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取消

您的爱心支持,是我们完成

为国为民伟大事业的基础!功不唐捐!

未上传收款码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全部
俗话讲,家丑不可外扬,这很重要。把家里人的过失讲出去,那叫自取其辱。哪有讲自己家人的过失人家更尊重你的?只有越讲人家越瞧不起我们而已,逞一时之快招感来的都是人家的取笑。自己的亲人,不好好爱护他们,还讲他们的过失。所以处世四个字要切记,只要违反了这个原则,这个家一定是非不断,这个社会一定乱象频仍。哪四个字?隐恶扬善。你扬他的恶,他生气了,他跟你对立了,更不可能会改,但也不是放纵他。不去张扬他的恶,但是要规劝他。自己要先做好,自己做不好,人家也听不了我们的劝,“五十步笑我百步”,他听不了,所以,规劝别人要先做榜样。再来,要给人家留颜面,“规过于私室”,你情绪一起来,当众批评他,他不能接受。而且我们动气了,已经不在道中了,又怎么去给人好的影响?你私底下规劝他,他可以感觉到你在替他着想,你的话他就很容易接受了。你没有给他难堪嘛!人非圣贤,一定有过,你不扬他的过,他的好你都肯定赞叹,讲给亲朋好友听,亲朋好友又传到他的耳朵里去,他一听,“我这么多不好我太太都不批评,我就这么一点好我太太就这么肯定我,我要有志气,更不能让她失望了”。所以隐恶扬善,把一个人的羞耻心,把一个人的潜力给激发了,给人信心,给人肯定。 家如此,整个社会也是这样。今天你都讲不好的,那磁场很乱,大家都学不好的东西了;今天你都讲好的,社会风气就改善了,大家都效法好人好事。结果现在都是报道打架、犯法的,那学到什么?所以你们如果有亲戚在大学教传媒的,那些传媒记者、工作人员,首先要知道传播媒体的道在哪里,就是隐恶扬善,就是改善社会风气。医有医道,师有师道,商有商道,丈夫有丈夫道,太太有太太道,传媒也有传媒道,都要在伦理道德之中。
发布者:陶公壹生圆
06月10日
  做父母的人要把孝亲尊师在家庭里面表演出来净空老教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家庭教育就是以孝亲、尊师,就讲这两桩事情,做父母的人,要把孝亲尊师在家庭里面表演出来,让你的小孩统统学会,统统在这上扎根。扎根的老师是父母,父母真的是一个人最初的、第一任的老师。六、七岁上学了,这交给老师教,老师在这个基础上再帮助他建立德行、智慧、学问,那是老师的事情。老师怎么教?教没有成年的学生,没有成年,十九岁之前,中国是二十岁成年。换句话说,十九岁之前,老师要给学生做榜样,就跟母亲一样的,父母一样。老师教学生的自己要做到,自己没有做到不能教学生,要给学生做最好的榜样,因为他还没有成年,他基础不稳固。所以从胎教到十九岁,这个人他怎么会改变?不可能的。  
发布者:Summer
06月10日
接着看经文:“《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自己有福,父母可以享福,后代可以受到庇荫。“永”是永远、时时的意思。“言”就是念叨着、想着。“永言”,常常想着,永远想着。“配命”,“配”是配合,“命”是天命,上合天心。我们的每个念头都跟老天的好生之德相应,这叫“永言配命”。如此,这个人一定有福报。福报从哪里来?恩田、悲田、敬田,知恩报恩。上天对我们有恩,父母、长辈对我们有恩;“悲田”,慈悲的心、像上天一样无私的心;“敬田”,恭敬他人,恭敬每一件事,恭敬自己的本分,这都是可以积福的。所以“自求多福”是自立自强,自强不息的态度。 当下了凡先生应该很受鼓舞,一定提起了要断恶修善的态度。“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一个人善念相续不断,虽然福报还没有现前,灾祸已经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恶的念头起来,灾祸还没来,“福已远离”。人生的祸福是用自己的心感来的。所以接着经文说道:“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这是你这一生福报不足,但还可以修。可能有些人就说了,我这一生又没有做坏事,为什么就没有福报?所以又有一句话把这个真相告诉我们,“为善必昌”。我们改命首先不能怨天尤人,因为人这一生所有的吉凶祸福都是自己做的。一有怨天尤人的念头,那就是折福,就是颠倒了。自己做的还要怪谁?所以“为善必昌”。“为善不昌”,一个人行善了还不能够昌盛,甚至还遇到一些挫折、困难,“其祖上及自身必有余殃”,祖先和自身还有一些灾祸没有化解完,“殃尽必昌”。所以人行善却还有种种不顺的时候,要坚信真理,慢慢地大化小、小化无,都化掉了,迟早福报会来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要有信心,殃尽必能兴盛。“为恶必殃”,造作罪恶必定会遭殃。“为恶不殃,其祖上及自身必有余昌”,他在花他祖先的福报,“昌尽必殃”。等到他福报花完,他的灾祸就要来了,他造作的罪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因果规律丝毫不爽,人真的明因果,都能自求多福,改造自己的命运。 “汝今扩充德性”,这句话告诉我们,改命要从扩宽心量开始,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尽好自己的本分。“力行善事”,这个善事首先从孝道做起,从友爱自己的另一半,从尽家庭的每一个本分做起。“多积阴德”,做好事不要到处告诉别人、到处炫耀,因为你一炫耀,人家就给你赞叹,人家赞叹,给你竖大拇指,那也是福报,所以他大拇指一竖,你的福报就花掉了。而且细细去体会,我们所做的这些善事都是道义,都是应该做的,都是本分事,慢慢地就不觉得行了什么善,你的心胸越来越宽,你越来越仁慈。以祖宗的胸怀来看待整个民族的同胞,那都是该做的事情。“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自己真下功夫所积来的福分,一定可以造福自己以及家庭。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6月10日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易经》谈的很多道理是引导我们,使人生走上福报、吉祥,避开凶祸的,这叫“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假如说人这一生的命运都已经不能改变了,注定了,吉祥怎么追求得到?怎么趋吉避凶?所以一定可以改,而且随时都在改。为什么?人的福报就好像你在银行存钱,你存进去它就增加,你一取出来它就减少,它不是固定的,每一天都有加减乘除。你做了好事加,坏事减,做了大好事乘,你为几百万人做好事乘。我们有个朋友,他演一出伦理道德的戏,收看的人有三千万。请问大家,这个福报是加、减、乘、除?不得了。整个演艺圈现在都盯着钱看,演杀盗淫妄,只要收视率高就拼命演,把下一代都教坏了,这也是乘。 《了凡四训》里有个例子,卫仲达为全国打算,他只动了念头,他的建议皇帝没有采纳,但那个福已经超过他一生所造的恶了。说到这里,我们就想到前面六祖大师说的,“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不离这一颗心。大善有大福,恶念对福报折损得也非常厉害。所以老祖宗留了两句话给我们,我们要时刻不忘。哪两句?“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不能有邪淫,甚至不能有邪念,这对人的心性的损害是最大的。古时候,江西省贵溪有个读书人怎么考试都考不上,他也够用功的。后来才了解到,是因为他看到婶婶很漂亮,曾起邪念,所以本来可以考上功名,就折掉了。他自己也很惭愧,因为他也懂这些道理,可是那个时候还是起了恶念,一个邪念把自己的功名给折掉了。 之前曾跟大家讲过,古时一个姓李的书生进京赶考,路上在一个客栈住了下来。客栈的老板对他非常恭敬,很热情地招待他。他很惊讶:“我没见过你,你怎么对我这么好?”老板说:“昨天在梦中有人告诉我,今年考上进士的有一个姓李的,要到我这个客栈来,我觉得蓬荜生辉。”结果这个书生当天晚上就在那里想,我今年可以考上进士,可以坐在马车上很光荣地回乡,可是我那个太太长得不怎么样,应该把她换掉。他离开以后,这个老板又梦到人家跟他讲:“这个考生还没考上就想换老婆,所以老天把他的进士去掉了,他考不上。”后来那个考生回来了,没考上。老板就把这个梦告诉他,他没脸住,走了。 还有一个事情。明朝嘉靖年间有个叫陆仲锡的人,十七岁的时候就才华洋溢,非常有能力。他的老师姓邱,他们两个一起到京城去。他们住的地方对面有一个女子很漂亮,陆仲锡每天都偷看那个女子。老师邱某就对他讲,京城的城隍爷很灵,你去求他,说不定他会给你制造机会。 结果当天晚上两个人做梦,梦到城隍爷追他们,还在后面喊:“你们真是昧良心,而且亵渎神明,叫神明去帮助你们干那种邪恶的事情。”他们两个吓得都醒了过来。隔天这个老师就死了,得了霍乱,肚绞痛。为什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你干这种事情老天爷怎么饶得了你?把整个师道给玷污了,罪业很大。十七岁的陆仲锡命中本来是甲戌年的状元,最后却终生潦倒,一直没有考上。我们从这些真实的故事中,可以体会到真正自爱的人,起心动念是清净的、善良的,这是自爱。不只自爱,还爱自己的子孙,因为你念念都是善念,你的子孙有福,而且你给他们做了最好的榜样。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6月10日
父母在想什么,孩子能不能感觉到?能,你的善良、慈悲,他是可以感受到的。所以经文接着讲:“开章第一义,便说”,《易经》一开始就是乾坤二卦,坤卦中就讲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余”是多的意思,“庆”是福,“积善之家”,他们家的福报一定大。“汝信得及否?”诸位朋友,云谷禅师不只问了凡先生,也在问我们。云谷禅师苦口婆心谈了这么多,我们领纳了这个道理,相不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信,福气就来了。有一段话讲得好,“闻善言而生疑谤”,一个人听到善的教诲,当下生起的是怀疑,甚至是毁谤,“是为罪恶之相”,他这个心境态度就是罪恶。“故曰疑为罪根”,所以一个人罪恶的根源在哪?怀疑圣贤、怀疑祖先、怀疑经典,这是他罪祸的根源所在。“闻善言而起敬信”,听到好的教诲,恭敬而且没有怀疑,“是为福德之相”,这个人是有福之人。很多人听了这些善言,马上就去做了,这是福德之相、福德之人。“故曰信为福母”,相信是福,圣贤的教诲没有丝毫怀疑,“福母”就是福气的源头所在,能生大福报。 了凡先生领受了这个大福。“余信其言”,相信云谷禅师这些教诲,“拜而受教”。而且礼拜云谷禅师,很恭敬地领受。大家有没有遇到一个人,他给你讲的道理你很受用,然后你“扑通”给他磕一个头?你们知道“命”字怎么写吗?人、一、叩(磕头),命就改了。你能给祖先磕头,能给父母磕头,保证改命,因为你的心改了。你能珍惜身边贵人给你的教诲,你的命也能改,“福在受谏”。“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将过去曾经犯的过失、罪恶毫不隐瞒这是活真了,真诚地面对圣贤佛菩萨不敢欺骗,忏悔自己的罪过。“为疏一通”,写了一篇疏文,忏悔自己的罪业,也求得上天的护佑,自己要改过自新。“先求登科”,大家不要说,他还是为了他的功名。读书人求功名为了什么?造福一方,不然读了几十年的书都没用武之地。“誓行善事三千条”,他立了第一个目标,做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这里也能看到我们跟古人的差距,他首先想到的恩德中有天地之恩。我们现在的人很麻木,把天地糟蹋成什么样都觉得好像跟自己没关系。古人感天地万物的恩,还感什么?祖宗之恩。为什么?祖宗是我们的源头,不能忘本!而且冥冥中真的有祖先保佑。我一个朋友好几次真的都快没命了,最后没事,他觉得这是祖先保佑。后来我跟他讲到王祐的故事,王祐这么仁厚,为了救别人可以把自己全家的性命都压上。最后被皇帝给贬了,他都无怨无悔,这么忠义之人。听完这个故事,他的太太在旁边说:“啊,可能是他祖上的福荫。”我才想到他姓王。王祐在家门口种了三棵槐树,他们的堂号叫“三槐堂”。所以人生很多劫难,祖先的德都帮我们给化解了。古人懂!我们现在忘恩,不懂!你看了凡先生首先想的就是先报天地祖宗之德,这给我们很大的人生启示。 “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每天叮咛自己多做几件善事。“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教给他准提咒,让他不要动邪念、动妄念,专注持咒,心就越来越清净、真诚,这样就能感通天地。所以我们看云谷禅师真的是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替了凡先生想得这么周到。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6月10日
我们学习《了凡四训》,也要带着幸福来学,因为很多道理没有了凡先生、云谷禅师的指导,我们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明白。了凡先生、云谷禅师把这些人生命运的真相给我们彰显了,我们也得以改造命运。所以我们也念他们的恩,决定不让他们失望,好好地学,明白一句,就好好做一句。 上一次我们讲到,了凡先生听完云谷禅师的教诲,马上下决心改过迁善,断恶修善,将往日之罪在佛前毫无隐瞒地讲出来,然后忏悔自己的过失。当然忏悔完了,更重要的,期许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失。他也向上天祈求,写了一篇疏文,先求登科。登科就是考上科举,之后能够当官服务人民。所以他许了三千件善事,“以报天地祖宗之德”。现在的人们常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没有古人那种厚道的心、感恩的心。我们从这里看到,古人时时念谁的恩?诸位朋友,你曾经念过天地的恩吗?天地生养万物,没有天地的照顾、滋养,万物都不能够生长,所以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敬天敬地。 但现在的土地,滥施化肥农药,多少土地沙漠化,板结了,后代子孙都耕种不了了。敬地敬天,绝对不会这样破坏大自然。大家从现在的社会现象慢慢去体会70年代汤恩比教授讲的,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就是要靠中华文化,不然这些乱象只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从这一句,我们也要学习时时感念天地,感念祖宗之德,饮水思源,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祖先冥冥中的庇荫。我们读了十几年的书,这个道理不明白,甚至于还说这是迷信。“你今天怎么这么有成就?”“我有本事。”人不明理,有点狂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祖宗的庇荫。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6月10日
古时有一个人叫吕青,他染上了恶习,常常讲一些轻薄、淫秽的话,还偷看女色。结果他才三十岁,两个孩子夭折。有一天他的祖父在梦中告诉他:“我们两代积德,本来你这一世应该有万金的家财,可是因为你的眼睛、你的嘴巴都在造作罪孽……”大家想一想,人一天可以讲多少话?而且还讲邪恶的话,那每天折的福就太大了。可是人现在不懂“口为祸福之门”。骂人、讲人家的隐私,甚至隐私讲出来,让人家没有办法在人前立足,这个口业就重了。包括讲一些轻浮的话,让人起邪念。这在目前社会很普遍,甚至连一些以前很受尊敬的行业,现在讲话也不庄重。假如老师讲这些邪恶、淫秽的话,那罪孽太重了。为什么?他把老师的形象都给毁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人讲不庄重的话,其实是自取其辱,人家根本不可能尊重我们。所以有时候真的是“人不学,不知道",大家心里面要放一些很好的故事,随时可以劝下一代,劝亲戚朋友,不然人不懂,每天造的罪业都很重很重。 吕青醒过来之后,痛改前非,后来四十岁左右又相继生了两个孩子,而且整个家里面的财富真的到了万金,最后他也一心修行、修道。所以假如没有祖宗的福荫,他可能就没命了。 我在前面讲过,我二十九岁的时候,开车都会睡着,那个时候就是命差不多了。我记得我三十一岁的时候,分享了一个幸福人生讲座,结果师长看了第一眼就说:“这个孩子短命相。”师长是过来人,一看就知道我是短命相。师长曾经讲到师公李炳南老师看到学生短命,赶紧劝他讲课,因为讲课假如有人受益,他就可以添福了。 我姑姑的公公是虔诚的基督徒,也是中文教授,精通《易经》。小时候他给我算命,“你常常撞到这个、碰到那个都会流血受伤”。真的是这样的。回外婆家,人家都没事,我的两颗门牙就不见了。人家去海边玩得高高兴兴的,我就踩到贝壳,把脚割破。割破了还不打紧,去找医生,那个医生还挑衅我:“你是男子汉,我看你缝合不用麻药。”我说:“不用就不用嘛。”你看没有学习,都比较固执,性格很拗。那个医生的表情我还记得,他每缝一针就看我一下。所以我从这里体会到,人生要广结善缘,不要再跟人家结恶缘,“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领悟以后,就不要再讲任何刻薄的话、伤人的话,甚至于连看人的眼神都要温柔,不要有杀气。 我这位亲家公还跟我讲:“你虽然常常受伤,可是冥冥之中有人在帮助你。”我现在明白了,谁呀?祖先在保佑我。刚刚这个故事中的吕青,《三字经》里面的窦燕山,我上一次跟大家讲的那位姓王的同仁,都是受到祖宗保佑的。诸位朋友,你们查过族谱没有?你们认祖归宗没有?跟祖宗的频率要接上,“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人不念恩,就是折福了。不念祖先恩、不念父母恩的人不可能有福报。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6月10日
云谷禅师教给了凡先生准提咒,“语余曰:符箓家有云”,“符箓家”就是道家。“不会书符,被鬼神笑。”不会画符会被鬼神笑。为什么?底下讲到了画符的标准。“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就是不动妄念。一个人没有办法不动妄念,鬼神当然会笑我们。我们根本就已经变成妄念跟习气的奴隶了。“执笔书符”,拿着笔画符,“先把万缘放下”,所有担忧的、牵挂的、贪求的事情统统都放下来。“一尘不起。”不起一个妄念,心地很清净。“从此念头不动处”,完全没有妄念,然后开始画符。“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你没有妄念,你就不是习气做主了,你是真心做主。“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没有妄念就是真心,一笔画下来,这个磁场就很强。大家有没有跟一个人谈话,谈到你哭他也哭?为什么会感通?没有任何私念、私欲,纯是道义的言语,就能彼此感通。《易经》里面讲:“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它是清净、寂灭的。真心是不动的,会动的都是妄心。“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人不动妄念,真心一现前,天下万物都能够感通。 元朝有一个读书人叫包实夫。他在外 面教书,赶着回家探望父母,在路上碰到了一只老虎,正要吃他。结果当下包实夫没有任何恐惧的念头,因为他没有私欲,没有恐惧,而且他很认命,“遇到你,我认命了。”他心不动。他的真心现前,马上想到谁?父母。他没想自己的死活,他提起、生起的念是父母,就对着那老虎讲:“被你抓到是我的命,我不怨,可是我父母老了,需要我奉养,可不可以允许我回去奉养完父母,该还你命我就还你命?”当下这老虎把他放下来就走了。那个地方后来叫作“拜虎岗”。他很恭敬地对老虎,希望老虎放他回去奉养父母。他跟什么感通了?跟最凶恶的老虎都可以感通。人真心现前,怎么可能不感动身边的人?所以从这个故事我们再反思,身边的人不能被我们感动,我们应该起什么念头?狗咬吕洞宾,是不是?不对哦。 《了凡四训》讲:“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自己的德不够,还有一大堆妄念,还有对人的情绪,还有对人的成见,讲几句话火气就上来了。本来是要劝人家、为人家好,火气一上来,最后变成跟人家吵架。所以,人心要定,不能被贪嗔痴给控制住。所以你真的无私无欲,没有丝毫自私自利的时候,你那一念心,你所画的东西,磁场都很强,“此符便灵”。
发布者:中企经济文化
06月10日