩足三里穴、大椎穴等,重症中暑可增加人中穴、十宣穴等。
2. 敷脐法:将清凉油填入肚脐孔并轻轻按摩。
3. 刺穴疗法:点刺放血或拔罐,如取十宣穴、曲泽穴等。
4. 其他方法:如刮痧、拔火罐、放血疗法,以及服用中药等。
温馨提示:以上第3、4点,请在专业的医生那里进行治疗。不可自己盲目操作!如果中暑比较严重了,要紧急就医,避免耽误治疗。
04
如何预防中暑呢?
1.饮食调理:中医建议在夏季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清凉祛暑功效的食物,如冬瓜、西瓜、苦瓜、黄瓜、西红柿等。此外,可以饮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茶饮,例如绿豆汤、荷叶茶、五叶芦根汤和乌梅饮等。
2.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多饮温水、适量饮用盐开水,避免过食生冷之物,适量食用解暑佳品,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活动,做好防晒,少穿深色衣服,忌剧烈运动,建议舒缓类运动如太极、八段锦 。
3.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和紧张,有助于预防中暑。
声明:本文由入驻健康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中国官方版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